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黨內幕》

《蔣黨內幕》

《蔣黨內幕》,民國翊勛撰寫的筆記小說。

基本信息

作品選登

曾國藩的治兵術

湘鄉曾滌生(國藩)為中國近百年間的重要人物,捧他的頌之為聖人,罵他的就謚之曰漢奸。究竟他是好是壞,極易判斷,只要看幫誰辦事,反對的是那一階級,就黑白分明。他死於南京的兩江總督任內,南京玄武湖一個亭子上過去懸掛他的遺像,辛亥革命後,像上的眼睛被人挖去了,這叫做“公道自在人心”。不料過了十餘年,這位諂媚異族,屠殺同胞的“英雄”忽然又交起好運,蔣介石把曾國藩捧上三十三天,不論治軍治家,處處奉“曾文正公”為規臬:在鄂豫皖湘贛“剿共”的時候,曾大量印行“曾胡治兵語錄”頒發給他的部下研究;提倡“禮義廉恥”的“新生活運動”,更是根據曾國藩“原才”一文的理論——在一二人的倡導下,可以使天下移風易俗,撥亂為治;抗戰以來,蔣經國在贛州,每兩星期必須寫一封長信給他,而且一定要寫楷書,這是刻意摹仿曾國藩家書,尤其明顯。
蔣介石為了什麼這樣崇拜曾國藩呢?除去“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臭味相投的一般性原因之外,特別是因為曾國藩是中國軍閥建軍的祖宗(在曾國藩之前,正規軍為綠營,是統一的,他創始了湘軍,才有李鴻章的淮軍,袁世凱的北洋軍),他的治兵方術,是反人民軍隊唯一有效的辦法。這一點,蔣介石的老師段祺瑞,和他的“太先生”袁世凱,都沒有蔣介石那樣體會得深刻。
曾國藩以在籍侍郎辦團練,招募一大批農民為保衛地主豪紳的利益與另外的一批農民作戰,這件事已不大好辦,後來“率領湘勇出省殺賊”,當然更不好辦——在本地時還可以用“保衛家鄉”(實際是保衛地主)的口號騙人,出省就不能再用了,而打仗是要拚命的,農民為什麼肯為滿清和曾國藩拚命去殺另外一批農民呢?聰明的曾國藩想出了一個欺騙窮人拚命的辦法,就是每打下一個地方,允許官兵大搶幾日,以刺激其士氣。在曾國藩的家書中,他寫信給其九弟國荃,常有“想見大索三日”、“大索十日”的詞句,所謂“大索”,名義上是搜尋“殘敵”,實際則是搜尋財寶,公開搶劫。搶劫之餘,強姦婦女當然是題中應有之文。
曾國荃攻入南京時,先鋒為提督李臣典,照官家文書的記載,李臣典日夜血戰,進城後不久即力竭身死。滿清追念其功績,封世襲子爵。大家都相信李臣典是作戰過勞而死的。民國十六年大革命失敗後,李昌芬同志亡命來投,在我創辦的一個中學裡教書,工餘閒談,始知他是李臣典的曾孫,談起他曾祖的軼事,才知道李臣典的死,是另外一種“過勞力竭”。破城之役,李臣典是辛苦了幾天,破城後接連強姦了兩個婦女,致脫陽而死。提督是清朝武職中最高的官,本身如此,其部下的紀律就可想而知了!(李昌芬同志於民國十七年夏遭蔣介石的毒手,在南京就義。)
民國初年,湖南農民當兵的最多,除農村破產的一般原因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受曾國藩部下湘勇在蘇浙皖贛搶掠發財的影響(湘勇無謂犧牲的為數甚多,但在舊社會中,窮人的性命最不值錢,死了是沒有人會提到的)!左宗棠部下的周提督,是僱農出身,因挑送地主的禮物在中途賭錢輸去了,就逃到左宗棠部下當兵,連升到總兵,回家後成了本縣最大的地主,從縣城到他家近一百里,道路兩旁的田都是他的。
《蔣黨內幕》《蔣黨內幕》

放縱官兵搶掠雖然能夠刺激其拚命,打下一個地方,就可以發財;但不能鞏固部隊,因為官兵搶飽了就想開小差回去,即使不能開小差,有了錢也就不肯拚命。於是曾國藩就想了第二個好方法,叫官兵賭博,在賭博中把兵的錢都騙光了,於是再鼓動他們去打仗。士兵拚命打仗,打勝了好搶老百姓的財寶;搶到後在賭博中被軍官騙去;騙光後再拚命,再搶掠;如此循環不已,湘軍軍官(中國最早的軍閥)就發了大財。
左宗棠是曾國藩一手提拔的(左在湖南巡撫駱秉章處當幕府,因殺樊樊山——禎祥——的父親,被湖南官紳所彈劾,曾國藩保薦他“才可大用”,反得破格擢升),但左最不佩服曾國藩,說他太虛偽。左宗棠對曾國荃卻很投契,說“曾九是血性男子”。左宗棠曾問國荃:“九帥一生得力之處何在?”曾國荃回答他有兩句話:“殺人如麻,揮金如土!”左宗棠大為佩服。曾國藩的家庭成份是富農,後來則成為經營地主,家中並不是豪富,當然沒有“如土之金可揮”,曾國荃雖做過幾任督撫,但都因不善於敷衍上司和同僚,時間均很短,刮地皮也刮不到許多,他所揮的金從何而來的呢?當然是帶兵時搶來的騙來的(曾國荃打下南京後回籍置田百頃)。
曾國藩靠這兩手,所以能組織幾十萬軍隊進行反人民戰爭,所以蔣介石要事事摹仿,處處崇拜他。
蔣介石發動內戰以來,“中央軍”紀律之壞,有口皆碑,“中央來了一掃光”的民謠已遍及全國。淮北還有一個民謠:“盼中央,望中央,中央來了搞了一肚子小中央”,更是刻畫得入木三分。為什麼壞到這樣,因為他得了曾國藩的衣缽真傳,知道非如此就不能“鼓勵士氣”啊!

民國筆記小說(1)

民國筆記小說以鹹、同、光、宣四朝之事居多,凡朝廷、社會、京師、外省事無大小,皆據所聞所見錄之,不為鑿空之談,不作理想之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