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學文庫

神話學文庫

“神話學文庫”第一輯包括《神話——原型批評》、《文化符號學——大小傳統新視野》等8部譯著和9部專著,共17本書,既體現了學術史積累的重要經驗總結,發揮承前啟後的引導作用,又突出了研究領域和方法的革故鼎新,彰顯跨學科研究的優勢和海峽兩岸的神話學互補。此外,還有一些國際著名神話學研究成果的譯介。

基本信息

文庫總序

“神話學文庫”總序

葉舒憲

神話是文學和文化的源頭,也是人類群體的夢。

神話學是研究神話的新興邊緣學科,近一個世紀以來,獲得了長足發展,並與哲學、文學、美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宗教學、心理學、精神分析、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形成了密切的互動關係。當代思想家中精研神話學知識的學者,如詹姆斯·喬治·弗雷澤、愛德華·泰勒、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恩斯特·卡西爾、克勞德·列維-史特勞斯、羅蘭·巴特、約瑟夫·坎貝爾等,都對20世紀以來的世界人文學術產生了巨大影響,其研究著述給現代讀者帶來了深刻的啟迪。

進入21世紀,自然資源逐漸枯竭,環境危機日益加劇,人類生活和思想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轉型。在全球知識精英尋求轉變發展方式的探索中,對文化資本的認識和開發正在形成一種國際新潮流。作為文化資本的神話思維和神話題材,成為當今的學術研究和文化產業共同關注的熱點。經過《指環王》《哈利·波特》《達·芬奇密碼》《納尼亞傳奇》《阿凡達》等一系列新神話作品的“洗禮”,越來越多的當代作家、藝術家、編劇和導演意識到神話原型的巨大文化號召力和影響力。我們從學術上給這一方興未艾的創作潮流起名叫“新神話主義”,將其思想背景概括為全球“文化尋根運動”。“新神話主義”和“文化尋根運動”已經成為當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影響到文學、藝術、影視、動漫、網路遊戲、主題公園、品牌策劃、物語行銷等各個方面。現代人終於重新發現:在前現代乃至原始時代所產生的神話,原來就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文化之根和精神本源,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獨特遺產。可以預期的是,神話在未來社會中還將發揮日益明顯的積極作用。大體上講,在學術價值之外,神話有兩大方面的社會作用:

一是讓精神緊張、心靈困頓的現代人重新體驗靈性的召喚和幻想飛揚的奇妙樂趣;

二是為符號經濟時代的到來提供深層的文化資本礦藏。

前一方面的作用,可由約瑟夫·坎貝爾一部書的名字精闢概括——“我們賴以生存的神話”(Myths to Live by);後一方面的作用,可以套用布迪厄的一個書名,稱為“文化鍊金術”。

在21世紀迎接神話復興大潮,首先需要了解世界範圍神話學的發展及優秀成果,參悟神話資源在新的知識經濟浪潮中所起到的重要符號催化劑作用。在這方面,現行的教育體制和教學內容並沒有提供及時的系統知識。本著建設和發展中國神話學的初衷,以及引進神話學著述,拓展中國神話研究視野和領域,傳承學術精品,積累豐富的文化成果之目標,上海交通大學文學人類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比較文學研究中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神話學專業委員會(簡稱“中國神話學會”)、中國比較文學學會,與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達成合作意向,共同編輯出版“神話學文庫”。

該文庫內容包括:譯介國際著名神話學研究成果(包括修訂再版者);推出中國神話學研究的新成果。尤其注重具有跨學科視角的前沿性神話學探索,希望給過去一個世紀中大體局限在民間文學範疇的中國神話研究帶來變革和拓展,鼓勵將神話作為思想資源和文化的原型編碼,促進研究格局的轉變,即從尋找和界定“中國神話”,到重新認識和解讀“神話中國”的學術範式轉變。同時讓文獻記載之外的材料,如考古文物的圖像敘事和民間活態神話傳承等,發揮重要作用。該文庫的編輯出版得到編委會同人的鼎力協助,也得到上述機構的大力支持,謹在此鳴謝。

相關介紹

從玉兔登入車說起

2013歲末,人們關注著嫦娥三號登月著陸的場景。在月球表面上進退自如的玉兔號登入車,無疑是人類進入高科技時代的驕傲,也是中國人幾千年登月夢想的實現。

中國人有許多關於月亮的神話和傳說。為什麼當代最新航天科技成就要用古老的神話語彙作符號包裝?諸如“嫦娥”、“玉兔”一類語詞在全球傳播時,外國人是否能夠感悟到華夏月亮神話特有的冰清玉潔想像的奧妙呢?

“神話學文庫”之一《神話—原型批評》,引進20世紀西方文學批評方法中的原型批評一派,說明文學寫作背後的原型運作規則。文庫之二《結構主義神話學》,說明神話思維的結構原理。文庫之十七《文化符號學——大小傳統新視野》,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文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嘗試建構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系統理論;將原型方法從文學作品拓展到文化文本;從神話思維的原型編碼來看待文化現象,先於文字而存在的傳統是文化大傳統,其編碼符號是圖像和器物,稱為一級編碼;把文字傳統視為小傳統,如甲骨文金文書寫的出現是二級編碼;漢字寫下的早期經典文獻是三級編碼,經典時代之後的一切寫作皆為N級編碼。一種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文化編碼程式鏈,得到重點提示。任何創作者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處在此程式鏈上。一旦找到神話的原型編碼,就等於掌握住文化編碼的潛規則。這就凸顯出神話學研究的現實意義。

不深入研究神話及其編碼符號,就無法弄清一個民族亘古以來的核心夢想。根據考古發現找到距今八千年的神話表現,那就是以玉石通神的信仰支配下的東亞洲史前玉器實物,包括以動物形象代表的神像,這也就相當於找到華夏月亮神話編碼的原型符號物。《文化符號學——大小傳統新視野》據此提出的新觀點是:在文字書寫的小傳統中,秦始皇是後來用武力統一中國行政版圖的人;而在先於文字的大傳統中,華夏玉文化相關的神話和信仰,早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從精神上先統一了中國。有各地出土的史前玉禮器為證,如良渚文化、陶寺文化、齊家文化的玉琮玉璧玉璜系統。通過深入探索中國神話之源,可以重建出比漢字記錄更早的華夏歷史脈絡。玉兔這樣一個華夏典故,即可上溯到遙遠的史前時代。

中國神話學的建設

神話學是研究神話的專門之學,也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其新知識和新成果,在國際上同時引領著人文研究、文藝和影視創作的新潮流,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的經濟轉型潮流。只要熟悉以《阿凡達》和《哈利·波特》系列為代表的全球暢銷作品,就不難看出神話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本的創意運營過程。但是神話學在我國的發展情況不盡如人意。從1902年現代漢語中第一次從日本引進“神話”這個概念算起,這門學問登入中國的時間已經有一個多世紀。當年的新文化運動倡導者們,大都熱衷於神話新知識的傳播,如魯迅、茅盾、聞一多等。1949年以後,神話學在高等教育中被隸屬於民間文學,一度受到冷落,不受重視。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下成立了中國神話學會,由著名神話學家袁珂先生擔任會長,為論證中國神話的地位和整理中國神話,做出卓越貢獻。上世紀80年代還掀起過一次關於廣義神話的大討論,即認為神話不僅僅是一個民族起源之初的口頭或書面的文學遺產,而且會伴隨文化進化而不斷再造。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神話研究逐漸走出文學本位立場,成為文化研究的重要交叉領地,諸如神話哲學、神話歷史等新術語日漸流行。進入21世紀,伴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全球更受重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各族民間神話與儀式,受到全社會前所未有的關注,其活態文化傳承的標本性質,給藝術、宗教、民俗、政治、生態等各學科研究帶來啟迪。

沒有神話的神話大國

沒有神話概念的神話大國

曾幾何時,西方學界還在爭論發源於古希臘的西方概念“神話”是否能夠適應中國這樣的文明古國?隨著調研的深入,中國沒有神話的魔咒被打破,中國發現神話的努力先在書面的漢文典籍內進行,隨後引發出多民族的口傳神話形態新認識。不論是孔子寫《春秋》的西狩獲麟,還是司馬遷寫《史記》的劉邦斬蛇,乃至清代歷史中的“太平天國”,都是一部始終如一的“神話歷史”。

自2006年新一屆中國神話學會恢復活動以來,在拓展神話學研究領域方面取得成效,走出文學本位的神話觀,成為一批學者的自覺追求。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獲得立項,標誌著神話隸屬於民間文學的時代已經終結,神話學研究真正參與到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國家最迫切需要的學術難點攻堅方面。“神話學文庫”的編撰工作,正是在此學術突破的契機上展開的:如何在國際學術前沿視野參照下,為中國神話學的跨學科發展開拓路徑和提供理論方法,成為本文庫出版規劃的重心。

重建意義

文庫中的八種譯著,篩選原則是突出神話學研究的方法論意義和歷史重建意義。就方法論意義而言,包括結構主義方法、原型方法、母題研究法、民族志方法、比較方法等。就歷史重建意義而言,有美國古典學家馬瑞納托斯新推出的《米諾王權與太陽女神——一個近東的共同體》,代表著神話學研究突破文字記載的有限性,進入到無文字時代大傳統的努力。《日本神話考古學》也是把神話源流分析同考古學資料相結合的範例,揭示出一萬年來日本列島文化同大陸文化傳播的千絲萬縷聯繫,很多大膽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

除了八部譯著,文庫第一期出版的還有中國學者的八部著作和一部百年論文精選集。其中陳器文《玄武神話、傳說與信仰》、高莉芬《蓬萊神話——神山、海洋與洲島的神聖敘事》、劉惠萍《伏羲神話傳說與信仰研究》,都是台灣神話學界的代表著。觀其書名,就能夠體會到20世紀以來人文社會科學界發生的“人類學轉向”的意義。

該文庫的出版是1902年中國神話學發端以來一個多世紀最具規模性的神話學研究成果的集結。既是中國神話學及文學人類學研究的重大收穫,也將在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產生重要影響,是新時期以來中國神話學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

研究前景

在中國研究神話,其意義和前景已經大大超出西學東漸初始時的預設,人們驚訝地發現一個本來沒有神話概念的神話傳統大國。自史前時代一直延續至今而沒有中斷過的天人合一信仰傳承,這才是不斷催生神話編碼與再編碼的關鍵動力要素。大傳統的神話觀,將啟迪我們從過程、行為和觀念動力的三合一方面探尋華夏文明運作機制的奧秘。在這樣的文化理論建構中,神話學所面對的不再是荒誕不經的離奇故事,其研究者既要充分調動人文學的闡釋力,又要兼顧社會科學的實證功效,形成兩方面交叉互動的良性循環,使得神話學像當年的語言學那樣,發揮出學術研究範式的先導作用。

文庫編委

編委合影 編委合影

神話學文庫編委會

主 編 葉舒憲

編 委(以姓氏筆畫為序)

馬昌儀 王傑王孝廉 烏丙安戶曉輝 尹虎彬 田兆元 馮曉立
呂 微 劉東風 李西建 唐啟翠 楊利慧 楊儒賓 陳連山 陳崗龍
陳建憲 陳器文 鍾宗憲 徐新建 高莉芬 蕭 兵 朝戈金 彭兆榮
樓家本 譚 佳

學術支持

神話學文庫學術支持

上海交通大學文學人類學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比較文學研究中心 中國神話學會

主編簡介

“神話學文庫”主編葉舒憲 “神話學文庫”主編葉舒憲

葉舒憲,文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致遠講席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比較文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西安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入選的學科帶頭人。曾任美國耶魯大學客座教授,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台灣中興大學客座教授。主編20世紀國外文藝學叢書、中國文化的人類學破譯叢書、文學人類學論叢、神話歷史論叢。著作有《中國神話哲學》《〈詩經〉的文化闡釋》《〈莊子〉的文化解析》《千面女神》《熊圖騰》《現代性危機與文化尋根》《文學人類學教程》等30餘部。

新書發布

“神話學文庫”新書發布 “神話學文庫”新書發布

2014年1月7日下午,“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中國文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階段性成果“神話學文庫”新書發布暨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究神話學的二十多位專家學者和“神話學文庫”作者、譯者及叢書編委四十多人參加了研討會。專家們高度評價“神話學文庫”是中國神話學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學術出版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