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數》

《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數》

《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數》的作者是當代著名學者、作家王小波,該書是為了紀念這位不朽作家離世十周年所編著的,該書根據王小波夫人李銀河的授權,將他的部作品系統、全面地提供給讀者。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數
對於以思維為樂趣的人而言,王小波無疑是他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數》是為了紀念這位不朽作家離世十周年所首次編輯出版的。在王小波去世後的這些年,他提供的文本的價值不僅沒有因他的離去而失色,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亦顯現。他創造的文學與美,像一束強光,透過時間的阻隔,啟迪了廣大青年的心靈。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精神家園,那么,王小波的精神家園又是怎樣一番風景呢?讓我們跟著《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數》去看看吧!

本書目錄

序言
沉默的大多數
思維的樂趣
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
知識分子的不幸
花刺子模信使問題
積極的結論
跳出手掌心
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
論戰與道德
道德保守主義及其他
我看文化熱
文化之爭
“行貨感”與文化相對主義
極端體驗
洋鬼子與辜鴻銘
我看國學
智慧與國學
理想國與哲人王
救世情結與白日夢
百姓·洋人·官
警惕狹隘民族主義的蠱惑宣傳
對中國文化的布羅代爾式考證
人性的逆轉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有關天圓地方
優越感種種
東西方快樂觀區別之我見
肚子裡的戰爭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椰子樹與平等
思想和害臊
體驗生活
皇帝做習題
拒絕恭維
關於崇高
謙卑學習班
荷蘭牧場與父老鄉親
京片子與民族自信心
聯考經歷
盛裝舞步
有關“錯誤的故事”
迷信與邪門書
科學與邪道
科學的美好
生命科學與騙術
我怎樣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對待知識的態度
有與無
虛偽與毫不利己
誠實與浮囂
不新的《萬曆十五年》
《代價論》烏托邦與聖賢
海明威《老人與海》
掩卷:《魚王》讀後
蕭伯納《巴巴拉少校》
《血統》
《私人生活》與女性文學
《赤彤丹朱》想到的
王朔的作品
我是哪一種女權主義者
男人眼中的女性美
有關“偉大一族”
有關“給點氣氛”
生活和小說
工作與人生
我看老三屆
蘇東坡與東坡肉
驢和人的新寓言
愚人節有感
擺脫童稚狀態
李銀河《中國人的性愛與婚姻》
李銀河的《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
關於同性戀問題
有關同性戀的倫理問題
《他們的世界》
《他們的世界》跋
拷問社會學
我為什麼要寫作
我的精神家園
用一生來學習藝術
我對小說的看法
小說的藝術
《黃金時代》談小說藝術
工作·使命·信心——《黃金時代》得獎感言
與人交流——《未來世界》得獎感言
《懷疑三部曲》
懷疑三部曲》後記
《思維的樂趣》自序
卡爾維諾與未來的一千年
蓋茨的緊身衣
關於文體
關於格調
關於幽閉型小說
文明與反諷
關於“媚雅”
長蟲·草帽·細高挑
卡拉OK驢鳴鎮
Internet說起
奸近殺
外國電影裡的幽默
電影·韭菜·舊報紙
商業片與藝術片
我對國產片的看法
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幻片
電腦特技與異化
舊片重溫
為什麼要老片新拍
欣賞經典
好人電影
都市言情劇里的愛情
有關愛情片
《祝你平安》音樂電視
承認的勇氣
明星與癲狂
另一種文化
藝術與關懷弱勢群體
在美國左派家做客
門前空地
賣唱的人們
打工經歷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北京風情
文化的園地
環境問題
個人尊嚴
君子的尊嚴
居住環境與尊嚴
飲食衛生與尊嚴
有關貧窮
域外雜談·衣
域外雜談·食
域外雜談·住
域外雜談·行
域外雜談·盜賊
域外雜談·農場
域外雜談·中國餐館
寫給新的一年(1996年)
寫給新的一年(1997年)

本書前言

年輕時讀蕭伯納的劇本《巴巴拉少校》,有場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業巨頭安德謝夫老爺子見到了多年不見的兒子斯泰芬,問他對做什麼有興趣。這個年輕人在科學、文藝、法律等一切方面一無所長,但他說自己有一項長處:會明辨是非。老爺子把自己的兒子暴損了一通,說這件事難倒了一切科學家、政治家、哲學家,怎么你什麼都不會,就會一個明辨是非?我看到這段文章時只有二十來歲,登時痛下決心,說這輩子我乾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個一無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成了沉默的大多數的一員。我年輕時所見的人,只掌握了一些粗淺(且不說是荒謬)的原則,就以為無所不知,對世界妄加判斷,結果整個世界都深受其害。直到年登不惑,才明白蕭翁的見解原有偏頗之處;但這是後話——無論如何,蕭翁的這些議論,對那些淺薄之輩、狂妄之輩,總是一種解毒劑。
蕭翁說明辨是非難,是因為這些是非都在倫理的領域之內。俗話說得好,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件對此人有利的事,難免會傷害另一個人。
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見解受所處環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覺得明辨是非是難的。倘若某人以為自己是社會的精英,以為自己的見解一定對,雖然有狂妄之嫌,但他會覺得明辨是非很容易。明了蕭翁這重意思以後,我很以做明辨是非的專家為恥——但這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當時我是年輕人,覺得能潔身自好不去害別人就可以了。現在我是中年人——一個社會裡,中年人要負很重的責任:要對社會負責,要對年輕人負責,不能只顧自己。因為這個緣故,我開始寫雜文。現在奉獻給讀者的這本雜文集,篇篇都在明辨是非,而且都在打我自己的嘴。
倫理問題雖難,但卻不是不能討論。羅素先生雲,真正的倫理原則把人人同看待。考慮倫理問題時,想替每個人都想一遍是不可能的事,但你可以說,這是我的一得之見,然後說出自己的意見,把是非交付公論。討論倫理的問題時也可以保持良心的清白——這是我最近的體會,但不是我打破沉默的動機。假設有一個領域,謙虛的人、明理的人以為它太困難、太曖昧,不肯說話,那么開口說話的就必然是淺薄之徒、狂妄之輩。這導致一種負篩選:越是傻子越敢叫喚——馬上我就要說到,這些傻子也不見得真的傻,但喊出來的都是傻話。久而久之,對中國人的名聲也有很大的損害。前些時見到個外國人,他說:聽說你們中國人都在說“不”?這簡直是把我們都當傻子看待。我很不客氣地答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認識的中國人都說“不”,但我不認識這樣的人。這倒不是唬外國人,我認識很多明理的人,但他們都在沉默中,因為他們都珍視自己的清白。但我以為,倫理問題太過重要,已經不容我顧及自身的清白。
倫理(尤其是社會倫理)問題的重要,在於它是大家的事——大家的意思就是包括我在內。我在這個領域裡有話要說,首先就是:我要反對愚蠢。一個只會明辨是非的人總是憑胸中的浩然正氣做出一個判斷,然後加上一句:難道這不是不言而喻的嗎?任何受過一點科學訓練的人都知道,這世界上簡直:戌不到什麼不言而喻的事,所以這就叫做愚蠢。在我們這個國家裡,傻有時能為成一種威懾。假如鄉下一位農婦養了五個傻兒子,既不會講理,又不懂王法,就會和人打架,這家人就能得點便宜。聰明人也能看到這種便宜,而且裝傻誰不會呢——所以裝傻就成為一種風氣。我也可以寫裝傻的文章,不只是可以,我是寫過的——“文革”里誰沒寫過批判稿呢?但裝傻是要不得的,裝開了頭就不好收拾,只好裝到底,最後弄假成真。我知道一個例子是這樣的:某人“文革”里裝傻寫批判稿,原本是想搞點小好處,誰知一不小心上了《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成了風雲人物。到了這一步,就只好裝下去了,真傻犯錯誤處理還能輕些呀。
我反對愚蠢,不是反對天生就笨的人,這種人只是極少數,而且這種人還盼著變聰明。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愚蠢里含有假裝和弄假成真的成分。但這一點並不是我的發現,是蕭伯納告訴我的。在他的《匹克梅梁》里,息金斯教授遇上了一個假痴不癲的杜特立爾先生。息教授問:你是惡棍還是傻瓜?這就是問:你假傻真傻?杜先生答:兩樣都有點,先生,凡人兩樣都得有點呀。在我身上,後者的成分多,前者的成分少。而且我討厭裝傻,渴望變聰明。所以我才會寫這本書。
在社會倫理的領域裡我還想反對無趣,也就是說,要反對莊嚴肅穆的假正經。據我的考察,在一個寬鬆的社會裡,人們可以收穫到優雅,收穫到精雕細琢的浪漫;在一個呆板的社會裡,人們可以收穫到幽默——起碼是黑色的幽默。就是在我待的這個社會裡,什麼都收穫不到,這可是件讓人吃驚的事情。看過但丁《神曲》的人就會知道,對人來說,刀山、劍樹、火海、油鍋都不算嚴酷,最嚴酷的是寒冰地獄,把人凍在那裡一動都不動。假如一個社會的宗旨就是反對有趣,那它比寒冰地獄又有不如。在這個領域裡發議論的人總是在說:這個不宜提倡,那個不宜提倡。仿佛人活著就是為了被提倡。要真是這樣,就不如不活。羅素先生說,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弟兄姐妹們,讓我們睜開眼睛往周圍看看,所謂的參差多態,它在哪裡呢?在蕭翁的《巴巴拉少校》中,安德謝夫家族的每一代都要留下一句至理名言。那些話都編得很有意思,其中有一句是:人人有權爭勝負,無人有權論是非。這話也很有意思,但它是句玩笑。實際上,人只要爭得了論是非的權力,他已經不戰而勝了。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為此也要去論是非,否則道理不給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讓你遇到。我開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麼,但我總得申明我的態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王小波1997年5月20日

編輯推薦

《王小波全集珍藏版:沉默的大多數》是為了紀念這位不朽作家離世十周年所編著的,該書根據王小波夫人李銀河的授權,將他的部作品系統、全面地提供給讀者。現在,讓我們一起進入王小波的精神家園吧!王小波無疑是當代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家之一。1997年4月11日,正值他創作巔峰之時卻因心臟病突發英年早逝,留給讀者無盡的惋惜和懷念。然而,他提供的文本的價值不僅沒有因他的離去而失色,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亦顯現。他創造的文學與美,像一束強光,透過時間的阻隔,啟迪了廣大青年的心靈。

作者簡介

王小波,1997年,四十五歲,4月11日,因心臟病突發辭世。4月26日,王小波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5月,雜文集《我的精神家園》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10月《覺默的大多數——王小波雜文隨筆全編》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10月,《沉默的大多數》由香港明鏡出版社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