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無上瑜加藏密夢觀成就法——藏密睡功》

《藏密無上瑜加藏密夢觀成就法——藏密睡功》

《藏密無上瑜加藏密夢觀成就法——藏密睡功》講述個體的小我和宇宙的大我是一體的、同一的,修持的目的,就是通過各種修持方法,達到超覺狀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入定。

內容介紹

意識的四種狀態:意識具有四種狀態,即清醒作夢、深睡和超覺狀態.前三種狀態,為個體的小我,第四種狀
《藏密無上瑜加藏密夢觀成就法——藏密睡功》《藏密無上瑜加藏密夢觀成就法——藏密睡功》
態,為宇宙的大我,也就是撣定所說的入定狀態,也是最高狀態,並且包含了前三種狀態.個體的小我和宇宙的大我是一體的、同一的.修持的目的,就是通過各種修持方法,達到超覺狀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入定.入三摩地.三摩地,又叫等至.就是平等達於極至的意思,也就是說,在這種境界中,個體的小我觸於字竊的大我,達到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了倍到宇宙人生的真諱,了倍到自身和宇宙乃是合一的本體.宇宙間萬法(萬有現象)是平等的,無分別的.正如佛經所說:“諸法平等無有高下。.修持到這一境界、就稱為人定.入三庫地、也就是超覺狀態.到達這種境界,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門。這種境界也就是琺9n的最終日的。
瑜棚、就是相應,就是通過修持達到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境界,如果不能超越前三種狀態進入團覺狀態,人體本有的潛能、靈性、神通就不能徹底地開發出來就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能徹悟宇宙人生的真誘,不能洞察宇宙的奧秘。那么在前面這三種狀態中,人和宇宙是對立的.心物也是二誦十立.只有迥過各種修待的方祛,才能通過前三種狀態,進入第四種狀態.各種修練氣、、明點以及觀心等各種修持方法,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達到這種超覺狀態——入定.並不是為廠修氣脈而修氣脈.觀心而觀心,各種修持方法,只是—種達到天人合一的法門和方法,也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的—種入門方法。
在印度瑜初學中,有一本《吃聲奧義書》.是古聖先賢在壇深沉的禪定狀態下、得到的革越的真知.柳奄聲奧義書》包含十二個倡頌.具體地說明了意識的四種形態——清醒作夢深睡、超覺的相互關係.並說明只有把前三種:吠態融入第四種狀態,即擴展到宇宙意識(至上意識、宇宙本體、大我)才能開倍和證果,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貝性成佛的境界.此書把一元論的觀點.絕2懷二的哲理濃縮在短短的十二個侶頌中,使人們了解到法門雖有千萬.然而目標印只有一個,並且是相同的.後世許客的哲學學說,東方心理學、藏密確測、密宗、顯宗的基本觀念,都足根據這個哲學發肥出來的.是它的精探的奧妙。下面分別講述意識的四種狀態.

藏密睡功

睡功如果要出體就要對幻覺有正確的認識時,但是出體本來是沒有什麼危險,但是自己把自己嚇出問題了就太不值得了,多了解些東西,可以從中受益匪淺。來本吧的可以煉一下佛道藏密睡功煉法,因為人類日夜操勞,身心疲憊,而主要主要以睡眠來恢復體力和精神,當精神疲乏或工作勞頓時,放下身心,倒頭睡去。一覺醒來,如游華池,神恬氣暢,身心安逸,頓覺神清氣爽,睡中靜養功效由此可見一般。而內煉者,更因身心相依而睡,睡中心息依然合一,更是功不可沒!現代社會,少有閒人,抽出專門時間練功已成奢望,若能充分利用睡眠時間練功則一舉兩得。本文將佛道藏密睡功煉法結合個人實踐介紹如下。
一、 朦朧中把握活子時
李道純《滿江紅》詞寫道:“好睡家風,別有個睡夢三味。但睡里心誠,睡中澄意。睡法既能旨趣,便於睡里調神氣,這睡功訊息睡安禪,少人會!”將睡功修煉梗概合盤托出。道家睡功傳統煉法為:初做“心息相依”,達到勿忘勿助,綿綿若存的境界,片刻之久,就能睡著。一覺醒來,百骸舒適,精神和煦,妙處難以形容。等功夫稍進,自然可由睡著進入入定,睡為入定的先導,定從睡中產生。初學者有睡無定,久習有定無睡。初學能睡著就是效驗,能自然速睡更妙!這種睡眠三味的境界,迥然不同於常人的昏睡情形,是初學入手的捷徑,為進入真定境界的前導!
睡功得法,必會於睡中發生少子時現象,具體現象可分以下風種: 對男嬰孩而言,在他將醒未醒的一剎那,性器官會突然膨脹起來,嬰兒既沒有性慾,也不知男女之事,這是他能發起的時候,是他自身系統中的活子時。
若是青年人,在活子時,會產生強烈性慾。可用活子時的生命力,來震動任督的氣脈上升,形成小周天真氣運行。老年人,雖已沒有性的衝動,但只要一息尚存,就有自己的活子時!老人在將醒示醒、似乎要睜開眼睛的一刻,那正是他的活子時!這時,不要睜眼,繼續保持那種朦朧混沌的恍恍惚惚的狀態,就象在燜一鍋紅燒肉,再多燜一會兒,肉味就更濃厚了。既使是病人,只要有氣機存在,就有活子時。不過,不全以性器官作標準,而是以精神衰旺的周期性來推算。
二、 從心息相依進入乾坤相交
把握活子時的動力,是心息相依。使身心定住不生一念,使陽氣上升,促使心腎相交,進而乾坤相交——這是道家睡功乃至內煉的基本法則。 希夷老祖《蟄龍法》曰:“龍歸元海,陽潛於陰。人曰蟄龍,我卻蟄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高臥,世無知音。”——“心息相依”實為睡功和內煉的入手法則!睡功得效,次早舌潤而甘;不安適,次早則舌燥而苦。這是心腎交與不交的區別。交時戀戀不捨,遍體微汗,舌本生甘,津液滿口。 道有睡功的理論依據是:睡中身心不動,如入禪定,禪定中,身心地真陽入我體軀,如甘露遍空,醍醐灌頂,周身酥軟美快,和暢如春,酣融如醉,身心柔軟。《易》所謂“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中其中,而暢於四肢”,正是這種情景的生動寫照。道家煉法簡而約,但對初學者有空泛之弊。密宗則言之頗詳,可與之相互補充,人微言輕入門方法,其法如下。
三、 睡姿和觀想
右側體臥,一手置腦前或腦後,一手則順勢向下,以自然安適為度。口要合,免口水外流。舌抵上齶,出氣短,入息長。身體彎如蝦,可守護精神。這種睡姿反覆練習,慢慢養成習慣。 禪者保持警戒,先觀想自己,不可沉睡太深,亦不可淺睡。沉睡太深則失戒心,淺睡亦不好,太淺如同失眠,失眠則火旺,損眼且損腦。這種功夫,要久久鍛鍊,非一日之功。然後觀想自身,經色透明,放射如紅寶石之光明。照向整個宇宙,一切幻境全部破除無餘;或將心神置於自然之空中,也照向自己,自己如光明之體。行者心神須集中於。喉輪中的紅光時,靈力靜止時,便熟睡無夢;若靈力於喉輪中動盪,則產生夢境,故用喉輪放紅光守護。 早晨醒來,作寶瓶氣呼吸21次:先吐濁氣三口,徐徐自鼻吸入新鮮空氣,氣封於臍下丹田,閉息住久愈好,然後噴出。
然後集中心神於兩眉之間的白色明點,大小如豆,光亮而不刺眼。再于海底輪(會陰穴)處觀想墨點明亮,則對所有夢境便能明悉,進而加以控制,進入即光亮又無夢的睡境。睡眠時,觀想喉輪紅色明點,將看到此紅色明點變成極樂的世界,便能進入怡養身心的美好的夢境。密宗認為,人因受環境的刺激,產生喜、怒哀、樂種種夢,千奇百怪,一切情緒會在夢境中發泄出來,但許多夢在醒後便遺忘了。白天,思想容易自製,夜間,思想任意賓士,夢境顛倒,無明、愛、憎等不易控制,對生命和修持中的一半病態。通過有意識的訓練,把白天和夜間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把日間的修持和晚上的修持,連線起來,脫離夢幻顛倒,保持清淨光明內境的相繼,白天晚上均無妄念煩惱。達到明悉夢境,轉變夢境,為內光明,禪定於夢境之光明,即在夢境中明心見性。
四、 睡功最重守氣
睡功最重守氣,修持者平時要儘量消除欲望,只要行住坐臥能安適即可,不過分追求個人享受,飲食以素食為佳,不迷色慾。意識無止無體的賓士,最耗人心神。時只求“真水下降”、“所元守一”。如此一睡即醒,仿佛無睡,但精神則完全恢復。 啟靈者若練睡功,可用“大溫養”的方法,臥著閉息,身子可弓仰互擺,方法一樣,靈助自然,效力更大。 睡功實質是內煉的一種方法,內煉的一切基本原則都適用於其中。初學者不必好高騖遠,若一時達不到睡功要求不必勉強。初級階段,練功根本不能代替休息,反而使人更虛弱和疲勞,開始只求周身放鬆,自然入眠即可。白玉蟾仙詩曰:“一味逍遙不管天,日高丈五尚閒眠”。“白雲深處學陳轉,一枕清風天地寬”。睡功到此進入大休大息,身心兩忘,什麼法子也不用,這才是深得睡功三昧

調醒狀態

清犯狀態足人們品平常炭普迥的狀態.這種清醒狀態,足山七個工具書葉J揩道.來體驗感覺.經歷外在世界的繕
物。七個工具是地、水、火、風、空五種元素以及呼吸和自我的執者(以猶為實有、產生“我”的觀念,並月執著於這個“我”,xp佛法中所講的‘我執。.出我而產生各種欲望、妄想和煩惱).十九個管道是五個運動器官(聲帶、手、腳、生殖器、肛門),五種感覺器官(服、耳、鼻.舌、皮膚).五種氣(命根氣、下行氣、上行氣、平住氣、通行氣)和四種內在工具(心靈、自我、智力和記憶貯藏所)。處於清醒狀態下,來自外界環境的大多數信息資料、現象被自我的執著或狹隘的自我感所剛g9忽略.受到更多的空間、時問、以往的經驗。知識和因果作用的束縛,將絕大部分的潛能壓在最低處,限制丁潛能、靈性和神通的開發,這種狀態下,人和宇宙是二元的,對立的.

作夢狀態

夢境的狀態比渭酣狀態更捎紉.意識出判毋環境轉向內心.夢境來自貯藏在元意識心靈里曾經經歷過的精細印象。樹挽中,人的意識也同清醒狀態一樣,有七種工具和十九種好道.在清醒狀態下,人們是利用感官從外部世界收集各種信息、資料;在作夢狀態,人們只是回憶起過去貯藏的資料。作夢時,人的意識是用來補充清醒時意識功能的不足,作夢是替清醒的意識提供信息的一種工具.只了解清醒狀態,人們無法了解夢埃;但是丁解夢境、卻可以廠解清醒狀態.夢境超越了清醒狀態。

深睡狀態

深睡狀態是一種較高的意識狀態,比消醚、作夢狀態又更為精細.在這種狀態中,人們既無欲求,也不作夢,也不能體驗、感覺審物.是一種空境而具有賽悅的無意識:次態.人只要每又有—段時間進入這種深睡狀態,就能使身體充滿能量,恢復各種疲勞.此種深眶狀態,也就是一種空的狀態。到達此4/龐,人我懼空、心物懼空.但這種狀態,還不是最高的狀態,還應更進一步,進入到第四種狀態.

超黨狀態

此種狀態就是甚積的氣功態,或撣定狀態。《依沙奧義書》對超覺狀態的措述:‘遍及一切處.被為光明,無形無象,完美元庇.一切不可分割,純淨,邪惡所不能侵,無所不見.無所不知.超越一切.本白存在.它水恆監臨—切眾生之行業。”這種意識的超覺狀態,又叫做至上意識、宇宙本體,或者叫自性呈現的境界。在這種狀態中.可以見得自性,使自己融入宇宙的絕對本體,能一步一步體驗認證清醒、作夢、探睡三種狀態.從而悟得意識的一切境界,了倍這三種意識狀態產生於它們的本派—超覺、自性、宇宙本體、或至上意識,三摩地.而且,這—本源,是永恆的、無限的、不變的.佛法講‘諸行無常’,這是說:宇宙間的萬劣萬物都不是永恆不變的,都沒有常性,部是無常的,包括人和生命也是一樣。
但一旦亞過修持,達到這種境界,就可洞察宇宙人生的奧秘,也只有這種境界.才是不變的、是水恆的.通過修持,從內在得到至上意識.認識自我就是宇宙的大我,就是開悟,就是解脫.悟明宇宙和我是相應的,不二
的,解脫煩惱、生死輪迴.這種超覺狀態,超越一切感覺、知覺,是四種意識狀態4’最精細和最高的狀態.超越了時間、空間相因果範疇,是無所不在的.永恆不變的.它是意識真正的本質,是生命存在的根本,無法用感官加以辯識,它隱藏在內心的最深處,我們不應以外在來迫尋它,而應向內心深處來感受。所以說,修待佛法的關鍵在於修心,修持自己的內心,內心消靜,才是真正的潔淨;內心清靜,就是諸拂的淨土.所以,佛經講‘唯3t心淨,則佛土淨‘.樣宗六沮理能大師也講:“愚人向外求佛.智者向內求佛。,蛆覺狀態,不是空,而是超越了空,達到“色空不二”的境界.在這種境界當中.入本具的各種特異靈能和神迥才不會被壓制.才能更好地被開發出來.這即是佛法所說的“定中生慧、定慧雙修”。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