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天星星一顆明》

《滿天星星一顆明》

《滿天星星一顆明》是一首陝北民歌作品。

《滿天星星一顆明》《滿天星星一顆明》
滿天的星星一顆明:飛滿了天哎嗨星呀。哎嗨星一了顆哎嗨明,天底下我就挑下了妹了妹你呀啊你一人九(啦)天哎嗨仙呀,哎嗨女我了不愛,單了愛我那小了妹妹你呀好人才。山了在哎嗨水呀哎嗨在人了情在,咱二人哎喲啥時候才能呀把天地拜。咱二人啥時候才能。才能把天地拜……

民歌

這是一部用老钁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巨著,這是黃坡黃水之間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響遏行雲,全掃靡靡之音;一聲入耳,盪氣迴腸,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她,便是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是陝北勞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晶,是陝北人民最親近的伴侶,是陝北勞動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陝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調、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種,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陝北民歌昂揚著黃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著黃河兒女最通俗的辭彙和最亮麗的激情。她是我們黃土地的母語和家園,更是我們黃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陝北民歌她有著鮮明的地域特徵:土氣、大氣、美氣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這種既通俗又亮麗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壇聖殿之上,用小調小曲宣洩黃鐘大呂之勢。
在陝北,人們的喜、怒、哀、樂哪一種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來表達。無論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巔,還是走在彎彎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進在一馬平川的大路上,到處都可以聽到順風飄來的悠揚歌聲。這就是陝北民歌。“女人們憂愁哭鼻子,男人們憂愁唱曲子。”實際上,陝北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民歌。黃土高原上,既有婆姨們如泣如訴的低婉吟唱,又有後生們的“攔羊嗓子回牛聲”的高歌迴蕩。陝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陝北民歌種類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調、攬工調、酒歌、秧歌、勞動號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陝北套曲、二人台、風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調等,以小調和信天游為主。
小調,以敘事為主,一般都有場景,有人物,有故事情節,還有細節描寫。如:《害娃娃》、《探瑜姐》、《送情郎》、《四保攬工》和《下柳林》等都是篇幅較長的敘事體民歌。
信天游(在與內蒙古接壤的地區叫“順天游”,在神木府谷一帶叫“山曲”)是廣泛流行於陝北的一種民歌,篇幅比較短小,是即興創作的產物,可以根據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們下地幹活,上山放羊,進林子砍柴,趕毛驢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開嗓子歌唱起來。它語言質樸,節奏明顯,韻腳多變,一般為兩句體結構,上下句押韻,不隔句押韻。以七字句或十字句為基礎,上句主比興或寫景狀物,下句多主點意,虛實結合,曲調悠揚高亢,粗獷奔放,節奏鮮明,韻腳和諧,抒情色彩濃。充分體現了陝北人的豪放性格。它兩句一段,段與段之間可分可合,也可獨立為一首,類似“散曲”。
陝北民歌反映社會生活內容十分豐富。現在所流行的陝北民歌,大部分產生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40年代,既有反映社會變革的內容,也有“長工歌”的內容,反映陝北人民對封建統洽階級的壓迫、剝削的反抗,特別是革命歷史民歌,是一批珍貴的革命歷史資料。像著名的《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在8000餘首陝北民歌中,這類作品畢竟是少數。多數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婦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親,出門人思念家鄉,年輕人談情說愛,夫妻吵嘴逗趣等。還有,石匠們用歌聲來裝飾那單調的石錘聲;農民們用歌聲驅逐寂寞和憂愁;趕牲靈的人將那悠揚的歌聲灑滿崎嶇的羊腸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婦用歌聲傾吐心中哀怨。這些基本上是抒發感情的。此外,陝北人還用民歌形式來為日常生活服務:貨郎用歌聲來叫賣,農民用歌聲來祈雨,逢年過節時用歌來慶祝、娛樂,男婚女嫁用歌來舉行儀式,喝酒時用酒歌來猜拳,用歌來進述歷史故事,用歌來搞社交,用歌來記敘重大歷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談情說愛,用歌來記敘新人新事,甚至上墳哭靈也以歌代哭。乃至醜聞千里,以歌傳之;奇人怪事,以歌頌之。
在8000首陝北民歌中,反映愛情生活、婚姻問題,或與這個內容有關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譽為勞動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幾乎全是這個內容。因此,信天游又被說成是“愛的海洋”。
陝北人平時最愛唱的民歌是情歌。舊社會青年男女戀愛、婚姻不能自主,他們只好用歌聲來表達對封建婚姻的不滿和對愛情的追求。由於自然條件等原因,從前陝北經濟落後,農民生活艱苦,男人成群結夥到外省給人攬工,即‘走西口”。丈夫臨走之前,妻子多方叮嚀,娓娓動聽,情意綿綿,抒情色彩極濃。如膾炙人口的《走西口》:
走路你走大路,
莫要走小路。
大路上人兒多,
拉活解憂愁。
住店你住大店,
不要住小店。
小店裡賊娃子多,
操心把你偷。
睡覺你睡中間,
不要睡兩邊。
操心那挖牆賊,
挖到你跟前。
喝水你喝長流水,
不要喝泉水。
泉水裡蛇擺尾,
操心喝壞你。
吃煙你自打火,
不要和人家對火。
梢林里綠林響馬,
操心那蒙汗藥。
……
“走西口”的人一去經年不回,家裡的妻子想起丈夫時,或手搖紡車,邊搖邊唱,或立於門前,低吟淺唱,抒發他們對遠方親人的眷戀之情:
豌豆開花一點紅,
拿針縫衣想哥哥。
想哥哥想得見不上面,
口含冰糖也像苦黃連。
大河沒水養不住魚,
妹子離不開哥哥你。
一對百靈子鑽天飛,
多會兒盼得見上你。
……
同是反映當地婚俗的陝北民歌,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特點。《蘭花花》、《大女子要漢》和《我給你尋個好婆家》等3首歌對嫁娶方式均有描寫,但因時代不同,嫁娶的方式也不同。《蘭花花》中是古老的傳統嫁娶方式,買賣婚姻,新媳婦過門要坐轎,還有“三班子吹來兩班子打”。到了《大女子要漢》時代,反封建的思想情緒已形成一股潮流,“大女子”敢說敢幹,敢於向父母提出要求出嫁,婚禮也簡單化了,騎馬代替了坐花轎。而在《給你尋一個好婆家》這首歌里,女主人公已是“自己的主意自己拿”,嫁娶方式也不是頭上蒙蓋頭,腳上穿繡鞋,而是“騎著馬,戴著花”,和新郎“說說笑笑進婆家”。
陝北民歌貼近生活,反映生活真實,感情色彩濃,情歌尤其這樣。《想你實想你》中的主人公是位未出閣的大姑娘,其中有一段是這樣抒發她的感情的:
想你想你實想你,
渾身上下都想你;
頭髮梢梢想你呀,
紅毛頭繩難掙呀;
腦瓜皮皮想你呀,
榆林梳子難梳呀;
眼睫毛毛想你呀,
白天黑夜難閉呀;
眼睛仁仁想你呀,
淚水顆顆難收呀;
舌頭尖尖想你呀,
酸甜苦辣難嘗呀;
……
如果說是只是人物內在思想感情的揭示,那么這首信天游《拉手手》卻是人物行為動作的描寫:
你要拉我的手,
我要親你的口,
拉手手,親口口,
咱二人疙嶗里走。
歌子四句,通俗易懂,男女主人公雖然大大咧咧,但動作自然,情緒輕鬆,可謂是陝北的一首絕唱。
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的原因,陝北經濟落後,文化不發達,加之人口稀疏,居住分散,因而,封建意識對這裡的統治,相對來說比較薄弱。一些邊遠山區從前曾流傳過《三大怪》的民謠:“沙子打牆牆不倒,婆姨嫁漢漢不惱,嫖客跳牆狗不咬”。可見陝北思想意識之一斑。
陝北民歌在陝北廣泛流傳,一般陝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幾首,田間地頭勞作時,行路時,均可聽到歌聲。農閒休息,茶餘飯後,人們常聚在一起輪番演唱。除了這種日常生活中民眾自然流傳外,還有兩種流傳方式:一是民間歌手和藝人們的流傳;二是一些風俗活動中集體或個人的流傳。如“過事情”、迎送嫁娶、祭奠、祈時、秧歌等活動,都得唱歌。又如《迎親歌》中就有“落腳歌”、“走紅氈”、“拜天地”、“撒帳”、“上頭歌”、“送兒女歌”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