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病理學》

《社會病理學》

社會病理學就是研究社會因素所致疾病的發生、發展、結局和轉歸的規律的一門科學。

社會病理學就是研究社會因素所致疾病的發生、發展、結局和轉歸的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社會醫學(包括社會生理學、社會病理學、社會治療學和社會衛生學等)的一大分支。

內容簡介

適應目前高等醫學院校的教育現狀,提高醫學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醫學人才,科學出版社

《社會病理學》《社會病理學》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獨創案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編寫形式,組織編寫了國內首套引領醫學教學發展趨勢的案例版教材,案例教學在醫學教育中,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和實用型醫學人才的有效途徑。
本教材的出版一定會擴大學生的眼界,為學理論聯繫實際架起橋樑,更好地發展其分析、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書摘插圖

第1章 緒論
第4節 社會醫學的發展歷史
二、社會醫學創立與發展時期
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5年)一書中揭露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造成工人貧困和衛生狀況惡劣的社會根源,明確指出“英國的工業發展是建立在野蠻地對待工人,破壞工人健康的基礎上,建立在整個一代人的社會、身體和精神退化的基礎上”。為了反抗資本家的殘酷剝削,工人階級不斷開展各種鬥爭,工人運動既改善了工人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待遇,同時也促進了社會衛生組織的建立和社會衛生措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如1841年,法國制定了童工法;1848年,英國通過了社會保健法。
1848年,法國醫師蓋林(Guerin,1801~1886年)第一次提出社會醫學這一名詞。他提倡醫學界要把分散和不協調的醫學監督、公共衛生、法醫學等構成一個整體的學科,統稱為“社會醫學”。蓋林把社會醫學分為四個部分,即社會生理學、社會病理學、社會衛生學、社會治療學。社會生理學研究人群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及其與社會制度、法律及風俗習慣間的關係;社會病理學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與社會問題的聯繫;社會衛生學研究各種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措施;社會治療學研究對付社會發生異常情況時的治療措施及手段。
英國倫敦首任醫官西蒙(Simon,1816~1904年)專門研究了倫敦的食品衛生、住宅和工廠衛生,認為這些因素與英國工人健康密切相關。
19世紀60年代,歐洲一些國家中占重要經濟地位的釀酒工業和蠶絲業發生酒味變酸和蠶病危害等,這些現象促進了人們對微生物的研究。法國科學家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年)首先用實驗證明有機物質的發酵與腐敗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傳染病的流行亦是由病原微生物傳播所致。微生物學的另一個奠基人是德國學者郭霍(RobertKoch.1843~1910年),他創立了固體培養基、染色和實驗動物感染的方法,為發現一系列傳染病的病原體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由於微生物學的發展,使有些醫學家僅重視生物病原體的致病作用而忽視了社會因素對疾病和健康的重要作用。但此時,也有不少醫學家不同意誇大單純生物病原體的致病作用。德國醫學家諾爾曼(Neumann.1813—1908年)及病理學家魏爾嘯(virchow,1821~1902年)都強調社會經濟因素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作用,提出“醫學科學的核心是社會科學”,“醫學是一門社會科學,任何社會都應對居民健康負責”等觀點。魏爾嘯參加了斑疹傷寒流行病學調查,指出流行病的社會屬性,提出單純治療不搞社會預防是不能控制斑疹傷寒流行的觀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