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的胡適》

《日記的胡適》是由作者李伶伶、王一心根據胡適日記內容,編著的一本作品,是一部研究胡適本人的作品。作品從胡適日記中解讀胡適的內心世界,從胡適與眾多著名人物的交往的記錄中發掘胡適的特點。胡適日記歷來為研究者所重視,可惜一直不得窺其全貌,為胡適研究者引以為憾。進入本世紀後,海峽兩岸先後出版了胡適日記迄今最齊全的版本。《日記的胡適》正是在此文獻根基上,抽出的一節新枝。

基本信息

背景簡介

胡適胡適

胡適日記時間長逾半個世紀,涵蓋了其成年的一生。其一生所經歷的重大事件,其人生中的重要事情,日記中大多有所涉及。

值得一提的,倒是胡適人生中的那些“小處”。胡適作為新文學運動的巨擘,他的那些大節、異稟,那些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著名的“段子”,讀者即便不如雷貫耳,大多也略知一二。

胡適心底的隱秘處,生活中的瑣屑,是常易被胡適研究者忽略而筆觸不及的,卻也是構成真實的胡適所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胡適日記研究中最應體現出的特色。

作品資料

日記的胡適日記的胡適

題名:日記的胡適

編著:李伶伶、王一心

定價:29.80元

ISBN號:978-7-224-08181-7

分類法檢索:K827.6/25.32

出版發行: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7

作品介紹

胡適胡適

胡適自16歲開始,直至去世的第三天,共留下二百多萬字的日記。從日記看胡適,這位中國新文化的弄潮兒與代表人物展現給我們的,必定不只是他人生中精彩的一面,或許更多的,我們將看到隱秘於那些瑣碎文字背後映射出的個性和真實自我,那便是一番別樣的風景了。如果將本書視為另一種形式的人物傳記,好傳記的第一要義當是表現傳主性格,那么大概沒有什麼比日記更能透露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了。

本書不是一本研究胡適日記的書,而旨在研究胡適這個人,作者從胡適日記中解讀他的內心世界,更從他與王雲五蔡元培馬寅初傅斯年陳獨秀辜鴻銘魯迅陶行知梅蘭芳郭沫若徐志摩梁宗岱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陳垣余英時張愛玲等等諸位著名人物的交往的記錄中發掘人物特點,令讀者得以與胡適親密接觸,對他產生新的理解,並對那個時代的那些事兒和那些人有了新的解讀視角。

從日記看胡適,這位中國新文化的弄潮兒與代表人物展現給我們的,必定不只是他人生中精彩的一面,或許更多的,我們將看到隱秘於那些瑣碎文字背後映射出的個性和真實自我……

內容片段

胡適與曹誠英資料圖胡適與曹誠英資料圖

胡適日記自1月27日以後就中斷了,時間長達一年。因而從他的日記中,我們已無法知道他與曹誠英在這一年的時間裡是否又見過面。可以肯定的是,他倆的通信始終未斷;他倆的愛,也始終未消。1925年1月25日,他補記了一份“1924年的年譜”,其中將《小詩》定為“最得意的一首小詩”。其實無論從詩的技巧上還是內容層次上,這首詩不一定稱得上最好,但因為詩里滲透了他對曹誠英的一份情,所以他自認為“最得意”。

整個1925年,胡適的日記記得很簡單。但是,在這一年中,卻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的本身是胡適在日記里刻意迴避的理由。這年7月,他收到曹誠英的一封信。這封信的封面是用英文寫的“北京大學胡適博士收”,實際上它是由曹誠英的哥哥曹誠克自天津轉的。當時,曹誠克在南開大學任教授。該信的郵戳顯示,發信郵局是“天津府”。為什麼要這樣呢?從信中的內容看,曹誠英似乎在擔心被別人知道他倆的關係。因為她這樣寫道: “……我們在這假期中通信,很要留心!你看是嗎?不過我知道你是最謹慎而很會寫信的,大概不會有什麼要緊……你有信可直寄旺川。我們現在寫信都不具名,這更好了。我想人要拆,就不知是你寫的。我寫信給你呢?或由我哥轉,或直寄往信箱。要是直寄信箱,我想你我的名字不寫,那末人家也不知誰寫的了。你看對嗎?” 這樣的偷偷摸摸很讓胡適痛心,他能感受到曹誠英不得不做一個無名無份的地下情人的委屈。而信的末尾一段更讓他幾乎要落下淚來: “……穈哥!在這裡讓我喊一聲親愛的,以後我將規矩地說話了。穈哥!我愛你,刻骨的愛你。我回家去之後,仍像現在一樣的愛你,請你放心。……祝我愛的安樂!”也就是這句愛的宣言,讓畏縮的胡適痛下決心,他要離婚,他要和娟結婚!

胡適向江冬秀提出離婚!江冬秀反應的激烈大大出乎胡適預料。她拿著剪刀要刺胡適,被人攔下後,又衝進廚房拿了把菜刀,威脅胡適說: “你要離婚可以,我先把兩個兒子殺掉!我同你生的兒子不要了!”胡適相信他那“庸俗的”妻子能夠說得出做得到,他傻了,也清醒了。如果真的離婚,兩個兒子的小命難保是其一,他胡博士長久以來精心維護的好名聲也將毀於一旦而大失面子是其二。與其如此鬧得雞飛狗跳人盡皆知,不如悄然捨棄自己的愛情。就這樣,胡適妥協了: 不離婚了,讓曹誠英去墮胎。“墮胎”一說,在胡適日記中當然是找不到的,而只是知情者說。曹誠英的苦楚,是能夠想見的。她墮了胎,但無法墮掉對胡適的愛。為此,胡適在1926年寫了一首詩《扔了?》。不久,曹誠英考入南京中央大學農學院,與後來的物理學家吳健雄、生物學家吳素萱同學。再後來,由胡適推薦,她考入胡適當年就讀的美國康奈爾大學農學院。藕斷絲還連。胡適與曹誠英分手卻並不絕情,他倆一直有來往。這在胡適日記中也有體現。

1931年1月7日

車到浦口時大雪。過江已誤點,車開又遲,故到晚上十一點始到上海。珮聲來接勝之,在渡船上稍談。勝之與她在下關上岸。我們在江口搭車。在上海時,他倆幽會在友人汪孟鄒家。這讓江冬秀怒不可遏,但她忍著,因為至少胡適不再提離婚。曹誠英學成歸國後,曾在四川大學農學院任教,結識了曾某,並決定結婚。可是節外生枝,曾某的親戚與江冬秀相熟,閒聊中透露了此事。江冬秀抓住了這個報復機會,也不顧及丈夫的顏面,將他與曹誠英的舊情翻了個底朝天。“醜事”很快傳到了曾某的耳朵里,他隨即取消了婚約。

作品評價

日記的胡適日記的胡適

《日記的胡適》的作者對此顯然是心裡清楚而有眼光的。這也是《日記的胡適》里,最有趣味而引人入勝的段落。比如胡適研究專家余英時先生年少時,他的父親向胡適喜夸兒子的聰明,這原是為人父的人之常情,善解人意又非不諳世故的胡適卻表現出大不以為然。

《日記的胡適》的作者在引證了紫金山麓村民曾激烈反對造陵的事實後,這樣評道:“從陵墓選址到建成,共花了4年時間。歷時之久,靡費之巨,規模之大,在20世紀的世界現代造陵史上實屬罕見。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窮國,一幫宣稱繼承孫中山遺志的人,卻為這樣一個親手推翻了封建王朝的人建一座封建帝陵般豪華的墳墓,實在是深有意味。新派人物的胡適對此表示不以為然是理所當然的。

《日記的胡適》中還有一些觀點,以日記為證,顛覆了以往論者慣常的對胡適的評斷以及人們對胡適的印象。比如胡適與江冬秀的婚姻,許多人都以為兩人文化程度相差過大,一定是不幸福的,胡適沒有像他同時代的許多文化人那樣喜新厭舊,是源於封建教育的中毒,是出於性格上的軟弱,是做了封建婚姻的犧牲品。《日記的胡適》卻從胡適的日記中,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饒有意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