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覆帖》

《敬覆帖》草書札,是宋璲傳世作品中僅見的草書墨跡。縱26.9厘米、橫54.8厘米,書十五行,故宮博物院藏。鈐有"王望霖印"、"友石"、"項子京家珍藏"、"卞令之鑑定"等收藏印。《式古堂書畫匯考》一書著錄。

法帖介紹

《敬覆帖》草書札,是宋璲傳世作品中僅見的草書墨跡。縱26.9厘米、橫54.8厘米,書十五行,故宮博物院藏。鈐有"王望霖印"、"友石"、"項子京家珍藏"、"卞令之鑑定"等收藏印。《式古堂書畫匯考》一書著錄。

法帖特色

《敬覆帖》為宋璲傳世僅見的墨跡,用筆流暢勁健,時出章草筆法。書法沉頓雄快,筆畫瘦勁,長於在迅疾的行筆中結勢,可以看出書者擅長兼融篆、籀筆意的藝術特點。由於宋璲書法作品較為罕見,因此尤顯珍貴。該帖曾為明項元汴、清卞永譽等人收藏,帖上鈐有諸人收藏印記。明方孝孺稱之“如天驥行中原,一日千里”,形象地概括出宋璲草書的藝術特點。

法帖賞析

我們在欣賞這件手札時,首先感到的是龍飛鳳舞、一氣呵成的流暢韻律。另一體悟就是此札氣勢大,雖是一通手札,卻有著“大作品”的感覺。此札開始尚拘謹,愈寫愈放鬆,到後來簡直是“得意忘形”了。儘管宋璲草書寫的姿肆奔放,但都是在“規矩”之下完成的,這個“規矩”便是草法。明人善行草,此是共識。一件小手札,也寫得如此起伏跌宕,體現了宋璲書藝的高妙。宋璲的用筆尖利但不刻薄,筆壓的下去又提得起來,故沉著中透著靈動,精神飛揚外露。手札倒數第四行“耶”字在縱筆書寫到最後一畫時趁勢拉下,幾占一行,從此根線條也能領悟到宋璲用筆而又堅實的妙處。此通手札的章法也值得稱道。字距行間時緊時松,前四行如序曲,中間為核心緊結處,有抱緊的效果,至“耶”則達到了奔放熱烈的高潮,最後加入幾個重音後再漸漸地平息下來,一波三折,有強烈的音樂感。

法帖原文

璲敬覆別來數日便覺鄙陋頓生第未知何時可見昨日會
宋璲《敬覆帖》宋璲《敬覆帖》
令姪叔高還伏審候納福為慰潛溪外集望即授的當人示還幸勿淹滯恐失落難尋也詛楚文何時可睹游五泄之興濃甚下知幾時可遂否此亦有定數耶呵呵燈下草草不能詳盡尚容面既四月三日璲敬覆

書家介紹

宋璲(1344-1380),明代書法家。字仲珩,浦江(今屬江)人。宋濂次子,洪武九年(1376)官中書舍人,因牽涉於胡惟庸一案,受連坐並死。卒年三十七。擅詩,精篆、隸、真、草書。傳世書法作品極少,《明史》附《宋濂》後。《名山藏》稱其精篆、隸、真、草,小篆之工,為國朝第一。陶宗儀書史會要》稱:“璲大小篆純熟姿媚,行書亦有氣韻。”

歷史評價

李東陽說:“仲珩草書,出入變化,不主故常,又非株守一格者比,真翰墨之雄也。”明方孝孺評宋璲草書時說:“金華宋仲珩,草書如天驥行中原一日千里,超澗渡險,不動氣力。雖若不可蹤跡,而馳驟必合程矩。直可凌跨鮮于、康里,使趙公見之,必有起予之嘆。”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仲珩筆法沉頓雄快,兼篆籀《急就》之能,不獨步驟旭、素也。”

相關詞條

前日帖宋璲 宋濂 宋慎 宋廣 胡惟庸 故宮博物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