《藝術人類學上海文藝學術文庫》

《藝術人類學上海文藝學術文庫》

在這部藝術學著作中,易中天根據馬克思關於“人的確證”的一系列論述,並引用大量人類學材料,闡述了一個基本觀點:藝術是人類專門為實現人的確證,或者說,為了體驗確證感而創造出來的。在藝術中,通過情感的體驗和傳達,就實現了人的自我確證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確證。這就是“藝術本質確證說”。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易中天
《藝術人類學上海文藝學術文庫》
《藝術人類學上海文藝學術文庫》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01
ISBN:753210938版次:2版
包裝:平裝開本:32開
頁數:463頁印張:1次
所屬分類:圖書>藝術>藝術理論與評論>[1]

內容介紹

本書是從文化人類學的視角並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和材料來研究藝術本質的著作,因此它也可以叫做《人類學藝術原理》。不過,本書的研究對象,並非一切藝術現象,而僅限於原始藝術(史前的和現代原始部落的);本書涉及的藝術原理,也僅限於與之有關的部分,與一般藝術原理著作頗不相同,而對於與原始藝術有關的文化人類學原理,則頗為關注。因此,本書似仍以題作《藝術人類學》為妥。但需說明,儘管如此,本書也主要地是一部美學和文藝學著作,而非嚴格意義上的文化人類學著作。作者的意圖,僅僅只是希望將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引進美學領域,並不奢望在人類學方面有所建樹,儘管書中對圖騰制度、生殖崇拜、巫術禮儀和原始宗教等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2]

編輯推薦

在這部藝術學著作中,易中天根據馬克思關於“人的確證”的一系列論述,並引用大量人類學材料,闡述了一個基本觀點:藝術是人類專門為實現人的確證,或者說,為了體驗確證感而創造出來的。在藝術中,通過情感的體驗和傳達,就實現了人的自我確證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確證。這就是“藝術本質確證說”。

易中天處世及系列作品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長期從事文學、美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其主講的“漢代人物風雲”、“易中天品三國”系列首播即獲熱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