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孫》

《抱孫》

諷刺小說《抱孫》創作於1933年12月,收藏在老舍的《老舍幽默文集選》,這篇短文,使老舍大師的語言魅力完全得到了展現。《抱孫》篇幅短小卻錯落有致,圍繞一個家庭中第三代出生死去的前前後後,描述了一個虔誠的老祖母,她的全部希望只是得到一個孫子,由此導致了她的媳婦和嬰兒的死亡。

(圖)《抱孫》《抱孫》

簡介

在《抱孫》這篇諷刺小說中描述了一個虔誠的老祖母王老太太,她的全部希望只是得到一個孫子,由此導致了她的媳婦王少奶奶和嬰兒的死亡;在王少奶奶和孫子都死了,王老太太拼了命要把醫院告下來。

精彩情節

《抱孫》情節變幻不定,忽喜忽悲。

王老太太受封建意識的影響,特別想抱孫,王少奶奶有了身孕,“大喜”。

婆家、娘家競相伺候,王少奶奶“連嘴角都吃爛了”,結果難產,“大悲”。

後來送到醫院,經過剖腹產,大人保住了,孩子也生出來了,這又是“大喜”。

但為了能為孫子“洗三”,王老太太不顧醫院的阻攔,把兒媳和孫子接回家,大擺酒席宴請賓朋,結果孫子感冒發了燒,兒媳肚子裂了縫,兩人都死了,這又是“大悲”。

作者簡介

(圖)老舍老舍

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滿族正紅旗人,北京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其他筆名還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1913年考入北京師範學校。1918年畢業後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國小校長。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創作生涯。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1930年回到祖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1934年夏到青島山東大學任中國文學系教授。1936年夏辭去教職,專事文學創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武漢重慶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工作,任常務理事、總務組長,並組織出版會刊《抗戰文藝》。1946年3月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美寫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劇協和中國曲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被“四人幫”迫害致死。

藝術特色

語言的節奏與風格

語言的節奏在行文中是非常重要的,這會影響讀者閱讀的感受。老舍在寫《抱孫》這篇諷刺小說時,對語言節奏的把握很見功力。《抱孫》,通篇長句短句錯落有致,各種句式結合的密不透風,朗誦起來令人如沐春風,幾乎不需作過多修改就可以拿來當作戲劇演出。

特色:反諷

社會中存在醜惡的現實,老舍的《抱孫》,此短篇圍繞一個家庭中第三代出生死去的前前後後,諷刺了以王老太太為代表的一批老古董陳舊的思想為家庭帶來的傷害,老舍語言的諷刺特性在此達到了一個幾乎無法趕超的巔峰。全文區區幾千字,句句精彩,反諷力度拿捏之恰到好處,角度把握之妙至毫顛足以令任何一位敢於自稱諷刺幽默大師之作家汗顏。各種語氣的互動使用,詞語的費心斟酌,各種俗語、雙關語的雜糅,各種修辭手法的穿插,使這部作品的語言可說是一氣呵成,精妙無雙。

創作背景

老舍:我怎樣寫短篇小說

《熱包子》是寫給《益世報》的《語林》,因為不準寫長,所以故意寫了那么短。寫這兩篇的時候,心中還一點沒有想到我是要練習短篇;“湊字兒”是它們唯一的功用。趕到“一二八”以後,我才覺得非寫短篇不可了,因為新起的刊物多了,大家都要稿子,短篇自然方便一些。是的,“方便”一些,只是“方便”一些;這時候我還有點看不起短篇,以為短篇不值得一寫,所以就寫了《抱孫》等笑話。隨便寫些笑話就是短篇,我心裡這么想。隨便寫笑話,有了工夫還是寫長篇;這是我當時的計畫。

評價

有時,敘述者在故事中不出場,這是為了讓故事中人物的滑稽性格更加突出:如《抱孫》中那個虔誠的老祖母,她的全部希望只是得到一個孫子,由此導致了她的媳婦和嬰兒的死亡。——論老舍的短篇小說藝術

《抱孫》故事情節的複雜多變,小說中的情節大多曲折緊張,富於變化。——陳軍

老舍的幽默包含了同情,也不能完全疏離諷刺,這裡就又有一個同情的度的問題了。過於同情,則發現錯訛本身將無從談起;過於冷雋,則出語偏於尖酸,會變作“失了幽默,而得到諷刺”。老舍山東時期以《離婚》為代表的幽默創作體現的正是經得起分析的富於同情的純正的幽默;個別的拋卻同情態度的例子,則是因為作家對所繪世象的毫無價值已經看破,諷刺詩《教授》和諷刺小說《抱孫》、《新愛彌耳》就是極端的例子。可能是由於秉性里的同情實在難以稀釋,老舍少量的以諷刺為主的創作並不能每每做到入木三分,像《抱孫》這樣的連挖苦帶損,連根拔出人物乖謬行為背後的思想和文化渣滓的,幾乎是鳳毛麟角。諷刺創作的不成功激勵著老舍更加刻苦地探尋真正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幽默風格並且終於獲得了成功。——孫潔復旦大學語文所)

參考文獻

[1] 老舍:我怎樣寫小說
[2] 《老舍幽默文集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