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中國古代琵琶曲。又稱《潯陽琵琶》、《潯陽夜月》。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佚名。光緒元年(1875)吳畹卿手抄本為6段加一尾聲,無文字標題。在浦東沈浩初所編的《養正軒琵琶譜》中,各分段標題是:迴風、卻月、臨水、登山、嘯嚷、晚眺、歸舟。1895年平湖派李芳園將這首樂曲收入所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更名為《潯陽琵琶》,擴展為10段,分別名為:夕陽簫鼓、花蕊散迴風、關山臨卻月、臨水斜陽、楓荻秋聲、巫峽千尋、簫聲紅樹里、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里一歸舟。1923年上海大同樂會改編為絲竹合奏曲,改名為《春江花月夜》。《夕陽簫鼓》鏇律雅致優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以鼓聲、簫聲起始,主題富於江南水鄉情調,其後各段運用擴展、緊縮、移易音區和換頭合尾等變奏手法和水波聲、槳櫓聲等擬聲樂匯以豐富樂思。

簡介

中國古代琵琶曲。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佚名。曲名最早見於清姚燮(1805~1864)的《今樂考證》。有1875年前後吳畹卿抄本傳譜,共6段加1尾聲,無分段標題。其後各派傳譜分段不一。《夕陽簫鼓》通過委婉質樸的鏇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讚頌了

《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通過委婉質樸的鏇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讚頌了江南水鄉的優美風姿。
江南水鄉的優美風姿。

樂曲開頭是“江樓鐘鼓”,以琵琶模擬聲、奏出波音,接著響起徐舒優美的鏇律,描繪夕陽映江、晚風輕拂的初暮景色;
第二段:“月上東山”,主題音調夠高四度,鏇律向上引發,表達了一種月亮緩緩上升的動感。
第三段:“風回曲水”,曲調層層下鏇後又回升。
第四段:“花影層疊”,出現四個快疾繁節的樂句
第五段:“水深雲際”,音樂先在低音區迴旋,接著八度跳越,並運用顫音和泛音奏出飄逸的音響,表達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第六段:“漁歌唱晚”,展現的是一段漁歌的鏇律,柔美的簫聲如悠揚的漁歌自遠處飛來,表現了漁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接著是稍快而有力的樂隊合奏,氣氛熱烈,表達了漁人滿載而歸的喜悅之情。
第七段:“洄瀾拍岸”,進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掃輪”技法奏出強烈的樂聲之後,樂隊全奏,描繪了

《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中國古代琵琶曲

群舟競歸,浪花飛濺的情景。
第八段:“欸乃歸舟”,音樂呈反覆式遞升,箏劃奏的聲如流水的歷音,速度的由慢而快、力度的由弱至強,表現了波浪層涌、櫓聲由遠漸近的意境;
第九段:“尾聲”,節奏舒緩,表現船漸漸遠去、江天一片寧靜的夜色。

此曲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絲竹樂的藝術美,其藝術手法有以下幾個特徵:
1)由靜而動,則動而靜
2)由遠而近,則近而遠
3)以景抒情,情寓於景

歷史

《夕陽簫鼓》 演奏《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傳。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 柳堯章鄭覲文首次將其改編為絲竹合奏。樂譜最早見於鞠士林(1820年前)與吳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園在1895年編集 《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時收入此曲,曲名《潯陽琵琶》;

1929年沈浩初在編《養正軒琵琶譜》時,曲名叫《夕陽簫鼓》。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鄭覲文將此曲改為絲竹合奏,同時根據《琵琶記》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為《春江花月夜》。全曲為民族器樂中最常見的多段體結構,中央廣播樂團民族管弦樂隊指揮家、民樂大師彭修文對此曲的藝術處理極其細膩,他充分運用大樂隊擁有豐富的樂器色彩,巧加編配,樂器時增時減,使樂隊音響富有高、低、濃、淡、厚、薄的變化,層次分明;在音樂表現方面,既發揚古典音韻優雅的格調,又使音樂充滿內在的激情,頗具情韻,富有生氣。中國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飈將此曲改為吉它獨奏曲《潯陽夜月》,在1988年廣東香港澳門舉辦的吉它大賽中獲古典吉它冠軍。而黎海英則將它改編成鋼琴獨奏曲。劉莊改編為森管五重奏,陳培勛改編為交響音畫。

評價

《夕陽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夕陽簫歌》,此外還有《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潯陽曲》等不同版本流傳於世。有人認為《夕陽簫鼓》的立意,來自於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潯陽琵琶》的曲名,即取自《琵琶行》中第一句“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事實上《夕陽簫鼓》的意境與《琵琶行》有較大差異。史上更多人認為《夕陽簫鼓》的音樂內容和其展示的意境,來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詩。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出現了改編自《夕陽簫鼓》管弦樂曲,更是直接取名為《春江花月夜》。

《夕陽簫鼓》 相關作品
《夕陽簫鼓》的曲情基本來自《春江花月夜》的詩情。《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在初唐算不上是著名詩人,甚至不入《舊唐書》人物列傳。《舊唐書》只是在賀知章的列傳里簡略的提到了張若虛。張若虛是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 包融一起被譽為吳中四士。 賀知章是初唐著名詩人, 張旭是書法大家,兩人都是杜甫“飲中八仙”詩中的絕頂人物。相比之下,張若虛的名氣遠遠不及與賀知章和張旭。 《全唐詩》里只有兩首張若虛的詩,除《春江花月夜》外,另外一首為 《代答孤夢遠》

張若虛雖不著名,但他擁有這首被後人稱為“孤篇冠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足以使他在初唐至盛唐那個天才輩出的年代裡占有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本為樂府舊題,屬樂府清商曲,據說此曲為陳後主叔寶所創,在隋唐時較為流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其格調與境界遠在同題的宮廷詩之上。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此詩一開始便立意高遠,氣勢雄渾。從春江到海潮,從江樹到花林,從月升到月落,從現實到夢境,張若虛給世人描繪出一副似幻似真的圖景,蒼茫深闊,靜謐優美。“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四句,歷來被認為包含了對人生和宇宙的哲理性思考。用聞一多的話來說,“在神奇的永恆前面,作者沒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此詩結尾有遊子思歸、離愁別恨等情緒,雖略顯感傷,仍不減大氣。

奇怪的是,從唐、宋到明代前期,各家詩評很少關注此詩,自然也無人承認它是一篇曠世傑作了。自明代以後的唐詩選本里才開始收錄這首詩。明代鍾惺在《唐詩歸》中評價道:“淺淺說去,節節相生,使人傷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讀,讀不能厭,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清代王夫之《唐詩評選卷一》中說此詩“句句翻新,千條一縷,以動古今人心脾,靈愚共感。其自然獨絕處,則在順手積去,宛然成章。”清末王闓運《王志·論唐詩諸家源流》中評此詩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夕陽簫鼓》 相關書籍
進入二十世紀以來,人們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極高。聞一多在《唐詩雜論》中認為,該詩一脫宮廷空洞艷體之詩風,“清除了盛唐的路”,為雄奇壯美的一代盛唐詩風的到來,起到了重要的啟承作用。因而,“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從估計的。聞一多進而稱之為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向盛唐過渡的標誌性詩作,兼具初唐氣度和盛唐氣象。博大,進取,寬容,唯美,已經成為唐朝的一種“時代氣質”。身處初唐與盛唐前期的張若虛,其作品不自覺流露出時代的“脈象”,這是很自然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個盛世之一。近來“盛世”一詞頻頻出現在各種媒體上。正如本篇引言內指出,春節晚會舞台上的大對聯中的“上下五千年,繁榮盛世慶今日”,即是一例。有人甚至撰文提出,中國歷史上共出現過三個盛世,即漢初盛世、唐初盛世和康乾盛世,並暗示中國即將進入中國歷史上第四個盛世。

康乾盛世是不可以和漢唐盛世相提並論的。漢朝唐朝的盛世,中國領先於同時代的世界其他國家。而康乾時代,清朝雖在經濟和軍事等方面有值得稱道的表現,老百姓的生活也較為豐足,但國家發展水平已落後於世界發展水平。另外,從文化的角度來看,與唐朝燦爛的文化相比,康乾盛世卻是中國歷史上較為黑暗的時代之一。遍觀有清一代,人們的思想和文化變得極為僵化而守舊,不見半點雄渾豪放的詩情,不見多少流傳後世的大作。清朝的悲劇性結局難道與康乾盛世時的自我封閉、文字獄、思想禁錮毫無關聯么?

《春江花月夜》只有一首,唐朝只有一個。《夕陽簫鼓》的琴聲陣陣傳來,繪聲繪影,《春江花月夜》所描述的那種畫韻詩境盡現於眼前,使人有如夢回唐朝,進而無限感懷大唐盛世之萬千氣象。

作者簡介

沈浩初(1889-1953)上海黃家路人。一生以醫為業,是一位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祖傳中醫師。對古代文學藝

《夕陽簫鼓》 沈浩初編的《養正軒琵琶譜》,刊行於1926年。
術亦有研究,著有 《元人樂府集注》16冊。但沈浩初最高成就還是他的琵琶藝術和 理論。他是鞠派琵琶的傳人,著有《養正軒琵琶譜》,1983年由 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五線譜本。沈浩初除琵琶專著外,還整理並傳授了一些著名的琵琶傳統樂曲。嚴肅認真地把歷代行之有效的演奏技法保存下來。 清代初期,琵琶曾分南、北兩派,至清代中期,南派中又分浦東派、平湖派、崇明派等流派,而沈潔初則是浦東派代表人物。沈潔初為了不使浦東派琵琶技藝失傳,在他編著的 《養正軒琵琶譜》中,除了把 演奏法要領、樂曲內容及意義分別用文字深入淺出地闡述之外,對曲譜的記寫尤為精細,創作態度十分嚴謹。沈浩初為人正直,他常說:“人生一世,應該多做一些事,多寫一些書,死後為後代留些有用的東西。”他用自己的著作實踐了他的諾言。

沈浩初編的《養正軒琵琶譜》,刊行於1926年。樂譜前對所記寫的樂曲和浦東派演奏指法做了較詳細的介紹。序言中對《華秋萍琵琶譜》記譜的過於簡樸和《李芳園琵琶譜》的花指繁加有所評議,認為“華秋苹譜為最先供世之作,然大曲不多,指法頗簡,其後平湖李芳園譜集曲十三套,廣則廣矣,奈花指繁加,幾失廬山真面,且指法雖較華譜有增,尚多模糊難解。”《養正軒琵琶譜》比這兩譜詳盡和準確。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http://info.datang.net/X/X0002.htm
(2)http://blog.lanyue.com/view/53/431819.htm
(3)http://cq.netsh.com/eden/oldbbs/763770/html/tree_11884441.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