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年報》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年報》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年報年刊16開已停刊。

基本信息

簡介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年報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年報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年報》由院技術處主管,1983年創刊,1993年增加英文版。本刊主要刊登受控核聚變與電漿物理的理論、實驗、受控核聚變工程、電漿診斷以及民品技術開發等方面的主要科研成果;同時以附錄的形式較全面地反映我院的各項科研活動。

創刊定位

本刊定位意在將每年的主要科研成果作一歸納匯總,成為科學的檔案。同時希望能達到與國內外同行交流切磋的目的,不斷提高我院的研究水平和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主辦單位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建院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隸屬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我國最早從事核聚變能源開發的專業研究院。

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依託核工業體系,經過40多年的努力,擁有較完整的開展核聚變能源研發所需的學科及相關實驗室,先後承擔並出色完成國家“四五”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中國環流器一號裝置研製”及“十五”“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裝置工程建設項目”建設任務,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的科研成果,實現了我國核聚變研究由原理探索到大規模裝置實驗的跨越發展,是我國磁約束核聚變領域唯一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單位。聚變研究和聚變相關技術的開發獲多項國家專利,具有原創性的分子束加料技術等研究成果在國際聚變一流雜誌及國際聚變能源大會上發表。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原位於四川省樂山市郊區,“七五”期間部分遷至成都市,九十年代於成都市近郊新建了聚變研究實驗基地。全院現有職工1700餘人,科技人員11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研究員66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190人,中級研究人員362人。

我國受控核聚變領域的第一個部級重點實驗室於1997年在我院建成並投入運行。本院主要科研方向是磁約束受控核聚變,包括電漿約束、平衡、加熱實驗與理論研究以及高壓大電流、超高真空、強磁場、強流離子源、微波加熱、自動控制、複雜信息獲取與處理、低溫深冷、超導、大型電物理裝置設計建造與維護維修、聚變堆工藝與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經過40多年的艱苦奮鬥,建成了22個受控核聚變電漿實驗研究裝置,開展了一系列物理實驗。特別是1984年建成的中國環流器一號(HL-1)和1994年建成的中國環流器新一號(HL-1M)兩個中型托卡馬克裝置及其實驗研究成果,代表了當時我國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的水平,處於國際上同類型、同規模裝置的先進行列,並在探索可控核聚變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進展。我國第一個具有偏濾器位形的托卡馬克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於2002年建成,2003年在該裝置中首次實現偏濾器位形放電,把我國核聚變實驗研究的整體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之後經過三年努力,完成了“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配套與完善建設項目”,使這一核聚變裝置具備了更為強大的加熱能力和時空分辨電漿診斷系統,實驗裝置研究水平步入到一個新的台階,具備了開展近堆芯電漿物理實驗的能力。近幾年在HL-2A裝置上成功開展了偏濾器位形下的高密度實驗、超聲脈衝分子束、低混雜波等專題改善約束實驗研究,在電漿約束和輸運、大功率電子迴旋波加熱、加料及雜質控制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科研成果,充實了ITER資料庫,為“十一五”核聚變能源開發和完成ITER計畫任務奠定了基礎。HL-2A已實現高參數條件下連續重複穩定的偏濾器位形放電,運行參數達到:縱場2.7T,電漿電流433kA,電漿放電時間3.15s,平頂時間2.5s,輔助加熱功率2.5MW,電漿線平均密度大於6×1019m-3,電子溫度4.93keV(約5500萬度),獲得了我國目前托卡馬克裝置最高電漿電子溫度,標誌著我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再上新台階。在聚變堆設計與工藝材料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初步具備了開展聚變堆物理設計、概念設計、工程設計以及聚變堆堆材料和聚變堆堆工藝的研發平台。

來稿要求

本《年報》分為中文版和英文版,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內容大致相同。歡迎我院廣大科技人員,特別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積極投稿。
因《年報》的撰稿格式不同於一般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是以較詳細的摘要形式撰稿的論文,故來稿請按以下要求投稿。
1、來稿要求主題突出、觀點明確、數據可靠,文字力求簡練、標點符號使用正確,圖表清晰。中文稿每篇文章限2000~3000字,均包括圖、表和參考文獻。每篇文章的圖不超過2個。英文稿每篇文章限4000~6000字元(約2頁),均包括圖、表和參考文獻。每篇文章的圖不超過2個。
2、本《年報》稿件一般分為研究報告、進展報告以及年度總結報告。
文章包括:論文題目、作者、關鍵字、引言、正文、結論、致謝、參考文獻。
文章題目因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中文題目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英文題目應該既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內容,又能反映與其它文獻的區別。
英文稿的作者採用漢語拼音,姓在前(全部大寫),名在後(第一個字母大寫,其他字母要小寫)。
關鍵字3~5個。
引言的內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主要方法、範圍和背景等。應開門見山,言簡意賅。“引言”二字可以省略。
正文是文章的核心,要求主題突出、層次分明、用詞嚴謹、數據可靠等。標題層次採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一般分為:1級標題(1××××);或者1和2級標題同時使用(1××××,1.1××××);如果文章是進展報告,標題可以不分級,以較詳細的摘要形式撰寫。
結論是文章的主要結果、論點的總體概括,應準確、簡明、完整、有條理。
致謝是作者對該文章的形成作過貢獻的組織和個人予以感謝的文字記載。內容要實在,語言要誠懇、恰當、簡短。
3、來稿請用A4標準紙、並用小四號字1.5倍的行距列印。請提供一份列印稿,並提供電子文檔,電子文檔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至:[email protected]
簡化字以國務院正式公布的為準。單位一律採用國際單位制。稿中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文種和大、小寫,公式中的上、下角標字母、數碼和符號易混的字母、符號以及需用黑體處請用鉛筆標註。本刊規定,物理量用斜體,單位用正體,矢量和張量用黑斜體。
4、插圖中的坐標、曲線、點、數字要準確無誤,必要時用圖注加以說明。照片要黑白分明、層次清晰。插圖在正文中應留出適當的空位(一般為3~5行的行距),而圖題和圖注放在下面,並註明圖序、圖題和圖注。
圖和照片另放。
5、文中一律採用三線表,並註明表序、表題。圖、表中量和單位之比用“量/單位”表示,如E/keV。
6、參考文獻(以常用的幾種文獻為例):
①專著
序號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②期刊
序號著者.論文題名.刊名,年,卷(期):頁碼
③會議文獻(論文集)
序號著者.論文題名.文集名稱.文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④學位論文
序號著者.題名[學位論文]單位所在地:單位全稱,論文發表年份
⑤報告
序號著者.題名.報告編號.機構地名:機構名稱,年.頁碼
⑥專利
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批准日期(年-月-日)
注:文獻中3名以內(含3名)著者的姓名要全部錄寫(姓前名後),超過的用“,等.”或“,
etal.”代替。如果是英文文獻,
中國人名用FuChengyi;外國人名用BusecPR來表示。刊名縮寫要規範化,不使用過分簡
略的縮寫。
7、有基金資助的論文要給出基金和資助機構的標準寫法及批准號。
8、來稿內容涉及保密問題由著者本人負責。

相關刊物

實驗力學
數學進展
聲學學報:英文版
爆炸與衝擊
模糊系統與數學
套用聲學
力學進展
原子核物理評論
套用磁學動態
套用泛函分析學報

數理科學核心報刊

目前世界上有核心報刊20萬種左右,希望大家共同協作來完善這些數理科學核心報刊的詞條。注:詞條中不要添加期刊雜誌的電話、網站、信箱等。
《力學與實踐》
《高等學校計算數學學報》
《光子學報》
《高等數學研究》
《計算力學學報》
《爆炸與衝擊》
《力學學報》
《量子光學學報》
《齊魯珠壇》
《強雷射與粒子束》
《數學譯林》
《數學學報》
《數學研究》
《數學研究與評論》
《物理實驗》
《套用數學與計算數學學報》
《原子核物理評論》
《套用泛函分析學報》
《套用數學和力學》
《套用聲學》
《套用數學學報》
《珠算與珠心算》
《中國慣性技術學報》
《力學進展》
《實驗力學》
《數學進展》
《模糊系統與數學》
《計算物理》
《力學季刊》
《數理統計與套用機率》
《光散射學報》
《固體力學學報》
《數理統計與管理》
《數學通報》
《純粹數學與套用數學》
《工科數學》
《聲學學報》
《光譜實驗室》
《運籌學學報》
《套用力學學報》
《技術物理教學》
《數理譯叢》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非線性動力學學報》
《摩擦學學報》
《套用機率統計》
《光學與光電技術》
《教學與科技》
《光的世界》
《計算結構力學及其套用》
《江蘇力學》
《教學通訊》
《數學理論與套用》
《磁能套用技術》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
《電漿套用技術快報》
《爆轟波與衝擊波》
《天府數學》
《工科物理》
《物理與工程》
《物理教育研究》
《湖北珠算》
《核物理動態》
《湖南數學通訊》
《黑龍江珠算》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年報》
《高能物理參考資料》
《國際物理教育通訊》
《上海力學》
《數學學習》
《發光快報》
《高能量密度物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