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新聞》

《獨家新聞》

《獨家新聞》是一部集性、懸疑和謀殺於一體的輕鬆喜劇片。伍迪·艾倫被稱為好萊塢惟一的知識分子,電影打上他的商標便獲得了特殊的品質保證,以倫敦為背景講一個故事,似乎離不開社會階層間的某種窺探,伍迪艾倫這一次在《獨家新聞》又開始講某種頗為老套的故事,關於一個上流社會子弟的謀殺探密,這部電影是伍迪艾倫回歸早期輕喜劇的玩樂之作。在找到了自己的新靈感女神斯佳麗·詹森後,小個子、幽默而神經質的導演伍迪·艾倫仿佛也再次得到了上帝的啟示,非伍迪·艾倫主演,非紐約拍攝的影片再度宣告了伍迪大導的回歸。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導演

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編劇

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演員

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斯嘉麗·詹森 Scarlett Johansson

伊恩·麥柯肖恩 Ian McShane

Jim Dunk .....Orator

蘿瑪拉·嘉瑞 Romola Garai

Jody Halse .....Bouncer

休·傑克曼 Hugh Jackman

Robyn Kerr

Suzy Kewer .....Splendinis assistant

Kevin McNally .....Mike Tinsley

James Nesbitt

科林·塞爾蒙Colin Salmon

羅莫拉·蓋瑞 Romola Garai ....

Suzy Kewer .... Splendinis assistant

Vivek Sharma .... Anglo-Indian Realtor

劇情介紹

《獨家新聞》《獨家新聞》

電影的開頭很精彩,一個關於著名新聞記者喬的葬禮儀式,通過喬生前的幾個同事的對話,使觀眾了解到喬是一個為拿到獨家新聞無所不用其極的傢伙。同事之間的幾句玩笑,也能看出導演對記者群體的揶揄和諷刺。場景一轉,一艘死神的船上,已死的喬的靈魂出現了,同時,他得到了一個十分驚人的訊息,即一個顯赫的家族的繼承人竟然是著名的塔羅牌連環殺手,這是一條獨家新聞,而且很有爆炸性,無奈自己已經死了,無法親自報導這條新聞,但她他憑藉多年養成的記者本性,和對獨家新聞的熱衷,他的靈魂回到喬,並巧遇斯嘉麗·約翰森扮演的一個毛頭新聞系學生,喬要求斯嘉麗幫自己報導這條新聞,一了夙願。

斯佳麗·詹森扮演一個新聞專業的美國大學生,她為了替校報尋找獨家新聞,來到英國倫敦採訪自己的好友。在調查和採訪的過程中,她偶然間發現了一個殺人犯的重要線索,她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最近發生的一系列案件是一名英國貴族所為,他很可能就是著名的塔羅牌連環殺手,是整個倫敦的噩夢。在觀看一次魔術表演時,她遇到了伍迪·艾倫扮演的倒霉的美國魔術師,他們有著共同的猜疑,故決定假扮成父女以接近疑犯。鑒於他們的猜測遭到他人的嘲笑和這個案件的性質非常敏感,兩人決定秘密行動。年輕的女記者開始和風度翩翩的英國貴族約會,試圖找到他犯罪的證據。讓事情變得複雜化的原因是,姑娘愛上了他的獵物。

幕後製作

《獨家新聞》《獨家新聞》
《獨家新聞》由焦點公司負責其發行。該公司還將負責該片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發行。《獨家新聞》於2005年夏天在倫敦拍攝,製片人為Letty Aronson 和Gareth Wiley,該片由BBC電視台愛爾蘭銀行Ingenious電影公司共同投資。

《獨家新聞》的台詞比《玉蠍子的魔咒》《好萊塢式結局》等電影都要長,包括伍迪·艾倫近年拍攝的那些不被看好的輕喜劇。並且,按照慣常的標準,他儘量賦予台詞以深刻的見解和獨特的洞察力。
《每日銀幕》對《獨家新聞》的評論是:“一部集性、懸疑和謀殺於一體的輕鬆喜劇片。”而用伍迪·艾倫自己的話來說是:“我是個幸運的人。近些年我拍電影時總能同很棒的人進行合作,《獨家新聞》也不例外。休·傑克曼和伊恩·麥克什都是極具幽默感的人,斯佳麗·瓊安森比我預料的更為聰明性感,她學得很快,並且十分有趣。”在《獨家新聞》中,伍迪·艾倫無一例外地給自己安排了一個角色,他笑著說:“在這部影片中,我將扮演一個低俗的美國藝人,這個角色非常適合我,因為我本來就是那樣的一個人。”

焦點公司的董事長詹姆斯·夏姆士說道:“伍迪·艾倫不僅是個極具天賦的喜劇演員,還是個了不起的電影製作者。每個人都願意同他一起工作,同他合作真是一次愉快的經歷,《獨家新聞》真得棒極了。”

關於導演

《獨家新聞》伍迪•艾倫
天生是怪才的伍迪·艾倫15歲開始寫專欄,此後一直是《紐約客》《紐約時報》等報刊撰稿人,隨筆、小說、劇本,幾乎每一篇都出人意料。雖然在電影中永遠自大愛表現,伍迪·艾倫在現實生活卻內向退縮。伍迪·艾倫可謂一個習慣的動物。雖然伍迪·艾倫在喜劇上極具天分,但他最大的夢想卻是成為一個像尤金·奧尼爾、田納西·威廉斯那樣偉大的悲劇作家,因為“喜劇永遠不可能像悲劇一樣帶給人們強烈的情感衝擊力”,“我希望我是一個悲劇詩人,而不是一個單線條的只會掙錢的人”,因此在新片《雙生梅琳達》中,伍迪·艾倫嘗試了新的元素:將悲劇和喜劇捆綁到同一部影片裡,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劇場體驗。而後,在《賽末點》中他繼續這一路線,《獨家新聞》亦不單單是部喜劇。已70歲的伍迪·艾倫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在我和偉大導演之間橫著一個障礙,這個障礙就是我自己,所以我永遠也無法跨過它。”

花絮

《獨家新聞》是繼《賽末點》之後,伍迪·艾倫的第二部在倫敦拍攝的片子。對於再次選擇倫敦作為影片拍攝地點的原因,伍迪解釋說:“那裡的天氣多雲、多雨,因此讓我感覺像到了天堂。”

拍攝期間,斯佳麗·瓊安森在伍迪·艾倫面前總是感到不自然,因為伍迪·艾倫對她的穿著總是吹毛求疵。斯佳麗說:“伍迪對事物有著一種特殊的看法。他對我的穿著總是不滿。他實際非常前衛,所以我問他能不能為我設計一件長袍,或是為我的角色設計造型。我永遠都不想同他逛街,他太挑剔了。”

難以歸類的故事

《獨家新聞》《獨家新聞》
對於懸疑影片,最重要的是設套與解套的過程,在這部影片中,前面所留下的線索基本上都用過了,但許多線索都處於一種模稜兩可的狀態中,其實影片中的台詞也表明了這一點,即所有線索只能作為推理而存在,絕不能成為有力的證據,要不是最後那個富家子弟彼德自己沉不住氣,這個案子幾乎還是不能被偵破的。所以故事雖然發生在英國,但對於懸疑本身則是一種忽視,恐怕只是伍迪的一個包裝手段而已,於是我們看到了諸如妓女房門鑰匙沒有被扔掉的弱智線索。

幽默自然意味著喜劇,伍迪艾倫這個怪才的輕喜劇可以說是享譽全球的,此片也不例外,無論是老傢伙喋喋不休的貧嘴還是裡面人物關係以及某些怪異情節的設定都屬於伍迪的風格,當然,最主要的還得看台詞中所含的那些準醒世恆言,看似幽默,但卻無時不顯現著一種睿智,頗有些俗諺的感覺。

幻想在這部影片中幾乎是神來之筆,尤其這涉及到故事的起源,一個死去的記者在通向天堂(或地獄,片中並沒有交代)的路上發現一樁命案,於是為了這最後的報導便時刻地暗示著劇中的人物。其實這個故事頗有些港式那些鬼托人復仇的影片味道,但此片滑稽在於只是一個新聞工作者的天性成為了動因,當然也許他為那個冤死的女僕在報仇,也是可以這樣理解的。但事實上,這種幻想式的動機卻是影片的關健所在,即新聞報導這個主脈,要求一種真實性,沒有真實性就沒有最了不起的報導。

性向來是伍迪熱衷的題材,本片中看似是很隨意的性關係,但卻是女大學生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這是一種諷刺,而性其實在影片中也左右著女大學生的判斷力,也左右著故事的發展,一方面性元素成為一種個人觀念滲與的基礎,尤其是指情感地介入。關於這一點女大學生的台詞中多次提到了。所以性在影片中賦與了一種人的情感的要素。而另一方面,性則是盲目的,不僅僅是一種交易,更重要的這個案件本身無論是犯罪的動機還是左右案件的過程中,性都是最主要的動因,於是在這裡性就是性的本體,很單純的,但卻容易把人引入歧途的。

由此可見,影片中懸疑本身只是伍迪強加的一個外套,然後我們看到了喋喋不休的幽默感,這種幽默感是伍迪一貫的風格。拋開這兩個電影的表現形式,主題就彰顯了出來,即新聞報導的真實性與情感的介入之間的關係。

女大學生第一次採訪就失敗了,她只記得自己喝多了,然後和那個影星是否發生了關係一概都忘了,但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顯然是女大學生將自己本身放置到了採訪之中,於是這個細小的情節不但引出了主題,更將女大學生的盲目展現在眾人的面前,以致於後來她在調查這個塔羅牌案件中的失誤也變得真實可信了。

死去的名記者給女大學生留下了線索,但要求是一定要真實,有證據方能報導。為了成名,女大學生認為可以不擇手段,於是便逼著老魔術師幫著自己接近所謂的兇手彼德。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伏筆,女大學生的策略注定她將會讓自己涉身於險地,將自己本身引入案件之中了,於是,得出不客觀結論的可能性便產生了。

女人與男人之間永遠會相互吸引的,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隨著案情的深入,女大學生竟然以愛情替代了調查,這是一個極度危險的遊戲。魔術師那句“可能懷孕的肉體”則恰恰警告了女大學生。而此時,女大學生很難說是為了調查繼續這種肉體關係還是為了肉體關係而將調查當作藉口。

當自身處於案件的漩渦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客觀的,於是情感慢慢地替代了理性,尤其當真正的塔羅牌兇手落網的時候,一切似乎都變得可信了。其實更主要的是,女大學生心中更相信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客觀的分析案件本身。那個死去記者的顯靈變得極為荒誕了,但這也是一個反諷,荒誕的走向了正確之路,現實的則因為性與情而陷入迷途。

而那個本來不願插手此事的魔術師則一直能夠保持著自己的客觀性,他無疑是作為死去記者的替代品,雖然他無力挽救陷入迷途的年輕女大學生,但他卻獨自尋求著案件的真相,這種對比並沒有任何惡意,卻是導演極力要指出的新聞要素,即客觀本身,置身於事外的態度,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尋求到事件的真實。

影片的結尾保持了伍迪一貫的出人意料,魔術師雖然得到了真相,但卻意外的出車禍而死,而作為女大學生,她之所以能夠自救卻歸功於自己與彼德剛認識時的那個不會水的伎倆,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當女大學生向魔術師坦白自己身份的時候,她唯一沒有說到這一點,而這個秘密恰恰是女大學生占在客觀角度時所保留下來的,所以,救了女大學生的還是一種與被調查者之間的距離。也許這是一個新聞工作者必須保留的東西,也是導演通過這個故事最想表達的一種觀點。

影片結尾,死後的魔術師繼續著自己的魔術生涯,即便面對死人的時候,那個案件似乎離他已經遠去了,其實這本身也是一個反諷,魔術師保持了自己一貫的作風,他是一個保持著自己原則自己喜好的人。只有這樣的人,不被利慾所誘惑,不被情感所支配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新聞工作者,才最能夠接近事件的真相。

影片中女大學生很好看,又有許多情慾的暗示,但主題人物則是這個年老的魔術師。當然,作為伍迪的作品,這部影片只是很小品的味道,些許地方也不夠嚴謹,但無礙觀眾對伍迪作品的理解。

其他評價

《獨家新聞》《獨家新聞》
伍迪艾倫這位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的電影人,無論是從他創作的個人唯一性而言,還是從他在歐洲的受推祟程度來說,他更象是位歐洲的作者電影人。不清楚最近他將拍片計畫安排在英國倫敦是否有著向歐洲電影靠攏的趨勢,上部以倫敦為背景的影片《賽點》似乎頗受讚譽,而今年推出的新作《獨家新聞》同樣是以倫敦為背景。差不多一年一部作品的高產量的確讓人驚訝於伍迪艾倫的精力,況且每部作品都保持住了相當穩定的水準,但如此的高產量同樣也難以保證每部影片都能夠出色,起伏是在情理之中的。《獨家新聞》看起來更象是《賽末點》之後的一個回落。

以倫敦為背景講一個故事,似乎離不開社會階層間的某種窺探,伍迪艾倫這一次在《獨家新聞》又開始講某種頗為老套的故事,關於一個上流社會子弟的謀殺探密。雖然說《賽點》的故事也相當老套,但是因為有某種伍迪艾倫式的巧妙設計,使得老套的故事反而能讓人回味某種精妙,不過這次的《獨家新聞》卻更象是伍迪艾倫回歸早期輕喜劇的玩樂之作。而作為伍迪艾倫也親自在影片中出演角色,象以往一樣扮演著一個絮絮叨叨的角色,總是會有層出不窮的段子從他口中吐出,有著一如既往幽默。這位最初靠給電視節目寫幽默段子的導演,有著與生俱來的喜劇才華,無論他多么語無倫次總是會令觀眾忍俊不盡,而且他在其中摟和進了關於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命運思考,在意料不到的結果中引發喜劇效果,如誰都想不到魔術師開著汽車去救人最終會落到如此下場,全應了前面他自己關於對倫敦不習慣的那段話。

影片的優點是明顯的,對所有喜歡伍迪艾倫的觀眾而言,但這種優點是一如往常的並沒有更多新鮮的元素。而影片的缺點也或許也正是如此,這只是一部看起來沒有什麼太多野心或者特點的電影,就象所有以前的伍迪艾倫電影一樣平常。完全可以看得出這其中的玩性和漫不經心,整個故事實際存在著細微的紕漏,如影片在結尾處告訴觀眾的那樣,兇手實際只是借用了塔羅牌連環殺手來掩護自己的謀殺,而這一結果與在影片伊始在陰間那位秘書對記者所說的不能相符,最終都無法給出合適的解釋,只能藉助觀眾的遺忘來忽略這個錯失。

幽靈角色的存在加重了影片的荒誕性,伍迪艾倫始終是一個無神論者,他相信的是世間並不存在上帝,自然也沒有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如上一部主題相對嚴肅的影片《賽點》中所呈現的那樣,運氣有時左右了結果。而《獨家新聞》的荒誕性似乎也解釋了結尾處因巧合而兇手落網的偶然性,這樣的好結局事實並非他真正的意圖所在。因為如果沒有幽靈記者的存在,那么必然也就沒有真正兇手的落網,所以影片的故事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有這樣一個結果的。而藉助荒誕的神鬼來解決問題正說明了現實的無奈和不確定性。

影片自始至終都在重複著伍迪艾倫以往作品的老路,一些幽默段子加上偶然性的巧合,連他自身都顯得玩心多過野心,只是希望提供些簡簡單單的喜劇效果,而並沒有過多糾纏於對上流社的針砭或者是將某種人生的主題深化,一切都只是為了娛樂而已。因此影片儘管揉合了懸疑、謀殺、性等各種元素,最終只是為了讓觀眾樂呵呵而已。而從三位演員的表演來講,或許還是伍迪艾倫自己飾演的那個總愛耍撲克戲法的碎嘴老頭更讓人記憶深刻,因為大部分的笑聲都是來自於他。而斯嘉麗詹森似乎升任為他的新一任御用女演員,不過日漸肥胖的她雖然尚能勝任她的角色,但這樣的走勢讓人擔心她的未來。休傑克曼儘管很帥但是他仍舊只能證明他只能是一隻花瓶,他的表演一直都沒法人感到立體,只能是差強人意的完成任務。實際上只怕連伍迪艾倫都只不過借這樣一部影片來打個瞌睡,一個休息一個緩衝,對這部影片沒有什麼企圖,所以觀眾也不必太過在意,能夠從中找到樂趣也已足夠。

精彩對白

《獨家新聞》《獨家新聞》

Sondra Pransky: [to Sidney] If you put our heads together, you'll hear a hollow noise.

Sondra Pransky:(對西德尼說)如果你把我們的頭靠在一起,就會聽到一種山谷的回音。

--------------------------------------------------------------------------------

[repeated line] (重複地說著)

Sid Waterman: I love you, really. With all due respect, you're a beautiful person. You're a credit to your race.

Sid Waterman:我愛你,真的。值得稱讚的是,你是一個最美的人。你沒有給你們的種族丟臉。

--------------------------------------------------------------------------------

Sid Waterman: I was born of the Hebrew persuasion, but I converted to narcissism.

Sid Waterman:我天生具有希伯來人的說服才能,但我把它轉換成了自我陶醉。

--------------------------------------------------------------------------------

[first lines] (第一句台詞

Funeral Speaker: Don't mourn Joe Strumble.

葬禮司儀:不要為喬·斯圖伯感到悲傷。

--------------------------------------------------------------------------------

[last lines] (最後一句台詞)

Sid Waterman: Go ahead, sweetheart. I love you, sweetheart.

Sid Waterman:走吧,甜心。我愛你,甜心

--------------------------------------------------------------------------------

Sid Waterman: I don't need to work out. My anxiety acts as aerobics.

Sid Waterman:我不需要精疲力盡。我的焦慮不安就像是有氧運動一樣。

--------------------------------------------------------------------------------

[From trailer]

Sondra Pransky: What are you going to tell the police? "The guy owns a deck of tarot cards..." that's not a crime!

Sondra Pransky: 你打算怎么告訴警察?那個人有一大堆塔羅牌...那就不是犯罪!

--------------------------------------------------------------------------------

[From trailer]

Sondra Pransky: I'm a would-be investigative reporter who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the object of her investigation.

Sondra Pransky: 我將像一名新聞調查員一樣,愛上了自己調查的對象。

相關圖片

《獨家新聞》 《獨家新聞》
《獨家新聞》 《獨家新聞》
《獨家新聞》 《獨家新聞》
《獨家新聞》 《獨家新聞》
《獨家新聞》 劇照
《獨家新聞》 《獨家新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