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義與教育》

《民主主義與教育》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J.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代表著作。這本書副標題為“教育哲學引論”。1916年出版。杜威自稱,這本書是他的哲學\"最充分的闡明\"。杜威試圖把\"民主\"和\"科學實驗方法\"、“進化論\"、“工業的改組”等因素聯繫起來,探討它們在教育上的意義。書中,對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來幾乎所有英、法、德等國的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如J.洛克、J.-J.盧梭、J.H.裴斯泰洛齊、J.F.赫爾巴特、F.W.A.福祿貝爾、H.斯賓塞等的教育思想,進行了批判性的討論;同時吸取現代哲學、 社會學、生物學、 心理學上的成就,作了綜合和概括,形成一個完整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體系;但其中有些內容,在他的早期著作中也曾經提出過。

基本信息

《民主主義與教育》

正文

 
全書共26章。前7章在論述了教育為生活所必需、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兩種教育之間的關係以及教育的社會機能以後,提出一個基本論點:“教育即生活”。杜威認為,在教育上並沒有一個使其他任何事物從屬於它的目的或目標,最接近於一個無所不包的教育目的是生長本身的原則。他說,生長的理想與以下兩種教育思想不同:一種主張教育就是從內部將潛在的能力展開;另一種主張教育從外部進行塑造工作。在他看來,教育是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組和改造。
關於教育上的“民主”概念,杜威認為“它首先是一種聯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種共同交流經驗的方式”,是"個人各種能力的自由發展"。為了實現民主主義的“美好的聯合生活”,就必須教育社會成員,發展個人的首創精神和適應的能力,必須把生長作為一切成員的理想標準。他認為,1899年他在《學校與社會》里所描述的“一個更有價值的、可愛的、和諧的”新社會,就是民主主義的具體體現。在這裡,杜威顯然把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秩序理想化了。
第 8~23章根據上述觀點,分析教育上的目的、興趣與訓練、經驗與思維、教學法和教材課程、教育的價值、教育和職業方面等問題。杜威特彆強調目的(結果)與過程是一件事,“教育的目的在過程之中,而不在過程之外”。如果目的是在過程之中的,即從屬於活動中的目的,那么活動的自身便成為達到目的的手段,這樣的活動便是生動的,有目的的,而且有無窮的變異,具有真正的教育意義。反之,如果目的是在過程之外,即外部強加的目的,那么活動自身便不能成為達到目的的手段,這樣的活動便不能在特定的情況下激發智慧,是盲目的、機械的和有害的。杜威如此強調活動的目的性,是與他所主張的生活教育概念相聯繫,同時也是對傳統的形式主義教育的一種批判。
《民主主義與教育》《民主主義與教育》
最後3章在歸結到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基礎時,杜威提出實用主義的認識論,即操作的或行動的認識論。這種認識論的根本特點是堅持認識和有目的地改造環境的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在教育上是使學校中知識的獲得和在共同生活的環境中所進行的活動和作業聯繫起來。這一點可以說是杜威實用主義的課程論和方法論的核心。同樣,杜威把學校中道德教育問題也歸結為知和行的關係。他認為,為了培養一種“社會精神”,塑造一種性格,以適應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需要,學校本身必須是一種生活,使學生參與這種生活,“教育不只是這種生活的手段,教育就是這種生活”。
本書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影響很大。

配圖

相關連線

蘇聯的教育作品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隨人類社會的產生、發展而產生、發展起來的(有人類社會就有教育),在教育學界,關於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