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文明》

《東方的文明》

《東方的文明》是法國傑出東方學家,曾長期擔任法國吉美博物館館長的雷奈·格魯塞(ReneGrousset)的重要著述之一。全書共分四卷:《近東和中東的文明》、《印度的文明》、《中國的文明》和《日本的文明》。作者運用他在考古學、美術學方面的廣博學識,對東方文化藝術的深切理解和真知灼見,大量收集流落在歐洲各個博物館和私人手中的東方藝術珍品的實物資料,並吸收同時代學術界的最新科研成果,從審美和學術的雙重視角系統地敘述了東方各大文明古國藝術發展的歷史脈絡,及其形態各異的美學思潮。行文細膩優美,流露出著者對東方燦爛文明的欣賞和讚嘆。

基本信息

《東方的文明》《東方的文明》

《東方的文明》

此書一經出版,立即被譯成英文並風行歐美。因而這部書不僅是西方人介紹東方學的悅目之作,亦為東方人研究本國或其他東方古國歷史與美學的必藏之書。本書的中文譯者是我國著名的文史專家常任俠袁英(學禮)兩位先生,他們在藝術史上的成就和對古文物的蒐集、鑑賞方面都頗富盛名。譯文典雅流暢,且增加了注釋和評論以資讀者欣賞。而且書中還附有230多幅罕見的文物圖片,製作精美,清晰度高,使讀者在聆聽對藝術品描述的同時,還能目睹實物的風采。尤其對那些無緣參觀到國外收藏品的人來說,更不失為一本了解東方藝術瑰寶的簡明教科書。因而此書在當前研究東方歷史與文化的各類書籍中堪稱頂尖佳作。

作者簡介

常任俠,美術史論家。安徽潁上人。1931年畢業於中央大學。1936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研究院。曾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秘書、中英庚款藝術考古研究員、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昆明東方語言專科學校教授兼教務長。194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建國後,歷作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圖書館館長,國家僑委委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組顧問,民盟中央委員。著有《東方藝術叢談》、《中國舞蹈史話》、《漢畫藝術研究》、《印度東南亞美術史》等。

袁英[清]字千之,山西汾陽人。山水學倪、黃,兼能花卉。《歷代畫史匯傳補編》

《東方的文明》:看西方學者筆下的東方文明

構架一部東方古代文明的歷史是一個讓許多東方本土專家都望而卻步的命題,因為它涵蓋了如此廣闊的時空範圍,頭緒蕪雜得簡直令人難以駕馭。然而西方著名學者,長期擔任法國吉美博物館館長的雷奈·格魯塞卻依靠自身的博學通識,憑藉吉美博物館收藏的宏富的東方珍品和歷年來不懈蒐集的考古資料,以一種執著的敬業精神,終於寫成了這部四卷本的《東方的文明》。

在這部書中格魯塞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不是把所有東方國家都包羅在內。他巧妙又合乎情理的選取了四個亞洲古代文化中心——圍繞兩河流域的中近東印度中國日本,把東方曾讓西方人嚮往不已的、最奪目的歷史與藝術展示給讀者。

《東方的文明》《東方的文明》

格魯塞為文明界定的含義也不是西方中心論所謂的文明必須具備的四大要素——文字、城市、青銅器和祭祀遺存。在他不拘一格的視線中,東方自有其獨特的氣質,滿腦子理論先行和對東方有成見的人根本無法欣賞東方古國的魅力,他針對西方許多名重一時的考古學者,努力為中國的文明牽強附會地尋找海外的根源,寫下這樣的斷語:

有什麼必要去假設中國文明先天上就如此貧瘠睏乏產生不出自發的原始形式呢為什麼單單這一文明要限於只作改編和同化的角色呢?這種學說,它的一切——題材、設計,以及靈感——都是當歷史的黎明時期自迦勒底、賽西亞諸民族,或匈奴人,甚至廣州一帶不知什麼文化剽竊而來,而經過了20個世紀顯示出有如此創造和革新才能的中國天才者,竟只能用假借的材料加工。誰還能看不出這種臆測的危險呢?”或許就是這樣公允的治學態度,才讓這部著作富有如此豐滿的內容和對東方學的真知灼見。

如果讀過美國人威爾·杜蘭的《世界文明史》中“東方的遺產”一章,你就會發現格魯塞在此部書中敘述東方文明時選取的視角與前者相比是多么精妙獨到。他沒有象杜蘭那樣把所能見到的有關中國的文獻資料未加甄別地、簡單分類之後零碎的列舉,因為當真實的歷史與文人的創作混雜在一起後,展現給世界的中國近乎是一個妖怪。當然,杜蘭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此處,我更欣賞格魯塞貫穿全書的創作弘旨:利用考古學及藝術領域的資料,通過在各種不同風格的歷史遺存與相應的時代之間作成一條引線,聯繫著通史(包括文學史,尤其是文學作品中的史詩)寫出一部藝術史,一部東方精神文化的歷史,讓與精神文化相契合的物質文化自覺地顯現於字裡行間。於是我們看到了手工技藝逐漸高明,商業往來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緊密。

《東方的文明》《東方的文明》
他取材無類,但凡能體現古國風貌的各種藝術實品、圖片都在他的選擇之列:涉及建築岩畫雕塑壁畫、陶土或青銅製品、紋飾等等。他並不諱言文中充斥著他主觀的觀察和描述,故此我們不僅沒有橫加指責他的主觀臆斷,而且對他如此熱誠地細緻地描繪精品,指出它之所以美麗、有價值的關鍵所在,深為感動,深覺享受。因為美感本身就是不可名狀的事物,對它的解說一向都無定估,何況藝術中包含的象徵主義甚至連本國人也不見得都能一一明了。那么我們不妨聆聽格魯塞面對燦爛的文物珍品時流露的真情實感吧:“在周代銅器表面上,我們將看到,遍布有“饕餮”的各種器官——圖釘般凸出的眼睛,中間突起鼻樑以及幾何形螺旋紋的雙角——仿佛這怪物從器物中潛出,略現形蹤,一瞥即逝。”

讀畢此書,我最想點明的一點是,不要反感格魯塞常用西方的事物來比擬東方,這是他熟悉牢靠的表達方式,是他能直抒胸臆的最佳媒介,仿佛中國人擅長的引經據典。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喚起共鳴,讓更多的西方人與他一道欣賞、理解東方的輝煌,這文明與他們本土的文化,及文化中凸現出的卓越的大師相比,毫不遜色,甚至歷史更為悠長。

當然作者在論述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關係的時候,是否像他強調的那樣絲毫不持偏見,尤其在他認為希臘—羅馬文化東漸對亞洲具有決定性影響的觀念上,是否已經傷害了東方古國的原創權,這就有待讀者自己的分析和判斷了。(《東方的文明》(法)雷奈·格魯塞著中華書局)<王楠>

關於《東方的文明》

法蘭西科學院院士雷奈·格魯塞教授,是一位博學多才的東方文化研究家。

《東方的文明》《東方的文明》
他的一生,著述了不少有關東方文化藝術的專門著作。特別是四卷本的《東方的文明》,幾手成為西方學術界研究東方文化者必備的參考手冊,有不少法文以外的譯本。我們曾經譯過第二卷《印度的文明》、第一卷《近東和中東的文明》,出版之後,迅述售盡。現在我們又將第三卷《中國的文明》譯出,以供社會的需要。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我們的文化遺物散布在世界各博物館和收藏家手中的情形,以及當時學者們研究的成果。格魯塞教授號稱能文,他任職法國吉美博物館館長,又擁有豐富的資料,可以說在這一時期學者們的研究和文物的分布,他在本書中多有收入。到今天,那些過去的書刊,多不易得,我們於此正可從中吸取不少應有的知識,作我們文化史美術史的補充。

在15年前,西方霸權主義者闖進我們的海疆門戶,強迫我們吸食他們的毒品鴉片,把罪惡之花捧於頂上。我們奮起把抗,就發生了“鴉片戰爭”。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接著是各種屈辱紛至奮來,直到八國聯軍闖入北京,把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恣意焚毀,以掠奪其中的瑰寶,散入西方世界。這之後,西方世界的尋寶者,隨意來往於我國的內地,探察名勝吉跡,任意破壞發探,新疆、敦煌石窟的文物被大量擁載而去;天龍山的造像,被洗劫一空,成了他們廳堂的陳設。古代陵墓碑碣,古代寺廟壁畫,也成了獵取的重點。西方的軍事測量員,西方的外交官,一時成為收藏巨富、知名大亨,著書立說,流布世界。東方追隨者也不甘落後,一時財界巨頭各建館庫,大量收藏,而我國流失的珍品就不可勝記了。本書原有豐富的插圖,可供參考。因為過去的印刷,製版已不如人意,這裡只存圖錄。為了按圖索驥,使我們能夠掌握這些文物所在,仍有用處。

《東方的文明》《東方的文明》

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我們恢復了民族的尊嚴,認真地建設我們的文化。我國的考古學家、藝術史學家,按照科學的方法,考古發握,取得不少優異的成績。我國地大物博,文化悠久,先民們智慧的創造,留下精美的造物,馳譽世界。山於這些新的發現,使過去的記述,都得改寫或補充。舉其重要者如:有關舊石器時初湖的文化造址,發現了三、四百處,包括了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個三個省、巨、直轄市的大約近百個縣市,其中大多數的造址,是近40年來第一次發現的。可以證實中國各民族從自已的土地上創造文化,山舊石器內新石器一步步內前演進,以達到燦爛的文明。

這中間還有一項很重要的發現,即有關古猿類化石的出土,這些發現有助於了解人類遙遠的直系祖先或其旁支,研究它們的演化發展的譜系,探討有關人類起源的間題。看來我國大體是在人類起源地范國之內。“從猿到人”的科學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中國的文明開始在我們各民族的祖先中的勞動創造過程,從悠久的歲月中發展到個天的成績。雲南開遠、祿封的古猿化石,元謀的猿人化石,藍舊的猿人化石等,在距個60萬年以前,可以推知在勞動鍛鍊中,人的面貌已經卓然出現,遙浙主宰這個世界。這湖間北京猿人遺址的繼續發掘與研究,也更有發展。在遼寧省西部由區發現的5000多年前祭壇女神廟積石冢群址,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又找到新的線索。四川省廣漢玉星堆遺址發現的商代晚期大型祭祀坑,在對古已蜀文化的研究上向前推了約1。00年,這些都是近年來的新成就。

《東方的文明》《東方的文明》
從舊石器到新石器,由打制到磨製,器形全由人來創遺掌握,人成了萬物之靈,是一個飛躍的進步。新舊石器在中國散布的地區頗多,不能詳述。其中還有細石器,選擇燧石品瑩如玉,已開其後古玉製作的濫觴。由勞動工具進化為雕飾的禮器和祭器等,人類的智慧與審美能力,也逐步展現。由於火的發明,人類掌握了陶冶技術,進入彩陶與銅器時代,燦爛的文明就在中華大地上完成,並且它獨具民族的面貌,有自已特殊的形式了。

近些年在中國南部、北部及新疆地區,都發現了岩畫,如《廣西左江流域崖壁畫》、向蒙《四由岩畫》所載,及新疆霍域縣、額敏縣、裕民縣所發現的零星岩畫,足補我國過去的空白。由於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和銅器,使我們看到了這些精美的製作所達到的高度藝術水平。由於曾候乙墓編鐘的出土,使我們看到在工藝美術上,在音樂藝術上都有相同的高度成就。由於秦俑大規模的發現,使我們如實地看到了強秦雄勁之風,這時期的雕塑藝術,也已達到栩栩如生的程度。由於長沙馬玉堆西漢帛畫的出土,使我們看到當時的繪畫技巧與絲織工藝的水平。由於唐代太子李賢墓、李蕙仙墓壁畫的出土,使我們看到當時繪畫所表現的寫實作風。凡此歷史留下的空貴藝術品,都給我們以重新認識,開闊了過去的眼界。而且在各少數民族地區中,都有其傳統的別具風貌的珍品出現,使我們看到自古以來,各民族的互相合作,組成為多姿多彩的前代文化,使中國的文明永放光芒。

《東方的文明》《東方的文明》

在當前,資本主義世界中又煽起一股狂潮,常用巨額資金,來搜求世界上的珍品。因此趨利之徒,敢於盜掘歷史古墓,偷竊國家庫藏,我國的古代墓葬也成為歹徒的生財手段。仿佛過去霸權主義者所散布的戰爭瘟疫,又用另一種形態出現,破壞了先民們所遺留的文化成果。值得警惕

為了我們祖國的文明繼續發揚光大,消滅戰爭,保衛和平,達到人間社會的共間繁榮,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重要責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