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動力檢查手冊》

《胃腸動力檢查手冊》

《胃腸動力檢查手冊》所述及的種種檢查方法需要一定的胃腸道解剖學基礎知識,故《胃腸動力檢查手冊》第一章複習了相關的解剖學內容,並與臨床醫學相結合論述。隨後的四章是消化道各主要部位功能性疾病的檢查方法。為便於參考,每一種疾病均按相同的標題進行編寫,並將最佳的診斷方法作為重點加以闡述。

基本信息

作品概述

作者:(美)麥拉哲蘭達譯者: 趙景濤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裝幀項:26cm/128頁ISBN號:71100204**/R570.4關鍵字:胃腸病-診斷-手冊

內容提要

手冊內的圖片手冊內的圖片

胃腸動力檢查手冊》主要講述以下內容:

消化系統解剖學

胃腸道(GI)可簡單地描述為一條由口腔至肛門的中空、肌性管道。按其不同的內徑及功能特徵,胃腸道可分為以下幾部分:食管,胃,小腸,結腸,直腸,肛門。另有兩個實質性消化器官,肝臟和胰腺,分泌消化液經引流小管到達小腸。消化系統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即粉碎食物並轉變為最小成分,以使機體能用來構築和滋養細胞並提供能量。

吞咽障礙

吞咽困難是指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可發生於不同部位的吞咽時咽下困難的感覺。引起吞咽困難的原因有:吞咽反射異常,機械性梗阻,動力失調,胃食管反流病(GERD)。

食管動力障礙

食管動力障礙通常包括原發性、繼發性及非特異性。原發性食管動力障礙只影響一個器官——食管,如:賁門失弛緩症、瀰漫性食管痙攣以及胡桃夾食管。繼發性食管動力障礙為全身性疾病累及管所至,如硬皮病。非特異性食管動力障礙可能與吞咽困難或胸痛等症狀有關,但其動力異常尚未達典型的原發性食管動力障礙的診斷標準。

胃食管反流

手冊內圖片手冊內圖片

胃食管反流為胃內容物通過下食管括約肌(LES)逆流入食管。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可伴或不伴症狀。正常情況下胃分泌酸故pH為1.5-2.0,而食管腔內pH約為中性(pH為6.0-7.0)。當發生胃食管反流時,遠段食管內pH明顯降低。胃食管反流可分為二種類型,一種為正常的生理性反流,另一種為發生於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病理性反流。

呼吸系統疾病

胃食管反流物可達喉部及支氣管樹,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咳嗽、哮鳴、喘鳴)。針對這些疾病症狀的一些治療方案(如茶鹼、β-腎上腺素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或胸部理療)本身也可能促發反流,加重症狀。

胃腸動力的神經調節

消化系統的神經調節是很複雜的,並且大部分都在人們的意識控制之外(不隨意的),但近段食管和肛門是可受意識控制的。此處的肌層由橫紋肌組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可隨意控制的。消化道的其餘部分受自主神經(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和腸神經系統(ENS)(存在於腸壁內的神經細胞叢)調節。

譯者介紹

趙景濤,男,1938年生,漢族,河北隆堯人,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任內科教學主任教授主任醫師,為中華消化學會常委,北京消化分會委員,北京市西城區政協第六至九屆委員,自1975年開始從事內科消化專業工作,1980年創建內鏡檢查室,1986~1987年在美國費城Temple大學醫院進修胃腸運動功能疾病及治療內鏡,回國後即開展胃膽囊及食管運動功能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分別有總結文章發表。

編輯信息

CharlotteStendal博士所著《胃腸動力檢查手冊》一書中文版得以順利完成,首先應特別敬謝許國銘教授的組織、安排和審校。此外,要感謝李兆申教授的共同審校及鄒多武博士的主譯。同時,對負責本書翻譯工作的上海長海醫院大夫們(按各章先後次序):方裕強、游曉華、王雯、湛先保、張文俊等特此敬申謝忱。

另外,衷心感謝MedtronicSynecticsAsia公司的季新宇馬憲剛李炎、趙軍等人,以及BlackwellScienceAsia出版社的JessieChen,由於他們在聯絡、編輯和校稿等作業上的辛勤努力,使本書能如期完稿。

最後,特別感謝MedtronicSynecticsAsia公司的SimonGrant,及BlackwellScienceAsia出版社的ChristopherHum,若無他們的策畫、支援和用心投入,本中文版難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出版。

圖書意義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有關胃腸道疾病的研究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內科醫師而言,消化道一直是肉眼無法看到的盲區。自從有了纖維內窺鏡的套用,胃腸病學家才有幸能看到消化道,並知道有否病變。但憑此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某些胃腸道功能性疾病,尤其是動力異常性疾病,依據視力所見是不能確定診斷的。

近年來,由於對胃腸道生理學的大量研究,從而建立了很多新的技術,如pH監測、胃腸測壓及最近的胃電圖,這些新技術已在世界各地成為胃腸道疾病研究的常規方法。

這些技術需要臨床醫師和臨床研究者的掌握和使用。《胃腸動力檢查手冊》作為實用手冊,目的就是使任何胃腸中心都能針對疑有的功能性疾病選擇適當的檢查方法,並告訴他們如何一步一步地進行檢查。

《胃腸動力檢查手冊》所述及的種種檢查方法需要一定的胃腸道解剖學基礎知識,故《胃腸動力檢查手冊》第一章複習了相關的解剖學內容,並與臨床醫學相結合論述。隨後的四章是消化道各主要部位功能性疾病的檢查方法。為便於參考,每一種疾病均按相同的標題進行編寫,並將最佳的診斷方法作為重點加以闡述。

第八章敘述操作方法。在此部分內容,採用相同的標題(適應症、禁忌症、儀器、術前準備、術中注意事項、檢查步驟、術後注意事項、資料分析、注意事項);讀者可將《胃腸動力檢查手冊》作為手冊,從中迅速查閱。

《胃腸動力檢查手冊》有兩章對小兒胃腸道疾病的內容,可能會使讀者感到驚奇。因為兒科疾病的診斷較為特殊,堅於無法確切敘述病情的兒童來說,胃腸道動力障礙性疾病的定量分析非常有用。兒科疾病胃腸道定量檢查,有時可與成人完全一樣,有時則需較大的修正。

《胃腸動力檢查手冊》是多年工作經驗的總結。許多十分繁忙又大力鼓勵我的臨床研究者對本書編寫提出了寶貴意見,沒有他們的幫助就不可能完成此書。十分感謝本書的所有編寫者,特別感謝EamonnQuigley博士在百忙之中仔細審閱了全部內容並為本書作序。並感謝ManfredRitter博士撰寫動態γ計數檢測章節、JonasZaar先生提供原始插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