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與清季革命》

《梁啓超與清季革命》

以統計數字看他的言論影響。此外加上我自己的一點認識與感想,合計共得九章。

基本信息

商品參數

《梁啓超與清季革命》《梁啓超與清季革命》

作者:張朋園 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12-1
版次:1頁數:230字數:195000印刷時間:2007-12-1開本:32開紙張:膠版紙印次:1ISBN:9787807207962

編輯推薦

(本書)第一次把任公1894到1911年間有關政治言論的背景、動機及影響作有系統的敘述和分析。這是近代中國政治史和思想史研究上的一個重要的貢獻。讀者不必同意於書中一切的論斷,但他不能不承認這是一部精心結構的著作。
——蕭公權
梁任公在三十一歲之前思想激進,有志革命。著者在當時(寫作本書時)也是一個年輕人,十分同情他的想法與做法。後來,任公轉變放棄了革命,我感到失望,大大嘆息。事隔三十五年,我反過來覺得他的轉變是理性的,不再憧憬年輕時的浪漫主義。任公曾說:革命之後建設不易,革命可能陷國家社會於紛亂。證之將近百年革命的結果,他的確是一位先知。
——張朋園

內容簡介

本書敘述梁任公早期的思想及政治運動,從他二十二歲開始關心國事起,到三十九歲辛亥革命為止。主文有七章:第一為任公的求變思想,第二為在國內時期的倡導民權及族類言論,第三為流亡日本後的排滿論及建立民國的主張,第四為任公與孫中山的合離關係及其在庚子自立軍之役中的奔走策劃,第五為思想轉趨溫和的由來與主張立憲的影響,第六為與革命黨的論戰,第七為任公言論的總述,以統計數字看他的言論影響。此外加上我自己的一點認識與感想,合計共得九章。

作者簡介

張朋園,生於1926年。海內外知名學者,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主任、所長等職。
著有《梁啓超與清季革命》、《立憲派與辛亥革命》、《梁啓超與民國政治》、《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湖南省》、《郭廷以、費正清、韋慕庭:台灣與美國學術交流個案初探》、《知識分子與近代中國的現代化》、《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晩清以來歷屆議會選舉述論》等。

目錄

梁啓超像
再版序
蕭公權先生序
自序
緒論
第一章求變的思想基礎——梁啓超接受中西文化的過程
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求變——三世之義
二、在西洋文化中求變——民權、自由、進化
第二章啟蒙思想與鼓吹革命——梁啓超戊戌之前的激進言論與志氣
一、明倡民權
二、隱言族類
第三章新民、破壞、革命——梁啓超流亡日本前期的革命言論
一、排滿以興民權
二、破壞以建民國
第四章坐而言起而行——梁啓超與革命黨的合離始末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求變的思想基礎——梁啓超接受中西文化的過程
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求變——三世之義
改革者要在政治上有所表現,必須提出興革的理想;革命者要改變舊有的政治,必須倡導革命的主義。兼具改革與革命企旨的梁任公,有其理想及主義。最早他接受了傳統的中國教育,便傾心於固有的“大同之義”,及至他在自修中接受了西方的人權言論,又將中西思想的相同處融會貫通,欲進中國於“民權政治”。這大致是任公的理想與主義。
梁任公思想上的衍化,有其一定的進程。在他的幼年時代,雖然常受到父親的呵斥,不得自視如常兒,實際上任公並無異人之處,僅是一個聰明智慧的孩子而已。他自述:餘生九年,乃始游他縣,生十七年,乃始游他省,猶了瞭然無大志,蒙蒙然不知天下事。他的思想上的衍化,隨著他所受的教育而改變。早年,任公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的私塾式的教育,讀的是四書五經,學習的是帖括訓詁詞章,他的老師是他的父親和祖父:六歲後,就父讀,受中國略史,五經卒業。八歲為文,九歲能綴千言。十二歲應試學院,補博士弟子員,日治帖括,雖心不慊之,然不知天地間於帖括之外,更有所謂學也。輒埋頭鑽研,顧頗喜詞章。王父、父母時授以唐人詩,嗜之過於八股……十三歲始知有段王訓詁之學,太好之,漸有棄帖括之志。十五歲始正式進入廣州府的學海堂,除訓詁詞章外,少涉其他,於他的思想並無啟示:十五歲……肄業於省會之學海堂,堂為嘉慶間前總督阮元所立,以訓詁詞章課粵人者也。至是乃決舍帖括以從事於此,不知天地間於訓詁詞章之外,更有所謂學也。己丑,年十七,舉於鄉。不過,任公對於固有典籍作深入的閱讀,亦在其十四五歲這一段時間裡。《輶軒語書目答問》對他頗有影響:年十一,游坊間,得張南皮師之輶軒語書目答問,歸而讀之,始知天地間有所謂學問者。以後他見著康南海能有所應對,大多得力於此一時期對經史子集的閱讀,其思想上能受到啟發,亦得力於這時建立起來的根基。到了十八歲,得聞康南海名動公卿的清譽,因陳千秋之介而拜於康氏門下。以舉人反拜秀才為師,通古所無。而任公思想從此大為開啟,是他早年最大的轉變: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與插圖

《梁啓超與清季革命》《梁啓超與清季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