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

《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

毛主席的這篇文章寫於1937年8月,當時,日本帝國主義者在發動“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又企圖通過所謂的“和談”來“局部解決”的煙幕,來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因為,只有把全國各階層的人士都動員起來、發動起來,才能形成一股強大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換句話說,就是形成一隻強有力的鐵拳來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者,並最終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

簡介

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國共產黨在陝西省洛川縣城北10公里處的紅軍指揮部駐地馮家村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洛川會議

參加這次會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有張聞天、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任弼時、關向應、凱豐、彭德懷、張國燾,部分紅軍領導及有關方面負責人劉伯承、賀龍、張浩、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張文彬、肖勁光、周建屏、林伯渠、徐向前、傅鍾等22人參加了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會議由張聞天主持。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作了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係問題的報告。會議一致通過了《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毛澤東起草的宣傳提綱《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

相關背景

兵民是勝利之本,只有將全國幾萬萬民眾全都發動起來,全民皆兵,才能無往而不勝,也才能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兵民是勝利之本,只有將全國幾萬萬民眾全都發動起來,全民皆兵,才能無往而不勝,也才能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毛主席的這篇文章寫於1937年8月,當時,日本帝國主義者在發動“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又企圖通過所謂的“和談”來“局部解決”的煙幕,來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之後,北平、天津同時淪陷。8月30日,日寇又向上海發起進攻,企圖迅速占領上海,進逼南京,迫使國民黨蔣介石完全投降,以實現其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目的。但是,窮洶極惡、張牙舞爪的日寇沒有想到,四萬萬中國人民是愛國的,是不願做亡國奴的,日寇對上海的進攻,遭到了當地駐軍的奮勇抗擊,“八.一三”上海抗戰從此開始,可以說從戰鬥一打響,上海的各界民眾和愛國人士就紛紛行動起來,參加抗日救亡工作。同時,全國各地也紛紛予以聲援和支持。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對於抗戰打鬼子,人民的積極性是相當高的,如果在這個時候對此能加以正確的發動和引導,那么,就可以將全國四萬萬同胞都發動起來,形成淹沒日本帝國主義的汪洋大海,叫日本鬼子是有來無回。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光靠中國共產黨本身是不夠的,國民黨這方面也不可缺少,因為在當時,國民黨在中國是執政黨,如果它在這方面不加以轉變,那么,就很難相成全民族共同抗戰的局面,更不用說抗戰能夠取得最後勝利。這正如毛澤東同志在本文中所指出的“今後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這裡的關鍵是國民黨政策的全部和徹底的轉變”。是啊,只有國民黨在抗戰這個問題上實現徹底的轉變,才能實現全民族的共同抗戰同時也才能避免國民黨蔣介石在日寇的威逼利誘下走向投降的道路。自從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被迫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同時,在“七.七”事變後,由於日本加緊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已直接危及到了國民黨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經濟中心和英美帝國主義在華的財產集中地,使日本和國民黨的矛盾以及和英美的矛盾更加尖銳、激化。

所以,在1937年的8月14日,國民黨蔣介石不得不發表了抗戰聲明,這個聲明,較之“九.一八”事變以來國民黨所執行的不抵抗政策,確實有了較大的轉變,而且這種轉變是有利於抗戰的,但是,它只表示了自衛的要求,而並沒有提出對日絕交,對日宣戰,這就為國民黨後來對日“和談”,實際上是對日投降,留出了一條後路。而且它所確定的單純、消極的對日作戰方針,必然導致國民黨軍隊在對日作戰中接連潰敗;同時,它沒有提出在國內政策上作相應的調整,以適應全民抗戰的需要。如果照這條道走下去的話,要想取得抗戰的勝利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我們要堅決“反對單純防禦的消極的作戰方針,採取獨立自主的積極的作戰方針……武裝人民,發展抗日的游擊戰爭,配合主力軍作戰。”另外,“只有全面的民族戰爭才能徹底戰勝日寇。然而要實現全面的民族抗戰,必須國民黨政策有全部的和徹底的轉變,必須全國上下共同實行徹底抗日的綱領,這就是根據第一次國共合作時孫中山先生所制定的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精神而提出的救國綱領”。是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全民族的共同抗戰,也才能阻止國民黨對日妥協投降,可以說這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內容

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

(甲)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大舉進攻中國本部的開始。盧溝橋中國軍隊的抗戰,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開始。由於日寇無底止的進攻,全國人民的堅決鬥爭,民族資產階級的傾向抗日,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努力提倡、堅決實行和取得全國的贊助,使得“九一八”⑴以來中國統治當局的對日不抵抗政策,在盧溝橋事變後開始轉變到實行抗戰的政策,使得一二九運動以來中國革命發展的形勢,由停止內戰準備抗戰的階段,過渡到了實行抗戰的階段。以西安事變和國民黨三中全會⑷為起點的國民黨政策上的開始轉變,以及蔣介石先生七月十七日在廬山關於抗日的談話,和他在國防上的許多措施,是值得讚許的。所有前線的軍隊,不論陸軍、空軍和地方部隊,都進行了英勇的抗戰,表示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中國共產黨謹以無上的熱忱,向所有全國的愛國軍隊愛國同胞致民族革命的敬禮。

(乙)但在另一方面,在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以後,國民黨當局又依然繼續其“九一八”以來所實行的錯誤政策,進行了妥協和讓步,壓制了愛國軍隊的積極性,壓制了愛國人民的救國運動。日本帝國主義在奪取平津之後,依靠其野蠻的武力,藉助德意帝國主義的聲援,利用英帝國主義的動搖,利用中國國民黨對於廣大勞動民眾的隔離,毫無疑義將繼續堅持其大規模進攻的方針,實行第二步、第三步的預定的作戰計畫,向著整個華北及其他各地作猛烈的進攻。察哈爾、上海等地的烽火已經燃燒起來了。為了挽救祖國的危亡,抵禦強寇的進攻,保衛華北和沿海,收復平津和東北,全國人民和國民黨當局必須深切地認識東北平津喪失的教訓,認識阿比西尼亞亡國的覆轍⑺,認識蘇聯過去戰勝外敵的歷史,認識西班牙現在勝利地保衛馬德里的經驗,堅固地團結起來,為保衛祖國而作戰到底。今後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這裡的關鍵是國民黨政策的全部的和徹底的轉變。國民黨在抗戰問題上的進步是值得讚揚的,這是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所多年企望的,我們歡迎這種進步。然而國民黨政策在發動民眾和改革政治等問題上依然沒有什麼轉變,對人民抗日運動基本上依然不肯開放,對政府機構依然不願作原則的改變,對人民生活依然沒有改良的方針,對共產黨關係也沒有進到真誠合作的程度。在如此的亡國滅種的緊急關頭,國民黨如果還因循上述的政策不願迅速改變,將使抗日戰爭蒙受絕大的不利。有些國民黨人說:待抗戰勝利後再實行政治改革吧。他們以為單純的政府抗戰便可以戰勝日寇,這是錯誤的。單純的政府抗戰只能取得某些個別的勝利,要徹底地戰勝日寇是不可能的。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戰才能徹底地戰勝日寇。然而要實現全面的民族抗戰,必須國民黨政策有全部的和徹底的轉變,必須全國上下共同實行一個徹底抗日的綱領,這就是根據第一次國共合作時孫中山先生所手訂的革命的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精神而提出的救國綱領。

(丙)中國共產黨以滿腔的熱忱向中國國民黨、全國人民、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提出徹底戰勝日寇的十大救國綱領。中國共產黨堅決相信,只有完全地、誠意地和堅決地執行這個綱領,才能達到保衛祖國戰勝日寇之目的。否則,因循坐誤責有攸歸;全國喪亡,嗟悔無及。十大救國綱領如下:

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對日絕交,驅逐日本官吏,逮捕日本偵探,沒收日本在華財產,否認對日債務,廢除與日本簽訂的條約,收回一切日本租界。
為保衛華北和沿海各地而血戰到底。
為收復平津和東北而血戰到底。
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
反對任何的動搖妥協。

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
動員全國陸海空軍,實行全國抗戰。
反對單純防禦的消極的作戰方針,採取獨立自主的積極的作戰方針。
設立經常的國防會議,討論和決定國防計畫和作戰方針。
武裝人民,發展抗日的游擊戰爭,配合主力軍作戰。
改革軍隊的政治工作,使指揮員和戰鬥員團結一致。
軍隊和人民團結一致,發揚軍隊的積極性。
援助東北抗日聯軍,破壞敵人的後方。
實現一切抗戰軍隊的平等待遇。
建立全國各地軍區,動員全民族參戰,以便逐步從僱傭兵役制轉變為義務兵役制。

三、全國人民的總動員:
全國人民除漢奸外,都有抗日救國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和武裝抗敵的自由。
廢除一切束縛人民愛國運動的舊法令,頒布革命的新法令。
釋放一切愛國的革命的政治犯,開放黨禁。
全中國人民動員起來,武裝起來,參加抗戰,實行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知識出知識。
動員蒙民、回民及其他少數民族,在民族自決和自治的原則下,共同抗日。

四、改革政治機構:
召集真正人民代表的國民大會,通過真正的民主憲法,決定抗日救國方針,選舉國防政府。
國防政府必須吸收各黨各派和人民團體中的革命分子,驅逐親日分子。
國防政府採取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
國防政府執行抗日救國的革命政策。
實行地方自治,剷除貪官污吏,建立廉潔政府。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在不喪失領土主權的範圍內,和一切反對日本侵略主義的國家訂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軍事互助協定。
擁護國際和平陣線,反對德日意侵略陣線。
聯合朝鮮和日本國內的工農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

六、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
財政政策以有錢出錢和沒收漢奸財產作抗日經費為原則。經濟政策是:整頓和擴大國防生產,發展農村經濟,保證戰時生產品的自給。提倡國貨,改良土產。禁絕日貨,取締奸商,反對投機操縱。

七、改良人民生活:
改良工人、職員、教員和抗日軍人的待遇。
優待抗日軍人的家屬。
廢除苛捐雜稅。
減租減息。
救濟失業。
調節糧食。
賑濟災荒。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改變教育的舊制度、舊課程,實行以抗日救國為目標的新制度、新課程

九、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後方。
十、抗日的民族團結:
在國共兩黨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抗日戰爭,精誠團結,共赴國難。
(丁)必須拋棄單純政府抗戰的方針,實現全面的民族抗戰的方針。政府必須和人民團結起來,恢復孫中山先生的全部革命精神,實行上述的十大綱領,爭取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民眾和武裝力量,決本上述綱領,站在抗日的最前線,為保衛祖國流最後一滴血。中國共產黨在自己一貫的方針下願意和中國國民黨及全國其他黨派,站在一條戰線上,手攜手地團結起來,組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戰勝萬惡的日寇,為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而鬥爭。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應該堅決反對那種投降妥協的漢奸理論,同時也應該堅決反對那種以為無法戰勝日寇的民族失敗主義。中國共產黨堅決相信,在實現上述十大綱領的條件下,戰勝日寇的目的是一定能達到的。只要四億五千萬同胞一齊努力,最後的勝利是屬於中華民族的!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民族革命戰爭萬歲!
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萬歲!

意義

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

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全民族的共同抗戰,也才能阻止國民黨對日妥協投降,可以說這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為了實現這一預定目標,我黨於1937年8月22日至25日,在陝北洛川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是中國共產黨自進入抗日戰爭時期以後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上,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指出“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大舉進攻中國本部的開始。盧溝橋中國軍隊的抗戰,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開始”。也就是說,“七.七”盧溝橋抗戰,已經成了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中國的政治形勢從此開始了一個新階段,這就是實行抗戰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內,我黨與國民黨所爭論的已經不是是否抗戰的這個問題了,而是如何爭取抗戰勝利這個問題;而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就是要堅持我黨全面抗戰的路線,反對國民黨的片面抗戰的路線;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堅持無產階級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的原則,把國民黨提高到共產黨所主張的全面抗戰的路線,從而實現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及其同盟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領導。可以說,這是決定抗戰全局的關鍵。也就是讓國民黨在抗戰這個問題上順應我黨的正確主張,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全民族的共同抗戰,也才能有個穩定的抗日局面。因為,單純的政府抗戰是錯誤的,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戰才能徹底戰勝日本帝國主義。

因此,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徹底戰勝日寇的十大綱領。可以說,十大綱領的提出,對於動員和團結全黨,全國人民實現全面抗戰,為紅軍實現戰略轉變,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做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重要準備,並對迎接抗戰的新高潮起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毛澤東同志在十大綱領中提出“在國共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抗日戰爭,精誠團結,共赴國難”和“政府必須和人民團結起來,恢復孫中山先生的全部革命精神……爭取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

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民眾和武裝力量……站在抗日的最前線,為保衛祖國流最後一滴血。中國共產黨在自己的一貫的方針下願意和中國國民黨及全國其他黨派,站在一條戰線上,手攜手地團結起來,組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戰勝萬惡的日寇,為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而鬥爭”這一系列論述,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正是中國共產黨率先倡導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才有了全民族共同抗日的局面。在此之後,全國四萬萬同胞同仇敵愾,共同抗擊日寇,並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抗戰的最後勝利。

《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這篇文章,這無論是抗擊外來侵略,還是在和平年代搞國家建設,這全體國民的思想、鬥志和向心力是無論如何也不可缺少的。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只有把全體人民的思想都統一到一個目標下,才能調動起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全心全意地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做出自己的貢獻。在抗戰時期全中國人民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在和平時期,中國十三億人民也同樣會在黨的領導下齊心合力,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並最終實現現代化。我們不僅有十三億勤勞勇敢的人民,而且又有為人民利益而不懈奮鬥的中國共產黨,在戰爭年代,黨領導人民打敗了驕橫而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今天,黨同樣能夠領導我們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並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富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