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針療法治百病》

《梅花針療法治百病》

《梅花針療法治百病》是作者程爵棠所著的醫學類書籍,2009年6月1日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梅花針療法治百病》在第2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分上、下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兩篇。上篇介紹梅花針療法的基本知識,包括梅花針療法的作用原理、治療範圍、常用刺激部位與穴位針具針法與操作方法等;下篇介紹了內科、婦科、兒科、外科、皮膚科、五官科等190餘種常見病的930餘首治療配方。

作者簡介

程爵棠,男,1936年生,江西景德鎮人,大專文化,退休老中醫,曾任主治中醫師,兼任世界教科文組織專家成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世界醫藥研究中心傳統醫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出身於中醫世家,自幼隨祖父習醫。從醫40餘年,擅長用“簡、便、廉、驗”的民間傳統療法診治疾病。著有《中國藥酒配方大全》、《拔罐療法治百病》、《梅花針療法治百病》、《刺血療法治百病》、《點穴療法治百病》、《刮痧療法治百病》、《民問秘方治百病》、《足底療法治百病》、《按摩療法治百病》、《耳針療法治百病》、《手部療法治百病》、《足針療法治百病》、《艾灸療法治百病》、《熏洗療法治百病》、《單方驗方治百病》、《穴位貼敷治百病》和《名老中醫秘方精選》等中醫著作19部;發表論文50餘篇。業績被收入《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中國名醫列傳》(當代卷)和《中國當代醫藥界名人錄》等書中。

目錄

上篇概論
一、梅花針療法的源流與展望
二、梅花針療法的作用原理
(一)經絡感傳學說
(二)神經反射學說
(三)孫氏因理相關學說
三、梅花針療法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一)適應證
(二)禁忌證
四、常用刺激部位、穴位與主治
(一)特定刺激部位
(二)按經絡穴位刺激
(三)常用穴位與主治
五、患者體位與取穴方法
(一)患者體位
(二)取穴方法
六、梅花針療法套用的檢查方法
(一)概述
(二)檢查方法的理論依據
(三)檢查時患者的體位
(四)檢查方法
七、針具與針法
(一)針具
(二)針法
八、操作方法
(一)練針法
(二)持針法
(三)刺激的種類、順序與強度
(四)制定治療方案,選準應刺部位
(五)操作方法
九、術中異常反應及其處理
(一)暈針
(二)頭痛、失眠、食慾減退等
(三)過敏反應”
(四)血腫
(五)氣胸
十、梅花針療法的優點與注意事項
(一)優點
(二)注意事項
下篇疾病的梅花針療法
一、內科疾病
二、婦科疾病
三、兒科疾病
四、傷外科疾病
五、皮膚科疾病
六、眼科疾病
七、耳鼻咽喉科疾病

前言

本書自2005年再版以來,再次受到廣大讀者的厚愛。不少讀者來信或來電話,對本書內容實用、操作簡便、療效確切等優點給予肯定與讚揚,並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與建議,希望能再次修訂出版。為此,我們在保留原版特色的基礎上,根據讀者的意見,對本書進行了再次修訂。此次修訂,主要修正了第2版中的一些錯漏,刪除了療效欠佳、操作複雜的配方74首,刪除了療效欠佳的疾病4種,增補了近年來經臨床驗證療效確切的新配方19首,新增疾病9種。全書涉及的疾病達190餘種,臨床經驗配方930餘首,使內容更加豐富、精煉、更加切合實用。
任何一種療法都有其局限性,梅花針療法也不例外。對於急性重症和傳染性疾病,對於其他療法效果卓著的疾病,不宜勉強單用梅花針療法,應在臨床醫師指導下,選用療效最佳的療法,或以梅花針療法作為輔助治療。
在本次修訂過程中,承蒙程功文、程美紅、文力、劉一平、劉華、劉荷花、新苗、程華、程銘、程平、李顯平等協助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謹表謝意。如書中還有錯漏,敬請讀者賜正。

精彩書摘

梅花針療法,是民間療法精華之一,也是中醫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梅花針是在古代九針中的鑱針基礎上,經歷代醫家不斷研究、改進而發展起來的一種針法,即《內經》中的“揚刺”(即五星針)。就是將5~7枚6號或7號不鏽鋼縫衣針,依法綑紮在一根富有彈性的筷子(或小竹棒、小木棒等)一端(鑽一小孔)的小孔內,露出針尖,捆成一束,像梅花的形狀,術者右手握住針柄,在人體皮膚(應刺部位)上,運用一定的手法,只叩擊皮膚,不傷肌肉,以達到疏通經絡、調節臟腑、祛邪扶正、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又因針後皮膚叩刺部位泛起的紅暈形狀頗似梅花,故稱之為“梅花針療法”。
梅花針療法,古稱“毛刺”“揚刺”“浮刺”“半刺”。由於針數不同,故又有五星針(5枚)、七星針(7枚)之稱;又因叩打在皮膚上,故又有人稱為“皮刺針”“皮膚針”“叢針”等;因為這種療法既無痛又安全,小孩也樂於接受,所以又有人稱之為“小兒針”。其實這些都只不過是梅花針的不同叫法而已。這種療法,由於其自身特點,一直廣泛流傳於民間,深受民眾歡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