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

《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

《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是網際網路新聞研究中心2014年5月26日發表的,記錄指出,美國在全球範圍廣泛從事監控活動,涉及全球民眾,嚴重威脅世界各國網路安全。

簡介

2013年6月,英國美國和中國香港媒體相繼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提供的檔案,報導了美國國家安全局代號為“稜鏡”的秘密項目,內容觸目驚心。中國有關部門經過了幾個月的查證,發現針對中國的竊密行為的內容基本屬實。

紀錄指出,作為超級大國,美國利用自己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技術等領域的霸權,肆無忌憚地對包括盟友在內的其他國家進行監聽,這種行為的實質早已超出了“反恐”的需要,顯示出其為了利益完全不講道義的醜陋一面。這種行為悍然違反國際法,嚴重侵犯人權,危害全球網路安全,應當受到全世界的共同抵制和譴責。

背景

1994年,美國國家安全局截獲法國湯姆森—無線電報總公司與巴西之間有關亞馬孫雨林監測系統的通話。最終,這一監測系統價值14億美元的契約花落美國雷神公司
2000年,曾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的詹姆斯·伍爾西承認,中情局數年前曾利用所截獲情報,幫助波音公司從歐洲空中客車集團手中奪走沙烏地阿拉伯的一份重要訂單。
2013年9月,《連線》雜誌援引斯諾登披露的信息報導說,美國國家安全局曾監控巴西石油公司。兩個月前,又有檔案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侵入中國華為公司系統竊取原始碼,且類似行為僅在2011年就可能發生了230多次!

監聽行徑

美國對全球和中國進行秘密監聽的行徑包括:
•每天收集全球各地近50億條行動電話紀錄。
•窺探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手機長達十多年。
•秘密侵入雅虎谷歌在各國數據中心之間的主要通信網路,竊取了數以億計的用戶信息。
•多年來一直監控手機應用程式,抓取個人數據。
•針對中國進行大規模網路進攻,並把中國領導人和華為公司列為目標。

美國在全球範圍廣泛從事秘密監聽

世界政要

《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
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美國在全球範圍廣泛從事秘密監聽,包括各國政要。

該紀錄援引2013年底英國《衛報》的報導稱,包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德國總理默克爾、巴西總統羅塞夫等多達35國領導人都出現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聽名單上。

該紀錄顯示,德國《明鏡》周刊2014年3月29日援引斯諾登提供的檔案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2009年針對122名外國領導人實施監控,並建有一個專門存放外國領導人信息的資料庫,其中關於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報告就有300份。據德國“明鏡線上”報導,聯合國總部、歐盟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都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聽範圍之內,監聽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商業等領域。

該紀錄還稱,斯諾登提供給英國《衛報》的一份檔案顯示,美方設於英國北約克郡一處情報分支機構在2009年的20國集團峰會上監聽俄羅斯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與國內的衛星通話。這次監聽的時間是梅德韋傑夫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舉行會談後數小時,兩人在會談中剛剛就建立互信達成共識。

全球民眾

《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美國在全球範圍廣泛從事監控活動,涉及全球民眾,嚴重威脅世界各國網路安全。

該紀錄稱,美國專門監控網際網路的項目非常龐大,可以監控某個目標網民的幾乎所有網際網路活動。

斯諾登曝光的檔案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接入全球行動網路,每天收集全球高達近50億份手機通話的位置紀錄,並匯聚成龐大資料庫。美國國家安全局大規模蒐集全球手機簡訊息,每天收集大約20億條。

紀錄援引《華盛頓郵報》報導稱,美國國家安全局曾秘密侵入雅虎谷歌在各國數據中心之間的主要通信網路,竊取了數以億計的用戶信息,並且保留了大量數據。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美國國家安全局可以獲悉這些通訊紀錄的發出者、接受者以及雙方通訊的時間、地點等信息。

紀錄援引英國《衛報》、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稱,美國國家安全局多年來一直從移動設備應用程式(App)中抓取個人數據,包括個人用戶的位置數據(基於GPS)、種族、年齡和其他個人資料。

該紀錄還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至少於2008年起,向全球近10萬台計算機植入專門軟體,旨在時刻監控或攻擊目標計算機,即使計算機沒有連線上網,美國國家安全局仍可通過無線電波入侵

外國企業

《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美國政府攻擊的商業網路不僅包括網際網路,還涉及金融、交通、電力、教育等諸多關係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

該紀錄稱,斯諾登披露的檔案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開展的大規模監聽行動不僅包括世界各國領導人,還包括眾多國際組織和商業領袖。

紀錄援引德國《明鏡》周刊報導稱,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視項目包括國際間的金融交易,尤其是信用卡交易。此外,美國國家安全局多年前就已攻破了主要公司開發的幾乎所有安全架構,其中包括來自思科、華為、瞻博和戴爾的產品。

美國中國當成秘密監聽的主要目標

《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斯諾登曝光的證據證明:中國是美國非法竊聽的主要目標之一,竊聽範圍涵蓋國家領導人、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等。

該紀錄稱,斯諾登向德國《明鏡》周刊提供的檔案表明:美國針對中國進行大規模網路進攻,並把中國領導人和華為公司列為目標。攻擊的目標包括商務部、外交部、銀行和電信公司等。美國的監控目標還包括數位中國前任國家領導人和多個政府部門及銀行。

該紀錄援引德國《明鏡》周刊報導稱,已被曝光的一份美國2010年的“監聽世界地圖”包含了世界90個國家的監控點,中國作為美國在東亞的首要監聽對象,北京上海成都香港台北等城市,均在美國國家安全局重點監控目錄之下。從2009年開始,美國國家安全局就開始入侵中國大陸和香港的電腦和網路系統,中國大陸和香港已有數百個目標受到監視。

該紀錄還援引《南華早報》報導稱,據斯諾登爆料:美國國家安全局還對中國頂尖高等學府清華大學的主幹網路發起大規模的黑客攻擊。中國六大骨幹網之一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就設在清華大學,“清華的主幹網路被黑,意味著數百萬中國公民的網路數據可能失竊”。

記錄點評

紀錄指出,美國的監聽行動,涉及到中國政府和領導人、中資企業、科研機構、普通網民、廣大手機用戶等等。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沒有任何理由成為美國打著“反恐”旗號進行的秘密監聽的目標。美國必須就其監聽行動作出解釋,必須停止這種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停止在全球網路空間製造緊張和敵意。

美國情治單位突破法律限制控制網路信息

《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美國情治單位一直致力於或明或暗地尋找其國內法律漏洞,突破法律限制,謀求從源頭和根本上控制網路信息。

行動紀錄稱,“9·11”事件後,美國開始建立監控項目的總統授權,其中的“國內收集”一度被解釋為允許對國內信息包括美國境內和美國人的通信信息進行收集。其後數年間,這類行政命令的效力、範圍和法律依據在美國國內引發爭議。

2006年5月24日,國外情報監視委員會改變了對《愛國者法案》第215條內容的解讀方式,允許聯邦調查局與國家安全局分享與恐怖事件調查相關的“商業紀錄”。自此,美國政府每3個月向大型電話公司下達數據索取命令。

行動紀錄指出,“稜鏡”事件反映出,以國家安全局為主的美國情治單位,實施網際網路信息監控和信息獲取的手段主要有從光纜獲取世界範圍內的數據,直接進入網際網路公司的伺服器和資料庫獲取,利用美國國安局的特別機構主動、秘密、遠程入侵獲取三種。美國國安局將其行動描述為“計算機網路漏洞利用偵查”,其實質就是網路攻擊竊密。

美國全球監聽引發廣泛批評

《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指出,“稜鏡”計畫曝光後,引發了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全球範圍的批評。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我們必須信任我們的盟友和夥伴,而這種信任如今需要重新建立。”

行動紀錄稱,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巴西總統羅塞夫和時為墨西哥總統候選人培尼亞·涅托的通信紀錄,引發巴墨兩國政府強烈不滿。由於美方未在巴方要求時間內對監視行為作出解釋,羅塞夫推遲對美國的國事訪問。美國在馬來西亞進行監聽的訊息曝光後,馬來西亞外交部也致函美國駐馬大使表示抗議。

九大主要國際公民自由聯盟發表聯合聲明稱,“稜鏡計畫”違反國際人權公約,“如此龐大而無孔不入的監視行為違反了隱私權和言論自由權兩項最基本的人權。”

在美國本土,批評和抗議的聲音此起彼伏。美國民權聯盟官員嚴責美國國安局稱,該局越權監控私人訊息,侵犯“美國人民生活的每個層面”。

針對美國的全球監聽行動,第6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數字時代的隱私權”決議,強調非法或任意監控、截取通信、非法蒐集個人數據是對隱私權和言論自由的侵犯。

該紀錄援引德國《焦點》周刊的報導指出,“多年來美國一直以‘中國間諜和黑客攻擊’為由向中國施壓。而實際上,美國自己才是竊聽者。”德國新聞電視台稱,美國幾乎在全方位監聽“整箇中國”,“說到底,這是因為美國害怕中國超越自己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