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正緯》

《正緯》是《文心雕龍》的第四篇。“緯”是一種假託經義以宣揚符瑞的迷信著作。本篇主要論證興於西漢末而盛於東漢的緯書與經書無關。儒家思想經漢儒用陰陽五行加以神化之後,到東漢末年便威信掃地了。劉勰為了“徵聖”、“宗經”,特寫這篇,說明緯書是偽造的。

內容簡介

河圖洛書河圖洛書
本篇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明古代聖人講河圖、洛書是取法自然之道。第二部分列舉四條理由證明後世託名孔子的緯書是假的。第三部分講漢儒偽托孔子編造種種讖緯的惡果是攪亂了經書,“乖道謬典”,因此遭到桓譚等人的駁斥。第四部分講緯書“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
本篇和文學關係不大,但在學術思想上,劉勰桓譚等人之後對讖緯的荒謬作一系統的總結,是有一定歷史意義的。從這裡可以看出,對儒家思想的神化,劉勰是反對的,但凡是儒家經典中講過的東西,如河圖洛書等唯心主義的傳說,他不僅不敢反對,而且相信。這是他盲目徵聖、宗經思想帶來的局限。

原文+譯註

(一)
夫神道闡幽1,天命微顯2。馬龍出而大《易》興3,神龜見而《洪範》燿4。故《繫辭》稱:“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5斯之謂也6。但世敻文隱7,好生矯誕8,真雖存矣,偽亦憑焉9。
〔譯文〕
河圖洛書河圖洛書
根據自然之道可以闡明深奧的事理,使不明顯的自然法則明顯起來。馬龍獻出河圖就產生了《易經》,神龜獻出洛書就產生了《洪範》。《周易·繫辭》中所說:“黃河出圖,洛水出書,聖人效法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歷時久遠,有關記載很不清楚,容易產生不實的假託;因此,真的雖然存在,假的也據此而出現了。
〔注釋〕
1 神道:自然之道。闡:明。幽:不明。
2 天命:自然的法則。微:幽深。
3 馬龍:相傳黃河出圖,由形似馬的龍負出。《易》興:相傳伏犧據河圖製成八卦,周文王為八卦作卦爻(yáo搖)辭而成《易》(見《周易正義序》)。
4 神龜:相傳大禹時洛水有龜獻出書來。見:通“現”,出現。《洪範》《尚書·洪範》中說:天賜給禹以洪範九疇。洪範:大法。燿:發出光彩。
5 這幾句見於《周易·繫辭上》。則:效法。
6 斯:此。
7 敻(xiòng兄去):久遠。
8 矯誕(dàn但):假託。矯:詐。誕:虛妄,荒誕。
9 憑:依據。
(二)
夫六經彪炳1,而緯候稠疊2;《孝》、《論》昭晰3,而《鉤》、《讖》葳蕤4。按經驗緯,其偽有四:蓋緯之成經,其猶織綜5,絲麻不雜6,布帛乃成;今經正緯奇,倍擿千里7,其偽一矣。經顯,聖訓也8;緯隱,神教也9。聖訓宜廣,神教宜約,而今緯多於經,神理更繁,其偽二矣。有命自天,乃稱符讖10,而八十一篇11,皆托於孔子12,則是堯造綠圖13,昌制丹書14,其偽三矣。商周以前,圖籙頻見15,春秋之末,群經方備,先緯後經,體乖織綜16,其偽四矣,偽既倍摘17,則義異自明。經足訓矣18,緯何豫焉19!
〔譯文〕
儒家六經光彩鮮明,而緯書卻十分煩瑣;《孝經》、《論語》等已講的很明晰了,而解說《孝經》、《論語》的讖緯卻講得十分雜亂。根據經書來檢驗緯書,有四點證明緯書是偽托的:用緯書來配經書,正和織布一樣,必須絲或麻的經線緯線分別配合,才能織成布或帛。現在經書是正常的,緯書卻很奇特,二者相背千里。這是證明緯書為偽托的第一點。經書明顯,那是因為用世事來進行教育;緯書不明顯,那是因為用神妙的現象來說明。那末,前者的文字篇幅必然要多些,後者的文字篇幅應該少些。但現在卻是緯書多於經書,神妙的道理講得更為繁多。這是證明緯書為偽托的第二點。要有上天所降的旨意,才能說是“符讖”,可是有人說八十一篇讖緯,全是孔子所作,但緯書中又說唐堯時出現了綠圖,周文王時出現了丹書。這是證明緯書為偽托的第三點。在商周以前,符命占驗已大量出現了;但經書是在春秋末年才齊全的。如果是先有緯書而後有經書,這就違背了經緯相織的正常規律。這是證明緯書為偽托的第四點。偽托的緯書既然違背經書,則經書與緯書的意義不同就很明顯了。經書已滿可成為後世的準則了,何須緯書參預呢!
〔注釋〕
讖緯讖緯
1 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為儒家六經。彪炳:光彩鮮明。彪:虎文。炳:光明。
2 緯候:宣揚占卜瑞應方面的書。緯:有六經緯及《孝經緯》等。候:占驗。稠疊:重複,這裡指緯書的繁多。
3 《孝》:指《孝經》,《論》:指《論語》。昭晰:清楚明白。
4 《鉤》:指關於《孝經》的緯書《鉤命訣》等九種。《讖》(chèn襯):指有關《論語》的讖書《比考讖》等八種。“讖”是驗的意思,言未來凶吉的徵驗。葳蕤(wēiruí威銳陽平):草木茂盛的樣子。這裡指讖緯的眾多紛亂。
5 綜:織機上帶著經線上下開合的裝置,這裡指織機。
6 絲麻:指絲麻的經線和緯線。
7 倍擿:違背。倍:同背。擿:當作“適”,牴牾。
8 聖:唐寫本作“世”,譯文按“世”字。“世訓”是以世事進行教育。《周禮·大司徒》:“以世事教能。”鄭玄註:“世事,謂士農工商之事。”
9 神教:以微妙神秘之理來說明。
10 符讖:祥瑞的徵驗。符:瑞。
11 八十一篇:指河圖九篇、洛書六篇、七經緯三十六篇,還有“九聖之所增演以廣其意”的三十篇,共八十一篇(見《隋書·經籍志》)。
12 皆托孔子:《隋書·經籍志》中說:“說者……並雲孔子所作。”這只是毫無根據的傳說。
13 堯造綠圖:《尚書中候握河紀》(緯書之一)中說:有龍馬銜出“赤文綠地”的河圖獻給堯帝。綠圖,指赤文綠底的河圖。
14 昌制丹書:《尚書中候我應》(緯書之一)中說:有“赤雀銜丹書”獻給周文王。昌:周文王姓姬名昌。
15 圖篆(lù路):講符命占驗的東西。
16 乖:違背。織綜:這裡指經緯相成之理。經線和緯線相織,應該是先有經線,再織以緯線,即劉勰所說“經正而後緯成”(《情采》)。
17 倍摘:與上面說的“倍擿(適)”同。
18 訓:典法,準則。
19 豫:同“預”,參預。
(三)
原夫圖籙之見1,乃昊天休命2,事以瑞聖3,義非配經。故河不出圖,夫子有嘆4,如或可造5,無勞喟然6。昔康王河圖7,陳於東序8,故知前世符命9,歷代寶傳10,仲尼所撰11,序錄而已12。於是伎數之士13,附以詭術:或說陰陽14,或序災異15;若鳥鳴似語16,蟲葉成字17,篇條滋蔓18,必假孔氏。通儒討核19,謂起哀、平20。東序秘寶,朱紫亂矣21!至於光武之世22,篤信斯術23,風化所靡24,學者比肩25。沛獻集緯以通經26,曹褒撰讖以定禮27,乖道謬典28,亦已甚矣。是以桓譚疾其虛偽29,尹敏戲其深瑕30,張衡發其僻謬31,荀悅明其詭誕32。四賢博練33,論之精矣。
〔譯文〕
河圖河圖
河圖、洛書的出現,是由於上天有美好的旨意,用以預兆聖賢,而不是為了配合經書。所以,孔子在世時沒有再出現河圖,他就有所嘆惋;如果祥瑞可以隨意編造,那就用不著嘆氣了。從前,周康王曾經把河圖等陳列在東廂,可見前人對上天所降瑞應,曾當做珍寶而歷代相傳。孔子的編撰,不過對這些古來相傳的事加以敘錄而已。於是,那些方技術士,便用詭詐的方法來牽強附和:有的講曆象占卜,有的預言災難變異;還有鳥的叫聲好像人語,蟲子吃樹葉形成文字等等,各種各樣讖緯之說的發展蔓延,都一定要假託孔子。經過漢代學者研究核實,認為緯書的偽托是從西漢哀帝、平帝時才開始的。河圖、洛書本是古代帝王珍藏的秘寶,從此被偽造的緯書攪亂了。到東漢光武帝時,更加深信讖緯,學習的人,爭先恐後,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劉輔混雜一些緯書上的說法來論述經書,曹褒挑選一些讖書中的意見來制定禮制,這種離經叛道的做法,已發展到相當嚴重了。所以,桓譚痛恨讖緯的虛偽,尹敏嘲笑讖緯的不實,張衡揭發讖緯的謬誤,荀悅辨明讖緯是假託。這四位先賢的學識都廣博精通,他們的論證已很精確了。
〔注釋〕
 1 圖籙:唐寫本作“綠圖”,從下文看應為“綠圖”。這裡泛指河圖、洛書。
2 昊(hào浩)天:泛指天。休命:美善的命令。
3 瑞:祥瑞,好預兆。
4 夫子:孔子,嘆:指《論語·子罕》所載孔子的感嘆:“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5 造:指偽造緯書。
6 喟(kuì潰):嘆息。
7 康王,周成王的兒子,名釗。
8 東序:廳堂的東廂。《尚書·顧命》中說:周康王把河圖等陳放在東廂。
9 符命:古代認為帝王受命前出現的某種現象是天降瑞應,所以叫符命。
10 歷代寶傳:《尚書·顧命》孔傳:河圖等物“皆歷代傳寶之”。
11 仲尼:孔子的字。撰:編撰。
12 序錄:即敘錄,這裡指對“前世符命”的記敘。
13 伎數之士:古稱醫、卜、占候等人為方技或術數之士。伎:同“技”。數:術。漢代桓譚在上疏中曾講到:“今諸巧慧小才伎數之人,增益圖書,矯稱讖記。”(《後漢書·桓譚傳》)
14 陰陽:古代思想家用以概括自然萬物兩種對立的基本物質屬性。漢儒中一部分人利用來從事曆象、占卜、星相等的研究或宣揚。
15 序:敘,說。
16 鳥鳴似語:《左傳·襄公三十年》載,有鳥鳴“嘻嘻”;又說這年宋國發生大災。
17 蟲葉成字:《漢書·五行志》載昭帝時上林苑中有蟲食柳樹葉,形成“公孫病已立”幾個字。“公”指漢昭帝。“孫”指漢宣帝,宣帝原名“病已”。
18 篇條,指名目繁多的緯書。
19 通儒:《後漢書·杜林傳》:“博洽多聞,時稱通儒。”指學識淵博而能融會貫通的學者。討核:探討核實。
20 謂起:唐寫本“謂”字後有“偽”字。哀、平:西漢末年的哀帝(公元前6—前1年)、平帝(公元1—5年)。張衡在上疏中曾說:“圖讖成於哀、平之際。”(見《後漢書·張衡傳》)
21 朱紫:正色與雜色混淆。這裡比喻經書被緯書攪亂。朱:正色。古代以青、黃、赤、白、黑為正色,“朱”是其中赤色。紫:屬雜色。
22 光武:東漢第一個帝王光武帝(公元25—57年)。
23 篤:深。斯術:指讖緯之術。
24 風化:這裡指影響。靡:即披靡,指影響之大。
25 比肩:並肩。指趨尚讖緯的人很多。
26 沛獻:光武帝二子劉輔,封沛王,死後加號“獻”,故稱沛獻王。《後漢書·沛獻王輔傳》說他“善說《京氏易》、《孝經》、《論語傳》及圖讖,作《五經論》,時號之曰《沛王通論》”。
27 曹褒:字叔通,東漢人。漢章帝召他定禮制,他雜用五經和讖書中的說法,寫了冠婚吉凶制度一百五十篇。撰:唐寫本作“選”。譯文按“選”字。
28 道:指聖人之道。典:指儒家經典。
29 桓譚:字君山,東漢學者,著有《新論》。他是當時讖緯迷信的積極反對者。光武帝曾斥其反對讖緯是“非聖無法”,並擬用此罪名殺掉他(見《後漢書·桓譚傳》)。疾:憎惡。
30 尹敏:字初季,東漢學者。戲:光武帝命尹敏校正圖讖,他說“讖書非聖人所作”。光武帝強令他校正,他便在讖書中的缺漏處補上“君無口,為漢輔”六字。“君無口”是“尹”,意為“尹敏是漢代的輔佐者”(見《後漢書·儒林傳·尹敏傳》)。深瑕:唐寫本作“浮假”,意為虛浮不實。譯文按“浮假”二字。
31 張衡:字平子,東漢科學家、文學家,詩文有《張河間集》。發:揭發。張衡曾上書論證讖緯的虛妄(見《後漢書·張衡傳》)。僻:邪。謬:錯誤。
32 荀悅:字仲豫,東漢學者,著有《申鑒》、《漢紀》。他在《申鑒·俗嫌》篇中談到緯書為偽托的。誕:唐寫本作“托”,譯文按“托”字。
33 博:學識廣博。練:熟練精通。
(四)
河圖河圖
若乃犧、農、軒、皞之源1,山瀆鐘律之要2,白魚赤烏之符3,黃金紫玉之瑞4,事豐奇偉,辭富膏腴5,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後來辭人,採摭英華6。平子恐其迷學7,奏令禁絕;仲豫惜其雜真8,未許煨燔9。前代配經,故詳論焉。
〔譯文〕
至於伏犧、神農、軒轅、少皞等最早的傳說,山水和音樂靈應的會合,白魚跳到周武王的船上,周武王的屋上火變為赤色的烏鳥,以及深山出現黃銀和紫玉等祥瑞,這些內容廣泛,事跡奇特,而又辭采豐富,它們對經書雖然沒有什麼好處,對文章的寫作卻有一定幫助。所以後來作者,常常採用其中一些精采的描寫。張衡擔心緯書迷惑人們的學習,曾奏請漢帝下令禁絕;荀悅則為其中攙雜一些真的而惋惜,所以他不同意完全燒毀。因為前人用緯書來配合經書,所以有必要詳加論述。
〔注釋〕
1 犧:伏犧。相傳他始畫八卦。農:神農。相傳他演八卦為六十四卦。軒:軒轅,黃帝名軒轅。《尚書中候握河紀》中說:“河龍出圖,洛龜書威(靈),赤文綠字,以授軒轅。”皞(hào浩):少皞,傳為黃帝之子,名摯。《左傳·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源:源頭,指以上傳說。
2 瀆(dú獨):大川,這裡泛指水。古代認為山水有靈。鐘律:音樂。漢代五行家有《鐘律災應》等書,認為某種音樂的出現,也預兆著一定的災異。要:會。
3 白魚赤烏:《史記·周本紀》中說:周武王渡河時,有“白魚躍入王舟中”。又說:有火在武王的屋頂上變為赤色的烏鳥。
4 黃金紫玉:“金”,唐寫本作“銀”。緯書《禮·斗威儀》中說:“君乘金而王,其政象平,黃銀見(出現),紫玉見於深山。”黃銀:銀的一種。紫玉:玉的一種。
5 膏腴:指辭采豐富。
6 摭(zhí直):拾取,收集。英華:精華,指緯書中“有助文章”的部分。
7 平子:即張衡。
8 仲豫:即荀悅。
9 煨燔(wēifán威凡):焚燒。
(五)
贊曰:榮河溫洛,是孕圖緯1。神寶藏用2,理隱文貴3。世歷二漢4,朱紫騰沸5。芟夷譎詭6,糅其雕蔚7。
〔譯文〕
正緯正緯

總之,光榮的黃河,溫暖的洛水,孕育了河圖、洛書。這種神聖的珍寶包藏著巨大的用途,它的內容深刻而文辭可貴。可是經過兩漢,由於大量的緯書出現而攪亂了經書。在文學創作上,剔除其中的虛假詭詐部分,還可吸取一些有用的辭采。
〔注釋〕
1 圖緯:這裡指河圖、洛書。
2 藏:包藏。
3 理隱:道理深刻。
4 二漢:西漢東漢,又稱前漢後漢
5 騰沸:即沸騰,為押韻而倒置。這裡是指到了漢代,緯書繁多起來。
6 芟(shān山)夷:除草,這裡指剔除緯書中的糟粕。譎(jué決)詭:詭詐,虛假。
7 糅(róu柔):唐寫本作“采”,譯文按“采”字。雕蔚:有文采的,這裡指緯書中有文學意義的。

讀後感言

東漢時期,封建統治階級為便於統治,大肆提倡封建迷信,讖緯之學風行。如何看待緯書?爭論十分激烈:一種全盤肯定;一種全盤否定;一種認為緯書講迷信雖錯,但也有可取之處。爭論一直延續至齊梁時代
對文學創作中的這個重要問題,劉勰在本篇中採取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度:否定其違反自然之道、違背經典的部分,肯定其符合自然之道、符合經典及其對文學創作的好影響,主張“酌乎緯”,即在文學創作中緯書要有所斟酌取捨,棄其糟粕而取其精華。

正緯正緯

本篇劉勰先指出緯書中存在的一些偽托荒誕的東西,又指出緯書假託孔夫子之名的證據。講經書才是根本,而緯書只是用來配合經書的,如同布帛的經線和緯線一樣,要先經後緯。但當時的文人為了迎合封建統治者,致使緯書風行,是本末倒置離經叛道的作法。並引用四位賢人對緯書的評價,表明了自己對當時文風的不滿。
劉勰雖否定緯書中違反自然之道、違背經典的內容,但肯定緯書中存在內容豐富,奇異瑰奇,辭采富厚、華麗這是對寫作有幫助的東西,他用辨證的態度來看待緯書,講看待緯書要棄其糟粕而取其精華。
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前人的作品,也是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分不開的,我們學習的時候,要在了解歷史背景的前提下,再結合當代在學習過程中懂得有所取捨的才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