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最令父母頭疼的“沒規矩孩子”,這正是你家寶貝嗎?孩子總是哭哭啼啼,黏著你,除了陪他你什麼也做不了?孩子是個“恐怖分子”,打人、咬人,大家都怕他?孩子總是為所欲為,像個“小霸王”/“小女皇”?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丟三落四?……或許,你還有一條要補充!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第1版(2010年7月1日)
叢書名:德國實用育兒經典系列
平裝:192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32
ISBN:9787508621142,750862114X
條形碼:9787508621142
產品尺寸及重量:20.8x14.6x1.4cm;281g
ASIN:B003RISS24

內容簡介

有問題,翻翻《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就搞定!(案例超豐富,方法超實用)簡單評測——了解寶貝及父母心理、行為現狀。0~8歲,每個階段都有規矩要遵守——你的孩子該學什麼規矩了?孩子們形形色色的“沒規矩”行為——作者用什麼方法幫助了他們?父母常犯的錯——你能否倖免?3步驟操作法——父母為孩子立規矩的最佳行動指南。有創意的解決之道——做有趣的父母,寓教於樂!《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章結束“重點整理”——回顧要點,拒絕“看過就忘”!

編輯推薦

從孩子出生起,父母便開始面對他們在每一個成長階段的“沒規矩”行為,多數父母的教養方式看似正常、合理,實際上確是鼓勵或刺激孩子不良行為的“真正推手”!《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作者為資深的行為治療師,從豐富的經驗出發,說明為什麼孩子不守規矩,同時以簡明易懂的方式,指出每個年齡的孩子應該遵守哪些規矩、如何訂立家規,並提出實際的作法,一步一步教導孩子,讓孩子從小就能學好規矩,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了解德國實用育兒經典系列: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全球暢銷逾百萬冊;台灣版上市後持續熱銷。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中以豐富的兒科門診案例為基礎,生動的案例描述還原真實生活場景,周全的解決方案覆蓋各類型家庭;!
◎和《斯波克育兒經》一樣專業、權威,比《斯波克育兒經》更聚焦、更實用,更具可操作性。
◎全系列四本《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每一本,有效解決一個育兒難題!
3步驟,寶貝真懂事!德國實用育兒經典系列,全球暢銷逾百萬冊!

媒體推薦

國內權威親子類媒體:新浪親子、搜狐母嬰、騰訊育兒、網易親子、太平洋親子、寶寶樹搖籃網、紅孩子社區、父母網、鳳凰網親子重磅推薦。
面對被提問過無數次,也被各種育兒書解答過無數次的睡眠、飲食、行為及教育問題,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怎么辦”,還有“為什麼”和“怎么做對你更適合”。它不僅僅分享養育知識,更幫助父母們搭建起一座充滿愛和智慧的通往孩子內心的橋樑。這就是我喜歡這套叢書的原因。
——摘自《父母世界》Parents雜誌主編鍾煜推薦序
“無規矩,不成方圓。”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總有許多愛與期許,但如何在適度的自由下,不偏不倚地執行育兒原則?親子如何同步,讓孩子順勢認同,並遵循這套原則?《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這本書,以豐富的實物舉例論證,著實就是一本育兒實況的教戰手則,讀來豁然開朗!
——台灣超人氣“媽媽博主”Ashley的試用心得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安妮特·卡斯特-察恩
安妮特·卡斯特-察恩(AnnetteKast-Zahn),心理學碩士及行為治療師,提供父母諮詢及兒童輔導,治療經驗豐富。在少子化的德國,作者育有三名子女。她從自身與多年的診療經驗中,歸納了深入淺出的教養指南,寫出《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並與兒科醫生哈特穆莫根羅特合著《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本本暢銷,堪稱德國的育兒聖經

目錄

第一章
每個孩子都需要規矩
“教育是典範與愛”–別無其它?
父母需要“工具”
孩子越來越難搞?
實際案例
重點整理
我的孩子應該學會哪些規矩?
每個年齡都有合理的規矩
嬰兒:一歲前
幼兒:兩歲和三歲
幼稚園:四到六歲
國小:七歲起
選擇哪些規矩?
讓什麼來指引我們?
要避免哪些問題?
重點整理
第二章
所有父母都會犯錯
每天鬧…爭取注意
孩子為什麼要反抗?
充分理由做出奇特行為-循環不息
實際案例
對抗權力鬥爭的有效方法
不鼓勵不當行為
傾聽孩子的心聲
傳送我–訊息
給孩子更多責任
實施固定的儀式
留時間付出關懷
重點整理
“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麼?”父母最常犯的錯
當父母反應不明確和不確定時
責備
為什麼–問題
請求和乞求
孩子沒有遵從要求
“如果-那么就”:說到沒做到
忽視
當父母出現敵視反應
指責和辱罵
威脅和懲罰
訴諸身體的暴力行為
重點整理
第三章
設定界限的計畫
設定界限的先決條件
條件一:注意優點
接受孩子
鼓勵孩子
列舉優點
條件二:確立家規
重點整理
三階段計畫
第一階段:說清楚講明白
下達明確的指示
控制聲音與肢體語言
“壞掉的唱片”
第二階段:說到做到
從必然的後果中學到教訓
暫停
激勵
規矩-提問-行動
第三階段:訂約
父母的自我控制計畫
親子之間的約定
獎勵計畫
為何不是所有孩子都同樣成功
重點整理
第四章
還能怎么做
有創意的解決之道
嚴肅看待孩子的解決之道
聰明的體認
意想不到的關心
做點意料之外的事
誰能做得更好?
另闢新局面
創造幫手
問問小布偶的建議
講故事
重點整理

序言

作者的話
衷心感謝哈特穆特•莫根羅特醫學博士(Dr.med.HartmutMor-genroth)以其專業能力及學術知識陪伴與支持本書的誕生。第一章所提到的研究是我們共同規劃並在他的兒科診所里進行的。身為兒科醫生的他每天都為許多父母和孩子看診,為他們平常所碰到的諸多問題提供諮詢。只有通過與莫根羅特醫師的合作才有可能知道大部分家長真正感興趣的是哪些問題,才有可能檢驗出,真正對家長和孩子有幫助的是哪些訣竅和技巧。
安妮特•卡斯特–察恩
推薦序(一)
診所的候診室因為爆發流行性感冒而人滿為患。我很高興四歲妮娜的預防檢查並沒有持續太久。正當我想結束問診時,妮娜媽媽說:“啊,醫生,還有件事。妮娜好難照顧。她的行為常常很離譜。我該怎么辦才好?”
以前我可能會在心裡嘆口氣,想道:“怎么非得挑現在呢!掛號處那裡可是大排長龍啊。我該花點時間告訴她關於“暫停”的方法嗎?這樣其他所有正在等待的家長和孩子就得再多忍耐十分鐘。或者請她去找教育諮詢機構算了?可是我知道家長得等上半年,才輪得到接受諮詢呀。”
當這本書送到我面前時,我真的鬆了一口氣。現在我大可放心地說:“針對您的問題請您讀一讀這一章或那一章。對您一定有幫助。”書里許多實用的建議我都會介紹給家長,他們發現使用後很有成效。
哈特穆特•莫根羅特醫學博士

文摘

插圖插圖
盡心盡力的父母
教育如今變得比較公開。很多父母會自我批評,不再羞於向兒科醫生或心理學家談論他們的問題。他們想獲得充分的信息並勝任為人父母的任務,所以他們去聽相關的演講,閱讀有關兒童教育的書籍,會在幼稚園或在家裡與其他家長碰面並交換經驗。
很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媽媽中斷其職業生涯,將心思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培養及家務上。她們將來很難甚至完全不可能再進入職場,但她們也都默默接受。另一些繼續上班的媽媽又必須把家務、小孩和工作協調好,她們平衡這些不同任務的能力令有些優秀的職業經理人都相形見絀。
以前的時代從來沒有像今天有這么多的單親媽媽。她們的表現令人佩服,而且還經常是在經濟困難的條件下辦到的。
她們投注這么多的心力,卻仍會遇到那么多的問題,其實是因為人們經常只關注不成功的那部分。這樣看起來父母似乎是失敗了。
失落感特別大的是那些辭掉工作,完全奉獻給家庭和孩子的年輕媽媽。“你整天又沒別的事做,這樣還連孩子都帶不好!”這種指責是許多全職媽媽必須面對的。而這些責備的話,不管有沒有說出口,經常是來自自己的另一半,因為他在下班後或周末時想要擁有自己安靜的休息時間。
不過很多媽媽也給自己很大的壓力:“我絕對要把所有的事都做對!”這些媽媽很容易陷入困境:會為了自己和孩子所犯的諸多錯誤和問題生氣,但一直都很順利或很正常進行的事她們卻沒有注意到。
態度不確定就會讓步
當父母自己態度不確定時,會影響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而擔心自己可能會犯錯的影響就是:當父母不確定自己要什麼,又不敢作出果斷堅定的處置時,孩子會突然“大權在握”。因為不管孩子是六個月、三歲或十歲大,都能感受到父母態度不夠確定。這時,他們可以完全隨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意思來。
若父母行事不夠自覺,且目標不夠明確,便會啟動一連串嚴重的惡性循環。
如果父母只是暗自想著:“希望他馬上停止尖叫”或“孩子要什麼,我就做什麼─重點是,不要再鬧了”,這樣會發生什麼事呢?
這種情況下,孩子的要求會越來越多,而父母反而變得越來越弱勢而且越來越讓步。到最後,不是爸媽而是孩子來決定一天的進程,父母的需求被擱置。如此讓步絕對不會帶來平靜與和諧,只會持續引起新的衝突。
有時候父母只把一個範圍內的主導權留給孩子。上床睡覺的權力之爭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可是很多情況下,好比穿衣服、吃飯、打掃整理,或是手足之間的相處,都會為了一點小事而弄得緊張不安又“雞飛狗跳”。“我的小孩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或“我想做什麼就做,反正我的小孩根本不聽話”─這些都是我們在門診里經常從神經緊繃的父母口中聽到的話。有時孩子的這類稀鬆平常的問題會發展出乖張的行為,最後甚至在幼稚園和學校里也造成困擾。
碰到這些問題的父母對孩子的發展不是漠不關心。他們知道對孩子需要設限,孩子不會“自動”長大。這些家長都非常盡心又關心,但有時就是束手無策:“我真的已經盡力了,我還能怎么做?”
你也心有戚戚焉嗎?那么這本書正是為你而寫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