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衣少年》

《藍衣少年》

《藍衣少年》是英國畫家托·庚斯博羅的代表作品。

簡介

《藍衣少年》《藍衣少年》

《藍衣少年》

約1770年製作

布面油畫122×178厘米
現藏美國聖馬利諾·漢丁頓美術館

畫家資料

英國庚斯博羅,1727年-1788年,庚斯博羅是18世紀繼荷加斯之後在英國畫壇脫穎而出的天才畫家。在肖像藝術方面相當有造詣。此人算是古典主義或其後延,或是學院派畫家,深受英國上流的寵幸。

藝術評價

庚斯博羅的作品不同於荷加斯,他不重情節、教益而注重畫面本身的“自律”;也不同於同時代大名鼎鼎的肖像畫家、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首任院長——雷諾茲;雷諾茲嚴守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的古典規範,追求宏偉、莊嚴、肅穆、沉重的表現模式;而庚斯博羅則是自發的、即興的、直覺的、充滿激情的和不拘形式的,他的肖像畫不但常常將人物和自然景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常常突破既定的程式令人耳目一新。

作品賞析

1770年,庚斯博羅畫這幅畫,起因居然是與其進行“藝術競賽”的著名畫家雷諾茲在學院授課時強調冷色調特別是藍色調不可多用。庚斯博羅得知後,而有意約請一位工場主的兒子穿上藍色的服裝為模特創作了一幅以藍色為主調的《藍衣少年》。雷諾茲的意見依一般規律而言,是有道理的,但庚斯博羅的《藍衣少年》也確實是一張名作。他雖把大片藍色放在畫中,但這片藍色運用了傑出的技巧,已變為光滑柔軟的的綢緞,且畫中夾雜了許多淡黃、淡紅的暖色,調解了過於寒冷的感覺。

這新穎別致的藍色調不但沒有任何不適之感,反而使人感到出奇制勝;這活潑、跳躍的藍色綢緞,這變幻莫測的衣紋、高光;這不落俗套的藍色調與含蓄、變換豐富的黃灰、藍灰、綠灰、紅灰的背景形成了奇妙的和諧對比。《藍衣少年》的一舉成功固然來自庚斯博羅在肖像畫、風景畫上的傑出才能以及與之相應的色彩修養和色彩技巧,但是,如果沒有雷諾茲對學生們的“告誡”,或許也不會出現這新穎別致的《藍衣少年》。

創作背景

《藍衣少年》是針對當時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第一任院長雷諾茲的理論偏見畫成的。庚斯博羅33歲以後,肖像畫聲譽已馳名國內外,倫敦的美術愛好者紛紛前來要求他畫肖像。1768年升任院長的雷諾茲也是一位傑出的肖像畫家。他看到庚斯博羅畫肖像藝術的巨大成功,心生嫉妒,常常出言不遜。於是,住在倫敦的雷諾茲和堅守巴斯的庚斯博羅形成了“兩雄並立”的對立的兩派,他們彼此貶抑。一次,雷諾茲在給學生講授畫技時說:“藍色不能在畫面上占主要地位”。庚斯博羅得知後,表示蔑視這種“法規”,遂用大量藍色畫了這幅舉世聞名的《藍衣少年》,藉以否定並挖苦雷諾茲的那一繪畫觀點。此畫描繪了一個衣飾華麗的貴族少年形象。
其實,這一模特兒原型並非貴族,而是畫家找來一個富有的工場主的兒子,讓他穿上藍色華服,扮成王子模樣而畫的。庚斯博羅用奔放的筆觸,輕靈流暢地把少年那種倜儻風度表達得淋漓盡致,充分發揮了寶石藍的光色作用。這裡最成功地方是,畫家用準確的色塊再現了少年身上的藍緞子織物的質感和薄軟感。正如當時一位評論家所形容的,他把肖像繪成與歌劇一般富有韻致,這是一個"經過人工處理的真實"。庚斯博羅與地位顯赫的學院派畫家雷諾茲相比,只不過是個"在野名流"。但由於他重視藝術的探索,加上他那種無拘無束、感情外露的性格,素不為"權威"的壓力所服,才使他能在藝術道路上有所突破。庚斯博羅為貴族們畫了40年肖像,被貴族們公認為桂冠畫家,但他有時也厭煩畫肖像,經常到野外去畫他一生中第二個旨趣所在的風景畫。在風景畫上,庚斯博羅的藝術成就也是明顯的。他曾坦率地說:“畫肖像畫是為了錢,畫風景畫才是我的愛好。”此畫作於1770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