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宮史》

《明宮史》

《明宮史》是明人呂毖從明朝宦官劉若愚所著的《酌中志》的二十四卷里選出的其中的第十六卷到第二十卷。

基本信息

根據四庫文淵閣版整理

明宮史卷三 明 呂毖
內臣服佩
貼裏
其製如外廷之披褶。司禮監掌印、秉筆、隨堂,乾清宮管事牌子各執事、

《明宮史》《明宮史》
侍都許穿紅貼裏,綴本等補,以便侍從御前。凡二十四衙門、山陵等處官長隨內使小火者,俱得穿青貼裏。又有雙袖襴蟒衣,凡左右袖上裏外有蟒二條,自正旦燈景以至冬至陽生、萬壽聖節,各有應景蟒紵。自清明鞦韆與九月重陽菊花,俱有應景蟒羅。自端陽五毒至八月月仙玉兔,俱有蟒紗。又舊制自十月初四日至次年三月初三日穿紵紗,自三月初四日至四月初三日穿羅,自四月初四日至九月初三日穿紗,自九月初四日至十月初三日穿羅。該司禮監預先題奏傳行。凡婚慶吉典則雖遇夏秋亦必穿紵紗供事。若羊羢衣服,則每嵗小雪之後,立春之前,隨紵絲穿之。凡大忌辰,穿青素。值廟者,穿青綠花様,遇修省亦穿青素。
其製後襟不斷而兩傍有襬。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褶,兩傍有耳。自司禮監寫字以至提督正,並各衙門總理管事方敢服之。紅者綴本等補,青者否。
圓領襯襬
與外廷同,各按品級。凡司禮監掌印秉筆及乾清宮管事與有勞者,其補皆得坐蟒,次則鬥牛。及都知監有牙牌者,鸚哥雜禽補。官帽以竹絲作胎,真青縐紗蒙之。自奉御至太監皆戴之。俗所謂剛義帽也。平巾以竹絲作胎,真青羅蒙之。長隨、內使、小火者戴之。制如官帽而無後山,然有羅一幅垂於後,長尺餘,俗所謂砂鍋片是也。牙牌
內官監題本於內承運庫領討象牙製造。每陞奉御或長隨即給與一面,將原帶烏木牌換收。按御用監等衙門各有號數,一邊刻忠字若干號,一邊刻某監某銜,亦間有私買者、私造者,從來不禁。其製,有雲尖,下方微闊,而上圓,可重六七兩不等。烏木牌其製,荷葉頭圓,徑二寸許,一面刻內使或小火者字様,一面用長方火印於中,其篆文四字曰:“闗防出入”,而火印兩傍分刻小字或內字若干號,此係官物,無敢私造者。凡遇失落,必題知懲處另給。
牌繐其製用象牙或牛骨作管,青綠綿結,寶蓋三層,圓可徑二寸,下垂紅線長八寸許,內懸牙牌或烏木牌,上有牌繫青縧,凡穿圓領隨侍及有公差私假出外,本等帶之,左即懸此牌繐。如平居在宮,穿[衤曳][衤散]者,貼裏者,俱不帶牌繐,有縧。
凡內使、小火者烏木牌,平巾者無穿圓領束帶之理。惟請轎長隨並都知監長,隨各獅子等補,束角帶。其陞有牙牌、官帽,便謂之奉御。正六品得服麟補,束金廂玳瑁或犀帶。自奉御而上,左右監丞五品,左右少監從四品,太監正四品。自太監而上方敢穿鬥牛補。如再陞,則膝襴之飛魚也,鬥牛也,蟒衣也。再陞則受賞也。特陞,方賜玉帶。冬則光素,夏則玲瓏,三月九月則頂粧玉帶也。再陞內府騎馬,再陞每嵗祿米十二石,如再陞,但凡一級,止嵗加祿米十二石耳。

明宮史騎馬

凡內府有名騎馬者,自東西下馬門起至北安西安門柵欄東上北門止,

《明宮史》《明宮史》
東上南門起至南內西上南門止,至寶鈔司。凡遇萬壽聖節、正旦節,凡內府騎馬者各進馬一匹。若遇大婚禮、誕生慶典,亦然。凡進馬有例。司禮監管賞寫字,預先于思善等門曉示一帖曰“某日進馬”,各家將馬之毛色並已之官衘姓名開送司禮監總辦黃本處,各酬銀二錢或錢不等,以為買筆墨之用,此舊規也。臨期請旨,如聖駕親覽所進之馬,便都於乾清宮門外伺候覽過,交御馬監。不堪者不收,換補之。凡賞過祿米者,遇萬壽聖節隨進馬之外仍各進鹿一隻交南海子。未賞祿米者則免之。又冬至之前,掌印、秉筆、隨堂管事牌子各進子母羊四角六角,羊交牲口房。凡藩府所進之羊,亦交牲口房,所進之馬,亦交御馬監也。

明宮史櫈杌

凡司禮監掌印秉筆之年髙最有寵眷者方能得。此其製如靠背椅而加兩桿子,傍用皮襻如轎前後,各用一橫槓。然擡者不在轅內,只在桿外斜插摃擡而正行,之所以曰杌者,禁地不敢乗轎之義也。

其製如牀面,髙五寸許,於偏後些安一椅圏,前後以麄羢繩拴,用摃二條,斜插擡走,離地尺餘。凡司禮監掌印秉筆年老者方私置,坐之不係,欽賞亦不係。正經品級自乾清門外至西華門東華門裏止。
朝服朝冠帶履
外廷同,冠七梁或五梁。只許司禮監掌印於祭中霤之神之夜服此祭之。

明宮史笏

象牙為之,與外廷同。
抹布
非布也,是素紵絲或綾染柘黃,長五尺,闊三寸,雙層,方角如大帶子之式,而無繐。凡乾清宮管事牌子,暖殿御藥房管櫃子,御司房管庫管弓箭,請小轎四執事牌子,欽安隆徳英華三殿陳設近侍,須蒙賜過者,方敢佩於貼裏之右,而蟠結縧上雙垂之,露半條於外,垂與衣齊。
刀兒
小牙筯一雙,小尖刀一把,長六七寸不等,銀鑲,鯊魚皮等鞘,以紅羢辮繫表

《明宮史》《明宮史》
於衣,左牌繐之上,以昭近臣殊寵,非外衙門之所敢望也,惟司禮監是禮儀衙門,斯不屑抹布刀兒矣。
鐸針
金銀珠翠珊瑚皆可製,年節則大吉葫蘆、萬年吉慶,元宵則燈籠,端午則天師,中秋則月兔,頒厯則寶厯萬年,其製則八寶荔枝四字鮎魚也,冬至則陽生綿羊太子梅花,重陽則菊花,萬壽聖節則萬萬壽洪福齊天之類。洪福者於齊天字之兩傍各有紅色蝙蝠一枚,以取意耳。凡遇誕生婚禮及尊上徽號、冊封大典皆萬萬喜,所謂鐸針者,單一枝有[釒亭],居官帽中央者是也。
枝箇
其製隨景如鐸針,但鹹小偏,向成對耳。
挑板
亦隨景如前,而珠珊瑚自[釒亭]端下垂,或間以寶石、金方勝字耳,下垂腳(世廟時亦間將三種賜輔臣大臣。神廟初年亦間賜宰相張居正雲)。
披肩
貂鼠製一圓圏,髙六七寸不等,大如帽,兩傍各製貂皮二,長方,毛向裏,至耳即用鈎帶斜掛於官帽之後山子上。
直身
製與道袍相同,惟有襬在外,綴本等補。聖上有大紅直身袍,凡遇大事若過司房,或秉筆私自下直房,始穿此。凡見尊長則不穿,其色止有天青、黒綠、玄青,不敢做大紅者。或亦開襬加襯衣而束本等帶者。
道袍
如外廷道袍之製,惟加子領耳,間有綴補。
氅衣
有如道袍袖者。舊製本不縫袖,故名曰氅。綵素不拘。
大褶
前後或三十六或三十八褶不等,間亦綴本等補。
順褶
如貼裏之製,向褶之上不穿細紋,俗為馬牙褶,即外廷之[衤鏇]褶也。間亦綴本等補。
束髪冠
其製如戲子所戴者,用金累絲造,上嵌晴碌珠石,每一座有直數百金或千餘金二千金者。四爪蟒龍在上蟠繞,下加額子一件,亦如戲子所戴,左右插長雉羽焉。
朝帽
此古製,如畫上綿羊太子所戴者也。以貂鼠銀鼠皮製之,凡冬月隨駕出獵戴之而不寒。
墩帽
亦古製也。冬則天羢或紵縐紗,夏則馬尾所結成者,上綴金蟒珠石,其式如大帽,直簷而頂稍細。
二色衣
近御之人所穿之衣。自外第一層謂之蓋面,如[衤曳][衤散]、貼裏、圓領之類。第二層謂之襯,道袍。第三層謂之綴領,道袍,其白領以漿布為之,如玉環在頂而缺其前,稍油垢即換之。非入過皇城者不敢綴也。自此三層之內,或褂或襖,俱不許露白色袖口。凡脖領亦不許外露,亦不得綴鈕口。只宮人脖領則綴鈕扣,是以切避忌之。凡外廷講幄召對之臣,不可不曉二色衣之妙處者。如夏則以葛布為上身,以深藍或玉色紗作下褶,並按兩袖各數寸,又縁子領寸許,一則恐於君前露白色,一則省費省福,以便拆澣。
一把蓮
中,凡掌印秉筆管事牌子俱在乾清宮內各直房居住,每夜除名,該正管事牌子在殿內直宿,其餘者候聖駕已安寢,磕過安置頭,寢殿門已闔,則始散歸各直房,或酒或茶,自己用過便各安歇,絶無敢私相會飲者,以杜朋比欺矇之獘。其各家經管衣帽宮人,即將宮帽一頂,貼裏、道袍、大襖或掛共上一條領者一副,總緻兩道冠之,將褆繫縧牌總亦掛得停當,名曰一把蓮。並硬抹口,羢襪靴,護膝一雙,俱緊安於所歇床傍。伺候暗燈及燭,於卓上立銅篐頭,攢竹五尺一根於卓司房宮人,伺候筆袋一件,空紙數幅,本色紙花一袋。紙花者,即白紙裁成方葉如碗口大以備寫字唾痰擦手之用。凡猝然夜間御前有事忽,有傳召或值火災意外之警,便立可衣冠。手持五尺,速赴聖駕之前,以防衛之。
長者巾
製如東坡巾而後垂兩方帶如程子巾式。(神廟恆尚長者巾,冠前縫綴一大西洋珠,兩傍金五爪龍戲之,而後垂兩葉,之中亦各蟠蒼龍。凡內臣髙年之人亦有戴者,或金線黒線緑廂,然只不敢綴雲龍也。忠靖巾、六合巾、方巾、九華巾,晉唐等製,皆如外廷,熹廟恆尚九華巾)
圓帽
凡內臣皇城之內,除宮帽平巾之外,即帶圓帽。冬則以羅或紵為之,夏則馬尾牛尾人髪為之。有極細者,一頂可值五六兩或七八兩十餘兩者,名曰瓜拉或瓜[口賴]絶不稱帽子,想有所避忌也。
椶[同棕]靸[sa3]
巾帽局製造。每年冬雪第一次即送司禮監掌印掌東厰秉筆每二雙,管事牌子每一雙,冰雪穿之,以便趨走不滑跌也。
撒扇
其製用木柄,長尺餘,合竹作小骨二十餘根,用藍絹糊表,兩面皆撒大塊金箔。放則遮日,收則入囊。自司禮監掌印至管事牌子皆於宮中夏間用之,只可取陰不可取風,其式如外之竹涼扇,而不曲,長可二三尺,上闊下窄。(宣廟有詠撒扇六言詩一首:湘浦煙霞交翠,剡溪花雨生香,掃卻人間炎暑,招囘天上清涼)

皁皮為之,似外廷之製,而底軟襯薄,其裏則布也。與聖上履式同,而前縫少菱角,各縫少金線耳。頻加粉飾,敝則易之。凡當差內使小火者不敢概穿,但單臉青布鞋、青布襪而已。或雨雪之日,油靴則不禁也。
扁辮
用不堪之羢,紫色、青綠色織如大帶子,微鬆軟耳。長可丈餘不等,闊可三四寸。凡遇雨雪,將衣搊束,離地八九寸,以防泥汚,晴天不用。如冬雪之月,亦得穿皮氅衣。夏暑之夜,亦得用摺疊竹架各支紗絹帳以禦蚊蚋也。
雨衣雨帽
玉色、深藍、官綠,杭紬或好油絹為之。亦有蠶繭紙為者。有斗體式,有道袍式加掛者。御前大內臣值穿,紅之日有紅雨衣,彩畫蟒衣方補,為貼裏式者。雨帽則如方巾,周圍加簷三寸許耳,亦有竹胎絹糊黒油漆如髙麗帽式者,惟御前大內臣戴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