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菜心》

《洗菜心》

《洗菜心》,陝北民歌。

基本信息

《洗菜心》(陝北民歌)
姐在江邊洗菜心,
失掉戒指錢四分,
定打是紋銀,
發藍又鍍金。
誰家的書生拾的雲,
下上一封全帖請在奴家中,
南酒打半斤,
碟子亂紛紛。
蝦米攔韭菜,
黃瓜帛去心,
油炸鯉魚大翻身,
瓜子落花生。
紅油桌子綠板凳,
象牙筷子兩邊分,
盤子擺居中,
請郎哥上邊坐。
小妹妹好比一枝梅,
哥哥好比蝴蝶飛,
一心要采梅,
翅兒上下飛。
蝴蝶翅兒上下飛,
采的那個花兒顫巍巍,
倒翅落在花枝上,
任憑風吹來。
平地響了一聲雷,
老天爺爺下大雨,
寧死在花下也不後悔,
梅占百花魁

相關介紹

《洗菜心》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
這是一部用老钁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巨著,這是黃坡黃水之間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響遏行雲,全掃靡靡之音;一聲入耳,盪氣迴腸,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她,便是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是陝北勞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晶,是陝北人民最親近的伴侶,是陝北勞動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陝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調、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種,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陝北民歌昂揚著黃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著黃河兒女最通俗的辭彙和最亮麗的激情。她是我們黃土地的母語和家園,更是我們黃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陝北民歌她有著鮮明的地域特徵:土氣、大氣、美氣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這種既通俗又亮麗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壇聖殿之上,用小調小曲宣洩黃鐘大呂之勢。
在陝北,人們的喜、怒、哀、樂哪一種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來表達。無論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巔,還是走在彎彎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進在一馬平川的大路上,到處都可以聽到順風飄來的悠揚歌聲。這就是陝北民歌。“女人們憂愁哭鼻子,男人們憂愁唱曲子。”實際上,陝北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民歌。黃土高原上,既有婆姨們如泣如訴的低婉吟唱,又有後生們的“攔羊嗓子回牛聲”的高歌迴蕩。陝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陝北民歌種類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調攬工調酒歌秧歌勞動號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陝北套曲二人台、風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調等,以小調和信天游為主。
小調,以敘事為主,一般都有場景,有人物,有故事情節,還有細節描寫。如:《害娃娃》、《探瑜姐》、《送情郎》、《四保攬工》和《下柳林》等都是篇幅較長的敘事體民歌。
信天游(在與內蒙古接壤的地區叫“順天游”,在神木府谷一帶叫“山曲”)是廣泛流行於陝北的一種民歌,篇幅比較短小,是即興創作的產物,可以根據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們下地幹活,上山放羊,進林子砍柴,趕毛驢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開嗓子歌唱起來。它語言質樸,節奏明顯,韻腳多變,一般為兩句體結構,上下句押韻,不隔句押韻。以七字句或十字句為基礎,上句主比興或寫景狀物,下句多主點意,虛實結合,曲調悠揚高亢,粗獷奔放,節奏鮮明,韻腳和諧,抒情色彩濃。充分體現了陝北人的豪放性格。它兩句一段,段與段之間可分可合,也可獨立為一首,類似“散曲”。
陝北民歌反映社會生活內容十分豐富。現在所流行的陝北民歌,大部分產生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40年代,既有反映社會變革的內容,也有“長工歌”的內容,反映陝北人民對封建統洽階級的壓迫、剝削的反抗,特別是革命歷史民歌,是一批珍貴的革命歷史資料。像著名的《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在8000餘首陝北民歌中,這類作品畢竟是少數。多數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婦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親,出門人思念家鄉,年輕人談情說愛,夫妻吵嘴逗趣等。還有,石匠們用歌聲來裝飾那單調的石錘聲;農民們用歌聲驅逐寂寞和憂愁;趕牲靈的人將那悠揚的歌聲灑滿崎嶇的羊腸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婦用歌聲傾吐心中哀怨。這些基本上是抒發感情的。此外,陝北人還用民歌形式來為日常生活服務:貨郎用歌聲來叫賣,農民用歌聲來祈雨,逢年過節時用歌來慶祝、娛樂,男婚女嫁用歌來舉行儀式,喝酒時用酒歌來猜拳,用歌來進述歷史故事,用歌來搞社交,用歌來記敘重大歷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談情說愛,用歌來記敘新人新事,甚至上墳哭靈也以歌代哭。乃至醜聞千里,以歌傳之;奇人怪事,以歌頌之。
在8000首陝北民歌中,反映愛情生活、婚姻問題,或與這個內容有關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譽為勞動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幾乎全是這個內容。因此,信天游又被說成是“愛的海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