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作品是北宋時期的歐陽修大師的一部詞作品。原文是含羞整翠鬟,得意頻相顧。雁柱十三弦,—一春鶯語。嬌雲容易飛,夢斷知何處?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

概況

【作品名稱】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歐陽修
【作品體裁】

原文

生查子
含羞整翠鬟,得意頻相顧。雁柱十三弦,—一春鶯語
嬌雲容易飛,夢斷知何處?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

注釋

①翠鬟:婦女環形發譬稱鬟。翠鬟,泛稱美發。
②雁柱十三弦;箏有十三弦;琴柱斜排如雁斜飛,稱雁柱。這裡均代指古箏。

譯文

似嬌還羞抿了抿秀髮烏鬟,笑靨盈盈秋波流轉頻頻顧盼。玉手纖指輕彈,箏聲婉轉歡快,琴弦飛盪迴旋,似春鶯傳情,低語交歡。
曲終人去,宛如飛雲飄逸,只留下嬌柔的身影。春夢已斷不知何處尋覓。庭院深深,鎖住的是寂寞和黃昏,還有那陣陣淒雨敲打芭蕉聲。

詞牌

【生查子】
唐教坊曲名。調見《尊前集》。雙調,四十字,仄韻格,前後闋格式相同,各四句兩仄韻,上去通押。各家平仄頗多出入。上下闋各與作仄韻五言絕句相仿。單數句不是韻位,但末一字限用平聲,在雙數句用韻。始見韋應物詞。多抒發怨抑之情。“查”讀zhā。又名《楚雲深》、《相和柳》、《晴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風月》、《綠羅裙》等。

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含羞整翠鬟,得意頻相顧。雁柱十三弦,—一春鶯語。
⊙○⊙●○,⊙●○○▲。⊙●●○○,⊙●○○▲。
嬌雲容易飛,夢斷知何處?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
⊙○⊙●○,⊙●○○▲。⊙●●○○,⊙●○○▲。

作者

作者歐陽修作者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聖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曆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諡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賞析

此詞以男子的口吻,寫一女子彈箏的情景,並在其中滲入愛情與離愁。
上片描寫從前女子在與情郎相聚時彈箏的情景。起首一句好似一個特寫鏡頭,先畫出這位女子的嬌容美態。此時她仿佛坐在箏前,旁邊站著一位英俊少年。在彈箏之前,她嬌羞怯怯,理了理頭髮。“整翠鬟”三字把她內心深處一股難名狀的激動感情恰當地反映出來。下面“得意頻相顧”一句,是寫這女子彈箏彈到高潮,她的感情已和箏聲溶為一片,忘記了方才的羞怯,不時地回眸一顧,看看身旁的少年。這是用白描的手法表現演奏者與欣賞者的感情交流。
“雁柱”二句具體地描寫箏聲。唐宋時箏有十三弦,每弦用一柱支撐,斜列如雁行,故稱“雁柱”“一一春鶯語”,系以鶯語擬箏聲。白居易《琵琶行》云:“間關鶯語花底滑。”韋莊《菩薩蠻》云:“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似為此句所本。前一句以“雁行”比箏柱,這一句以“鶯語”狀箏聲,無論在視覺和聽覺上都給人以美感。而“十三”、“一一”兩組數字,又使人覺得女子的十指在一一按動箏弦,輕攏慢捻,很有節奏。隨著十指的滑動,弦上發出悅耳的曲調。在這裡,詞人著一“語”字,又進一步擬人化,好像這弦上發出的聲音在傾訴女子的心曲。
下片寫此時兩情隔絕,悽苦難禁。“嬌雲”二句,語本宋玉《高唐賦》,暗示他們在彈箏之後曾有一段幽會。然而好景不長,他們很快分離了。著以“容易”二字,說明他們的分離是那樣的輕易、那樣的迅速,其中充滿了懊惱與悵恨,也充滿了憐惜與懷念之情。“夢斷知何處”,表明他們的歡會象陽台一夢;然而鴛魂縹緲,舊夢依稀,一覺醒來,仍被冷冷清清的氛圍所籠罩。
結尾二句,寫男子深院獨處,黃昏時刻,諦聽著窗外的雨聲。陣陣急雨,敲打芭蕉,這是男子在回憶中產生的錯覺,也是他迫促煩躁心情的寫照,同時又表現了孤棲時刻幽寂淒清的況味。雨聲即為箏聲,這樣的箏聲,最易觸動愁緒。
這首詞巧妙地運用了哀樂對比。上片充滿了歡樂的氣氛、明快的節奏;下片則情深調苦,表現了孤單寂寞的悲哀。以樂景反跌哀情,故哀情更為動人。詞中正面描寫彈箏的女子,而以英俊少年作側面的陪襯;上片中寫這男子隱約在場,下片中則寫女子在回憶中出現,虛實相間,錯綜敘寫,詞中的感情就不會變得單調。作者善於運用比喻,如以“雁行”比箏柱,以“鶯語”擬箏聲,以“嬌雲”狀遠去的彈箏女子,以雨打芭蕉喻箏中的哀音,或明比,或暗喻,都增加了詞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