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夫調》

《腳夫調》

《腳夫調》是一首漢族民歌。

《腳夫調》《腳夫調》
腳夫調是漢族民歌
這是一首陝北信天游。信天游是陝北人民最喜愛的一種山歌形式。歌詞基本以七字為一句,上下兩句為一段,上句起興,下句起題。既可以兩句獨立成歌,也可把幾段或十幾段歌詞並列,用一個曲調反覆演唱。民間曾有“信天游,不斷頭,斷了頭,窮人就無法解憂愁”之說。它採用由上下兩個樂句構成的單樂段結構。上句的旋律起伏較大,一般落在調式的五度音或四度音上;下句常常是一起即伏,結束在調式的主音上。信天游以綏德、米脂一帶的最有代表性,有山西河曲、內蒙伊克昭盟鄰近地區的信天游,不僅在風格上受山曲爬山調的影響,而且有的就為幾個地方共同所有。《腳夫調》流行在綏、米一帶,它以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鮮明地方色彩的音調,深刻地抒發了一個被地主老財逼出門外,有家不能歸的腳夫的憤懣心情,和對家鄉、妻子的深切懷念。歌曲一開始,連續向上四度的音調,既表現了腳夫激動的心情,又表現了他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但是,在黑暗的舊社會,勞動人民的希望和要求常常化為泡影,他只好把仇恨埋藏在心底,繼續流落在外,過著艱難的生活。下句“為什麼我趕腳人兒(喲)這樣苦命?”旋律一起即伏,大幅度向下的音調,正是這種憤恨不滿和感慨情緒的交織。

歌詞秀

嗬!得兒得得得得得!啪!(抽鞭子)

三月里(那個)太陽紅又紅,

為什麼我趕腳人兒①(呦)這樣苦命。(嗬打啾)②!

我想起(那個)我家好(呀)心傷,

可恨(的那個)王家奴才(呦)把我逼走。(嗬打啾)!

離家的(那個)到今三年有零,

不知道(那個)妻兒(呦)還在家中?(嗬打啾)!

我在的(那個)門外你在(那)家,

不知道(那個)咱娃兒呦乾(呦)什麼③?(嗬打啾)!

自從我(那個)走了甩下(的那)她,

十三歲(的個)小娃娃(呦)做(呦)什麼?(嗬打啾)!

李志文

20世紀70年代,陝北著名民歌手李志文(1931—1995)唱了一首新的《腳夫調》,它只保留了原來的一段歌詞,其餘四段全是新編的;曲調輪廓與原曲基本相同,但裝飾音較多,而且每遍都有變化。由於李志文在演唱“信天游”方面的影響,陝北的民歌手們在唱《腳夫調》時都以他的錄音或樂譜為底本,本書所選的樂譜也是李志文的“版本”。“腳夫”又稱“趕腳的”,“腳戶哥”,是陝北黃土高原上為人們運送生活用品的勞動階層,他們常年趕著毛驢、騾子,行走於高原的溝、壑、峁、墚,在寂寞無助之中,借歌抒懷,消愁解悶。這些“腳夫”既是民歌的歌唱者又是民歌的傳播者。這首《腳夫調》以Sol(〓)、Do(1)、Re(2)三音為骨幹,組成“五度三音列”(〓—1—2)和高八度Sol(〓)音出現後所形成的“雙四度”(〓—1—2—5)音調框架,這也是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各類民間音樂中最典型的音調,《腳夫調》也因此成為黃土高原音樂風格的一個範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