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頻道

紅色頻道

重慶廣電集團發布訊息稱,2011新年伊始,重慶衛視播出節目將有重大調整,著力打造省級衛視第一紅色頻道。其中跟以前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晚間黃金時段將不再播出電視劇,而用自辦的紅色文化節目來代替。此次新年重慶衛視節目調整中最大的變化,則是晚間黃金時段(19:30-23:00)不再播出電視劇,這在目前全國省級衛視頻道中絕無僅有的。通過節目設定表了解到,1月3日後,重慶衛視每晚23:00以後將設定《英雄劇場》,下午13:30至14:30設定《經典劇場》,播出反映主流價值觀的電視劇。

創建背景

重慶衛視·中國紅重慶衛視·中國紅

重慶打造“紅色頻道”,在公眾看來,更多的一種理解認為,是基於其近年來重慶“唱讀講傳”紅色宣傳氛圍的延續。目前社會上存在一種憂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精神產品的極大豐富,一小部分領導幹部的精神卻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浪潮中逐漸麻痹,甚至到了“思想無價值、心中無主義”的可怕地步。
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曾經說,“在人類社會的進程中,文化既是各民族賴以自強自立的精神支柱,又是其物質發展的思想結晶”。“先進文化是社會前進的主心骨、精氣神、發動機”,要讓具有革命傳統的“紅色思想文化”在每個人心中牢固地構建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唱讀講傳”已成為重慶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品牌”。據了解,2008年6月以來,重慶市深入開展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的“唱讀講傳”活動,兩年多來,全市累計開展紅歌傳唱活動12.8萬場、參與市民超過7770萬人次;開展經典誦讀展演活動2.8萬多場、參與市民1275萬人次;舉行故事會7.01萬場。
調查顯示,“唱讀講傳”活動,重慶市幹部民眾的參與面達到93.4%,滿意度達到94.7%。重慶市市長黃奇帆說,“唱讀講傳”活動極大地增強了先進文化的影響力,提振了幹部民眾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頻道特色

從2011年1月3日起,重慶衛視進行全新改版,跟以前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晚間黃金時段將不再播出電視劇,而用自辦的紅色文化節目來代替,著力打造省級衛視第一紅色頻道。

紅色頻道紅色頻道

此次重慶衛視節目調整中最大的變化,是晚間黃金時段(19:30-23:00)不再播出電視劇,每晚23:00以後才設定《英雄劇場》,而下午13:30至14:30設定《經典劇場》,播出反映主流價值觀的電視劇,近期擬安排播出《毛岸英》、《解放大西南》、《特戰先鋒》、《平原槍聲》、《雪豹》、《解放》、《為了新中國前進》等電視劇。節目調整後,全天播放的電視劇將不超過7集。這在目前全國省級衛視頻道中絕無僅有。
重慶衛視是以諜戰劇開始確立頻道定位,從2007年開始,《亮劍》一路披荊斬棘,開闢出一條“英雄”之路。不過這兩年從“英雄”升級到中國紅,重慶衛視相關負責人解釋:“中國紅品牌的內涵和外延有更好的包容性、層次性,更好地解決了品牌形象的虛實結合問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它代表吉祥、團圓、喜慶、幸福、英雄、主流等等;從色彩學的角度看,‘紅’包括大紅、粉紅、玫紅、紫紅等各種色系,英雄劇屬大紅色系,青偶劇屬粉紅色系,情感劇屬玫紅色系等等。在這樣一個形象鮮明、層次豐富的品牌下面,很容易涵蓋各種類型的電視劇、欄目、活動等資源,一言以蔽之,幾乎凡是活力向上、反映主流文化的資源類型都可以涵蓋在這一品牌之下。”

2011年3月1日起,重慶衛視再次改版,停播商業廣告,此前的重慶衛視每天播放商業廣告5個小時,播放電視劇5個小時。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2011年3月4日的兩會期間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舉措是重慶市委的決策,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都願意做個嘗試。公益電視台在國際上是有慣例的,比如美國的一些電視台、日本的NHK、英國的BBC,24小時裡沒有一個廣告。重慶衛視停播商業廣告是回歸了社會管理的本源,“現在一切地方都滲透了廣告,調整一下有合理性。”
重慶衛視2010年廣告收入為3億元。停播商業廣告後,重慶廣電集團還有11個頻道可以市場化,可以進行現代的文化媒體經營。重慶廣電集團將通過綜合經營自身平衡掉1.5億元。剩下的1.5億元則是由重慶市政府填補。

重慶市委宣傳部會同重慶廣電集團(總台)集思廣益,推動重慶衛視實現了全面改版。其特點可概括為:“一不二減三增”。
“一不”:重慶衛視在任何時段都不再播商業廣告。這是重慶衛視全面改版的最大亮點,在全國省級衛視是首創。

“二減”:一是減少電視劇播出量,且不在黃金時段播出。改版後的影視劇類節目包括《原版電影》、《經典電影賞析》、《英雄劇場》,其中每天播放電視劇180分鐘,與改版前相比減少了270分鐘。二是減少外購外包節目播出量。改版後外購外包節目由原來的3個減少為1個。

重慶衛視·中國紅重慶衛視·中國紅

“三增”:一是增加新聞節目播出量。新聞類節目包括《CQTV早新聞》、《CQTV午新聞》、《重慶新聞聯播》、《民生》、《直播重慶》和轉播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等,每天總時長約240分鐘,與改版前相比增加了78分鐘。二是增加自辦專題節目和文化欄目。在繼續做好《信念》、《記憶》、《品讀》、《縱橫天下》、《拍案警世》、《健康大學堂》等欄目的基礎上,新推出了《天天紅歌會》、《百家故事台》、《重慶好人》、《書香》、《民生·魚水情》等欄目,與改版前相比,每天播出增加165分鐘。三是增加公益廣告和宣傳片。每天播出60分鐘,比改版前增加了52分鐘。重點策劃和播出一大批符合頻道定位、展示重慶改革發展生動實踐、頌揚先進模範和感動重慶人物等方面的公益廣告和宣傳片,且不在單個節目或電影、電視劇中插播,而是安排在各檔節目之間適當播出,以便客群完整流暢地觀看重慶衛視。

重慶衛視全面改版是一項大膽的變革。有四大根本性變化。
一是實現由同質化向特色化轉變。目前,不少衛視的節目形態、主題、風格大都差不多,大部分趨同、跟風、一窩蜂。你搞什麼欄目,收視率稍微好一點,其他衛視頻道都跟過來了。這些雷同的節目,觀眾看多了,就會覺得很膩,很“倒胃口”。重慶衛視這次改版,走的是獨樹一幟之路。重慶衛視將更新觀念,推動體制重構、資源重組、流程再造、人員重組,努力辦出自身特色。
二是實現由外購外包節目為主向自辦自創節目為主轉變。重慶衛視原有很多節目都是靠外部購買和外包製作,這不但要花費大量的物力財力,而且不利於塑造自身的特色品牌,有時購買的節目錢花得不少,但客群卻未必叫好。這次改版後,呈現給客群的是大量自辦自創節目,比較豐富。這種裂變,要求重慶衛視對所有節目都要精心策劃、精心製作、精心組織。重慶廣電集團(總台)已經作好準備,決心打一場攻堅戰。
三是實現由迎合市場向引導客群轉變。現在,省級衛視的競爭十分激烈,一些衛視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片面追求“收視率”、廣告收益,弱化了電視喉舌作用,強制客群看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節目甚至虛假廣告,許多人深惡痛絕。重慶衛視改版,就是要改變這種不良現象。推出的《天天紅歌會》、《記憶》、《信念》、《品讀》、《百家故事台》、《書香》、《重慶好人》等欄目,有助於引導客群以正確的世界觀立身,以正確的人生觀為人,以正確的價值觀做事。重慶衛視將遵循不忘本來、吸引外來、著眼未來的原則,高標準、高質量辦好每檔節目,讓客群愛看,看了受益。
四是實現由商業廣告支撐向政府財政支持轉變。省級衛視靠商業廣告收入作支撐,其價值導向、節目播出必定受到影響,難免出現一些問題。重慶衛視這次改版,不再播商業廣告,所需大部分資金由市財政給予解決,小部分由廣電集團通過其他項目收入補足。這種改革,不僅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體現,而且能激發重慶衛視創新創造的熱情和動力,有利於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搞好自辦節目上,而不是跑經營、拉廣告。

主打欄目

因電視劇的退出而產生的空當又由什麼內容來填補呢?,重慶衛視將重點推出一系列新辦的“唱讀講傳”類專題節目,新推《信念》、《品讀》、《經典電影賞析》、《天天紅歌會》、《百家故事台》等節目,宣揚主流文化價值觀。
黃金檔推出的《信念》主要對具有崇高思想內涵的歷史、現代人物故事述評,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全國道德模範、世界名人等代表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優良傳統典型人物的故事。節目採取主持人演播廳出像方式,通過對故事脈絡的講述,串聯主體故事;結合外部實地拍攝、人物採訪、歷史資料等形式構成的VCR,對人物故事進行深度展現,對人物精神進行大力弘揚。在講述過程中,穿插史料圖片、相關的真實資料和影像片段等,強化視覺形象,生動、全面地展現出故事發生的背景、人物、細節等。

紅色頻道紅色頻道

至於每晚20:00首播的《經典電影賞析》將每天選擇一部圍繞信念、崇高、勇敢、青春、成長、尊嚴、革新等主題的電影展開影評,初期選播的片子將有《衝破黎明前的黑暗》、《激戰前夜》、《狼牙山五壯士》、《海鷹》、《戰上海》、《三八線上》、《林海雪原》、《東進序曲》、《地雷戰》、《碧海丹心》、《野火春風斗古城》、《抓壯丁》、《紅色娘子軍》、《鐵甲008》、《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風雨下鐘山》、《四渡赤水》、《黃橋決戰》、《巍巍崑崙》、《大決戰》、《秘密圖紙》、《紅線》等等。《經典電影賞析》將由主持人帶領觀眾以時代的精神重新領略經典電影永恆的魅力。
而每晚21:25首播《記憶》是重慶衛視紅色文化的一塊重要陣地,題材範圍集中在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偉大戰役、革命進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偉人和英雄模範人物身上發生的催人向上、感人至深的故事。
總的說來,新年之後,重慶衛視編排重點為早、午、晚三大板塊。早間時段以新聞和“唱讀講傳”類專題節目為主,《天天紅歌會》節目時長10-15分鐘,每天早上7:35首播,中午13:00重播。節目形態為綜藝性紅歌傳唱節目,擬以比賽結合晚會的形式,在競賽過程中深入、生動地完成紅歌的傳唱和推廣。因節目組織原因,擬在2011年春節後播出。午間時段以新聞節目為主,在原有編排基礎上作了微調。
經過調整的主要時段節目安排:
7:35《天天紅歌會》節目時長10-15分鐘,綜藝性紅歌傳唱節目。
13:30《經典劇場》,播出反映主流價值觀的電視劇。
18:30《重慶新聞聯播》
19:00轉播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
19:36《信念》節目時長15分鐘,每天19:36首播,次日8:10重播。節目採取主持人演播室出像、外景拍攝、人物採訪、歷史資料圖片運用等方式,展現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為社會作出傑出貢獻的典型人物的遠大理想,謳歌他們的崇高信念。
20:00《經典電影賞析》播出經典電影精編版並配以賞析點評。
21:25《記憶》集中講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偉大戰役、革命進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及偉人和英雄模範人物身上發生的催人向上、感人至深的故事。
22:00《民生》為深度報導新聞欄目,時長20分鐘。重點對重慶市和全國各地民生導向發展之路的生動實踐進行深度報導。
22:25《拍案警世》
23:10《英雄劇場》,開始播出電視劇。

《天天紅歌會》的排練現場,孩子們整齊著裝,高聲齊唱“紅色歌曲”《天天紅歌會》的排練現場,孩子們整齊著裝,高聲齊唱“紅色歌曲”

重慶衛視相關負責人解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它代表吉祥、團圓、喜慶、幸福、英雄、主流等等;從色彩學的角度看,‘紅’包括大紅、粉紅、玫紅、紫紅等各種色系,英雄劇屬大紅色系,青偶劇屬粉紅色系,情感劇屬玫紅色系等等。在這樣一個形象鮮明、層次豐富的品牌下面,很容易涵蓋各種類型的電視劇、欄目、活動等資源。”

各方熱議

“紅色旋風”引發網民高度關注。

重慶衛視·中國紅重慶衛視·中國紅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市場競爭中,通過懷舊的革命體裁來維持特色,是重慶衛視對自己市場定位的一種策略選擇。其出發點不是以擴大市場份額為訴求,而是以降低成本為主要出發點。有評論者認為,打造標新立異的“紅色頻道”更多是在譁眾取寵。也有觀點認為,重慶衛視打造紅色頻道,也是一種改革嘗試,合乎市場化取向。在晚間黃金收視時段,播出自辦的紅色文化節目,突出了政治專項性,這可為公職人員或關注政治的特定客群群體提供更好的收視平台。
多數網友對重慶台此舉表示支持,“我從小就是看紅岩系列劇長大的。支持重慶衛視革命教育的壯舉!”,也有網友說,“我們的心靈需要多方面的營養,人民需要這樣的關注。我國好多電視節目都脫離不了低俗,嚴重影響年輕一代。希望重慶台開個好頭。”但也有持反對意見的網友認為,這是在剝奪客群選擇權,是意志強加。網友稱“還是不要放棄晚間電視連續劇,在靜靜的深夜,如果有一台健康向上關注心靈的電視連續劇節目還是很好的。”
“現在的省級衛視都在尋找自己的特點和定位。尤其是黃金時段,找自己主打牌,湖南芒果台以橙色為訴求,主打快樂;江蘇荔枝台,以幸福為主打;山東台宣揚梁山好漢等,主打情誼;浙江台是中國藍,以知識經典訴求為主打。”喻國明說,“重慶調整過多次,以前打算要做的‘英雄台’是不成功的,這次‘紅色台’也並非是政治使命感,不過是市場競爭條件之下的一個策略而已。”
“市場是兩種方式,一種是規模取勝,一種是降低成本取勝。”喻國明認為,重慶台作法其最大好處是降低成本,紅色節目著作權成本較低。三年之內重慶衛視經歷多次改版,這次通過懷舊的革命體裁來維持特色是一種新的嘗試。但絕非所謂政治上的“紅色宣傳”,這種作法影響不了太多年輕人,影響更多的是中老年人。現在年輕人很少坐在電視機前幾個小時看紅色節目。
“一個上星頻道,至少要8000萬才能維持正常運行。為了留住部分份額,吸引中老年觀眾,重慶衛視從現實出發,從困境出發,從實事求是出發,在市場競爭中找自己的市場定位,未嘗不可。但如果想通過此舉提高收視率,進入衛視收視前十絕無可能!”
在喻國明看來,重慶衛視收視率本來就不高,如果想與以電視劇為主打的其他衛視抗衡,成本自然會很高,效果未必會很好。打紅色牌真正目的是吸引懷舊一族。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也能占到一定的市場份額,但非主流份額。在維持市場份額不大的情況下,降低播出成本的做法未嘗不可。同時,這種做法也符合了當地宣傳主旋律,可視為一種新嘗試。
“經典需要傳播,但傳播必須尊重電視藝術的規律。刻意打出一個‘紅色’電視頻道,未免是一廂情願,不一定合乎觀眾味口,可以看作是另類幽默。”著名評論員劉海明認為,重慶衛視意欲打造一個紅色頻道,顯得不合時宜。
劉海明認為,重慶唱紅歌,朗誦紅色經典,這些做法雖有爭議,畢竟主要限於市民的文化選擇。紅色電視頻道的建立,如果是商業傳媒機構的選擇,也無可厚非。只要這樣的機構有市場,只要其節目來源充足,不至於一兩年後斷了炊,辦個“紅色頻道”也未嘗不可。現在重慶衛視單方面宣布建立“紅色頻道”,按照重慶廣電集團的說法,所謂“紅色頻道”就是取消晚間黃金時間播出電視劇,再加上幾個自辦節目。假如紅色頻道不過如此,這個標新立異的頻道更多是在譁眾取寵。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導郭鎮之對“紅色頻道”也存有同樣的憂慮。她認為,重慶衛視推出的“紅色頻道”可視為當今“文化生態”的一種新嘗試,其存在價值還需觀察。作為和別人不同的作法,還要考慮用收視率及觀眾反應來說話。如果“紅色頻道”能受民眾歡迎,堅持辦下去,當然是件好事。如果民眾不感興趣,有可能面臨停播或轉型。“紅色”頻道存在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要想成為主流衛視頻道,可能性並不大。

重慶衛視此次停播商業廣告新舉措一經實施,就在觀眾和網友中引起軒然大波,微博上一則關於重慶衛視改版的內容在一天不到的時間內被轉發近五千次,評論兩千多條。如此改版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叫好的人稱之為“淨化螢屏”,認為重慶衛視能在市場化浪潮中堅持只傳播主流價值觀,不盲從“庸俗的娛樂”難能可貴;反對聲則覺得這樣改“太紅太專,而且節目的調調搞得像上世紀90年代”;還有觀眾調侃,“甭管怎么改,不插播廣告我就支持”;更多的是疑惑:沒有商業廣告,電視台收入怎么辦?這樣的運營能維持多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