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端的權利:生活在迫害年代》

《異端的權利:生活在迫害年代》

《異端的權利》揭示了一段歷史的真相:當作為異見者的新教徒企圖獲得自己應有的地位時,他們遭到了羅馬教廷的無情迫害;而當作為新教運動代表人物的加爾文控制了一座城市之後,他在迫害異見者方面顯得更為果決而殘酷。這就產生了一個“蒼蠅與大象之間的戰爭”的故事,一部“為失敗的事業而戰鬥”者的泣血傳記。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生活在迫害年代:卡斯特里奧仍然再次伸出橄欖枝,試圖請求諒解和友愛:為基督之愛,我請求你對我的權利予以尊重,勿再用武力來逼迫我放棄。請別再否定那些持異議者吧。請別再把他們當作“異端”送上火刑柱……讓我們別為自己的智慧而自負吧,因為只有上帝才能了解這一切。我們必須銘記:上帝“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高貴”。

內容簡介

當整個時代沉淪於歇斯底里的無邊黑暗之際,卡斯特里奧,一個堅持擁有獨立信仰的小人物,無懼無畏,挺身直面“日內瓦新教皇”加爾文的殘暴拭摧殘。
在這場“權威”與“異端”的較量里,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人類歷史一次次重演瘋狂與屠殺的根源……
儘管最終在貧病交加中寂寞地死去,但是,他的精神勇氣,他的寬容氣質,使他的名字在人類歷史上璀璨奪目。
思想挽救了個人的渺小,蒲葦般脆弱的生命因此獲得了存在的尊嚴。

作者簡介

史蒂芬·茨威格,奧地利著名的小說家、傳記作家,出身於富裕的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後遊歷世界各地。
代表作有小說《人生轉折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危險的憐憫》等;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異端的權利》、《麥哲倫紀事》、《在革命的斷頭台上》、《當偉人遭遇宿命》、《蘇格蘭玫瑰》等。

目錄

前言以寬容的名義
第1章加爾文奪權
第2章“教規”
第3章自由捍衛者
第4章塞爾維特事件
第5章塞爾維持之死
第6章宗教寬容宣言
第7章被告:加爾文
第8章暴力消滅良心
第9章兩極交匯

前言

1553年10月,因反對“三位一體”的教誨,在加爾文的操縱下,塞爾維特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燒死。“異端”的慘叫聲穿透了全歐洲人的耳鼓,人肉燒焦的氣味瀰漫在整個歐洲上空。但是,暴行造就了普遍的沉默,人們只是默默地注視著加爾文在日內瓦導演的這齣“正劇”。
中世紀的300年間,以“異端”為名,近一百萬人像塞爾維特一樣經受了暴虐的火刑,在灰燼中豎立起了一具具焦炭狀的造型。
為什麼人們會如此輕易地在極權統治面前俯首稱臣?茨威格是這樣理解的:“只要能夠讓庸庸碌碌的眾生相信世界可以復歸崇高和平衡,不管是什麼人都可以使大眾煥發出新的力量,並為此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甚或甘願為此拋棄曾經如此珍視的自由和精神……”正是由於這種深深紮根於人類盲從的心理機制中的極權主義,使得那些對自由和獨立思考深感恐懼的民眾走向集體狂熱,他們自動地交出自己的心靈,甘於被奴役,需要被強暴。吃人者的無限貪婪和被吃者的普遍隱忍縱容了獨裁的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能意識到自由的可貴,本身就是極其可貴的。
也正是出於對自由的維護,另一名具有獨立人格的思想家卡斯特里奧才“抬起頭來”,堅定地要把“慈悲”的加爾文手上的鮮血暴露在陽光之下——於是,思想者在思想的驛途上與過往的“異端”相遇,“異端”的火焰以另一種方式在後繼者的身體裡流淌。
但是,到底什麼才是“異端”?
從詞源著眼,“異端”起初不過是“看法”的意思,也就是說,“異端”是那些根據自己的判斷來解釋《聖經》的人。這似乎僅僅是一種學術見解上的分歧,但到公元2世紀以後,“異端”就用來指對神學的認識有嚴重錯誤、離棄了已廣為接受的信條、與主流信仰背道而馳的黨派。
宗教迫害的本來目的,正是要剷除這些“異端邪說”,但卻不料其結果反而是:它每燒死一個“異端”分子,就加倍地製造出幾千個來。
這並不奇怪。那些讓獨裁者魂夢難安的“異端”們,就像一根根堅韌的灌木之刺一樣,注定是以否定現實的面目出現的,準確地說,是以否定現存的精神狀況而出現的。“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質來說都是異端。”換句話說,真正思想的質地通常都是一種讓人、尤其是讓獨裁者不舒服甚至無法容忍的異質,他們必然會對現存的體制、現有的精神狀況發表一些詬病之辭。在任何時代中,這種聲音總是與讚美頌揚之聲並存共生。
17世紀的虔信派信奉著一句著名的口頭禪——去思想即是去供奉。言外之意就是,思想者必須在鐵桶合圍般的現實中,以“異端”之思打開精神的鐵幕,同時永遠牢記——“異端”不是思想的異數,而是思想的常態。
熱愛自由,就得為自由付出超乎想像的代價。因此,選擇“異端”的身份,本身就是英雄之舉。誠如布魯諾被燒死之前曾對劊子手們所說的那樣:“你們宣布對我的判決時所感到的恐懼,也許比我這個被判決者更為強烈。”一切光榮,最後也必將歸於“異端”。
卡斯特里奧與加爾文之間這場力量懸殊的戰鬥的確是結束了。但是,換了主角後,同樣性質的戰鬥卻仍然在繼續著。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通過屠刀下的屍體得到曇花一現的統治權的人,而是那些為了精神上的自由,為了人道主義而獻身的“異端”。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如果權力缺少了約束
無論何時何地,一旦缺少了權力的約束,自由就會淪為放縱;但失去了自由精神的權力,無疑又會導致暴政。因此,明智者會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斷調整自由與權力的限度,儘量使它們處於平衡狀態中。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堅定不移地幻想著能找到一種可以凝聚全人類的宗教信仰或是政治制度,好讓所有的人都能按照同一標準或是同一原則來整齊劃一地生活。與此相適應的是,人類身上的確也同時存在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欲望,希望自己能夠融入到整個社會群體當中去。俄國著名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其《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的“宗教法庭長”一章里,就曾通過冷靜客觀的分析,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大多數人其實天生不太喜歡自由。確實,人生具懶散和怠惰之性,所以一旦遇到難以處理的問題或必須承擔責任時,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自行籌劃解決之道,只希望能有據可循,或是能在某個可靠的人或部門的指引下走出困境。
所謂先知,就是根據人類的這種渴望應運而生的。先知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們能夠在人們陷入平庸且缺乏理想的境地時,高揚起一面色澤鮮亮的大旗,用合乎邏輯的理論來武裝自己,使芸芸眾生相信只有自己才是真理的唯一發現者,並擁護自己成為領導者。先知稱,自己所發現的這種新的“真理”可以使人類的理想重生。事實上,只要能夠讓庸庸碌碌的眾生相信世界可以恢復崇高和平衡,不管什麼人都可以使大眾煥發出新的力量,並為此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縱使受到極端痛苦的折磨也毫不怨懟,甚或甘願拋棄曾經如此珍視的自由精神。因此,為了達成整體的平衡與和諧,這些受到蠱惑、仿佛被攝魂奪魄的大眾甘心讓先知給自己套上枷鎖,淪為他們的奴隸,甚而對奴隸主恭敬有加,感激涕零。
但是,當一個宗教信仰者開始使用政權、武力等外在手段來贏得支持者的時候,他們內心的堅定信仰其實就已經褪色了,從此不再具有感召人心的力量。這種強加己見於人的做法,無疑是對自由的最大挑戰。在強求一致的時候,即使是最正確的原則和真理,也是對人類的侵犯。因為,用暴力的手段來強迫原本各異的理念趨同為一,已經是喪失文明的作為,不再是為了理想而奮鬥的表現了。
自由的幽靈無處不在
好在獨立不群的思想意識常常像一個神秘莫測的幽靈、像讓人難以察覺的空氣一樣,悄無聲息地滲透到我們的一切意識和原則當中,頑強地生長在那裡。儘管那些有暴力傾向的人想入非非,總覺得自己能讓這個神秘的幽靈服從自己的指揮,可是,有壓迫的地方往往就會有反抗,巨大的壓力總能導致最強烈的爆發。無論如何,人類總還是能保有獨立的良知,不會被毀滅殆盡——這也是令我們略感安慰之處。正是基於這種難以泯滅的獨立良知,獨裁與專制無論怎樣殘暴,都無法讓某一種世界觀永久地統治這個世界。
儘管16世紀民眾信仰的瘋狂程度與今日相似,但從那個時代的人道主義者所著作品中,我們仍可看到自由精神的火花不時閃耀,為時代精神帶來一絲微弱的亮光。在這些作品中,當那些仍舊保持著獨立精神的作者為我們這些後來者描繪出獨裁者給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的同時,我們的心也深深為作者本人對思想專制的反抗精神所打動。是的,當思想領域的獨裁者打著“改革”的幌子,試圖用激烈的言辭讓人們相信自己所說的才是真理、除此之外別無他途時,真正的人道主義者卻感受到了另外一種強烈的震撼,因為在他們開放的視野中突然出現了限制自由視線的障礙。
自由精神和獨立思想的存在為西方國家的普通民眾樹立了追求至善至美的觀念。然而,加爾文和薩馮納羅拉等宗教改革人士卻企圖在人間建立集中營式的神學院,毀滅世間的美和善。他們那種驕縱的態度,口沫橫飛地鼓吹自己的教義唯一的姿態,使人道主義者預感到在這些言辭的雲層中,已經隱隱有雷鳴的震顫,一場狂風暴雨就要降臨了,整個西方即將被他們帶入災難性的時代。可是,能夠預見到這場暴風驟雨的人道主義者們大多不敢迎著風雨飛翔,僅僅把真理維護在自己的意識中,私下裡互相交流一些看法。後來者只有從那些倖存下來的通信中,才能捕捉到他們那可敬的觀點。
偉大的人道主義戰士
世間沒有全知全能的人,有見解不一定能夠執行,有能力執行卻又不一定有見解。所以大部分有識見的人道主義者都躲進小樓成一統,不敢公開向惡勢力作鬥爭。沒有人有勇氣直接面對敵人,阻止那些喪失人性的刑罰和謀殺。當然,偶爾也有人旁敲側擊地放放冷箭,比如著名的人文主義哲學家伊拉斯謨;或者在丑角打扮的偽裝下,對專制進行冷嘲熱諷,比如傑出的作家拉伯雷;還有名傳後世的哲學家蒙田,不時用辛辣的文筆抨擊時政。他們審時度勢,小心翼翼,時刻用“明哲保身”來自我安慰,決心不與那班瘋狂的畜生們計較。
只有卡斯特里奧奮不顧身地站出來,挑戰即將來臨的迫害,為遭受苦難的同行者提供幫助和支持,並甘願為此犧牲。卡斯特里奧無愧於“偉大的人道主義戰士”這一稱號。儘管他時時刻刻都要面對盲從者的迫害,但仍毫不偏頗,沉著地、一如往常地堅持著自己的信仰,始終堅信任何人都不應在暴力的威脅下屈服。卡斯特里奧向公眾宣布說,任何世俗力量都無權統治人的精神和思想。應該說,他的言論,是他對人類精神所進行探索的一部分,並非某個宗教派別的代言。正因如此,其言論、思想才能夠在人類的思想史上閃爍著永恆的光芒。
人類所擁有的這種普遍真理和恆久不滅的思想經過藝術家的裝扮,歷久彌新。從人類歷史的角度來看,相比較於獨裁者的專制言論,能夠促使人類團結和平的文字總是更能讓人銘記在心,久久不忘的。而這樣的思想者也將會因為他的英勇頑強而成為後世道德的楷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