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礙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乾礙
拼音:gān ài
英文:concern

基本解釋

[concern,hinder] 乾連;牽連;妨礙
乾礙前程
這人莫不與林教頭身上有些乾礙?——《水滸傳》

詳細解釋

1. 妨礙;關涉。
三國 蜀 諸葛亮 《正議》:“況以數十萬之眾,據正道而臨有罪,可得乾礙者哉!” 宋 張載 《經學理窟·詩書》:“民雖至愚無知,惟於私己然後昏而不明,至於事不乾礙處則自是公明。”《水滸傳》第十四回:“初時又不認得管營,向後我將按酒入去,只聽得差撥口裡訥出一句‘ 高太尉 ’三個字來,這人莫不與林教頭 身上有些乾礙?”《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八回:“那送家眷是小事,要斬相國之頭,乾礙體面,難於啟齒。魏王躊躇未決。”
2. 同“乾礙”。
唐順之 《牌》:“其近城房屋,苟非倭患逼近,及與城垣委實幹礙,不許輕易折毀,使民無所棲。” 魯迅 《且介亭雜文·買記》:“藏書和別項著作,實在不少,但其實也並無什麼乾礙之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