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

《盧溝橋》5幕話劇,作者田漢。

基本信息

簡介

《盧溝橋》5幕話劇,作者田漢。

創作經過

1937年7月18日起,田漢杜門謝客,冒著南京盛夏的酷暑,晝夜不停地趕寫。兩天內寫出了第一幕和第二幕。7月23日,寫完最後一幕,六天時間寫出了4萬多字的劇本。為演出該劇,南京幾家報社——《金陵日報》、《新民報》、《扶輪日報》聯合成立了“首都報人慰勞抗敵將士公演委員會”。該劇由洪深導演,經過緊張的排練,克服了財力方面的困難,衝破了國民黨當局的阻撓,從8月9日起該劇輪流在南京四家電影院(大華、首都、國民、新都)演出。首場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得到各界民眾的讚揚與支持。據參加組織這次演出的《金陵日報》記者陳樾山回憶:“大幕一拉開,觀眾就和劇中人物一起來到盧溝橋畔,台上台下,同仇敵愾,心心相連。台上喊‘保衛華北,收復失地,把敵人趕出去!’台下觀眾也跟著喊;台上唱《義勇軍進行曲》,台下也跟著唱;台上在戰鬥,台下也在戰鬥。”該劇第四幕的結尾是爭奪盧溝橋畔的一塊陣地。導演洪深安排了一些扮演二十九軍官兵的演員藏在影院池座的後面,舞台上的爭奪戰開始之後,士兵們從觀眾席衝上舞台,滿場喊殺之聲,舞台上硝煙瀰漫,火光迸射,似乎整個劇場都變成了戰場,觀眾都捲入了“戰鬥”。據當年參加該劇演出的常任俠(在劇中飾吉星文團長)回憶,《盧溝橋》演出時,觀眾非常踴躍,劇場的“兩邊通道和後邊,站滿了買站票入場的觀眾;劇場外邊還站立著許多人,來聽場內的廣播……可以說是盛況空前。自我演劇以來,從未有此情況。”

各方評價

該劇在大華首演之夕,招待南京各界,剛剛出獄的“七君子”也成了那晚的嘉賓。李公朴握著田漢的手說:“這戲很成功,觀眾的情緒也很高。”中蘇友好協會的張西曼教授還特地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們,表示祝賀。

該劇的演出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演出經費是由南京幾家大報館和通訊社分擔的,還有殯儀館的經理陶鏡寰也主動解囊。四家電影院的經理熱心支持,免收場租。飯店經理聽說新聞界舉行義演,為慰勞前線將士募捐,上海來的演員都是義務參加演出,不取分文報酬,連路費都是自己掏腰包,就慨然答應免費招待。所有參加演出的人都很辛苦,但熱情很高,不怕困難,不辭勞苦,都把這次演出作為一項戰鬥任務來完成。編導演是如此,舞台工作者也是如此。這個戲要演近四個小時,每天換一個劇院,這可苦了舞台工作者。每天至深夜,他們開始組織人拆台、裝車,運到下一家電影院,馬上卸車、裝台,一口氣乾到天亮。管燈光、布景和做效果的人也是通宵夜戰。

可以說,《盧溝橋》一劇演出的成功本身,就是一場戰鬥,從中不僅可以看出田漢及全體演職人員對於抗戰救亡運動的積極態度,而且也反映出社會各界人士對待抗戰救亡的熱情支持。
徐悲鴻看過後,激動地說:“垂死之病夫,偏有強烈之呼吸;消沉之民族裡,乃有田漢之呼聲!其音猛烈雄壯,聞其節調,當知此人必不死,此民族必不亡!”

田漢作品

田漢(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壽昌,話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劇本作家,小說家,詩人,歌詞作家,文藝批評家,社會活動家,文藝工作領導者。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