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集》

《猛虎集》

在詩集子前面說話不是一件容易討好的事。說得近於誇張了自己面上說不過去,過分謹恭又似乎對不起讀者。最乾脆的辦法是什麼話也不提,好歹讓詩篇它們自身去承當。但書店不肯同意;他們說如其作者不來幾句序言書店做廣告就無從著筆。作者對於生意是完全外行,但他至少也知道書賣得好不僅是書店有利益,他自己的版稅也跟著像樣:所以書店的意思,他是不能不尊敬的。事實上我已經費了三個晚上,想寫一篇可以幫助廣告的序。可是不相干,一行行寫下來只是仍舊給塗掉,稿紙糟蹋了不少張,詩集的序終究還是寫不成。 況且寫詩人一提起寫詩他就不由得傷心。世界上再沒有比寫詩更慘的事;不但慘,而且寒傖。就說一件事,我是天生不長髭鬚的,但為了一些破爛的句子,就我也不知曾經捻斷了多少根想像的長須。 這姑且不去說它。我記得我印第二集詩的時候曾經表示過此後不再寫詩一類的話。

基本信息

《猛虎集》作者

(1931)是徐志摩出版了的第三部詩集,也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詩集。 徐志摩 (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遊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刊後任主編。並出國遊歷英、美、日、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小說散文集《輪盤》,戲劇《卞崑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猛虎集》序

《猛虎集》《猛虎集》
現在如何又來了一集,雖則轉眼間四個年頭已經過去。就算這些詩全是這四年內寫的(實在有幾首要早到十三年①份)每年平均也只得十首,一個月還派不到一首,況且又多是短短一橛的。詩固然不能論長短,如同whistler②說畫幅是不能用田畝來丈量的。但事實是咱們這年頭一口氣總是透不長——詩永遠是小詩,戲永遠是獨幕,小說永遠是短篇。每回我望到莎士比亞的戲,丹丁③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一類作品,比方說,我就不由的感到氣餒,覺得我們即使有一些聲音,那聲音是微細得隨時可以用一個小拇指給掐死的。天呀!哪天我們才可以在創作里看到使人起敬的東西?哪天我們這些細嗓子才可以豁免混充大花臉的急漲的苦惱?
說到我自己的寫詩,那是再沒有更意外的事了。我查過我的家譜,從永樂④以來我們家裡沒有寫過一行可供傳誦的詩句。在二十四歲以前我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我父親送我出洋留學是要我將來進“金融界”的,我自己最高的野心是想做一個中國的hamilton⑤!在二十四歲以前,詩,不論新舊,於我是完全沒有相干。我這樣一個人如果真會成功一個詩人——哪還有什麼話說?

①十三年,指民國十三年,即1924年。
②whistler,通譯惠斯勒(1834—1903),美國畫家。他長期僑居英國。
③丹丁,通譯但丁(1265—1321),義大利詩人。
④永樂、明成祖朱棣的年號(1403—1424)。
⑤hamilton,通譯漢密爾頓(1757—1804),美國建國初期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在華盛頓總統任期內先後主持財政和軍備工作。
但生命的把戲是不可思議的!我們都是受支配的善良的生靈,哪件事我們作得了主?整十年前我吹著了一陣奇異的風,也許照著了什麼奇異的月色,從此起我的思想就傾向於分行的抒寫。一份深刻的憂鬱占定了我;這憂鬱,我信,竟於漸漸的潛化了我的氣質。
話雖如此,我的塵俗的成分並沒有甘心退讓過;詩靈的稀小的翅膀,盡他們在那裡騰撲,還是沒有力量帶了這整份的累墜往天外飛的。且不說詩化生活一類的理想那是談何容易實現,就說平常在實際生活的壓迫中偶爾掙出八行十二行的詩句都是夠艱難的。尤其是最近幾年有時候自己想著了都害怕:日子悠悠的過去內心竟可以一無訊息,不透一點亮,不見絲紋的動。我常常疑心這一次是真的幹了完了的。如同契玦臘①的一身美是問神道通融得來限定日子要交還的,我也時常疑慮到我這些寫詩的日子也是什麼神道因為憐憫我的愚蠢暫時借給我享用的非分的奢侈。我希望他們可憐一個人可憐到底!

①契玦臘,泰戈爾的同名劇本中的女主人公。
一眨眼十年已經過去。詩雖則連續的寫,自信還是薄弱到極點。“寫是這樣寫下了”,我常自己想,“但準知道這就能算是詩嗎”?就經驗說,從一點意思的晃動到一篇詩的完成,這中間幾乎沒有一次不經過唐僧取經似的苦難的。詩不僅是一種分娩,它並且往往是難產!這份甘苦是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一個詩人,到了修養極高的境界,如同泰戈爾先生比方說,也許可以一張口就有精圓的珠子吐出來,這事實上我親眼見過來的不打謊,但像我這樣既無天才又少修養的人如何說得上?
只有一個時期我的詩情真有些像是山洪暴發,不分方向的亂沖。那就是我最早寫詩那半年,生命受了一種偉大力量的震撼,什麼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顧間散作繽紛的花雨。我那時是絕無依傍,也不知顧慮,心頭有什麼鬱積,就付託腕底胡亂給爬梳了去,救命似的迫切,哪還顧得了什麼美醜!我在短時期內寫了很多,但幾乎全部都是見不得人面的。這是一個教訓。
我的第一集詩——《志摩的詩》——是我十一年①回國後兩年內寫的;在這集子裡初期的洶湧性雖已消滅,但大部分還是情感的無關闌的泛濫,什麼詩的藝術或技巧都談不到。這問題一直要到民國十五年我和一多②、今甫③一群朋友在《晨報副鐫》刊行《詩刊》時方才開始討論到。一多不僅是詩人,他也是最有興味探討詩的理論和藝術的一個人。我想這五六年來我們幾個寫詩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④的作者的影響。我的筆本來是最不受羈勒的一匹野馬,看到了一多的謹嚴的作品我方才憬悟到我自己的野性;但我素性的落拓始終不容我追隨一多他們在詩的理論方面下過任何細密的工夫。

①十一年,指民國十一年,即1922年。
②一多,即聞一多(1899—1946),詩人,當時在清華大學任教。
③今甫,即楊振聲(1890—1956),小說家,當時在清華大學任教。
④《死水》,聞一多的詩作。
我的第二集詩——《翡冷翠的一夜》——可以說是我的生活上的又一個較大的波折的留痕。我把詩稿送給一多看,他回信說“這比《志摩的詩》確乎是進步了——一個絕大的進步”。他的好話我是最願意聽的,但我在詩的“技巧”方面還是那楞生生的絲毫沒有把握。
最近這幾年生活不僅是極平凡,簡直是到了枯窘的深處。跟著詩的產量也盡“向瘦小里耗”。要不是去年在中大認識了夢家①和瑋德②兩個年青的詩人,他們對於詩的熱情在無形中又鼓動了我奄奄的詩心,第二次又印《詩刊》③,我對於詩的興味,我信,竟可以消沉到幾於完全沒有。今年在六個月內在上海與北京間來回奔波了八次,遭了母喪,又有別的不少煩心的事,人是疲乏極了的,但繼續的行動與北京的風光卻又在無意中搖活了我久蟄的性靈。抬起頭居然又見到天了。眼睛睜開了心也跟著開始了跳動。嫩芽的青紫,勞苦社會的光與影,悲歡的圖案,一切的動,一切的靜,重複在我的眼前展開,有聲色與有情感的世界重複為我存在;這仿佛是為了要挽救一個曾經有單純信仰的流入懷疑的頹廢,那在帷幕中隱藏著的神通又在那裡栩栩的生動:顯示它的博大與精微,要他認清方向,再別錯走了路。

①夢家,即陳夢家(1911—1966),新月派後期代表詩人,曾編輯《新月詩選》。三十年代後期開始轉向歷史考古研究。
②瑋德,即方瑋德(1909—1935),新月派後期代表詩人,著有《丁香花詩集》、《瑋德詩集》等。
③第二次又印《詩刊》,指1930年初由新月書店出版的《詩刊》。
我希望這是我的一個真的復活的機會。說也奇怪,一方面雖則明知這些偶爾寫下的詩句,儘是些“破破爛爛”的,萬談不到什麼久長的生命,(但在作者自己,總覺得寫得成詩不是一件壞事,這至少證明一點性靈還在那裡掙扎,還有它的一口氣。)我這次印行這第三集詩沒有別的話說,我只要藉此告慰我的朋友,讓他們知道我還有一口氣,還想在實際生活的重重壓迫下透出一些聲響來的。
你們不能更多的責備。我覺得我已是滿頭的血水,能不低頭已算是好的。你們也不用提醒我這是什麼日子;不用告訴我這遍地的災荒,與現有的以及在隱伏中的更大的變亂,不用向我說正今天就有千萬人在大水裡和身子浸著,或是有千千萬人在極度的飢餓中叫救命;也不用勸告我說幾行有韻或無韻的詩句是救不活半條人命的;更不用指點我說我的思想是落伍或是我的韻腳是根據不合時宜的意識形態的……,這些,還有別的很多,我知道,我全知道;你們一說到只是叫我難受又難受。我再沒有別的話說,我只要你們記得有一種天教歌唱的鳥不到嘔血不住口,它的歌里有它獨自知道的別一個世界的愉快,也有它獨自知道的悲哀與傷痛的鮮明;詩人也是一種痴鳥,他把他的柔軟的心窩緊抵著薔薇的花刺,口裡不住的唱著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來把白花染成大紅他不住口。他的痛苦與快樂是渾成的一片。

徐志摩詩集

徐志摩的詩總是讓人覺得或憂傷或甜蜜,你知道徐志摩的詩集都有哪些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