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焚書》

《續焚書》

《續焚書》,明代的反封建啟蒙思想家李贄著作之一,李贄死後由門人汪本軻編輯成集,刻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收錄了這位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生前所寫的書信、雜著、史評、詩文、讀史短文等,《續焚書》分《書匯》、《序匯》、《論匯》、《讀史匯》、《雜著匯》、《詩匯》幾個部分。表明了李贄的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是研究李贄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基本信息

作者生平

李贄(1527—1602),

《續焚書》李贄
中國明代後期思想家。號卓吾。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原姓林,名載贄,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舉後,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為避穆宗載□諱,取名贄。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輩家境漸衰。

嘉靖三十五年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輝縣)教諭,三十九年任南京國子監博士,四十三年復任北京國子監博士,四十五年任禮部司務,隆慶四年(1570年)任南京刑部員外郎,萬曆五年(1577年)任雲南姚安知府,萬曆八年辭官歸隱。他為官期間,目睹朝廷及官員們腐敗無能,常與上司發生爭執。他經受過倭寇侵掠、災荒貧困的痛苦,看到了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艱難,在新興的市民運動推動下,希望能找到與宋明理學不同的“道”。他曾接觸過王守仁學說,並研究佛學。歸隱後,主要從事研究、講學和著述。

1588年和1590年先後有《初潭集》《焚書》問世。1599年《藏書》問世。1602年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被下獄,同年自殺身亡。

內容簡介

明代晚期,

《續焚書》《續焚書》
社會動盪不安。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艱難生長的資本主義萌芽遭受腐敗政治與封建經濟的摧殘,發展極其緩慢。在歷史的發展面臨重大抉擇的關頭,地主階級內部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在政治上、思想上都展開了激烈的較量,因循守舊反對改革的傳統思想孔孟之道、程朱理學等遭到了猛烈的衝擊。

李贄於萬曆十八年(1590年)64歲高齡時著《焚書》,又稱《李氏焚書》,6卷。他死後由門人汪本軻編輯成集,刻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的《續焚書》,5卷。收錄了這位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生前所寫的書信、雜著、史評、詩文、讀史短文等。

《續焚書》是李贄反對封建傳統思想的力作。書中對儒家和程朱理學的大膽批判所表現的反傳統、反權威、反教條精神,啟迪與鼓舞了當時及後來的進步學者,對人們解放思想,擺脫封建傳統思想的束縛,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而被統治階級視為洪水猛獸。

《續焚書》分《書匯》、《序匯》、《論匯》、《讀史匯》、《雜著匯》、《詩匯》幾個部分。《續焚書》意義雖不如《焚書》重要,但也是研究李贄思想的重要資料。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是研究李贄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同時也有許多精彩的議論,其中一篇《題孔子像於芝佛院》十分有名。

《續焚書》中李贄指斥那些所謂的道學家們:名心太重,回護太多。如此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偽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與力田作者實實在在。他還進一步指斥道學家們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學,陽為道學,陰為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續焚書-三教歸儒說》)。道學家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是借道學這塊敲門磚,以欺世獲利,為自己謀取高官利祿,他們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焚書-又與焦弱候》)。李贄對程朱理學及衛道士們的揭露真可謂一針見血,句句中的。

《續焚書》對統治階級所極力推崇的孔孟之學也大加鞭撻。在《續焚書》的《聖教小引》、《題孔子像於芝佛院》等文中,他以戲謔嘲諷的筆調貶低孔子,這在尊孔子為至聖先師的古代,真是一種大膽的舉動。他認為孔子並非聖人,雖孔夫子亦庸眾人類也。孔子沒什麼了不起的,耕稼陶漁之人即無不可取,則千聖萬賢之善,獨不可取乎?又何必專門學孔子而後為正脈也。人人都是聖人,又何必一定要去學孔子呢?

《續焚書》李贄

這就把孔子從至高無上的聖人地位上拉下來了。如果一定要將孔子奉為偶像,言行舉動都學孔子,那就是醜婦之賤態了。李贄否認儒家的正統地位,否定孔孟學說是道冠古今的萬世至論,認為不能將其當作教條而隨便套用。《六經》、《論語》、《孟子》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李贄《續焚書》對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確已達到了非聖無法的地步,難怪統治階級對他要恨之入骨了。

對封建禮教壓迫下的婦女,李贄《續焚書》給以深深的同情,李贄《續焚書》批判了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見盡短的說法。他說:不可止以婦人之見為見短也。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見盡短,又豈可乎?設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見,樂聞正論而知俗語之不足聽,樂學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戀,則恐當世男子視之,皆當羞愧流汗,不敢出聲矣。這是對傳統封建禮教的尖銳挑戰。

對封建統治者殘酷壓榨魚肉人民的暴行,李贄《續焚書》加以無情揭露。他借漢宣城郡守封邵化虎食民的神話傳說,指斥當權的官吏是冠裳而吃人的虎狼,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

李贄的哲學思想中有不少樸素辯證法的思想。《續焚書-與陶石簣》中說:善與惡對,猶陰與陽對,剛與柔對,男與女對,蓋有兩則有對。他承認事物皆有兩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內部的矛盾對立和相互轉化。受樸素辯證法思想的影響,《焚書》中表現的政治思想為世無定時,我無定術(《晁錯》),不蹈故襲,不踐往跡(《與耿司寇告別》)等發展變化的思想。

《續焚書》卷5還收集了李贄的很多詩歌,其中不乏精彩的篇章。可從中看出他義無反顧的鬥爭精神,又可察覺出他沉湎於佛經而產生的苦悶旁徨。

思想內容

李贄《續焚書》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續焚書》《續焚書》

① 主張個性解放,思想自由。李贄終生為爭取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鬥爭。他蔑視傳統權威,敢於批判權威。他自幼“便倔強難化,不信學,不信道,不信仙釋”。《續焚書》認為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思想,不應盲目地隨人俯仰。“士貴為己,務自適。如不自適而適人之道,雖伯夷叔齊同為淫僻。不知為己,惟務為人,雖堯舜同為塵垢豼糠”(《續焚書·答周二魯》)。他認為要獲得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就必須打破孔孟之道及其變種宋明理學的壟斷地位,衝破封建經典所設定的各種思想禁區。李贄把鬥爭的矛頭首先指向孔丘,認為孔丘只是一個普通人,他的話並不都是千古不易之理,不能以他的是非為是非,每一個人都應該自為是非。為了打破孔丘提出的是非標準,李贄編寫了《藏書》和《續藏書》,用自己的是非標準,重新評價了歷史人物。

② 提倡人類平等。《續焚書》認為,按照萬物一體的原理,社會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貴賤的區別。老百姓並不卑下,自有其值得尊貴的地方;侯王貴族並不高貴,也有其卑賤的地方。他說:“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貴,在侯王可言賤”。

③ 反對封建禮教。《續焚書》還對被封建統治者奉為金科玉律的儒家經典進行抨擊,認為儒家經典的六經,如《論語》《孟子》並不都是聖人之言,是經過後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當作萬年不變的真理。他反對歧視婦女,當有人說:“婦女見短,不堪學道”的時候,他駁斥說,人們的見識是由人們所處的環境決定的,並不是先天帶來的。他指出:“夫婦人不出閫域,而男子則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見有長短,不待言也。……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人之見盡短,又豈可乎?”。他主張婚姻自由,熱情歌頌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戀愛的故事。

④ 反對理學空談,提倡功利主義。《續焚書》揭露道學家的醜惡面目,指出他們都是偽君子,“名為山人,而心同商賈,口談道德,而志在穿窬” (《續焚書· 夏焦弱侯》),仁義道德不過是掩蓋他們卑鄙齷齪的假面具,“本為富貴,而外矯詞以為不願,實欲托此以為榮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義之事以自蓋”(《續焚書·夏焦弱侯》),他不同意道學家宣傳的“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說法,認為人類的任何舉動都有其謀利和計功的目的。董仲舒“正其義”、“明其道”的宣傳,也是以功利為目的的。從功利的觀點出發,李贄主張富國強兵。他批評理學家“高談性命,清論玄微,把天下百姓痛癢置之不聞,反以說及理財為濁”的行為。他指出:“不言理財者,決不能平治天下”。針對儒家把文武分途,儒者不懂武事的現象,他強調武事重要,認為“知兵之將, 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他提倡耕戰,認為“務農講武,不可偏廢”。說“蓋有所生,則必有以養此生者,食也。有此身,則必有以衛此身者,兵也”(《續焚書·兵食論》)。

⑤ “至道無為”的政治理想。針對明王朝的腐敗政治,《續焚書》提出了“至道無為、至治無聲、至教無言” 的政治理想。他認為人類社會之所以常常發生動亂,是統治者對社會生活干涉的結果。他理想的“至人之治” 則是“因乎人者也”,順乎自然,順乎世俗民情,即“因其政不易其俗,順其性不拂其能”,對人類的社會生活不干涉或少干涉。

貢獻影響

《續焚書》《續焚書》
《續焚書》是李贄反對封建傳統思想的力作。書中對儒家和程朱理學的大膽批判所表現的反傳統、反權威、反教條精神,啟迪與鼓舞了當時及後來的進步學者,對人們解放思想,擺脫封建傳統思想的束縛,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而被統治階級視為洪水猛獸。

李贄也深知其見解為世所不容,以後也果然於明清二代多次遭焚燒,但卻是屢焚屢刻,在民間廣為流傳。李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也成為後世之楷模,五四時期進步的思想家把他當作反孔的先驅。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場。通身是膽通身識,死後名多道益彰(馮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詩》),正是對李贄《續焚書》與其思想影響的真實寫照。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