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心雕龍學會

中國文心雕龍學會

其三,《文心雕龍》思想理論內蘊研究。 其四,《文心雕龍》重要文本與關鍵字研究。 其五,《文心雕龍》與中國文化和文學研究。

成立背景

1982年在牟世金先生的熱情發起和組織之下,在山東濟南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性的《文心雕龍》學術研討會,那也是為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的成立作準備的會議,會後成立了以王元化先生為首的學會籌備組。後經王元化先生出面,帶領一批著名專家的上書,於是在1983年夏天就正式成立了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當時學會的成立得到了中央宣傳部和中國文聯與作家協會支持,周揚答應擔任學會名譽會長,並出席了在青島的學會成立大會,大家推舉著名詩人和作協書記張光年先生出任會長,王元化先生和楊明照先生任副會長,牟世金先生任秘書長。這樣,文心雕龍學會才成為中國的全國性一級學會,具有了相當大的聲譽和影響。

學會組織

會長:詹福瑞(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 曾任會長的學者有:張光年、王運熙、張少康
常務副會長:左東嶺
副會長:林其、楊明、李建中、塗光社、曹旭、楊明照
秘書長:陶禮天

第十一次年會

2011年3月26日至27日,中國文心雕龍學會、武漢大學文學院和黃岡師範學院文學院在櫻花爛漫的珞珈山聯合舉辦了“百年龍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第十一次年會”。珞珈學人對有著“百年龍學”之稱的《文心雕龍》研究,作出長達一世紀的獨特貢獻。

開幕式開幕式
26日早8:30大會開幕式舉行,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李建中先生擔任主持。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會前專門會見出席會議的中國文心雕龍學會會長、國家圖書館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詹福瑞;副校長黃泰岩到會並致辭,代表學校向到來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問候,隨後,詹福瑞教授致開幕辭,武漢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劉禮堂教授、台灣淡江大學顏昆陽教授也相繼致辭,上海師範大學曹旭教授更是登台賦詩,以賀本次會議的勝利召開。
本次會議參會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共一百餘人,收到學術論文八十餘篇,會議以“百年龍學:時序與通變”為主題展開,圍繞“大師/經典”、“校勘/譯註”、“美學/文論”、“範疇/文體”和“地域/流派”等子題進行討論。開幕式之後為大會發言時間,會長詹福瑞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左東嶺教授任主持人與評議人,相繼有羅立乾、楊明、何懿廖宏昌、方元珍、陶禮天、吳艷和李建中等學者發言。26日下午專家學者們在三個分會場中進行了小組發言、討論。27日上午由上海師範大學曹旭教授、山東大學戚良德教授主持、評議,顏昆陽、楊星映孫蓉蓉、塗光社、李春青、黃偉倫、張開炎和高文強等學者進行了大會發言。會場學術氣氛濃厚,專家學者發言、討論積極踴躍。會議最後,由遼寧大學塗光社教授主持各小組代表作了學術研討總結報告;學會秘書長陶禮天教授作理事會工作報告;學會常務副會長左東嶺教授致閉幕辭,大會圓滿結束。
此次龍學盛會匯聚和展示了近幾年來龍學研究的最新成果,為龍學專家和龍學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術論爭和平等交流的平台。學者們聚會珞珈山莊,回望百年龍學的興廢崇替,總結龍學百年的會通適變,這對於進一步推動龍學研究乃至整箇中外文論研究,促進龍學乃至中國學術的繁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十次年會

2009年11月6日—10日,中國蕪湖2009《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第十屆年會在安徽師範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文心雕龍學會主辦,《文學評論》編輯部、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安徽師大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安慶師範學院文學院聯合承辦。來自海內外近百名專家學者和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的數十位教師及研究生參加了這次會議。

年會現場年會現場
與會學者圍繞“現代大學教育視野中的《文心雕龍》”這一主題,通過大會發言與小組研討相結合的方式,多層面、多視角的回顧和反思了步入大學講壇後的《文心雕龍》的歷史與現狀,廣泛而深入地探討和交流了《文心雕龍》相關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一,《文心雕龍》與現代大學教育教學。武漢大學李建中的《近百年大學講壇上的龍學傳播》,從“由文本講疏到義理闡釋”、“由‘以中釋西’到‘以西釋中’”、“由只重‘說什麼’到兼重‘怎么說’”三個層面,回顧並分析了20世紀《文心雕龍》研究如何在大學講壇上完成自身由古典向現代的轉換。
其二,20世紀《文心雕龍》研究史回顧與反思。82歲高齡的著名龍學家、台灣師範大學王更生在《中國大陸近五十年(1949-2000)“文心雕龍學”研究概觀》一文中,以戚良德著《文心雕龍學分類索引》為依據,列表統計並分析了大陸近50年龍學研究的實況及突飛猛進的原因。
其三,《文心雕龍》思想理論內蘊研究。作為一部理論元典,《文心雕龍》的思想內蘊依然是諸多學者關注的熱門話題。廣西大學滕福海《劉勰對藝術特殊規律的獨到發現》等論文,或直面當下,或掘新闡幽,或進一步深入觀照《文心雕龍》作為文論名典的內在思理、體系框架,或著力闡發其關乎文學藝術問題的理論資源。視角多樣,新見迭出。
其四,《文心雕龍》重要文本與關鍵字研究。雲南大學張國慶《關於〈文心雕龍·通變〉對漢賦的一段議論》,通過對《文心雕龍·通變》中所舉漢賦“五家如一”一例的精審考論,指出劉勰此處行文存在不易察覺的疏誤是導致相關文字難以理解以及此後學者論析有誤的重要原因。南京大學孫蓉蓉《〈文心雕龍〉中的“讖緯”考論》,通過檢考劉勰對“河圖洛書”的認識和評價等問題,重新反思了《文心雕龍·正緯》對讖緯問題的討論,指出劉勰對傳統文化實際採取的是一種科學而辯證的態度。
其五,《文心雕龍》與中國文化和文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袁濟喜《從劉勰與梁啓超的文學趣味論審視當代中國文化》指出,劉勰帶有人格激勵意義的文學趣味論與梁啓超所倡導的具有審美文化意義的趣味,對於針砭當下現實中的低俗文化、建構當代中國的審美文化精神和文藝境界,有著非常現實的啟示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