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記》

《潛龍記》為現代網路作家粉腸傷疤人在2006年創作的一部武俠小說,該部作品目前處於已完成狀態中,原創首發於晉江文學城,作品內容跌宕起伏,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武俠小說,也是作者的經典之作。

作品資料

明朝建文四年六月十三,燕王朱棣率大軍攻破南京紫禁城。而文帝的下落之迷,數百年來一直讓後人爭論不休,本書另闢蹊蹺,為此事做了另一番離奇的推論``````

內容簡介

大明朝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姚廣孝等人遊說下以“清君側”為名舉兵起事,從而拉開了長達四年的叔侄戰爭,史稱“靖難之役”.

時至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朱棣大軍已兵臨城下,都城岌岌可危.城內金鑾殿上,建文帝朱允炆身著龍袍,負著雙手,不停踱步.四周侍立著幾名太監.朱允炆21歲便登基為帝,歷時4年,到今日亦不過是25歲,甚是年輕,且生來清秀文弱,心性寬厚,如今遭此巨變,不免方寸大亂.

"不好了,不好了‵‵"翰林院編修程濟,吳王教授楊應能,監察御史葉希賢等一般大臣邊呼邊搶進殿來.

"諸‵`諸位‵愛卿,難道‵難道四皇叔‵`他‵他"朱允炆一驚之下,說話也不流利了.

"啟稟陛下,李景隆和谷王兩名叛賊,竟然打開金川門,向燕王投降了."程濟跪著道.

朱允炆聞言大怒,轉念一想,黯然道:"罷了,罷了,朕平日並無薄待諸位王公大臣,何以如此待朕?"

"陛下,那兩名叛賊必無好下場.如今,燕王大軍已進城來,卻該如何應對?"程濟滿臉是汗.

"成王敗蔻,事已至此,不知諸位有何良策?"朱允炆神色慘澹,背著的雙手輕微的抖著.

監察御史葉希賢思索片刻,道:"如今之際,唯有懇請陛下暫且躲避一時,待得時日,再圖收復國土."朱允炆默然,轉身抽出一柄寶劍,雙目淚光泛動,長嘆道:"如今,朕唯有一死,只是九泉之下,何以面對洪武皇爺爺‵‵"言罷,反轉劍身,竟欲就此了斷.

一乾大臣大驚失色,紛紛呼道:"陛下,陛下,萬萬不可‵‵",忽見一名女子搶身過去,緊緊抓住朱允炆持劍的手,哭聲道:"陛下,您是萬金之軀,怎能輕易自尋短見啊."

眾人一看,原來是當今皇后.朱允炆戚然淚下,道:"難道朕就在此等四皇叔前來羞辱不成?"

說話間,奔來一小童,抱著朱允炆哭道:"父皇,父皇,你不能死不能死‵"原來是朱允炆大兒子朱文奎,時年7歲."好皇兒,好皇兒‵‵"朱允炆再也忍不住,抱著兒子大哭.群臣一見,不由也悲從心來,一起伏地大哭.霎時,整個大殿上哭聲震天,一片悽慘.

這時,外面隱約傳來陣陣刀劍金鳴.監察御史葉希賢又道:"陛下,余時不多,請陛下暫且退避."

朱允炆止住哭聲,心下亦知,緊要關頭,需當定奪何去何從.雙目一掃,道:"如此亂世,朕不能庇護眾卿家,愧疚於心‵‵"群臣心下感動,俱高呼萬歲.朱允炆接著道:"就請眾卿家四處散去,各自逃命罷."群臣激動,齊聲道:"誓死追隨陛下."

朱允炆心裡一熱,眼淚差點又奪眶而出:"眾卿家都是忠臣,只可惜可惜‵‵‵"說到這裡,喉頭哽咽,再也說不下去.

程濟站起身來,道:"陛下一番心意,微臣們縱然一死也難報萬一.如此,請陛下稍待,一切由微臣來代勞.

朱允炆點了點頭.程濟轉身面對群臣道:"如今危難時刻,能與各位同僚生死與共,老夫死亦瞑目‵‵‵"群臣皆應道:"程大人言重了."程濟接著道:"各位同僚誓死追隨陛下,一片忠心,有目共睹,不過‵"‵"話鋒一轉,"此刻陛下冒險退避,隨從若是過多,不免惹人耳目.如此,老夫斗膽為陛下挑選幾位忠臣隨行服侍,其餘諸位就請各行己便.最為緊要的是,今日陛下之行,各位可要守口如瓶.切記,切記!!"群臣諾諾為應.

當下,程濟就挑了監察御史葉希賢,御史曾鳳韶,吳王教授楊應能,少監王鉞等九人,其餘各人便灑淚揮別,各自散去,離去時自是少不了跪拜下朱允炆.這邊廂,程濟已令人四處放起火來.忽聞幾聲慘叫,朱允炆一驚,循聲望去,卻是幾名大臣殺了幾名太監.

朱允炆心下不忍,微忿道:"爾等何苦多造殺孽,放他們生路去罷."程濟躬身回道:"陛下,老臣只怕燕王尋來時,卻未見屍首,恐其疑心.若大火將這幾具屍首燒毀,面目難辨,或可瞞天過海也不可知.如此,老臣只好出此下策.望陛下恕臣不敬之罪."道罷,跪倒在地.朱允炆知其說的有理,畢竟都是忠心耿耿為了他,便道:"朕並未怪罪於你,你起來罷.此刻,朕等可是得以走罷?"

"陛下,皇后娘娘,這就請隨老臣去罷."程濟話落,便起身當先走去.朱允炆左右牽著皇后和兒子緊跟其後.一行人經密道穿過鬼門,停至河道旁.見有一小船,程濟領眾人上了小船,船夫見了朱允炆伏地口稱萬歲.朱允炆伸手相攙,疑道:"爾為何人?"船夫躬身回道:"小民為程公府內侍衛.""原來如此."朱允炆見程濟安排如此妥當,心下甚是感動."行船去罷."程濟吩咐道.

天色漸暗,小船慢慢劃遠,朱允炆立在船頭,眼見城內火光沖天,他本是心地仁厚之人,料想此番城中百姓已陷水深火熱之中,心下甚感痛惜.繼想自己登基4年來,所用政策俱以仁,寬為先,眼見可成一番盛世之治.豈料,因削藩一事處之不當,竟致使燕王謀反,以致生靈塗炭.如今,被迫棄位逃亡,更是不知何時才能重返皇城.想罷,心中悲切之情油然而生,心有所想,不覺脫口吟道:"

風塵一夕忽南侵,天命潛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龍歸滄海碧雲深。

紫微有象星還拱,玉漏無聲水自沉。

遙想禁城今夜月,六宮猶望翠華臨。

吟罷,早已淚流滿面.各隨從亦是唏噓不已.

程濟見狀,深怕朱允炆傷心過度,有傷龍體.便上前道:"陛下,日後出行,恐身上之衣冠招人耳目,老臣備有一套讀書人之衣,請陛下暫且委屈幾日."

朱允炆低頭看了看身上的龍袍,半晌,強笑道:"如此甚好,還有,日後這君臣之禮亦可免了.諸位稱朕為朱公子即可."

"遵旨!"眾人跪下口呼萬歲.朱允炆嘆了口氣,轉身到船艙更衣.

河道漸漸寬闊,一路船行,眾人各是感慨萬千,卻是不敢出聲,俱都默然不語.朱允炆更是一人呆立船頭,貌盡悲切.

忽然,水面起了陣大風,隨即幾聲悶雷,小船跟著隨波晃了起來.看來即將有場暴雨.

程濟走上前,躬身道:"陛下,天將變,請到艙中休息."朱允炆回過神來,道:"甚是."話音未落,一陣狂風挾著一股巨浪迎面撲來,朱允炆一驚,急忙後退.腳未站穩,後浪已騰高三丈,直撲爾來.天空刷刷幾道閃電,跟著一聲響雷,震耳欲聾.小船搖搖晃晃,頃刻間便有船翻落水之險.眾人驚呼,亂做一團.程濟大喊:"莫慌,保護陛下."說著摻著朱允炆往內艙走去.

接連幾個大浪挾著暴雨撲向小船.小船再也無力抵抗,在巨浪的咆哮中整個翻了過來.一干人全部落了水,眾人大聲驚呼.程濟落入水中,卻失去了朱允炆的蹤跡,心下焦急,大聲呼叫:"陛下,陛下,你在哪裡?"

朱允炆此時被巨浪打得暈頭轉向,落入水中,又被嗆了幾口冷水,差點就閉過氣去.耳中隱約聽見眾人呼聲,卻是當時又驚又怕,哪裡出得聲來?

突然間,又起了陣大風.這陣風可是非常強,就像是龍捲風,冷不丁的一下子竟將朱允炆卷上高空.朱允炆出身帝王之家,從小養尊處優,何時受過如此苦難,頓時備嚇暈了過去.

說來也奇怪,這陣狂風暴雨來得甚是突兀,去的更是快捷,片刻間就鳳平浪靜了,好像從未有過這場風雨.幾個水性好的游到岸邊,陸續將眾人都救到岸上,唯獨不見了建文帝朱允炆.當下,幾個人在附近水中找了十幾次,還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眾人俱是大驚失色,紛紛沿著河岸大聲呼叫搜尋,整整找了一夜,都無訊息.程濟看看大家,各人俱是一臉悲哀,止不住老淚縱橫,雙腿一軟,跪下大哭:"陛下,陛下,臣等罪該萬死,罪該萬死啊."一干人全部跪倒,大呼罪該萬死.朱允炆的兒子朱文奎也在其中大哭:"父皇,父皇,我要父皇."

哭了大半天,卻也無法可想,於是眾人便沿河岸前行.程濟他們心下自然想到朱允炆已是凶多吉少,幸好還留有後,就是朱文奎了.當下,一行人便護著朱文奎前往神樂觀避難.

後來,由於程濟他們未找到朱允炆的遺體,便將他遺留下來的龍袍葬在了南京紫禁城對面山上.

那麼,朱允炆呢?到底是生是死?如果活著,又在哪裡呢?大家不急,接下來呢就是我想給大家講的關於建文帝朱允炆生死之謎的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