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扈》

《詩經 小雅 桑扈》,周天子讚美諸侯才德兼備,車馬美盛,無所不宜。

出處

先秦 詩經 小雅

原詩

交交桑扈,有鶯其羽,君子樂胥受天之祜
交交桑扈,有鶯其領,君子樂胥,萬邦之屏。
之屏之翰,百闢為憲,不戢不難,受福不那。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

注釋

1、裳裳:花豐盛貌。2、湑(許xǔ):茂盛貌。《毛傳》:“裳裳,猶堂堂也。湑,盛貌。” 3、覯(夠gòu):遇見。《鄭箋》:“覯,見也。之子,是子也。” 《集傳》:“則其心傾寫而悅樂之矣。” 4、譽處:安樂。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五:“譽處,安處也。” 5、芸:花葉發黃貌。6、有章:有才華。《集傳》:“章,文章也。有文章,斯有福慶矣。” 7、駱(落luò):黑鬃的白馬。8、沃若:威儀之盛。9、“左之”四句:《毛傳》:“左陽道,朝祀之事;右陰道,喪戎之事。” 《通釋》:“左之右之,宜從錢澄之(《間詩詩學》)說,謂左輔右弼。” 10、似:《毛傳》:“似,嗣也。” 《正義》:“此二德者,我先人維其並能有之,是以先王使其子孫嗣之。”

譯文

花兒朵朵多鮮明,葉兒青青真茂盛。
我今見到這個人,心裡實在很高興。
心裡實在很高興,有個安樂好家庭。
花兒朵朵多輝煌,顏色鮮艷似金黃。
我今見到這個人,服飾華美有文章。
服飾華美有文章,從此喜慶得吉祥。
色彩鮮明朵朵花,有黃有白都不差。
我今見到這個人,駕著黑鬣白色馬。
駕著黑鬣白色馬,六條韁繩有光華。
任職左輔主朝政,君子才德無不勝。
任職右弼掌戎兵,君子有德有才能。
君子有德有才能,祖宗事業得繼承。

賞析

與《小雅》中的多數作品都被指為刺詩一樣,這首詩也被《毛詩序》認為是“刺幽王”之作。孔穎達疏據毛序鄭箋說:“以其時君臣上下升降舉動皆無先王禮法威儀之文焉,故陳當有禮文以刺之。”但從詩的本身來看,似乎僅為周王會宴諸侯助興的一首樂歌,而與諷刺無關。
樂歌的首兩章均以“交交桑扈”起興,這是《詩經》作品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它的作用在於以一種淺近的自然物象,引出全詩所要記敘的事件或抒發的感情。在起興的物象和表達的內容之間儘管沒有什麼必然的直接聯繫,但兩者往往會在某一方面具有內在的通融性,從而使人在不可言傳中獲得聯想和意會的妙趣。如這首詩起興中歡然鳴叫的青雀,光彩明亮的羽毛,就為以下陳述宴飲營造了一種明快歡樂的氣氛,仿佛自然界的青雀與宴飲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作用的心理感應。這種表現手法的運用,大大加強了作品的生動性。
從內容來看,這首助興的勸飲樂歌還真有點政治色彩。它上來便指出君子的快樂,是來自上天所賜的福祿;接著又強調君子也就是與會諸侯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前兩章的述寫在先揚中已暗伏後抑的因素,所以後兩章即在此基礎上向與飲者提出“不戢不難”和“彼交匪敖”的要求。應該說這種勸說是很尖銳也很嚴厲的,但由於前面“之屏之翰,百闢為憲”的鋪墊,和後面“萬福來求”的激勵,使之顯得從容不迫、合情合理,所以也就更具有理性和感情的說服力。
另外,對於“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兩句也應予以注意。它的表面作用顯然是點出飲酒,在全詩中立一基點,我們也據以認為它是周王宴飲諸侯時所奏的樂歌;但在第四章的前面,它的特殊地位又對以下的“匪敖”,起著一種隱喻的顯示。它似乎是在告訴人們:正和性柔能使酒美一樣,人不傲才能福祿不斷。這種隱喻,是很有深意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