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鬧東海》

哪吒鬧東海哪吒鬧東海

百科名片
哪吒鬧海取自於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的神話故事。因其主角人物——哪咤的天真爛漫與不畏強權精神,備受人們喜愛。故事中因妖龍作祟,殘害百姓,引出哪咤大鬧龍宮水府。由於此篇故事膾炙人口,幾經改編造就了一批動畫影視作品。其中上海電影製片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創作的《哪吒鬧海》,至今被奉為經典。
中文名:哪吒鬧海
外文名:Nezhanaohai
導演:王樹枕,嚴定憲,徐景達,馬克宣
出品時間:1979年

出品公司: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地區:中國
造型:張仃
所獲榮譽: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等

目錄

簡介

哪吒介紹

人物形象

出處

地點 上海美術卡通片

《哪吒鬧海》歷史意義

劇情

影片評價

電視劇《封神榜》中的“哪吒鬧海”劇情

本段簡介

哪吒鬧海是人們熟悉的神話故事。傳說托塔李天王在陳塘關作總兵時,夫人生下一個肉蛋。李天王認為是不祥之物,一劍劈開,卻蹦出一個手套金鐲,腰圍紅綾的俊俏男孩,這就是後來起名為哪吒的神童。哪吒自幼喜歡習武,有一天,他同小朋友在海邊嘻戲,正好碰上東海龍王三太子出來肆虜百姓,殘害兒童。

劇照劇照

小哪吒見此惡徒,義憤填膺,鋌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東海龍王得知此訊、勃然大怒,降罪於哪吒的父親,隨即興風作浪,口吐洪水。小哪吒不願牽連父母,於是

自己剖腹、剜腸、剔骨,還筋肉於雙親,借著荷葉蓮花之氣脫胎換骨,變作蓮花化身的哪吒。後來大鬧東海,砸了龍宮,捉了龍王。人們藉助這個神話故事,發泄對造成水害的龍王——最高封建統治者——“真龍天子‘的怨恨。 

 

哪吒[1],明代古典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中人物,一個頂天立地的神話英雄,一個躍然於書本上的民間傳說。 編輯本段哪吒介紹 哪吒又作那吒。源於元代《三教搜神大全》。相傳哪吒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也是太乙真人的弟子之一,在天宮任三壇海會大神。哪吒出生時,左手掌有個“哪”字,右手掌有個“吒”字,所以起名哪吒。他三歲就下海,闖下大禍,踏倒水晶宮,捉住《哪吒鬧海》劇照(20張)蛟龍抽筋刮鱗。托塔天王怕他長大再惹大禍,想殺哪吒以絕後患,誰知哪吒憤怒,拿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後來太乙真人取荷藕做他的骨骼,荷葉做他的肌肉,使哪吒起死回生。後來哪吒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多虧女媧從中說和,賜給天王法寶玲瓏塔一座專克哪吒,所謂棒下出孝子打服了哪吒,才消釋了父子冤仇。道教中的哪吒,為斗神有戰神神格,天將中當仁不讓的先鋒上將。年少但法力廣大,可以變化為三頭六臂,準確說是三頭八臂,所以人稱八臂哪吒。可同時使用八件武器,足蹬風火輪,雙手使一桿火尖槍,其餘六隻手用金磚、九龍烈火罩、混天綾、乾坤圈、陰陽雙劍六件法寶,變化多端。每逢托塔天王掛帥出征,哪吒必然前往,有時當先鋒,有時為大將,先後降服九十六個妖魔,是天上人間公認的少年小英雄。但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只有三頭六臂,只有風火輪、乾坤圈、混天綾、火尖槍和一塊金磚五件兵器。 編輯本段人物形象 明代古典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中人物。

在佛經中哪吒是梵文nalakuvara的音譯之略。相傳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佛教護法神之一。毗沙門天王有五子(一說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除了三太子哪吒之外,二太子獨健(即灌口其他版本《哪吒鬧海》(11張)二郎)也是神通廣大,母親是吉祥天女,姊妹也是天女,屬佛門中之豪門之家。《西遊記》講的是扥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形似少年,但神通廣大。曾參與討伐孫悟空,大敗而歸。《封神演義》說:一日哪吒去東海九灣河沐浴,因將太乙真人所賜寶物“乾坤圈”置水中玩耍,東海龍宮動搖不已。龍王急忙差巡海夜叉察看,惹惱哪吒被打死。後龍王三太子敖丙調集龍兵與之大戰,被哪吒打死。龍王準奏玉帝,捉拿其父母。哪吒又在天宮門前痛毆之。後為表示自己的作為與父母無關,便拆肉還母,拆骨還父。死後,其師太乙真人把哪吒的魂魄借蓮花為之而復活。又賜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後助姜子牙興周滅紂,戰功顯赫。

《封神演義》第十二回陳塘關哪吒出世詩曰:

哪吒鬧海劇照哪吒鬧海劇照

主金光洞裡有奇珍,降落塵寰輔至仁。

知周室已生佳氣色;商家應自滅精神。

古從來泰運多梁棟,自古昌期有幼燐。

齋戊午時中逢甲子,慢嗟朝野盡沉淪。

 話說陳塘關有一總兵官,姓李,名靖,自幼訪道修真,拜西崑侖度厄真人為師,學成五行遁術。因仙道難成,故遣下山輔佐紂王,官居總兵,享受人間之富貴。元配殷氏,生有二子:長曰金吒,次曰木吒。殷夫人後又懷孕在身,已及三年零六個月,尚不生產。李靖時常心下憂疑。一日,指夫人之腹,言曰:“孕懷三載有餘,尚不降生,非妖即怪。”夫人亦煩惱曰:“此孕定非吉兆,教我日夜憂心。”李靖聽說,心下甚是不樂。當晚夜至三更,夫人睡得正濃,夢見一道人,頭挽雙髻,身著道服,徑進香房。夫人叱曰:“這道人甚不知理。此乃內室,如何徑進,著實可惡!”道人曰:“夫人快接麟兒!”夫人未及答,只見道人將一物往夫人懷中一送,夫人猛然驚醒,駭出一身冷汗。忙喚醒李總兵曰:“適才夢中……如此如此……”說了一遍。言未畢時,殷夫人已覺腹中疼痛。靖急起來,至前?坐下。暗想:“懷身三年零六個月,今夜如此,莫非降生,吉凶尚未可知。”正思慮間,只見兩個侍兒,慌忙前來,“啟老爺:夫人生下一個妖精來了!”李靖聽說,急忙來至香房,手執寶劍,只見房裡一團紅氣,滿屋異香。有一肉球,滴溜溜圓轉如輪。李靖大驚,望肉球上一劍砍去,劃然有聲。分開肉球,跳出一個小孩兒來,滿地紅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鐲,肚腹上圍著一塊紅綾,金光射目。 ——這位神聖下世,出在陳塘關,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靈珠子化身。金鐲是“乾坤圈”,紅綾名曰:“混天綾”。此物乃是乾元山鎮金光洞之寶。表過不題。——只見李靖砍開肉球,見一孩兒滿地上跑。李靖駭異,上前一把抱將起來,分明是個好孩子,又不忍作為妖怪壞他性命,乃遞與夫人看。彼此恩愛不捨,各各憂喜。卻說次日,有許多屬官,俱來賀喜。李靖剛發放完畢,中軍官來稟:“啟老爺:外面有一道人求見。”李靖原是道門,怎敢忘本,忙道:“請來。”軍政官急請道人。道人徑上大?,朝上對李靖曰:“將軍,貧道稽首了。”李靖忙答禮畢,尊道人上坐。道人不謙,便就坐下。李靖曰:“老師何處名山?甚么洞府?今到此關,有何見諭?”道人曰:“貧道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是也。聞得將軍生了公子,特來賀喜。借令公子一看,不知尊意如何?”李靖聞道人之言,隨喚侍兒抱將出來。侍兒將公子抱將出來。道人接在手,看了一看,問曰:“此子落在那個時辰?”李靖答曰:“生在丑時。”道人曰:“不好。”李靖問曰:“此子莫非養不得么?”道人曰:“非也?此子生於丑時,正犯了一千七百殺戒。”又問:“此子可曾起名否?”李靖答曰:“不曾。”道人曰:“待貧道與他起個名,就與貧道做個徒弟,何如?”李靖答曰:“願拜道者為師。”道人曰:“將軍有幾位公子?”李靖答曰:“不才有三子:長曰金吒,拜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為師;次曰木吒,拜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為師。老師既要此子為門下,但憑起一名諱,便拜道者為師。”道人曰:“此子第三,取名叫做‘哪吒’。”李靖謝曰:“多承厚德命名,感謝不盡。”喚左右:“看齋。”道人乃辭曰:“這個不必。貧道有事,即便回山。”著實固辭,李靖只得送道人出府。那道人別過,逕自去了。主話說李靖在關上無事,忽聞報天下反了四百諸侯。忙傳令出,把守關隘,操演三軍,訓練士卒,謹提防野馬嶺要地。烏飛兔走,瞬息光陰,暑往寒來,不覺七載。哪吒年方七歲,身長六尺。時逢五月,天氣炎熱,李靖因東伯侯姜文煥反了,在遊魂關大戰竇榮,因此每日操練三軍,教練士卒。不表。且說三公子哪吒見天氣暑熱,心下煩躁,來見母親,參見畢,站立一傍,對母親曰:“孩兒要出關外閒玩一會。稟過母親,方敢前去。”殷夫人愛子之心重,便叫:“我兒,你既要去關外閒玩,可帶一名家將領你去,不可貪頑,快去快來。恐怕你爹爹操練回來。”哪吒應道:“孩兒曉得。”哪吒同家將出得關來,正是五月天氣,也就著實炎熱。但見:知太陽真火煉塵埃,綠柳嬌禾欲化灰。古行旅畏威慵舉步;佳人怕熱懶登台。齋涼亭有暑如煙燎;水閣無風似火埋。主慢道荷香來曲院,輕雷細雨始開懷。話說哪吒同家將出關,約行一里之餘,天熱難行。哪吒走得汗流滿面,乃叫家將:“看前面樹廕之下,可好納涼?”家將來到綠柳廕中,只見薰風蕩蕩,煩襟盡解,急忙走回來,對哪吒稟曰:“稟公子,前面柳廕之內,甚是清涼,可以避暑。”哪吒聽說,不覺大喜;便走進林內,解開衣帶,舒放襟懷,甚是快樂。猛忽的見那壁廂清波滾滾,綠水滔滔,真是兩岸垂楊風習習,崖傍亂石水潺潺。哪吒立起身來,走到河邊,叫家將:“我方才走出關來,熱極了,一身是汗。如今且在石上洗一個澡。”家將曰:“公子仔細,只怕老爺回來,可早些回去。”哪吒曰:“不妨。”脫了衣裳,坐在石上,把七尺混天綾放在水裡,蘸水洗澡。不知這河是九灣河,乃東海口上。哪吒將此寶放在水中,把水俱映紅了。擺一擺,江河晃動;搖一搖,乾坤動撼。那哪吒洗澡,不覺那水晶宮已晃的亂響。不說那哪吒洗澡,且說東海敖光在水晶宮坐,只聽得宮闕震響,敖光忙喚左右,問曰:“地不該震,為何宮殿晃搖?”傳與巡海夜叉李艮,看海口是何物作怪。夜叉來到九灣河一望,見水俱是紅的,光華燦爛,只見一小兒將紅羅帕蘸水洗澡。夜叉分水,大叫曰:“那孩子將甚么作怪東西,把河水映紅,宮殿搖動?”哪吒回頭一看,見水底一物,面如藍靛,發似硃砂,巨口獠牙,手持大斧。哪吒曰:“你那畜生,是個甚東西,也說話?”夜叉大怒,“吾奉主公點差巡海夜叉,怎罵我是畜生?”分水一躍,跳上岸來,望哪吒頂上一斧劈來。哪吒正赤身站立,見夜叉來得勇猛,將身躲過,把右手套的乾坤圈望空中一舉。此寶原系崑崙山玉虛宮所賜太乙真人鎮金光洞之物,夜叉那裡經得起,那寶打將下來,正落在夜叉頭上,只打的腦漿迸流,即死於岸上。哪吒笑曰:“把我的乾坤圈都污了。”復到石上坐下,洗那圈子。水晶宮如何經得起此二寶震撼,險些兒把宮殿俱晃倒了。敖光曰:“夜叉去探事未回,怎的這等兇惡!”正說話間,只見龍兵來報:“夜叉李艮被一孩童打死在陸地,特啟龍君知道。”敖光大驚,“李艮乃靈霄殿御筆點差的,誰敢打死?”敖光傳令:“點龍兵,待吾親去,看是何人!”話未了,只見龍王三太子敖丙出來,口稱:“父王,為何大怒?”敖光將李艮打死的事說了一遍。三太子曰:“父王請安。孩兒出去拿來便是。”忙調龍兵,上了逼水獸,提畫桿戟,徑出水晶宮來。分開水勢,浪如山倒,波濤橫生,平地水長數尺。哪吒起身看著水,言曰:“好大水!好大水!”只見波浪中現一水獸,獸上坐一人,全裝服色,持戟驍雄,大叫曰:“是甚人打死我巡海夜叉李艮?”哪吒曰:“是我。”敖丙一見,問曰:“你是誰人?”哪吒答曰:“我乃陳塘關李靖第三子哪吒是也。俺父親鎮守此間,乃一鎮之主。我在此避暑洗澡,與他無乾,他來罵我,我打死了他,也無妨。”三太子敖丙大驚曰:“好潑賊!夜叉李艮乃天王殿差,你敢大膽將他打死,尚敢撒潑亂言!”太子將畫戟便刺,來取哪吒。哪吒手無寸鐵,把頭一低,躲將過去,“少待動手,你是何人?通個姓名,我有道理。”敖丙曰:“孤乃東海龍君三太子敖丙是也。”哪吒笑曰:“你原來是敖光之子。你妄自尊大。若惱了我,連你那老泥鰍都拿出來,把皮也剝了他的。”三太子大叫一聲:“氣殺我!好潑賊!這等無禮!”又一戟刺來。哪吒急了,把七尺混天綾望空一展,似火塊千團,往下一裹,將三太子裹下逼水獸來。哪吒搶一步趕上去,一腳踏住敖丙的頸項,提起乾坤圈,照頂門一下,把三太子的元身打出,是一條龍,在地上挺直。哪吒曰:“打出這小龍的本像來了。也罷,把他的筋抽去,做一條龍筋絛與俺父親束甲。”哪吒把三太子的筋抽了,徑帶進關來。把家將嚇得渾身骨軟筋酥,腿慢難行,挨到帥府門前。哪吒來見母夫人。夫人曰:“我兒,你往那裡耍子,便去這半日?”哪吒曰:“關外閒行,不覺來遲。”哪吒說罷,往後園去了。且說李靖操演回來,發放左右,自卸衣甲,坐於後堂。憂思紂王失政,逼反天下四百諸侯,日見生民塗炭,正在那裡煩惱。且說敖光在水晶宮,只聽得龍兵來報說:“陳塘關李靖之子哪吒把三太子打死,連筋都抽去了。”敖光聽報,大驚曰:“吾兒乃興雲步雨滋生萬物正神,怎說打死了!李靖,你在西崑侖學道,吾與你也有一拜之交;你敢縱子為非,將我兒子打死,這也是百世之冤,怎敢又將我兒子筋都抽了!言之痛心切骨!”敖光大怒,恨不能即與其子報仇,隨化一秀士,逕往陳塘關來。至於帥府,對門官曰:“你與我傳報,有故人敖光拜訪。”軍政官進內?稟曰:“啟老爺:外有故人敖光拜訪。”李靖曰:“吾兄一別多年,今日相逢,真是天幸。”忙整衣來迎。敖光至大?,施禮坐下。李靖見敖光一臉怒色,方欲動問,只見敖光曰:“李賢弟,你生的好兒子!”李靖笑答曰:“長兄,多年未會,今日奇逢,真是天幸,何故突發此言?若論小弟,止有三子:長曰金吒,次曰木吒,三曰哪吒,俱拜名山道德之士為師,雖未見好,亦不是無賴之輩。長兄莫要錯見。”敖光曰:“賢弟,你錯見了,我豈錯見!你的兒子在九灣河洗澡,不知用何法術,將我水晶宮幾乎震倒。我差夜叉來看,便將我夜叉打死。我第三子來看,又將我三太子打死,還把他筋都抽了來。……”敖光說至此,不覺心酸,勃然大怒曰:“你還說不曉事護短的話!”李靖忙陪笑答曰:“不是我家,兄錯怪了我。我長子在九龍山學藝;二子在九宮山學藝;三子七歲,大門不出,從何處做出這等大事來?”敖光曰:“便是你第三子哪吒打的!”李靖曰:“真是異事非常。長兄不必性急,待我教他出來你看。”李靖往後堂來。殷夫人問曰:“何人在?上?”李靖曰:“故友敖光。不知何人打死他三太子,說是哪吒打的。如今叫他出去與他認。哪吒今在那裡?”殷夫人自思:“只今日出門,如何做出這等事來?”不敢回言,只說:“在後園裡面。”李靖徑進後園來叫:“哪吒在那裡?”叫了半個時辰不應。李靖徑走到海棠軒來,見門又關住。李靖在門口大叫,哪吒在裡面聽見,忙開門來見父親。李靖便問:“我兒,你在此作何事?”哪吒對曰:“孩兒今日無事出關,至九灣河頑耍,偶因炎熱,下水洗個澡。叵耐有個夜叉李艮,孩兒又不惹他,他百般罵我,還拿斧來劈我。是孩兒一圈打死了。不知又有個甚么三太子叫做敖丙,持畫戟刺我。被我把混天綾裹他上岸,一腳踏住頸項,也是一圈,不意打出一條龍來。孩兒想龍筋最貴氣,因此上抽了他的筋來,在此打一條龍筋絛,與父親束甲。”就把李靖只嚇得張口如痴,結舌不語;半晌,大叫曰:“好冤家!你惹下無涯之禍。你快出去見你伯父,自回他話。”哪吒曰:“父親放心,不知者不坐罪,筋又不曾動他的,他要,元物在此,待孩兒見他去。”哪吒急走來至大?,上前施禮,口稱:“伯父,小侄不知,一時失錯,望伯父恕罪。元筋交付明白,分毫未動。”敖光見物傷情,對李靖曰:“你生出這等惡子,你適才還說我錯了。今他自己供認,只你意上可過的去!況吾子者,正神也;夜叉李艮亦系御筆點差;豈得你父子無故擅行打死!我明日奏上玉帝,問你的師父要你!”敖光徑揚長去了。李靖頓足放聲大哭:“這禍不小!”夫人聽見前庭悲哭,忙問左右侍兒,侍兒回報曰:“今日三公子因遊玩,打死龍王三太子。適才龍王與老爺折辨,明日要奏準天庭。不知老爺為何啼哭。”夫人著忙,急至前庭,來看李靖。李靖見夫人來,忙止淚,恨曰:“我李靖求仙未成,誰知你生下這樣好兒子,惹此滅門之禍!龍王乃施雨正神,他妄行殺害,明日玉帝準奏施行,我和你多則三日,少則兩朝,俱為刀下之鬼!”說罷又哭,情甚慘切。夫人亦淚如雨下,指哪吒而言曰:“我懷你三年零六個月,方才生你,不知受了多少苦辛。誰知你是滅門絕戶之禍根也!”哪吒見父母哭泣,立身不安,雙膝跪下,言曰:“爹爹,母親,孩兒今日說了罷。我不是凡夫俗子,我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此寶皆系師父所賜,料敖光怎的不得我。我如今往乾元山上,問我師尊,必有主意。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當。’豈敢連累父母?”哪吒出了府門,抓一把土,望空一灑,寂然無影。此是生來根本,借土遁往乾元山來。有詩為證,詩曰:古乾元山上叩吾生,訴說敖光東海情。齋寶德門前施法力,方知仙術不虛名。話說哪吒借土遁來至乾元山金光洞,候師法旨。金霞童兒忙啟師父:“師兄候法旨。”太乙真人曰:“著他進來。”金霞童子至洞門對哪吒曰:“師父命你進去。”哪吒至碧游床倒身下拜。真人問曰:“你不在陳塘關,到此有何話說?”哪吒曰:“啟老師:蒙恩降生陳塘,今已七載。昨日偶到九灣河洗澡,不意敖光子敖丙將惡語傷人,弟子一時怒發,將他傷了性命。今敖光欲奏天庭,父母驚慌,弟子心甚不安,無門可救,只得上山,懇求老師,赦弟子無知之罪,望祈垂救。”真人自思曰:“雖然哪吒無知,誤傷敖丙,這是天數。今敖光雖是龍中之王,只是步雨興雲,然上天垂象,豈得推為不知!以此一小事乾瀆天庭,真是不諳事體!”忙叫:“哪吒過來,你把衣裳解開。”真人以手指在哪吒前胸畫了一道符錄,分付哪吒:“你到寶德門……如此如此。事完後,你回到陳塘關與你父母說,若有事,還有師父,決不乾礙父母。你去罷。”哪吒離了乾元山,逕往寶德門來。正是天宮異景非凡像,紫霧紅雲罩碧空。但見上天,大不相同:初登上界,乍見天堂,金光萬道吐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只見那南天門:碧沉沉璃造就,明晃晃寶鼎妝成。兩旁有四根大柱,柱上盤繞的是興雲步霧赤須龍;正中有二座玉橋,橋上站立的是彩羽凌空丹頂鳳。明霞燦爛映天光,碧霧朦朧遮斗日。天上有三十三座仙宮:遺雲宮、昆沙宮、紫霄宮、太陽宮、太陰宮、化樂宮,一宮宮脊吞金獬豸;又有七十二重寶殿:乃朝會殿、凌虛殿、寶光殿、聚仙殿、傳奏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壽星台、祿星台、福星台,台下有千千年不卸奇花;煉丹爐、八卦爐,水火爐,爐中有萬萬載常青的繡草。朝聖殿中絳紗衣,金霞燦爛;彤廷階下芙蓉冠,金碧輝煌。靈霄寶殿,金打釘攢玉戶;積聖樓前,彩鳳舞朱門。伏道回廓,處處玲瓏剔透;三檐四簇,層層龍鳳翱翔。上面有紫巍巍、明晃晃、圓丟丟、光灼灼、亮錚錚的葫蘆頂;左右是緊簇簇、密層層、響叮叮、滴溜溜、明朗朗的玉佩聲。正是:天宮異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稀。金闕銀鸞並紫府,奇花異草暨瑤天。朝王玉兔壇邊過;參聖金烏著底飛。若人有福來天境,不墮人間免污泥。哪吒到了寶德門,來的尚早,不見敖光;又見天宮各門未開,哪吒站立在聚仙門下。不多時,只見敖光朝服叮噹,徑至南天門。只見南天門未開。敖光曰:“來早了,黃巾力士還不曾至,不免在此間等候。”哪吒看見敖光;敖光看不見哪吒——哪吒是太乙真人在他前心書了符籙,名曰“隱身符”,故此敖光看不見哪吒。哪吒看見敖光在此等候,心中大怒,撒開大步,提起手中乾坤圈,把敖光後心一圈,打了個餓虎撲食,跌倒在地。哪吒趕上去,一腳踏住後心。不知敖光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編輯本段地點 傳說中的地點在今安徽固鎮縣劉集鎮九灣河澮河從固鎮至澥河入澮口共有九道大灣,故俗名九灣河;入澮口的北岸是九灣渡。南岸是陳塘渡,在渡口不遠的河中,有一深不可測的龍潭。潭面煙霧籠罩,終年不散;水色墨黑,再旱不涸,再冷不凍。因為潭底有一清泉直通東海。潭內宿有青、白二龍,每逢夏秋之際興妖作怪,推波助瀾,使洪水衝破堤岸,淹沒良田,吞噬人畜。陳塘關鎮守李靖第三子哪吒,出生於肉蛋,七歲下河玩水,擺動布兜兜,頓時河水大作,驚動青、白二龍。二龍遂出水大戰哪吒,敗逃東海求援。東海龍王率領蝦兵蟹將前來捉拿哪吒。哪吒手執項圈、手鐲,取下布兜兜化作高牆,洪水始終漫不過高牆。龍王戰不過哪吒,便帶領青、白二龍逃回東海,老龍潭從此平安無事。百姓為了紀念李氏父子,在陳塘關東門外建起七進院落的大廟,塑有基手托起七級寶塔、右手按劍而立的托塔天王李靖神像,又在九灣集南興建哪吒廟,塑有三頭六臂的哪吒神像。哪吒橫眉怒目,注視河心,時刻提防青、白二龍來犯,以保護平民百姓。也有一說哪吒出生地在天津,現在就在河西區陳糖莊街,與海地街只隔一條微山路,海地街就是因為是海退之地而命名挨著陳糖莊街海地街就是上河圈、下河圈傳說是哪吒留在人間的兩個烽火輪。小說所寫哪吒於九河下處屠龍即現在三岔口入海口處。 編輯本段上海美術卡通片《哪吒鬧海》 本片於哪吒鬧海(10張)1980年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青年優秀創作獎(嚴定憲、金復載),1983年獲菲律賓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1988年獲法國第七屆布爾波拉斯文化俱樂部青年國際動畫電影節評審獎、寬銀幕長卡通片獎。 歷史意義 1979年為慶祝建國三十年而攝製的《哪吒鬧海》,是一部寬銀幕動畫長片,這部被譽為"色彩鮮艷,風格雅致,想像豐富"的作品,在國外深受歡迎。它以濃重壯美的表現形式再一次煥發出民族風格的光彩。 劇情 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夫人懷胎三年零六個月後,生下一個肉球。忽然光芒四射,從中跳出一個男孩。李靖悶悶不樂,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長卻來賀喜,為孩兒取名哪吒,收為徒弟,當場贈他兩件寶物:乾坤圈和渾天綾。哪吒七歲,天旱地裂,東海龍王滴水不降,還命夜叉去海邊強搶童男童女。哪吒見義勇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又殺了前來增援的龍王之子敖丙。龍王去天宮告狀,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於是,東海龍王請來三位兄弟,共商報復之計。第二天,四海龍王帶領水兵水將興風作浪,水淹陳塘關,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要反擊,遭到李靖的阻攔,並收去哪吒的兩件法寶。哪吒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憤自刎。事後,太乙真人借蓮花與鮮藕為身軀,使哪吒還魂再世。復生後的哪吒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大鬧龍宮,戰敗龍王,為民除害。 影片評價 而到1983年王樹忱拍攝《天書奇譚》時,則又完全換了另外一副心腸,《哪吒鬧海》有悲壯色彩,造型美術都極其古典唯美,不乏瑰麗浪漫的幻想場面,而《天書奇譚》的氣質則完全草根,想像天馬行空,如在造型上面,年畫,京劇,紹興泥娃娃,凡是和民間文化有關的元素幾乎都被信手拈來的借用,王樹忱還是一位漫畫家,他的漫畫多用水墨,常從古典文化中選材,但往往立意詼諧,賦予漫畫現代意義,《天書奇譚》很像王樹忱漫畫的電影版。這部電影嚴定憲沒有再參與,嚴定憲設計的動作京劇功底很深,一舉手一投足都充滿了儀式般的美感,《哪吒鬧海》中三頭六臂的哪吒與四海龍王交戰,其動作的繁複高難令人驚嘆。而沒有嚴定憲的《天書奇譚》,在動作設計上則出現了另外一種味道,沒有過於嚴謹和形式感的動作,而是設計出極為誇張和幽默的動作來,特別是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打鬥,簡直就是“功夫喜劇”,這正是王樹忱的風格。唯一與《哪吒鬧海》類似的,是王樹忱的改編劇本,電影改編自《平妖傳》的部分情節,同樣是一部《封神榜》般,想像力奇異,但並無甚人情味的小說,而王樹忱的改編,使原來平面空洞的人物,變得真實難忘(畢克、丁建華等人的配音也功不可沒),使原本打來殺去的故事,變得生趣盈然,又不乏感染力。徐克一向以改編原著不拘一格著稱,但他所改編的神怪小說《蜀山》系列,個人覺得比起王樹忱對古典神怪小說的改編卻遠遠不如。王樹忱是個幽默的人,即使早期《過猴山》這樣的小品,也是令人捧腹,然而他最後的作品卻完全拋棄了與卡通片密不可分的幽默元素,拍出了以水墨為技法,將中國文化物我同一,高山流水的情懷以影像再現於銀幕的作品,充滿了東方美學氣韻的《山水情》。這部作品將“中國學派”的藝術性推到最高,獲得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獎大獎,三年後,仍抱有很多動畫計畫的王樹忱導演去世,年僅60歲。 編輯本段電視劇《封神榜》中的“哪吒鬧海” 該內容是90年版電視劇《封神榜》中的一個情節,為“哪吒單元”的第二部分,該集名稱為《姜太公娶親》(第8集)。 劇情 姜子牙看出眼前兩個女子都是妖怪,施法收服了玉石琵琶精,並要求比干帶他們進宮面奏紂王。紂王聽說昨夜懷中千嬌百媚的小美人竟然是妖怪化身,好奇心起,不顧妲己的極力勸阻,允許姜子牙施法一試。眾目睽睽之下,姜子牙用三昧真火把琵琶精燒回了原形——一面玉石琵琶。妲己眼見姐妹遭難,心如刀割。姜子牙看出妲己也是妖怪化身,告知紂王。紂王大怒,讓手下捉拿姜子牙,子牙終於對商朝和紂王死了心,拂袖遁去。當夜,子牙來到比干家中送給比干一道靈符,聲稱日後比干若遇大難,可將靈符貼在胸口上以保住一命。但需謹記:“途中若遇女子搭訕,千萬不能和她說話,否則靈符就不靈了”。子牙找到當年上山修道前的故友宋異人,在他家中暫時住了下來。異人是個熱心之人,知道子牙年近八十仍未娶親,便自做主張地為他向68歲的馬家小姐求婚,子牙有苦難言。婚後的遭遇並不幸福。尤其子牙在崑崙學道多年,除了道術和兵法謀略之外對凡世間謀生的活計幾乎一竅不通,惹得馬氏天天對他破口大罵。這些年來,李家的三子哪吒已在不知不覺間成長為一個精乖伶俐的小童。某日天氣炎熱,哪吒去海邊戲水,手中法寶“混天綾”威力巨大,幾乎把海底的龍宮給震塌了。龍宮中人上岸來找哪吒算帳,他們的粗魯言行觸怒了哪吒,先斬了夜叉,再把龍王三子打回原形並抽走了它的龍筋來玩。龍王傷心愛子之死,到陳塘關找李靖論罪。李靖膽怯,想把哪吒交給龍王以求換得一家大小的平安,無奈殷夫人和金吒木吒愛護兒子/弟弟不肯把哪吒交出來,龍王大怒離去。龍王召集四海龍王一起前來,打算水淹陳塘關讓關內所有百姓一起為自己的兒子殉葬。哪吒雖然小小年紀,卻是俠義心腸,他不忍百姓遇害父母受累,遂當著四海龍王的面坦然自刎而死。哪吒一點英魂不散,飄飄蕩蕩直往太乙真人洞穴而來。太乙真人施法,令哪吒得以蓮花重生,又送了他風火輪和火尖槍。

該集主要演員

姜子牙——藍天野飾

玉石琵琶精——孫繼紅飾

比干——計鎮華飾

紂王——達奇飾

妲己——傅藝偉飾

宋異人——宋連庠飾

馬氏——俞敏貞飾哪吒——王瑋飾(少年)

夜叉(演員不詳)

龍王三子(演員不詳)

龍王——王群飾李靖——劉安古

殷夫人——范邦華飾金吒——王海弟飾

木吒——周銘飾三海龍王(演員皆不詳)

太乙真人——張鴻鑫飾哪吒——何威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