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光》

《民族之光》

在本屆會演的參演節目中,天津市代表團的《民族之光》是唯一一台兒童歌舞節目。小演員們將通過歌舞、器樂演奏、少兒民歌聯唱等形式,用充滿童真童趣的表演,在首都舞台上展現天津這座沿海開放城市的新形象。

展示民族教育成果的舞台

8月中旬,天津市民委的辦公樓里,處處是迎戰會演的緊張忙碌場面,顯示著整個籌備工作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我們剛剛召開了總動員會,要求各部門在最後階段既要各司其職,又要積極配合,全力以赴為演出。”天津市民委副主任馬競說,根據國家民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天津市為迎接本屆會演,分別從市民委、文化局、廣電局抽調人員,成立了辦公室、宣傳部、演出部等工作部門,並多次召開了協調會。
“我們從天津散居城市的實際出發,與天津華夏未來少兒藝術團多次協商、研究,從而確定了此台節目的主題,創作反映民族大家庭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的大型少兒歌舞。”馬競說,“民族教育是天津市民委的一個工作重點。這次會演也為天津12年來民族教育成果的展示提供了一個舞台,將參演節目定名為《民族之光》也有此寓意。1994年,天津作為在青少年中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第一個試點,民族教育教材走進課堂。多年來,我們力求將這個教育方式豐富化,通過歌舞、演唱、演講、繪畫等多種形式,生動地將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中。孩子是一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焦點,通過對孩子的教育產生輻射整個社會的效應。”

《民族之光》劇照《民族之光》劇照

同時,天津市也將參加本屆會演作為進一步開展民族教育的特殊課堂。去年底,華夏未來少兒藝術團接受演出任務後,立即組織人員投入編創、排練工作。編導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多方徵詢意見,不斷提高節目質量,著重突出民族特色,渲染天津地方特色,力求將多民族的精品歌舞組合為一台充滿歡樂、愉悅的少兒節目。在緊張的排練期間,天津市民委主任李仁智、副主任馬競受市領導委託,並代表市文化局、廣電局慰問藝術團的演職人員。

童真童趣歡快祥和

《民族之光》總策劃、天津華夏未來少兒藝術團團長趙騫對此次演出非常有信心,“我們藝術團在創作思想上跟國家民委、天津市民委保持高度一致,對演出的意義和重要性認識非常到位。同時,參加會演對於我們團來說也是機遇和挑戰。”他還打算在會演結束後,帶領《民族之光》赴香港及海外巡迴演出。
“我們在編排和創意時著重考慮孩子的特點,從選材和表現形式上充分展示童真童趣。比如,選用4個年齡平均5歲的孩子代表‘福祿壽喜’4個形象,作為整台節目的報幕,生動活潑,歡快喜慶。”《民族之光》總導演沈光文說,根據天津的城市特點,節目中有歌舞、器樂齊奏、少兒民歌聯唱,還有極具天津特色的快板。“我們的目的在於用民族的形式和手段將一個開放的沿海城市,一台具有天津特色的節目展示給觀眾。”

二胡齊奏《葡萄熟了》排練中二胡齊奏《葡萄熟了》排練中

華夏未來少兒藝術團組建於1995年。2000年,華夏未來少兒基金會制定了“華夏之旅”訪演計畫,五年來藝術團已分別在南非、歐洲五國以及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成功演出,行程達60萬公里。參加本屆會演的小演員們大多是天津各中國小校的學生,還有一些是幼稚園的小朋友,平均年齡10歲左右,最小的演員還不到5歲。這些小演員平時在校上課,只能利用周末排練。“這些孩子一點都不嬌氣,訓練非常能吃苦。”指導孩子們排練的老師說,雖然小演員們在藝術水準上與其他省區參加會演的專業演員肯定是有差距的,但他們對待排練和演出的態度“非常有專業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