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箴言》

《紅色箴言》

作品按照“啟蒙”“真愛”“曙光”“放歌”4個篇章結構予以重新編排,層層展現革命先烈用生命鑄就、感人至深的精神財富。

紅色箴言》表達的不僅僅是緬懷之情,更是對當代人精神世界的引領。近2000名觀眾沉浸在藝術家們精心
(圖)詩歌朗誦會《紅色箴言》詩歌朗誦會《紅色箴言》
採擷的20餘篇詩文書信遺作和新詩歌作品之中。這些作品按照“啟蒙”“真愛”“曙光”“放歌”4個篇章結構予以重新編排,層層展現革命先烈用生命鑄就、感人至深的精神財富。

概述

丁建華、喬榛、濮存昕、婁際成、梅婷、佟瑞欣、凱麗、王建新、吳京安等著名藝術家以其爐火純青的朗誦藝術,

(圖)詩歌朗誦會《紅色箴言》詩歌朗誦會《紅色箴言》

將《紅色箴言》的經典詩句送給了觀眾,激情澎湃的聲音詮釋了那感人至深的革命情懷、紅色理想、執著追求和純真情感,為天津觀眾奉上一場酣暢淋漓的藝術盛宴。“這是先輩用血火鑄成的箴言,這是今人不可忘卻的箴言,這是將與偉業同在、與日月同輝的箴言”。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到來,作為本市開展民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由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電影製片廠主辦,天津濱海國際影業有限公司承辦的《紅色箴言》詩歌朗誦會,昨晚在天津大劇院隆重舉行。整台節目通過著名藝術家的深情演繹,有血有肉地還原了革命先烈的精神世界,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現場氣氛感人至深。

愛國教育

《紅色箴言》一堂別開生面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到來,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了《中央宣傳部關於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深入開展民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

(圖)《紅色箴言》《紅色箴言》

認真貫徹執行。作為天津市開展民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之一,2009年5月1日晚,由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電影製片廠聯合主辦,天津濱海國際影業有限公司承辦的“天津市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音樂朗誦會”在天津大劇院隆重舉行,近2000名觀眾觀看了演出。
以先進的藝術理念全新打造的多媒體詩歌朗誦會——《紅色箴言》是著名配音藝術家丁建華、喬榛在革命先烈留下的許多感天動地的《囚歌》、《刑場上的婚禮》、《為祖國而歌》、《蘆溝曉月》、《給一弟的信》和《鐵窗搖籃曲》等遺詩、遺信、遺文等精神財富的感召下,懷著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於2005年發起創作,在天津市委宣傳部、上海市委宣傳部等有關方面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成功搬上舞台的一部震撼人心的藝術作品。

藝術盛宴

“這是革命先烈用血火鑄成的箴言,這是今人不可忘卻的箴言,這是將與偉業同在、與日月同輝的箴言”。整台演出以“啟蒙”、“真愛”、“曙光”、“放歌”4個篇章結構,層層展現革命先烈用生命鑄就、感人至深的精神財富。丁建華、喬榛、濮存昕、婁際成、梅婷、佟瑞欣、凱麗、王建新、吳京安等著名藝術家以其爐火純青的朗誦藝術,將《紅色箴言》的經典詩句送給了觀眾,激情澎湃的聲音詮釋了那感人至深的革命情懷、紅色理想、執著追求和純真情感,有血有肉地還原了革命先烈的精神世界,為天津觀眾奉上一場酣暢淋漓的藝術盛宴。現代化的燈光、舞美、音樂等多媒體手段成功營造了歷史環境氛圍,延展了藝術家們充滿深情的表演,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現場氣氛感人

(圖)《紅色箴言》《紅色箴言》朗誦

至深,引起觀眾心靈上的強烈共鳴,令觀眾在更加廣闊的時空中遐想、沉思、放飛情感。
革命先烈們對理想的追求、對生命的眷戀、對信仰的執著感人至深。筆者認為,《紅色箴言》讓人感動的不僅僅是朗誦藝術的魅力,更是一段心靈接受洗禮的過程;表達的不僅僅是緬懷之情,更是對當代人精神世界的引領。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當前社會上少數人因為經不住物慾橫流的誘惑,生活在物質層面,而失去精神內涵,人生信仰迷茫,精神支柱坍塌,思想極度空虛,專注於個人的自我設計、崇拜自我,張揚個性、弘揚自我,而對他人的感恩、對社會的責任,對國家的付出拋諸於腦後,以致出現各種荒誕不經的社會現象。怎樣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意義?怎樣才能使自己生命的空間得以延伸拓展?怎樣使生命負載更多價值和內涵而不再輕飄?這便是《紅色箴言》留給我們的思索:人的生存如果僅僅依靠物質層面,而失去精神層次的升華,這必將是一個扭曲的、不完整的人生。
《紅色箴言》告訴我們:生命可以憑藉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得到更好的崇高,可以通過自己的人生付出得到更好的回報。讓我們以革命先烈為榜樣,從先烈們身上獲得啟迪和力量,把個人的理想與偉大祖國的需要結合起來,在報效偉大祖國中體現自身的價值,從而最大限度的拓寬生命的空間,拓展生命歷程的厚度,使我們的人生、我們的生命活得更加充實快樂,更有味道和意義。演出結束安排了童聲演唱《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全場觀眾起立共唱《義勇軍進行曲》,寓意“勿忘歷史,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們的遺志”。

演出側記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天津市委宣傳部、上海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委宣傳部、國家大劇院、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辦的《紅色箴言》詩歌朗誦會昨晚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隆重上演。北京14所大學的近千名大學生及各界青年觀看了演出。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肖懷遠作為主辦單位代表出席。感人至深

(圖)喬榛 丁建華喬榛 丁建華

的紅色經典,激情澎湃的精彩朗誦讓在場觀眾心潮激盪,熱血沸騰。大家說一定要繼承先烈的遺志,弘揚“五四”精神,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要求,把愛國主義作為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把勤奮學習作為人生進步的重要階梯,把深入實踐作為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獻社會作為不懈追求的優良品德。
不可忘卻的精神財富,在革命戰爭年代,革命先烈留下了許多感天動地的遺詩、遺信、遺文,為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2005年,著名配音藝術家丁建華、喬榛等提出了創作排演《紅色箴言》的構想,得到各方的支持。之後該劇策劃、撰稿人懷著崇敬之情,從先烈大量遺作中,選出了20多首(段)詩文,精心編配。主要演員丁建華、喬榛、婁際成等潛心準備。著名播音員方明、於芳還作了深蘊激情的旁白配音。在天津市委宣傳部、上海市委宣傳部等有關方面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紅色箴言》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先後演出數十場,藝術家深情詮釋共產黨人用生命鑄成的箴言讓觀眾深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博大情懷、執著追求和純真的情感。

紅色經典

在《紅色箴言》詩歌朗誦會上,觀眾聆聽到的紅色經典篇篇都具有感人肺腑的藝術震撼力。葉挺的《囚歌》、蔡夢慰的《黑牢詩篇》展示了在血與火的考驗面前,共產黨人的錚錚鐵骨和大義凜然,體現了共產黨人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周文雍的《刑場上的婚禮》、趙雲霄的《鐵窗搖籃曲》等,反映了共產黨人對待人生、親情和愛情的質樸情感和高尚情操;方誌敏的《可愛的中國》、陳輝的《為祖國而歌》生動地描繪了革命先輩拯救

(圖)濮存昕濮存昕

民族於危亡的豪邁情懷和對未來中國的美好憧憬。何其芳的《我們最偉大的日子》、艾青的《我愛這土地》等新詩歌,表達了人們對黨、對祖國、對新生活的熱忱與摯愛。正如編導所說,《紅色箴言》在強調革命烈士錚錚鐵骨、慷慨豪邁的同時,也用充滿激情和柔情的詩篇告訴人們,烈士也有喜怒哀樂,他們是有血有肉的共產黨人。《紅色箴言》因此具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激情朗誦感人肺腑,《紅色箴言》詩歌朗誦會薈萃了丁建華、喬榛、濮存昕、婁際成、梅婷、佟瑞欣、凱麗、王建新、吳京安等一批著名藝術家,他們用激情洋溢的朗誦為人們再現了紅色經典的不朽詩魂,那富有磁性的抑揚頓挫的吟誦充分顯示了藝術家紮實的朗誦功底和由此產生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他們或熱情奔放,或慷慨激昂,或深情委婉,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在談及《紅色箴言》的表演方式時,丁建華動情地說:“我想這些‘紅色箴言’有很多人不知道,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創作,喚起一些我們丟失了的東西。我們應該懂得感動,如果每個人都能在感動中工作,在感動中生活,在感動中學習,世界將會被我們自己感動,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

舞台景觀

《紅色箴言》詩歌朗誦會的成功,與對舞台設計的全新探索也有直接關係。導演劉志新告訴記者:“朗誦會一般只是注重聽覺的東西,不講究舞美、燈光、色彩、影像、情調、文字之間的結構關係,所以對觀眾的情感影響力有限。這次我們之所以用多媒體情景朗誦會的方式來創作,就是要把聽覺藝術的內容與舞美造型、影像、光線、文字以及多媒體技術結合到一起,將朗誦者放置到一個精心營造的空間環境中,通過燈光、舞美、布景和大螢幕影像的變化處理,來重現革命先烈當時所處的情境與年代氛圍,使整個演出在視聽平衡中完成,通過多種視覺手段增強詩文內容的感染力。”如丁建華、吳京安朗誦《黑牢詩篇》時,在巨大的黑色背景天幕上有一個小小的牢窗,隨著詩歌內容的升華,那牢窗越來越大,最終衝破黑暗的圍牆,展現出一個充滿生機的新世界。又如在凱麗朗誦《鐵窗搖籃曲》時,舞台的背景出現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那雨水滴落在地面上,仿佛每一滴都撞擊著一位母親的心。諸如此類的舞台影像與燈光設計,使歷時90分鐘的演出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藝術魅力,現代化的燈光、舞美、音樂等多媒體手段成功營造了歷史環境氛圍,延展了藝術家們充滿深情的表演,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現場氣氛感人至深,引起觀眾心靈上的強烈共鳴,令觀眾在更加廣闊的時空中遐想、沉思、放飛情感。

演出內容

上篇 啟蒙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新紀元》(節選)
作者:李大釗
朗誦:喬榛
《為祖國而歌》
作者:陳輝
朗誦:婁際成
《可愛的中國》(節選)
作者:方誌敏
朗誦:喬榛 丁建華
中篇 真愛

(圖)《紅色箴言》《紅色箴言》

《花》
作者:白深富
朗誦:趙靜
《給一弟的信》
作者:楊開慧
朗誦:丁建華
《致趙雲霄》
作者:陳覺
朗誦:喬榛
《鐵窗搖籃曲》
作者:趙雲霄
朗誦:丁建華
《別了,哥哥》
作者:殷夫
朗誦:徐濤
趙一曼的故事
朗誦:王建新 旁白:丁建華
下篇 囚歌
《囚徒歌》
作者: 林基路
朗誦:劉風
《曬太陽》
作者:余祖勝
朗誦:秦怡 陳鴻梅
《我的“自白”書》
作者: 陳然
朗誦:婁際成
《囚歌》
作者:葉挺
朗誦:徐濤
《黑牢詩篇》(節選)
作者:蔡夢慰
朗誦:喬榛 丁建華
《刑場上的婚禮》
朗誦:陳鴻梅 劉風
《短詩聯誦
作者:夏明翰 劉伯堅 袁玉冰 蔡和森 惲代英 鄧恩銘 李兆麟等
朗誦:全體演員
尾 聲
領頌:喬榛 丁建華 群頌:全體演員
(實際出場演員以現場情況為準)

烈士生平

李大釗(1889~1927),河北樂亭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曾任中共第二至四屆中央委員,負責黨在北方的全面工作。1927年4月6日被奉系軍閥逮捕,同月28日在北京壯烈犧牲。
陳輝(1928~1949),寧波人,中共黨員。早年在上海積極參加工人運動。1947年去浙江四明山從事群運工作。1949年2月被捕後遭敵殺害。
方誌敏(1899~1935),江西弋陽人。中共第六屆中央委員,贛東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曾任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兼紅十軍政委;1934年11月任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率部北上。次年1月在與國民黨軍隊作戰中被俘,同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義。
白深富(1917~1949),四川璧山人。共產黨員。先後在四川合江、廣安等地從事學運工作,1948年在璧山被捕,囚於重慶“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渣滓洞集中營。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犧牲。
楊開慧(1901~1930),號霞,字雲錦,生於湖南長沙縣板倉。受父親先進思想影響,她7歲即破例入長沙第四十初級國小。後參加革命活動,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 1930年10月被反動軍閥何鍵逮捕後殺害。
陳覺(1907~1928),湖南醴陵人。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1928年10月被國民黨當局逮捕,鏇在長沙就義。
趙雲霄(1906~1929),又名趙鳳培,河北阜平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3月26日光榮犧牲。
殷夫(1910~1931),浙江象山人。中共黨員,曾任共青團中央機關刊物《列寧青年》和青年反帝大同盟刊物《摩登青年》編輯。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鏇被“引渡”至國民黨監獄,2月7日在上海就義。

(圖)《紅色箴言》《紅色箴言》

趙一曼(1905~1936),四川宜賓人。曾任滿州總工會組織部部長、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北區委書記、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治委員。1935年11月2日在與日軍作戰中被俘,次年8月2日在珠河就義。
林基路(1916~1942),中共黨員,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庫車縣縣長。1942年被新疆反動軍閥盛世才殺害。
余祖勝(1927~1949),生於江西湖口,工人。共產黨員。1948年 4月因《挺進報》事件被捕,關押於渣滓洞看守所。他在獄中用鐵釘磨成的雕刀,把牙刷柄刻成紅心和短劍,並刻上“共產黨萬歲”、“革命到底”、“不自由,毋寧死”等外文縮寫字母,贈送給獄中難友,鼓勵他們堅持鬥爭。他還是獄中“鐵窗詩社”成員之一,寫有許多詩稿,被稱為“紅心詩人”。1949年11月27日在敵人大屠殺時殉難。
陳然(1923~1949),出生於河北香河。1939年春天在湖北宜昌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7月起參加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編輯、印刷和發行工作,不久重新入黨,任《挺進報》特支書記。次年4月在工作間被捕,受盡酷刑,堅貞不屈,並堅持出版獄中《挺進報》。1949年10月28日在重慶大坪刑場被敵人公開槍殺。
葉挺(1896~1946),廣東惠陽人。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根據我黨部署,參與領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新四軍軍長,在國民黨挑起的“皖南事變”中被俘,1946年3月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同年4月8日由重慶返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
蔡夢慰(1922~1949),四川遂寧人,民盟盟員。曾任成都《工商導報》記者,從事地下鬥爭。1948年5月亦因《挺進報》事件被捕,關押於渣滓洞看守所,多次拒敵誘降,並積極參加獄中鬥爭,用竹籤蘸棉灰墨汁,憤筆寫下長達250行的《黑牢詩篇》。1949年11月27日在敵大屠殺時殉難於松林坡。
周文雍(1905~1928),廣東開平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專職從事工人運動,曾任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長、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等職。1927年11月,被任命為領導廣州起義的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工人赤衛隊總指揮。
陳鐵軍(1904~1928),原名陳燮君,生於廣東佛山。就讀中學、大學期間,努力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投身反帝反封建運動。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山大學中共支部委員、廣東婦女解放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等職。1927年秋,隨時任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長的周文雍積極籌備廣州起義。
廣州起義失敗後,周、陳兩人轉移到香港。1928年初,兩人奉命返回廣州,以夫妻名義開展秘密革命工作,重建廣州市委地下機關,後因叛徒告密而同時被捕,在監獄中受盡酷刑仍寧死不屈。同年2月6日,兩人在廣州紅花崗舉行著名的“刑場婚禮”後英勇就義。
夏明翰(1900~1928),湖南衡陽人。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部長、中央農委書記等職。1928年3月18日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同月20日在武漢就義。
劉伯堅(1895~1935),四川平昌人。曾任中共旅歐總支部書記、國民軍聯軍總政治部部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等職。1935年3月4日在與國民黨軍隊作戰中被捕,21日在江西大余就義。
袁玉冰(1899~1927),江西泰和人。曾任共青團江浙區委書記、江西省委書記,中共江西區委宣傳部部長等職。1927年12月23日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同月27日在南昌就義。
蔡和森(1895~1931),湖南雙峰人。中共第二至四屆中央委員,第五、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並曾任《嚮導》主編等職。1931年6月10日在香港被捕,鏇被“引渡”至廣州國民黨監獄,8月就義。
惲代英(1895~1931),江蘇武進人。中共第五、六屆中央委員。曾任黃埔軍校政治總教官,參與領導南昌、廣州兩次起義。1930年5月6日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被“引渡”至國民黨監獄。次年4月在南京就義。
鄧恩明(1901~1931),貴州荔波人,水族。中共山東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曾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山東省委書記等職。1929年1月被國民黨當局逮捕,1931年4月5日在濟南就義。
向警予(1895~1928),原名向俊賢,筆名振宇,土家族.中共第一代黨員之一。1928年被國民黨殘酷殺害.
李兆麟(1910~1946),遼寧遼陽人。曾任中共滿州省委軍委負責人、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濱江省副省長等職。1946年3月9日在哈爾濱遭國民黨特務暗殺。

主創人員

丁建華 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
喬榛 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
秦怡 著名表演藝術家。
婁際成 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表演藝術家。
劉志新 導演,博士,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市多媒體虛擬演藝空間合成實驗室藝術總監。2007、2008年兩次獲得上海國際科學與藝術創新獎,2006年獲第二屆文化部創新獎,2006年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優秀電視卡通片獎”,2005年獲電視電影“百合獎”優秀導演獎,2004年獲上海市“育才獎”。
徐濤 中國煤礦文工團演員,著名小說演播藝術家。
王建新 國家一級演員,上海電影譯製廠配音導演、演員。
趙靜 國家一級演員,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
陳鴻梅 國家一級演員,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
劉風 上海電影譯製廠演員。

(圖)眾藝術家聯袂表演《新詩聯誦》眾藝術家聯袂表演《新詩聯誦》

策 劃:喬 榛 丁建華 毛時安 羅懷臻(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監 制:酈國義 許朋樂 尤 存 石 岡等
領銜主演:喬 榛 丁建華
嘉賓出演:秦 怡 婁際成 徐 濤 王建新 趙 靜 陳鴻梅 劉 風等
特邀旁白:方 明 於 芳
撰 稿:王哲東 楊 揚
舞美設計:徐肖鋒 陳子平 郭金鑫
燈光設計:胡燕燕
音樂設計:陳 功
造型設計:馮 玫
平面設計:楊 浚 杜曉敏
舞台監督:胡愛東
劇務主任:彭志超
統 籌:王哲東
導演助理:郭淼
舞台監督助理:溫婷婷
劇務助理:尹 佳
統籌助理:門媛媛
資料協供:賈雪虹
音 響:尚永泉
宣 傳:農 夫
攝 影:韓璐瑟
化 妝:馮敏浩
文字植入:鮑 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