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男人的女人》

《沒有男人的女人》

《沒有男人的女人》 Women Without Men,導演,西麗·娜沙特,影片入圍了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的競賽單元。劇情講述了1953年的伊朗,CIA發動的政變暴亂背景下,四個女人的命運在一個美麗的果園交匯,在這裡她們找到了獨立、安寧和友誼。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劇照

五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女人,她們過著五種不同的生活,卻都在尋求著新的開始。直到有一天,她們在一個公園內相遇了……《沒有男人的女人》的背景設在了1953年伊朗革命期間,影片由5個部分組成,每一段的風格各異,有些是寫實的,有的則有超現實色彩,體現的是5個角色的不同世界。

導演介紹

《沒有男人的女人》《沒有男人的女人》

謝琳·奈沙特1957年出生在伊朗加茲溫省,1974年前往美國學習藝術,並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美術碩士學位,隨後她前往紐約定居。1990年,她第一次回到祖國,卻發現伊朗已經在文化、政治和社會各個方面在她離開期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切啟發了她創作了《真主的女人們》系列照片,並以此迅速打響了國際知名度。1999年,她獲得了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2004年,她被柏林藝術大學授予榮譽教授稱號。
《沒有男人的女人》是謝琳·奈沙特2003年開始的一系列影像計畫,包括了5部錄像短片和一部電影。影片根據伊朗女作家Shahrnoush Parsipour的同名小說改編,小說於1989年在伊朗發行,背景設在了1953年伊朗革命期間,美國中情局介入並主導了政變,顛覆了當時的伊朗政府。小說很快遭到當局封禁,作者也因此被送進監獄。謝琳·奈沙特表示:“我沒有興趣去拍一部歷史紀錄片,但我覺得將其作為故事的背景很有趣,對我也是一個挑戰。但在電影中,歷史背景將比錄像中更為突出。”
電影《沒有男人的女人》標誌著謝琳·奈沙特這一同名作品系列創作的完結。影片主要取材於奈沙特早前創作的5部錄像作品,每一段的風格迥異,謝琳·奈沙特表示:“我根據每個角色所處的困境,去揭開她們的靈魂、心理、交際以及性等方面的問題。我為片中的每個女人創造了不同的敘述和風格,以此貼近她們各自的問題和渴望。” 奈沙特也透露,由於原來的錄像是用於博物館和畫廊展出中播放的,在電影中她會嘗試加入更多電影化的語言和心得內容。影片入圍了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的競賽單元。

新聞發布會

《沒有男人的女人》主創《沒有男人的女人》主創

在66屆威尼斯電影節上,女性導演和政治話題都是熱點,《沒有男人的女人》首映獲得巨大成功。在第二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女導演西麗-娜沙特偕同所有女性主演,原著小說的女作家一起到場,向公眾發布了一場“女性宣言”,鼓勵伊朗人民要為自由和民主持續鬥爭下去。
影片《沒有男人的女人》講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四個伊朗女人的故事。導演西麗·娜沙特是美國籍伊朗人,之前專攻視覺藝術,拍攝過幾部頗受好評的短片。《沒有男人的女人》是她的長片處女作。在記者發布會上,娜沙特表示自己拍攝這部影片,“是受了莎努什-帕斯普的小說啟發,查證了當時的歷史。那時候沒有民主,那裡也沒有自由。我們必須要時間,足夠的條件來改變這些。”這也是女作家帕斯普本人的意思,她在一旁補充道“我要再現那時候的女人處境,雖然離現在有半個世紀”在女性主義的激勵下,這部影片終於完成“這裡也有我的個人歷史,就像自傳。帕斯普的傑作曾讓我感動”。

年輕的導演在新聞發布會上顯得平靜,自然,用流暢的英語回答提問“我認為這片子很好的反映了伊朗人的鬥爭,和現在有些不同,但還在繼續。今天我有同樣的境地,但這不會成為困難。”對於影片的主題,很明顯,是女性的個人解放“我特別拍了尋找自由的女人,她們的方法各不相同”。
片中女主角之一,莎巴-托魯爾如今生活在法國,為了出演這部影片,她作出了不少的犧牲。托魯爾說“現在我們的伊朗也有同樣的問題,不只是女人,是全體伊朗人,為了民主和自由。雖然我暫時不在伊朗,但我還是想去演,完成導演的這個構想”。對於如今伊朗的政治變革,幾位女演員都非常關心,“我常回去看看,但改變不多,這些年,主要的問題還是那些。”

拍攝情況

雖然影片中的畫面很美,具有詩意,但是整個拍攝過程是十分艱苦的。導演解釋重現場景才能體現真實性。“這電影拍起來很難,為了重造整個1953年的革命歷史,細節很重要。我們拍了很多田園,道路和城鎮,為了真實的再現。”另一位女演員奧利斯·多斯年紀很輕,在影片中有非常動人的表演,“我說不清楚那種感覺,雖然沒有經歷過革命,但和她們一起工作的感覺很棒”。

影片評價

被放逐的伊朗女導演沙琳•奈莎(ShirinNeshat)沉寂四年之後,拍攝了第一部劇情片——《沒有男人的女人》(WomenWithoutMen)。該片也首次為沙琳敲開了威尼斯影展的大門,無怪乎她會對此寄予厚望。影片的視覺效果和導演辦的藝術展一樣誘人。但作為故事片而言,它的長度方面仍沒能完成質的飛躍,達到正片應有的長度。正如沙琳的舊作,影片《沒有男人的女人》帶有明顯的政治背景,但完美的影像和魔幻現實主義的表現形式遠比她的劇本來得好看。
影片改編自伊朗女作家帕西普爾(ShahrnushParsipur)於1989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沙琳在片中涉及了伊朗女性的社會地位以及1953年的政變——美國和英國情報部門推翻了由民選的總理穆罕默德•摩薩德領導的伊朗政府。看來該片將引起沙琳影迷的巨大興趣甚至是仰慕,但很可能只停留在參展片的狀態。
四個不同階層的伊朗女人同樣悲劇式的命運

奧西•圖斯飾演的妓女為洗去心裡的污垢甚至將全身擦出了血。奧西•圖斯飾演的妓女為洗去心裡的污垢甚至將全身擦出了血。

影片《沒有男人的女人》以四個女人為主角,分別代表伊朗社會不同階層的女性。她們在片中的魔幻森林中找到了各自的慰藉,但最終也都逃不過被放逐的命運。
夏南•托洛威(ShabnamTolouei)飾演的繆尼是個即將奔三的女人,生前總愛關心國家政治危機的進展。繆尼的哥哥是個正統派基督徒,平時作威作福。趁著政治動亂,他準備與外界的所有聯繫,並將繆尼嫁出去。繆尼因此決定自殺,本來已經入土為安,可後來又奇蹟般地復活了。
生活在上流社會的中年婦女法克林則由阿麗塔•夏扎德(AritaShahrzad)出演。她的舊情人在幾年前去了西部,現在拖著一個美國女人重新回到城裡。這時法克林才意識到守舊派將軍的太太的身份讓她失去了太多東西。於是她離開了她的丈夫並出了小鎮,來到一個被一片不可思議的樹林所包圍著的偏遠城堡。
奧西•圖斯(OrsiTóth)在片中的角色——扎琳娜是個年輕瘦弱的妓女。她總對她的客人有求必應,直到有一天,她驚恐地發現自己竟然無法再區別他們的臉。於是她逃離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來到一個公共澡堂拚命想洗掉身上的污垢,後來無意間到了法克林的神秘花園。
最後一個主角Faezeh由佩根•費唐尼(PegahFerydoni)出演。她最虔誠的願望便是嫁給她的好友的哥哥,而這個好友正是繆尼。
符號式角色缺乏靈氣視覺效果絕美攝魂

黑白為主色調,偶有色彩跳出,張力十足。黑白為主色調,偶有色彩跳出,張力十足。

儘管這並不是一個現實主義故事,但不得不說敘事方面仍然有它的癥結存在。沙琳早前在她的影像藝術展上,以真人來作為生物的象徵而非個體角色。在這裡,她同樣沒有改變自己的姿態。四個女主角都是導演用於代表社會各階層女性的符號,並沒有發展出真正屬於她們各自的個性。
或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導演的意圖,片中的角色無論是舉動還是談話都像極了行屍走肉。對話時更像是直接對著觀眾而不是對著彼此。此外,如果說伊朗社會各階層女性的普遍悲劇是透過沙琳設計的形象得到痛苦而傳神的表達的話,那么作為背景的悲劇性政變也好,對波斯知識分子不起效的嘲弄也罷,都沒能真正統一到影片中去。
若忽略劇情的瑕疵,但看影片的視覺效果卻一如既往地絕美攝魂,就像沙琳其他的影像作品一樣。攝影師馬丁(MartinGschlacht,今年另一部主競賽片《盧德》也是由他掌機)毫無懸念地為影片創造了完美的畫面,黑白為主色調,輔以刻意弱化的色彩。作為安全感十足的世外桃源——魔幻森林的影像充滿了性意味。畫面的聯接也經常以溶解代替硬切,使其看起來更如行雲流水般流暢。摩洛哥的外景(因為沙琳是不被允許回到伊朗的)也為影片營造了強有力的氣場;更別說坂本龍一(RyuichiSakamoto)的配樂與影像的配合是多么天衣無縫了。在四人當中,奧西•圖斯演技突出,將妓女的沮喪和苦悶演繹地出神入化,其他演員的表演則只能用“僵硬”二字予以形容。

影片獲獎

《沒有男人的女人》導演《沒有男人的女人》導演

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閉幕,各項大獎一一揭曉。伊朗女導演謝琳-奈沙特憑藉《沒有男人的女人》獲最佳導演獎。
謝琳-奈沙特獲獎感言:“我現在很激動,有很多要感謝的人,謝謝製片人對我這部影片的信任。我們中的很多人一起工作了六年之久,我們其中有很多來自不同地方來的人,比如伊朗的、比如歐洲的……謝謝所有和我一起堅持到最後的人。謝謝我的製片人蘇珊。這部影片傳達的是對民主自由追求的信仰,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讓伊朗人民爭取更多的人權。”

2011年4月上旬熱映電影

四月的內地院線有近20部新片上映,影迷童鞋當然不會錯過。本期任務盤點四月上旬熱映影片,創建、完善相關影片內容,分享影片,分享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