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僧吹蘆管》

《聽僧吹蘆管》是唐朝薛濤創作的詩歌。

作者

薛濤

詩詞正文

曉蟬鳴咽暮鶯愁,言語殷勤十指頭
罷閱梵書勞一弄,散隨金磬泥清秋。

注釋

①殷勤:此處用於形容音樂語言豐富。

②罷:停擺,停下。梵書:佛經,經書。

作品鑑賞

該詩通過描寫一位僧人吹蘆管(古時候的一種樂器,截蘆為之,其形狀猶如觱篥),音聲妙曼,營造了清寧悠遠的禪境。首句“曉蟬嗚咽暮鶯愁”是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樂聲的哀婉淒楚。次句“言語殷勤十指頭”,稱讚該僧人精通音律,音樂語言豐富。至此具體描寫音樂與吹奏結束,接下來通過聲音以外的刻畫,側面烘托出整體的境界。“罷閱梵書聊一弄,散隨金磬泥清秋”,僧人只是在研修佛學典籍的閒余時間吹奏蘆管以為樂。更重要的是,雖然音聲哀戚,並不與金磬清音相矛盾。因為一切聲皆由心作,僧人心地清淨,則任奏何曲,都是清淨音。如果心不清淨,就算是擊鼓敲鐘,出音依舊渾濁。後兩句包含了這樣的意思,自然使全詩意境出俗,禪音清涼。

作者簡介

薛濤(768~832),字洪度,唐代女詩人,長安人(今陝西省西安市),幼年隨父薛鄖流寓成都,八九歲能詩,父死家貧,十六歲遂墮入樂籍,脫樂籍後終身未嫁。後定居成都浣花溪。知音律,工詩詞。創“薛濤箋”。薛濤正式集子叫《錦江集》,共五卷,詩五百餘首,可惜沒有流傳下來。後世各家所本的明本《薛濤詩》一卷,是從《萬首唐人絕句》等選本拼湊起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