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變相圖》

《華嚴變相圖》

《華嚴變相圖》,宋代傑出畫家李公麟繪製。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基本資料

:《華岩變相圖》《華嚴變相圖》

名稱:華嚴變相圖

類別:字畫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珍品

文物現狀: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作者:李公麟

畫作內容

將《華嚴經》內容以繪畫的形式加以表現,用以宣傳佛教教義。
所謂變相,指依經典之記載,描繪之本生譚,或淨土莊嚴、地獄相狀等之圖畫,用以宣傳教義。又作變像、變繪。略稱變。變,乃變動、轉變之意,即將種種真實之動態,以圖畫或雕刻加以描繪,如畫彌陀淨土之相,稱為彌陀淨土變;畫兜率天彌勒淨土之相,稱為彌勒淨土變;依華嚴經所畫之七處八會或七處九會,稱為華嚴變相;畫地獄之種種相,稱為地獄變相等。

作者簡介

李公麟(1049-1106)宋代傑出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廬州舒城(今安徽省舒城縣)人。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進士。產先後任中書門下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和朝奉郎等。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因病辭退,歸老龍眠山。他的一生在仕途上不甚得意,但詩文書畫成就很高,也擅辨古器物。李公麟雖然被列入了文人畫家之列,但是他除了後世文人畫家所擅長的山水花鳥題材之外,更擅長人物、鞍馬。在此方面,他繼承了顧愷之以來的傳統,而又有所創造,自立新意,在刻畫人物個性和情態上極具功力。他把過去僅作為粉本的白描畫法確立為一種畫種,使之獨立成科。有描寫文人詩酒生活的《蓮社圖》《西園雅集圖》等作品,今有摹本傳世。分別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傳本《免胄圖》《孝經圖》的真偽尚待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