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

《私人生活》

現代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不自然,心理焦慮症、精神抑鬱症比任何一個時代的疾病更加加速蔓延,“個人”完全迷失在競爭中不能自拔,徹底地丟失了自己。而《私人生活》這本書從哲學的層面說正是討論“個人”的存在與位置,討論了現代人的內心的疏離感、迷失感和不安全感等等焦慮。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陳染陳染

陳染,女,1962年4月出生於北京。她幼年學習音樂。18歲興趣轉向文學。23歲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曾在北京做過四年半的大學中文系教師,後調入中國作協作家出版社做編輯。曾在澳洲墨爾本的英國倫敦大學愛丁堡大學等旅居生活和講學。現居北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陳染已出版主要小說專集有:《紙片兒》、《嘴唇里的陽光》、《無處告別》、《與往事乾杯》、《獨語人》、《在禁中守望》、《潛性逸事》、《站在無人的風口》,以及長篇小說《私人生活》和散文集《斷片殘簡》等。她的小說在英、美、德、日等國家以及港台地區均有出版和評介。根據她的小說《與往事乾杯》改編的同名電影,被選為國際婦女大會參展電影。《陳染文集》一、二、三、四卷於96年8月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86年她以小說《世紀病》在文壇脫穎而出,各種純文學選本紛紛選載,被視為“純文學”、“先鋒小說”嚴肅文學女作家中的最新代表。在這一時期,她的小說《定向力障礙》、《消失有野谷》、《孤獨旅程》等作品,主要是寫大學生、年輕的知識女性的內心生活,於不安分的情緒描寫中,表現彷徨不定的青年人的苦悶、孤獨的叛逆,他們急欲衝破舊的觀念,對封閉、僵化的傳統秩序不滿,但是沒有明確的方向,他們的尋找是屬於一種不定向的尋找,這種尋找無論如何也擺脫不掉內心的空虛與絕望。

爾後,她又寫了以《紙片兒》、《小鎮的一段傳說》為代表的小鎮系列小說,這些詭秘怪誕、瀰漫著憂傷、人性的扭曲與死亡之氣的小說,始於她的一次湘西之行,以及她在審美傾向對於“殘缺意識”的一貫傾注。這些作品使她在八十年末一度被批評界稱為“神秘主義者”、“現代主義童話作家”等。陳染,當代作家。生於北京。幼年學習音樂。曾在北京做過四年大學中文系教師,後調入作家出版社。 陳染曾出版《陳染文集》,以及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談話錄等多種專著。她的小說在英、美、德、意、日、韓等國家以及港台地區均有出版。

比較起來,崛起於90年代的陳染,風格明顯有她私人魅力。陳染初期中短篇小說《與往事乾杯》等,已引起文壇及讀者注目,真正形成氣勢的是她九0年代第一部長篇小說《私人生活》。小說中陳染塑造女性角色自成一格,亦有別於同時期女性作家,她書中女性主角永遠擺脫不了孤獨的宿命,她們敢愛敢嘗試,且受良好教育,然而她們是中國社會性別政治下進退兩難的化身,她們是人民共和國新一代女性主體。

陳染《私人生活》寫的是一位女作家倪拗拗和母親疏離及與鄰居禾寡婦的親密關係。當母親及禾寡婦先後去世,倪拗拗才要開始她一個人的「私人生活」,最後她卻沒有掙脫束縛反而得了幽閉症住進醫院,那才真是她的「私人生活」場域。毫無疑問,陳染扮演了女性主義作家角色及挑戰同性愛、邊緣人的主題。

作品突破

《私人生活》《私人生活》

現代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不自然,心理焦慮症、精神抑鬱症比任何一個時代的疾病更加加速蔓延,“個人”完全迷失在競爭中不能自拔,徹底地丟失了自己。而《私人生活》這本書從哲學的層面說正是討論“個人”的存在與位置,討論了現代人的內心的疏離感、迷失感和不安全感等等焦慮。長篇小說《私人生活》是作家陳染的代表作,是她最引起讀者關注同時也最具爭議性的作品。作家出版社於2004年4月推出此書的插圖本,由女畫家申玲配圖。申玲的畫風熱烈而感性,線條簡約,色調濃艷,這使小說染上了一種奇異的色彩。陳染自己則把這本小說“當作一首青春的輓歌,一次青春祭奠”,她說:“我二十多歲時喜歡黑色,那種絕然的黑色。那時,正是偏執叛逆又多愁善感的年齡,一棵冷冬里荒涼的禿樹,也會使我感懷神傷,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死亡的氣息。……同樣,有時走著走著路,忽然遇到一截此路不通的幽徑,也會使人感到人生到處都可能遭逢屏障,遇到埋伏著的陷阱……。黑色是一種冷,一種排斥,一種絕對;黑色甚至是否定,是拒絕,是抗議;它體現的是一種不同流、不睦群、不妥協以及憤世嫉俗的反骨和叛逆……說到底,黑,是青春的顏色!”而現在,“走過了青春,便再也沒有權利執迷於絕對的黑色了。”她說,《私人生活》正是她的“黑色時期”的產物。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書中那些相當極端的內心體驗和人生感受了。

作品目錄

作者——陳染作者——陳染
灰色的價值(代序)
零 時間流逝了 我依然在這裡
一 黑雨中的腳尖舞
二 一隻眼睛的奶奶
三 我是帶菌者
四 剪刀和引力
五 禾寡婦以及更衣室的感覺
六 我是我自己的陌生人
七 伊秋
八 裡屋
九 一隻棺材在尋找一個人
十 床,男人與女人的舞台
十一 西西弗斯的新神話
十二 床的尖叫
十三 陰陽洞
十四 一個人的死是對另一個人的懲罰
十五 永遠的日子
十六 跳來跳去的蘋果
十七 火紅的死神之舞
十八 偶然一彈
十九 零女士的誕生
二十 時光流逝了 我依然在這裡
二十一 孤獨的人是無恥的
陳染最新訪談
陳染大事年表
陳染主要著作年表

書摘

作品作品

黑雨中的腳尖舞
這個女人是一道深深的傷口,
是我們走向世界的要塞。
她的眼睛閃著光,
那光將是我的道路。

這個遍體傷口的女人是我們的母親,
我們將生出自己的母親。

那時候,我11歲或者更小。夏季傍晚的天氣有點像我的心緒,總是很糟糕。雨水說下就嘩嘩啦啦下起來,而且那雨水總是先集中吹落到我身上,一陣風過後,我看到自己細細的胳臂上的衣袖,生氣地扭到後邊去,皺皺巴巴別著勁,而腿上的褲管則更顯得生氣,直溜溜像根細木棍,一聲不吭。
於是,我對我的胳臂說,“不小姐,我們不生氣。”我給我的胳臂起了個名字叫做“不小姐”。因為,我覺得很多時候,它代表著我的腦子。
然後,我又對著我的腿說,“是小姐,我們回家找媽媽去就是了。”我給我的腿起的名字叫做“是小姐”。因為,我覺得它更經常地只代表著我的肢體,而不代表我的意志。
再然後,我就率領著我的“不是小姐”們走開,一路上對她們說著安慰話。當然,我是在身體內部不出聲地說。
有時候,我覺得我一個人是很多人,這樣很熱鬧。我們不停地交流思想,訴說著隨時隨刻遇到的問題。我總是有很多問題。
但的確挺奇怪,當我從濕淋淋的“不小姐”和“是小姐”生氣的表情上抬起頭,我驚訝地發現我身邊任何其他的人都還沒有被淋濕。為什麼總是我先被雨水淋濕呢?我不明白。不過,我比“不小姐”和“是小姐”想得開,我不生氣。
生氣有什麼用呢?
有一次,在一陣雷雨之後,天邊懸掛著一條幻景似的彩虹,院子裡的濕淋淋的地上落滿被風雨抽打下來的綠黝黝的樹葉。我家門前有一株真正巨大的棗樹,我相信它肯定比我在課本里看到的被別人描寫過“門前棗樹”大得多,因為……

書評

《私人生活》是陳染很重要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寫了倪拗拗成長過程中的經歷和對自我生理以及心理變化極其細微的體驗。主人公倪拗拗是一個在壓抑中成長的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她拒絕男性的認識方式,當她被T老師誘姦後,她以犧牲肉體的方式以一顆報復的心態對待尹楠,試圖獲得精神的釋放,然而她失敗了。面對這個紛亂又壓抑的世界,她“變態”地退入象徵個人的浴缸。然而脫離了人們共同語境的她無法順著她個人的方式活下去,最終她反常地向眾人敞開自己的生活。

整部小說都是極其個人化的,她的感覺是個人化的,情緒是個人化的,情節是個人化的,表述的思想是個人化的。個人化寫作使她很難像七十年代文學時期的作家那樣被整個社會迅速認可。連處在同一文化區域(北京)同屬於作家群體的王小波都無法認同她的寫作。王小波在《“私人生活”與女性文學》一文中提到無法理解陳染的私語,他認為主人公感情的主線是自戀。然而她似乎並不願因此放棄她個人寫作的方向而投入主流寫作中去。戴錦華說:“對於陳染,寫作不僅緣於某種不能自已的渴求與驅動,而且出自一種傾訴願望,一種迷惘困惑中自我確認的方式與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