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鬧海棠》

《蓮花鬧海棠》

《蓮花鬧海棠》是重慶市打造的一部20集“鄉土風情劇”,這部電視劇看似很嚴肅,實際上卻是一部方言喜劇。該劇在12月與觀眾見面。導演是毛勇,在劇本的創作過程中以重慶方言、言子、歇後語為本劇最大的語言特色,採用並自創了一千餘條重慶言子,可以說是一部重慶方言的百科全書。

《蓮花鬧海棠》蓮花鬧海棠

《燈火黃昏》之後,重慶將再度打造一部20集“鄉土風情劇”——《蓮花鬧海棠》,這部電視劇看似很嚴肅,實際上卻是一部方言喜劇。該劇在12月與觀眾見面。

劇情簡介

80年代末期,北碚水土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窮困鄉鎮,為了發家致富,村幹部積極尋求農村產業結構,在政府的扶持下,把農業為主的產業轉變為以漁業為主,這個訊息在村民中產生巨大震動。

村裡有兩個大戶人家,一戶姓杜,一戶姓李。杜家是清朝皇帝的遠親,當年為了讓光緒皇帝避暑,專門在楊柳村修了一棟避暑山莊,取名杜家大院。李家是當地的大族富紳,為了比富,就在杜家對面也修建一棟大院,取名李家大院。杜氏族人、長壽知縣杜伯清為紀念母親唐氏守寡四十餘年,忠貞不渝、孝敬公婆、苦育兒女而奏明光緒皇帝,在村里修建一座牌坊,光緒亦為之感動,準允修建,於是,一座集貞節、孝道於一體的節孝坊聳立在村頭(這座牌坊至今完好,因建造精美,造型獨特,被譽為"川東第一牌坊")而李家覺得這座牌坊對著李家,擋了李家的風水,為了克杜家,就在自家大院前挖了一個巨大的池塘,池塘湖水蕩漾,好象一面大鏡子正對著杜家。從此,兩家人積下了恩怨,一直延續到現在。

楊柳村80年代末改革的時候兩家的態度大大的不一樣,杜家積極回響而李家則成了“釘子戶”,而李家在看到杜家嘗到甜頭後又主動去爭取改革。與此同時,兩個大戶人家都有自己特別的習慣,比如李家有個“蠻不講理”的野蠻婆子媽,杜家則有幾代上門女婿,兩戶大院的矛盾下不斷發展著,最後由於村里富裕了,還成為了全國十佳新農村,有著上百年恩怨的李杜兩家最後也握手言和,冤家結為親家……

主創人員

導演 毛勇
編劇 郜麗 鄭霜 劉振華 張曉艷
演員 唐科 飾 李振華 蔡沅江 飾 童興明 舒愛欽 飾 杜燕 秦丹 飾 杜鵑 曾凡強 飾 杜貴友 王樹楊 飾 胖嫂 劉浩強 飾 曾古董

《蓮花鬧海棠》曾凡強

重慶重視傳媒時尚頻道開辦三年以來,通過日播的欄目劇《生活麻辣燙》《冷暖人生》、《有話好好說》培養出了一批被觀眾熟悉喜愛的電視明星,他們當中既有喜劇明星曾凡強(周福貴)、王樹洋(周麼嬸)、唐柯(唐老鴨)、向程(向前看),也有演技出眾的普語明星舒艾欽《滿城盡帶黃金甲》《寒夜》《燈火黃昏》、《所以》)、蔡沅江(《燈火黃昏》)、秦丹《燈火黃昏》 )。雖然同在重視傳媒,但是平時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中拍戲,很少有同台飈戲的機會,但是這一次參演《蓮花鬧海棠》,是重視傳媒第一次集合旗下的所有明星藝員全力以赴,志在為觀眾奉獻出一部既有濃烈的愛恨情仇,也有極致的市井情趣的年度大戲。

《蓮花鬧海棠》秦丹
《蓮花鬧海棠》這部重視傳媒時尚頻道的年度大戲,為了真實再現重慶人的喜劇人生,在劇本的創作過程中以重慶方言、言子、歇後語為本劇最大的語言特色,採用並自創了一千餘條重慶言子,可以說是一部重慶方言的百科全書。另外,如果說《鄉村愛情》展現了東北的民間藝術二人轉,那么《蓮花鬧海棠》則全面挖掘並展示了重慶本土民間藝術——蓮蕭的獨特風情,將流傳在巴渝大地的傳統蓮蕭民謠曲目《相思病》、《十八嘆》等二十餘首通過藝術的加工,再現螢幕。

幕後

編劇郜麗透露,《蓮花鬧海棠》的靈感是在一次休假釣魚中產生的:“在重慶北碚區水土有一座被喻為川東第一牌坊的貞孝牌坊,去年夏天,我在當地釣魚時,與老農擺談中得到了素材,於是以川東第一牌坊的真實歷史背景為故事源泉,構成了故事框架。”郜麗稱,該片在重慶新農村建設的示範基地全程實地拍攝,向人們描繪了一幅極具市特色的重慶新農村風情畫。

導演毛勇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他們就是要借該劇改變重慶本土喜劇太小家子氣的形象,而且把超越目標鎖定在了紅透大半箇中國的《鄉村愛情》上。

重視傳媒

《蓮花鬧海棠》拍攝吸引眾多觀眾
作為重慶地區方言喜劇創作的龍頭,重視傳媒在近年來為觀眾奉獻了《生活麻辣燙》《麻辣冤家》《男人四十有點惑》 、 《人人都愛周二毛》、《發財不是夢》等優秀的方言喜劇,占領了重慶方言喜劇市場的大半壁江山,特別是百集《麻辣冤家》更是創造了重慶地區自 《山城棒棒軍》 以來最高的收視記錄。如果說三年前的《麻辣冤家》的成功是一個一不小心就走紅的收視奇蹟的話,那么耗資200多萬,重視傳媒六個編劇群和一個導演組歷時兩年,深入農村對千餘人進行實地採訪,精心製作的《蓮花鬧海棠》就是2008年重視傳媒全面超越本土方言喜劇,志在挑戰《鄉村愛情》的年度巨作。而在劇本的創作過程當中,首次引進了好萊塢模式,即一組編劇收集故事素材和框架,一組編劇梳理人物性格和關係,一組編劇進行故事創作,一組編劇進行劇本人物語言創作,一組編劇進行本土方言創作,流水線的作業使《蓮花鬧海棠》的劇本接近完美。為了讓這部電視劇的製作水準躋身國內一線電視劇之列,重視傳媒專門派本劇的導演提前半年進入港台電視劇創作團隊進行實地學習和體驗,學習電視劇製作的最新行業標準和技術,以全面提高重慶製造的電視劇的品質。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