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雷峰影片》

徐志摩的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月下雷峰影片》既立體地呈現了自然美景,又夢幻地塑造了“另一個世界”。當詩人逃離現實而轉入語言創造,小小的詩行也可觸出靈魂的搏動。這首小詩所具有的蕩船波心的音樂美,得力於疊音詞的運用。

基本信息

簡介

月下雷峰影片》

作品賞析

徐志摩在《西湖記》中說:“三潭印月——我不愛什麼九曲,也不愛什麼三潭,我愛在月光下看雷峰靜極了的影子——我見了那個,便不要性命。”徐志摩這段極富感情的話,說的是詩人的話。然而正是詩人話,月下雷峰靜影所具有的夢幻效果,讀者就可想而知了,雖然這其中更滲透了詩人隱秘的審美觀。
然而要讓讀者都進入詩人這個審美世界,並非一種描述能夠做到。描述可以使人想像,卻不能使人徹底進入。詩所要做到的,便是帶領讀者去冒險、去沉醉,徹底投入。詩仿佛是另一個世界,有另一雙眼睛。“我送你一個雷峰塔影,/滿天稠密的黑雲與白雲;/我送你一個雷峰塔頂,/明月瀉影在眠熟的波心。”這第一闋如果沒有“我送你”三個字,不亞於白開水一杯;藉助“我送你”的強制力,所有平淡無奇的句子被聚合。被突出的“雷峰影片”由於隱私性或個人色彩而變成一杯濃酒。第二闋則將這杯濃酒傳遞於對飲之中,使之飄散出了迷人的芬芳:“假如你我盪一支無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創一個完全的夢境!”至此,詩人將讀者完全醉入了他的“月下雷峰影片”里。
《月下雷峰影片》僅短短八句,其濃郁的詩意得力於卓越的構思手法,即詩人自我的切入。由於詩人自我的切入,寫景不再成為複製或呈現,寫景即寫詩人之景——“完全的夢境”。在切入之時,現實的詩人抽身離去,他的自我的情感看不見了,個人的經歷、思想看不見了,閃耀於讀者眼前的是自然之美的形體和光輝。整首詩的韻律就是情感和思想的鏇律。正如《雪花的快樂》建築於“假如”這一脆弱的詞根,這首小詩的美學效果也是藉助“假如”而顯現。第一闋景物實寫和“我送你”的強制,由於有了“假如”的虛擬、緩和,使美妙的構想得以如鳥翅舒展、從而全詩明亮美好起來。
《月下雷峰影片》既立體地呈現了自然美景,又夢幻地塑造了“另一個世界”。當詩人逃離現實而轉入語言創造,小小的詩行也可觸出靈魂的搏動。這首小詩所具有的蕩船波心的音樂美,得力於疊音詞的運用。《月下雷峰影片》猶如一曲優美小夜曲,望不見隔岸的琴弦,悠悠迴蕩的琴音卻令讀者在其中久久沉醉。

歌詞

徐志摩詩集

徐志摩的詩總是讓人覺得或憂傷或甜蜜,你知道徐志摩的詩集都有哪些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