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羅夫斯基》

《杜布羅夫斯基》

《杜布羅夫斯基》是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所寫的中篇小說.小說中的強盜頭子杜布羅夫斯基本質上依然是個貴族少爺。他的“作亂”完全是出於個人動機,跟他手下的農奴在思想感情上並無共同之處。他“劫富”而不“濟貧”,即使拿個人動機來看,復仇遇艷,便放棄復仇。

基本信息

簡介

杜布羅夫斯基布羅夫斯基

《杜布羅夫斯基》是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所寫的中篇小說,1799年6月6日/俄歷5月26日)出生於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於聖彼得堡,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及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他諸體皆擅,創立了俄國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提供了典範。普希金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內容概要

近衛軍少尉杜布羅夫斯基的父親德罪退役上將特羅耶庫洛夫而家道中落,杜在父病故後,出走他鄉,落草為寇,劫富濟貧。後來他卻愛上了仇人的女兒瑪莎,由於瑪莎被迫嫁與他人,心灰意冷的杜解散了部屬,隻身離開俄國。

小說中的強盜頭子杜布羅夫斯基本質上依然是個貴族少爺。他的“作亂”完全是出於個人動機,跟他手下的農奴在思想感情上並無共同之處。他“劫富”而不“濟貧”,即使拿個人動機來看,復仇遇艷,便放棄復仇。

作者簡介

契訶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Чехов1860~1904)俄國小說家、戲劇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部分章節

第一部第01章
幾年以前,在自己的許多田莊中間一座田莊裡頭,居住著一名門第古老的俄羅斯貴族基里拉·彼得洛維奇·特羅耶古洛夫。他的財富、顯赫的門第和人緣關係使他在其田莊坐落的幾個省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鄰居們一向樂於奉承他極微小的癖好,省里的官僚一聽到他的大名就嚇得發抖。基里拉·彼得洛維奇把別人的逢迎拍馬視為當然,好似收下一件件貢品一樣。他的府第總是高朋滿座,以點綴他那大老爺式的清閒無聊的生活,分享他那熱熱鬧鬧的、有時甚至是暴殄使性的尋歡作樂。誰也不敢拒絕他的邀請,逢年過節誰也不敢不到波克洛夫斯柯耶村來表示孝敬。在家庭生活中,基里拉·彼得洛維奇暴露了一個沒有教養的人的一切缺陷。他被環境嬌寵慣了,動輒放縱自己火爆的性情大肆發作和極其有限的頭腦異想天開。雖然他體力過人,但每個禮拜總得有三兩次因肚子撐得過飽而受苦,每天晚上喝得醉眼朦朧。他府第的一所廂房裡住了十六名婢女,做做女人常做的針線活。這廂房裡的窗戶都裝上木闌乾,門都上了鎖,鑰匙歸基里拉·彼得洛維奇親自掌管。這些年紀輕輕的女囚犯於規定的時刻由兩名老太婆監督著到花園裡去放風。每隔一段時間,基里拉·彼得洛維奇便從他們中間挑選幾個出來,許配男人,打發出去,再找幾個新的來補缺。他對待農民和家奴非常嚴厲和任性。雖然如此,他們仍然忠於他,因為他們可以拿東家的財富和名聲炫耀於人,同時,也依仗主人權勢的包庇,使得自己可以對鄰人乾出許多壞事。
特羅耶古洛夫平素所幹的事情不外乎騎馬巡行於自己遼闊的領地,日以繼夜地大擺宴席以及日日想出花樣翻新的惡作劇。每一惡作劇一般總得抓住某個新來的客人當作捉弄的對象,有時老相識也難以倖免——只有安德列·加夫里洛維奇·杜布羅夫斯基一人是個例外。
這位退伍的近衛軍中尉杜布羅夫斯基是他的近鄰,擁有七十個農奴。跟達官貴人打交道都倨傲不遜的特羅耶古洛夫,卻尊重杜布羅夫斯基,雖則他地位卑微。他們曾經在部隊里是同事,因而特羅耶古洛夫憑經驗深知他為人急躁和堅決。境遇使他們分別了很久。由於家道中落,杜布羅夫斯基只得退伍,遷居到自己僅存的一個田莊上來。基里拉·彼得洛維奇得知這一點以後,甘願出面為之庇護,但杜布羅夫斯基婉言謝絕,寧願仍然窮困但卻保持獨立。再過了幾年,特羅耶古洛夫獲得了陸軍大將的軍銜而退伍,回到自己的田莊,兩位朋友再度見面了,彼此高興。從此,他們便天天在一起,而基里拉·特羅耶古洛夫,生平從不拜訪任何人,有時卻不拘禮節地到這位老朋友的簡陋的屋子裡去作客。他們同庚,同出身,所受的教育也相同,甚至性格和志向也不無相同之處。兩人的遭遇也有幾點偶合,兩人都是戀愛結婚,兩人都早年喪偶,兩人膝下都各有一個孩兒。杜布羅夫斯基的兒子在彼得堡學習,基里拉·彼得洛維奇的女兒在父親的膝下長大。特羅耶古洛夫時常對杜布羅夫斯基說:“聽我說,老兄!安德列·加夫里洛維奇!要是你的沃洛吉卡將來有出息,我就把瑪霞許配給他,哪怕他窮得象只鷹。”安德列·加夫里洛維奇搖搖頭,總是這么回答:“不,基里拉·彼得洛維奇!我的沃洛吉卡不配做瑪利亞·基里洛夫娜的丈夫,象他那樣貧窮的貴族青年,最好娶一個貧窮的貴族姑娘,做個一家之主,那可比做嬌生慣養的婆娘的一條走狗要好得多啦!”
目空一切的特羅耶古洛夫跟他的窮鄰居之間的這種融洽的關係,大夥都很羨慕。看到他在基里拉·彼得洛維奇的餐桌旁直言不諱,毫不顧忌是否跟主人意見相左,大家對他的大膽感到吃驚。有的人想學他,試圖超越應有的謙卑的界線,但是基里拉·彼得洛維奇眉頭一皺,嚇得此輩從此不敢妄想。因此,杜布羅夫斯基獨處於共同規律之外。一個偶然事件破壞並改變了一切。
初秋的一天,基里拉·彼得洛維奇打算到遠離莊院的田野去打獵,先一晚就給養狗人和馬伕下達了明晨五時出發的命令。野營帳篷和野餐廚房事先已經運到基里拉·彼得洛維奇將要用膳的地點。主人和賓客先到狗舍巡禮,那兒有五百條追風狗和撲殺狗過著溫飽康樂的日子,它們用狗類的語言大歌大頌基里拉·彼得洛維奇恩重如山。那兒還有一座給病狗們特設的療養院,歸狗醫總監齊姆希卡領導。療養院裡還特設婦產科,專為高貴的母狗們臨盆與哺乳之用。基里拉·彼得洛維奇為這美妙的狗宮而洋洋得意,決不放過一次機會在那些至少每人來此朝拜過二十次的客人們面前炫耀一番。賓客如雲,前呼後擁,狗醫總監齊姆希卡與數名養狗人頭頭追隨左右。基里拉·彼得洛維奇正巡視狗宮啦!走到有的狗窩門口,他停下來,或者探問病號的康復情況,或者下達或寬或嚴但一貫正確的指示,或者把老相識的狗友召喚到跟前,對它們百般寵愛,跟它們傾心談話。贊美狗舍之豪華,賓客自認義不容辭。唯有杜布羅夫斯基緊鎖眉頭不開口。他本是個熱心的獵人。他的家境只允許他豢養兩隻追風狗和一對撲殺狗。見到如此壯麗的狗宮,他憋不住有點兒妒忌了。“老兄!你皺著眉頭幹嘛?”基里拉·彼得洛維奇問,“我這狗舍你不喜歡嗎?”“不!”他板起面孔回答,“你的狗舍好得了不得,你手下人未必也能過你的狗這樣的生活。”

普希金作品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俄歷5月26日)出生於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於聖彼得堡,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及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