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總比自卑好》

《自戀總比自卑好》

 現代人的愛情觀生病了。愛情的“行為”或許改變了,但意識中的“觀念”,大概還可以挖出恐龍化石來!有人把占有控制當成愛,作繭自縛當成愛,把拚命找麻煩當成關心,難怪愛得不開心。“自戀”其實是願意給自己多一點的機會和時間,更是有能力和自信選擇愛與被愛。聆聽吳淡如的聲音,你可以開心地看待全新的自己,不再將羨慕的眼光迎向別人。

基本信息

簡介

自戀總比自卑好自戀總比自卑好

我們該自愛,但自憐可就不是好東西;該對別人好,但一味討好,恐怕沒有人認為該真正尊敬你。人生常擺著兩條路,走上一條,另外一條已無緣相親,回首無益。做生涯規劃後,還要有一層心理準備:“人生就是在你計畫外發生的那些事。”

作者

吳淡如,台灣宜蘭縣人,生於1964年,魔蠍座A型。國立台灣大學法津系、中文研究所畢業,是台灣家喻戶曉的電視台、電台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著書兩不誤,已出書多種,多為暢銷佳作。被譽為“台灣暢銷書天后”。

前言

幸福在你的手上——

從開始寫作以來,我最關注的主題只有兩個:

一是感情。

二是如何好好地活下去。  

這兩個主題涵括的範圍,比我想像中廣大得多。

感情,兩性之間,人與人之間,各式各樣的大石頭、小沙子,變化多端、層出不窮,始終主宰著我們生活的滿意度。

而活下去,就會面臨很多挑戰。大大小小的問題,不管你可不可以理解、能不能夠承受,從來也不曾少過。想要過得好,一定要有些堅持、有些取捨、有些夢想值得追尋。

因而這些年,儘管在寫作上或多或少曾經碰到一些瓶頸,在人生中也或多或少遭遇種種疑難,我慶幸的一件事是:我始終在寫,也很喜歡寫。

這些年來,我一直有其他的工作。在台灣,很多人知道我是一個電視節目與廣播節目的主持人,雖然這些工作也很有趣。我也一直想把工作做得更好一點。但無疑的,在我心裡最重要的地方,寫作仍是重心。

對我來說,我愛寫作甚於說話。

常有人問我,怎么還有時間寫?

這是一種誤解。如果愛,你就會找出時間來。我大部分的時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都在想要怎么寫。

它是我與這個世界、我與自己最主要的溝通方式。

至今我仍堅持著如此的信念:

能夠攜手成長的才叫最值得愛的人。

最近,有人傳給我一個故事。裡頭說,從小就很優秀的男孩和從小就很優秀的女孩從大一開始交往。到了大學畢業時,家境較寬裕的女孩決定出國深造。

男孩因為某些因素沒法出去深造,為了愛,他企圖阻攔女孩離開他的身邊,他對女孩說:“為了我,不要去吧?難道你不能夠為了我犧牲一些嗎?”

女孩想了想說:“可是,我爸爸栽培我,不是為了要嫁給你的。”

書摘

整個社會教女人:百依百順。

沒有稜角的女人,也許會讓她周遭的人覺得比較舒適,但是百依百順、不會拒絕的女人,自己的人生未必會過得如意。百依百順的女人.把自己的幸福建築在他人的疼惜之上——萬一.他人並不疼惜呢?

恐怕她們也不能拒絕一生沉淪。

有幾天打開報紙。不斷看到令人觸目驚心的訊息,讓我思考到愛與拒絕的關係。

據勵馨基金會統計,在台灣孩子所受的性侵犯。一天就有八千多個例子,其中長期受害的女生占絕大多數。令人質疑“人性”的是,所有的加害者中,陌生人只占一成,其餘九成竟然都是熟人,有高達四成七的加害者,和受虐兒童有血緣關係。

從這個報告看來,家長與其教女孩子“不要輕易跟陌生人說話”,不如教她們“如果有人想傷害你,你應該拒絕,想辦法逃開,儘管他們是你的長輩,你也一定要拒絕。”

別再用“囝仔人有耳無嘴”來教育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如果你也知道這個故事:有個女孩在15歲時.父親就對她進行性侵害,連續五年之久。她姐姐14歲自殺,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只是她們的反應不太相同,姐姐想死,她很麻木。長大後,她不敢穿裙子,她不再相信“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只希望有一場車禍把沒良心的爸爸帶走。  

這個女孩子已經長大了,她仍在詛咒,卻也仍不知,該不該反擊。“逆來順受”的她說,這件事她不想追究了,但她覺得自己不夠資格快樂。

還有一個女孩,她所受的性侵犯來自父親的好友,大人用“溫柔”而非暴力的方式傷害她。她不知怎么拒絕,久而久之把這個侵害視為生活的一部分。長大之後,她害怕跟任何男孩子有親密關係,只要她的生理一有反應,她就深深地自責。自責,遠超過她對於侵略者的責備。

也有一個母親,發現先生強暴他前妻的女兒,也猥褻自己生的三歲女兒,她向公婆反映這件事,公婆竟然要她犧牲孫女,保護兒子。後來,她控訴自己的丈夫強姦未成年少女,開庭審判時,男性法官問案,經常暗示她,是不是太太性方面有問題,丈夫才會把興趣轉移到孩子身上?

這些真實案例曲折離奇,匪夷所思。遭受侵犯的受害者,自責重於一切,仍不敢責備“壞人”,他們不敢說出來,怕大人覺得這個小孩有問題;而不想姑息養奸的女人,面對的卻是整個社會以近似極權的態度在姑息養奸!

受害者都為了“顧及家庭和諧”,而不敢抗拒大人的權威,只能躲在黑暗中默默哭泣。

我們不該再教下一代的女孩“順從為先”了。

應該先教她們學會判斷大人的行為對不對。保證女孩會獲得幸福;有原則、懂得拒絕才會讓她生活在陽光下。

書評

品嘗吳淡如的文字從她的專欄開始,那“淡如無”的風格雖然縹緲,卻如一縷悠香駐紮心頭揮之不去,這縷香使她從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女性尤其容易從她輕鬆自如的文字中找到共鳴。
最近,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她的文集,包括《聰明女人企劃書》《成熟的愛情不走音》、《自戀總比自卑好》等,這讓我得以全面了解吳淡如的寫作風貌。此前東鱗西爪地看,感覺她是女權的、愛情的、風花雪月的。現在,伴隨文集一路行走,發現她的文章包羅萬象,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那些案例往往就在我們身邊,像鄰家阿妹一樣親切熟悉。羅素說不經檢點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吳淡如的文章表達:未經認識的生活也是不值得過的。
我以為閱讀吳淡如最重要的是放下內心的顧慮去接近她的人生觀
提起人生觀,很多人要發笑,覺得我是小題大做,動不動戴這么頂大帽子。我並不想辯解,真實的情況是,在中國大陸,至少到我們“70後”這一代,不曾接受過健康的人生觀教育,對於自我的了解,對我與家庭、我與社會及集體、我與領導和同事、我與人生伴侶的關係的認識與處理幾乎是一片空白。相反,我們接受了很多思想、偏見成見乃至誤導,生活被這些宏大的主義架空了,找不到現實的落腳點,而且更多的沉重然而無形的桎梏套在女性心靈深處。比如,在我就職的外語大學,因為女生人口眾多的緣故,她們喜歡要求我講女性主義。我通常先問她們是怎么理解男女平等的,大部分女生的回答是家務平分,甚至還要列舉隔壁叔叔勞動模範的例子。我說你不如找一個家務全包的保姆。哄堂大笑,一片狼藉。
健康豐滿的人生觀建立在對人生和自我的深切認識的基礎之上。與自我拉開距離、將自我當成對象來認識是纏繞我們一生的首要問題。
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來到這個世界到底為什麼,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怎樣去實現自己的目標,這些問題可能很多人不曾自我追問過。那么多盲目的自殺者、自虐者、自殘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吳淡如列舉了各種各樣的戀人和伴侶,青梅竹馬、初戀情人、單相思者、占有欲強者、自虐狂與施暴者、唯美主義者、潔癖者、情婦、哀怨者各色人等,他們在婚戀生活中犯了各式各樣的錯。選擇以愛情為人生的視點並不是為了譁眾取寵,而是因為愛情是人生觀的鍊金石。在戀愛中堅持尊嚴,在追求幸福和快樂的時候不違背自我,這是吳淡如提出的信條。要給別人帶來愉悅,自己首先要是個快樂的人,要給別人愛情,自己首先擁有愛的能力。這與我國古代要求“平天下”者要先“修身”異曲同工,“修身”就是客觀地面對自我,不斷審視自我、調整自我以達到天人合一之境。
假如我們撇開專欄作家、女性、情愛這樣籠統的名頭,而貫之以人生的檢校標準,我們就會更加親近吳淡如,親近自己;同時積極面對人生,並讚美這個污濁與聖潔、殘酷與溫暖並存的世界。

吳淡如作品大盤點

吳淡如,台灣知名台灣知名女作家,同時也是台灣知名節目主持人。主持節目、著書兩不誤,已出書多種,多為暢銷佳作,被譽為“台灣暢銷書天后”,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如今她成了台灣青少年、上班族最知心的傾訴對象,也是灣女性心目中的十大“幸福女”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