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齒

啟齒,開口說話(多在有求於人時用)。

詞語

【詞目】啟齒
【拼音】qǐ chǐ
【詞性】動詞
【釋義】開口說話(多在有求於人時用)
【示例】猶豫半天,終未啟齒。
【詞意探源】
(1)指笑。
《莊子·徐無鬼》:“奉事而有大功者,不可為數,而吾君未嘗啟齒。”
《文選·郭璞·遊仙詩》:“靈妃顧我笑,粲然啟玉齒。”
李善注引司馬彪曰:“啟齒,笑也。”
(2)指發言。
柳宗元《乞巧文》:“抃嘲似傲,貴者啟齒。”
(3)指向別人有所請求而言。
如:難於啟齒

基本解釋

1. [to say it]∶開口,多表示有所請求
奉事而有大功者,而吾君未嘗戾齒。——《莊子·徐無鬼》
難以啟齒
不便啟齒
2. [laugh]∶指笑

詳細解釋

1. 發笑。因笑必露齒,故云。
《莊子·徐無鬼》:“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為數,而吾君未嘗啟齒。” 王先謙 集解:“笑也。” 唐 元稹 《春》詩:“啟齒呈編貝,彈絲動削蔥。”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四》:“盧質字子微,性好翫謔,為莊宗 管記。會醫官陳玄補太原府醫學博士,所司請稿,質立草之,末句云:‘既得厚朴之才,宜典從容之職。’ 莊宗 覽之久,為啟齒。”
2. 開口。多表示有所請求。
水滸傳》第九八回:“他們如何敢來啟齒?”《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王公道:‘且喫三杯,方敢啟齒。’”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已知婦人心活,只是那話兒不好啟齒。”《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八回:“那送家眷是小事,要斬相國之頭,乾礙體面,難於啟齒。魏王躊躇未決。” 茅盾 《清明前後》第一幕:“﹝唐文君﹞想問又覺不便啟齒,無聊地望著牆上的鏡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