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興

起興

起興,又叫“興”。“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就是說,先說其他事物,再說要說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詩章或各節的開頭,是一種利用語言因素建立在語句基礎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藝術表現手法,它有起情,創造作品氣氛,協調韻律,確定韻腳和音步,拈連上下文關係等的作用。運用起興手法還可使語言詠唱自由,行文顯得輕快、活潑。

基本信息

詞語·起興

【拼音】:qǐ xìng
【注音】:ㄑㄧˇ ㄒㄧㄥˋ

[詞語解釋]

◎ 起興 qǐxìng
[get interested] 有興致;感興趣
多熱鬧的事她也不起興

[詳細解釋]

釋義:

(1).詩歌表現手法之一。謂由外界環境觸發詩興文思。
起興,又叫“興”。“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就是說,先說其他事物,再說要說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詩章或各節的開頭,是一種利用語言因素建立在語句基礎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藝術表現手法,它有起情,創造作品氣氛,協調韻律,確定韻腳和音步,拈連上下文關係等的作用。運用起興手法還可使語言詠唱自由,行文顯得輕快、活潑。

【出處】:《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宋 朱熹集傳:“故詩人因所見以起興,而嘆其女子之賢,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明 馮夢龍《邯鄲夢·行宮望幸》:“勞你有個歌兒,將月兒起興,歌出船上事體,每句要彎彎二字,中兩句要打入帝王二字,要個尾聲兒。”
【示例】:清 姚際恆詩經通論·詩經論旨》:“興者,但借物以起興,不必與正意相關也。” 朱自清《中國歌謠·歌謠的修辭》:“比亦常代起興作用。”

釋義:

2).上勁,起勁。
【出處】:於伶《七月流火》第四幕:“剛跟敵人斗出點名堂,所謂戰鬥正酣,殺得起興,下火線,不甘心!”

再解:“起興”,“起”是開頭,“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這種手法是“借物托起,因物聯想,觸景生情,借題發揮”。但所“興”之事物,必須要與所詠之事情有必然的聯繫。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毫無牽連。

示 例

傳統山歌
門前喜鵲叫喳喳,
唔知阿哥哪日來;
妹好燉好接風酒,
起興起興

妹好煎好迎春茶。
詩經·關雎·先秦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新山歌如
一樹金桔滾滾圓,
如今農家生活甜,
食衣住行樣樣好,
閒暇旅遊逛樂園。
這兩首頭一句都是“起興”的。在這裡與所說的事物雖沒有明顯相似、相關的關係,但卻隱有某種聯繫,這是起興最一般的用法,放在詩章的開頭,在結構上起了轉接作用,這種轉接作用,是通過起興句,借合於詩人感覺或意識到的外界其他事物先開一個頭,而後才引向要說的主體事物。象第一首和第二首開頭都先描寫歌者或詩人所見景象,而這景象又暗合詩意,“喜鵲”本是喜事的象徵,暗合了主人公阿妹的盼望喜到來(郎上門來)的心理;而後首頭句卻是豐收景象的描繪,既然豐收,哪個不樂,誰個不喜?金桔本身是甜的,但此時卻甜到了農家主人的心窩裡,人逢喜事精神爽,於是就有了閒暇旅遊的風情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