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存亡戰》

《投資存亡戰》

兵者,國之人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的確,市場如戰場。在華爾街的短兵相接中,在事關投資存亡的戰鬥中,不惜代價保全資本、全身而退是最低的戰略目標;而戰勝市場、獲取利潤,則足叩響勝利之門的最動聽的樂章。 《投資存亡戰》一書提出了許多關於投資的、前所未有的觀點。在這個被投資大師們描述為“拉據戰”式的、起伏不定的市場中,該書的作者,以切身的經驗,用簡單易懂的言語告訴投資者如何獲利,如何避免損失。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匯添富基金·世界資本經典譯叢”的八本投資典籍,完整擷取了1857年以來,橫亘三個世紀的華爾街各個時期的歷史風貌,勾勒出近現代西方資本市場的百年風骨!
本書立意汲取前人的智慧,以最為鮮活的語言,再現真實的歷史場景,必定有助於投資者循著各個時期世界資本的脈絡,從中發現惠助當下的謀略與智慧。 價值恆久遠,經典永流傳!

內容簡介

兵者,國之人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的確,市場如戰場。在華爾街的短兵相接中,在事關投資存亡的戰鬥中,不惜代價保全資本、全身而退是最低的戰略目標;而戰勝市場、獲取利潤,則足叩響勝利之門的最動聽的樂章。
投資存亡戰》一書提出了許多關於投資的、前所未有的觀點。在這個被投資大師們描述為“拉據戰”式的、起伏不定的市場中,該書的作者,以切身的經驗,用簡單易懂的言語告訴投資者如何獲利,如何避免損失。
與那些放在辦公桌上,偶爾被翻閱的投資類書籍相比,《投資存亡戰》是一本在證券分析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它沒有拼湊一些大同小異的觀點,也不是充斥著無意義的信息,而是以作者從事投資行業多年的積累經驗和觀點出發,詳盡描繪出長期熊市如何影響股民,如何影響其心理秈行為習慣,讓人受益匪淺。
《專業投機原理》的作者維克多·斯波朗迪這樣評價本書:“這本書對我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是我讀的第一本有關華爾街的投資類書籍。可是,在讀過1200多本其他金融書籍之後,我覺得《投資存亡戰》中的原理和觀念依然行之有效。”
《時代周刊》財經專欄作家約翰·羅斯查爾德為本書撰寫再版導言中說道:“此次再版增印《投資存亡戰》有兩個原因:首先,讀者對此書依然有穩定的需求,第一個精裝版本就售出20餘萬冊;另外,各類讀者對上版所予以的高度評價也促使我們此次再版。”
這部經典的作品初版於1935年,並於1936年、1937年、1943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65年和1996年進行了重版。

目錄

總序前言導言內容1.知識、經驗和眼光不可或缺
2.必要的投機心態
3.完美的投資存在嗎
4.新手的問題
5.如何讓投資增值
6.投機VS.投資
7.投資者的良好賬目
8.為什麼不能隨便交易
9.證券投資中的“禁忌”
10.企業報告中能看出什麼
11.“訊息”的利與弊
12.買什麼,什麼時候買
13.正確擇時的重要性
14.統計分析、市場趨勢和大眾心理
15.價格波動以及其他市場行為因素
16.技術分析進階
17.重視從技術面分析市場——對它的理解以及它的重要性
18.打短線的好處
19.“快動股”還是“慢動股”
20.買得“好”還是賣得“好”
21.優秀投資者和投資顧問的素質
22.承受損失才能獲利
23.賺錢不必未卜先知
24.收益策略
25.流動性強的賬戶
26.實事求是看債券
27.礦業股的優勢
28.投資多樣化
29.在遊歷中學習投資
30.關於投機的思考
31.投資與消費
32.投資與稅
33.投資與通貨膨脹
34.歷史案例
35.基金:大眾的投資方式
36.避稅意味省錢
37.散戶也不總是錯的
38.關於股票,女人應該了解什麼
39.給投資者的建議:隨時記錄
40.哪個更好:入袋為安VS.再投資
41.立遺囑謹慎
42.股價至關重要
43.謹慎的投資者尋求高質量的管理
44.投資要與年齡相稱
45.為未來的市場波動做好準備
46.如何應對虧損
47.關於市場的幾個謬論
48.你跑得夠快嗎
49.牛市如何影響投資理念
50.不要因為稅務問題給投資策略留下陰影
51.謹慎運用止損指令
52.分紅會使新公司增長放緩
53.折中策略讓投資者避開股市謬論
54.華爾街上的格言靠不住
55.新產品的投資
56.訊息和股市
57.每個人都要有一些投資常識
58.不要指望廉價管理
59.異想天開的投資計畫
60.步驟程式
61.雙倍紅利
62.外行看建築
63.投資經理的難題
64.不是我賣——而是別人來買
65.從市場報告中賺錢
66.理想的客戶
67.長期收益
68.什麼成就了“好”股票
69.一美元的故事
70.在新股信息中去偽存真
71.給新手的忠告
72.更多地解讀市場行情
73.看盤的意義
74.股權投資的重要性
75.冷門股
76.更好的投資效果
77.切忌盲目接受觀點
78.如何讓你的投資收益最大化

書摘

1.知識、經驗和眼光不可或缺
我深信,沒有什麼事情比在華爾街上持續盈利更難,也沒有什麼能比學會這個更難。雖然一些個人、合伙人和機構投資者已經在股票市場中贏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據我所知,他們並沒有一個相同的可供大眾借鑑的成功模式。而學校和教科書只能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
一個外行人進入股市,多是為了迅速輕鬆獲利,取得高額回報或者想找到一個避風港。一般來說,在他們投資時會變得行動多於思考,並且常常忽視那些給他建議的人和合作者。通常,他們也無法辨別獲利來自機遇還是自己的能力所致。他們經常是在賣出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判斷買人,並且往往會成為欺詐行為的受害者。
“實踐出真知。”這是有些人能夠成功的答案,缺乏這種態度,就會導致失敗。知識意味著信息以及按照市場方式來處理信息的能力。但是,除此之外,在股市中賺錢還需很多“天資。和“眼力”,否則即使再多的研究和實踐也很難在資本市場上取得成功。
一個動力學專業的學生在學校里會學到關於壓力和張力的理論,這些理論在日後總能被用到。誠然,除此之外還有不少能夠更快捷、更巧妙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那些基於基本原理的方法卻總是能行之有效。
股市來說,卻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有多少個專家就能得出多少種不同的結論,而且如果市場條件發生變化,他們通常幾個月後就會改變自己的觀點。市場價值僅有一部分由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所決定,而更受人們期待和擔憂的心理所影響:貪婪和野心、創造和發現、上帝的安排、經濟的壓力和考驗、外部環境、流行趨勢以及數不勝數的其他因素。
一隻股票某個時點的股價甚至可以強有力地影響它的未來價格。因此,一個低點也許就能嚇跑持股人,而且使人難以下單買人,但也可能吸引來那些撿便宜的人。而一個高點也同樣具有改變未來行情的影響力。
有哪個機構或者個人能夠保證投資萬無一失?有多少人可以始終保持成功的紀錄?又有誰能確定,在物價長期上漲的趨勢下,犧牲當前的購買力進行投資,在經過相當漫長並且多變的若干年後能否獲得一個高額回報?當然,總有人會所向披靡、出類拔萃,但這正和運動永恆與靜止相對的規律相仿,往往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一些圈外人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都沒種好,卻往往自認為能夠輕而易舉地解答以上問題。僅是在經紀人的辦公室聊了幾分鐘,或者諮詢了債券銷售人員,甚至只向那些所謂的“諮詢機構”交了一點諮詢費,他們就決定自己買入或者讓別人替他買入股票。如果在第一筆交易中成功獲利,他們也許就會認為自己挺聰明的,或者華爾街挺簡單的。他們自然想賺更多。如果虧損了,他就會認為既然能這么快把錢賠進去,也可以以同樣快的速度把錢賺回來。通常他們對經紀人、諮詢師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他們從業多長時間?他們的業績如何?對於未來的無數種可能性,都知之甚少,而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能夠導致虧損。
從各種角度去看,沒有什麼事情比在華爾街上獲得成功更困難,準備不足、掉以輕心的人都將與這種成功無緣。
情況就是這樣,我們能如何應對?光明的一面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如果這樣一幅黯淡的畫面還有光明面的話,華爾街的優勢是什麼?這些問題還值得去研究嗎?
華爾街的主要優勢就是持續穩定的交易量,以及比較令人滿意的股票流動性。證券投資可以給普通人以便捷而成本低廉的交易、很高的流動性,並且保護欺詐行為威脅下的交易安全。這是房地產等投資方式所不可比擬的。
因此,綜上所述,不要放棄華爾街,而是爭取要在華爾街上做到最好,認清投資陷阱,杜絕痴心妄想。
股市上有一些需要遵守的原則,而我的第一原則就是只買那些每天都開盤並且每天都能正常交易的股票。一隻股票的交易量越大、市場越大,那么它在某個點上的價格就越接近公允價格。因而,這一點對了解這隻股票是盈是虧意義重大,也有助於預測風險並及時止損。止損是世界上最好的保護措施,有助於在小額虧損時迅速轉移資金。
在股市中賺錢很不規律。但無論多少,一旦開始在股市中獲利,就很難回頭。我的目的是想指出,如何儘可能避開股市中的風險阱。我認為,只要在對市場變化沒有做好充分準備時不貿然投資股票,那么就能在一大堆也許根本無法逃避的危險之中拯救自我。如果這樣的話,證券經紀人以一個錯誤的價格主動購買股票而賺取手續費或者利差的可能性就大為減少,他們也更加難以隱藏客戶接下去所發生的損失——哪怕是推後被發現的時間。
 在考慮到以各種方式降低風險後,我認為股市是讓剩餘資金保值和增值的最佳途徑。然而,一個人對股市了解得越多,所要顧忌的時候也就越多。其實,人生中的任何事情大抵如此。只有極少數人能積聚財富,也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成為真正稱職的專業人士或者通過各種努力而獲得成功。絕大多數的人都碌碌無為,整日忙於瑣碎的日常事務,與理想的生活方式相去甚遠。
我們每個人都只能努力做到更好,投資如此,其他的事情也如此。意識到自己和理想狀態有多大差距,是衡量一個人在華爾街上能有多成功的標準。認清風險非常重要,盲目地人市在華爾街是致命的。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像華爾街一樣,在這裡,實踐的經驗可以如此迅速地得到如此多的財富回報。
2.必要的投機心態
人們總是對投資報以過高的期望。他們錯誤地認為,必須讓自己的錢一直“工作。著。
如果投資像人們所想的那樣,只是為了收益而買些東西,那么獲利就太簡單了,不過是讓錢自己去生錢而已。
假設一筆資金以每年6%的速度增長,12年後它就能翻一番;若以5%的速度,也不過需要14年多一點。這一過程所產生的奇異結果,已經在1933年1月的《星期六晚報》(SaturdayEvening Post)上的一篇報導中,被已故的花旗銀行總裁法蘭克·A.范德里普(Frank A.Vanderlip)加以例證。他指出,如果富有的義大利梅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在600年前以5%的收益率投入10萬美元,那么1933年,這筆錢將會是517.1千萬億美元。如果說原始資金的價值相當於直徑22厘米的金球,那么最終的這筆資金將是全球貨幣黃金儲備的4 600萬倍。
比起以利息或者利潤的方式賺錢,真正的投資要複雜得多。在價格下跌時,虧損的最大危險就是選擇這種糟糕的風險並且為此付出太多。如果我們能夠確定價格將會下跌,那么現金就是最理想的投資。
但是,我們又擔心物價上漲,而且往往不只是遞增,而是倍增。范德里普先生在描述這些時又用了一個非常戲劇化的方式,他舉例說,如果一個投資者在1900年將1000美元存人銀行,並且存下複利,那么1920年他就能擁有2000美元。然而,按照范德里普先生的計算方法,這個投資者想要購買1900年用1000美元所能買到的同樣多的東西,就還需要從口袋中再多掏出1000美元。
貨幣貶值是對資本保值最嚴重的威脅。還有許多其他的影響因素,譬如徵稅、管制(包括配給制度)、戰爭、新發明、政策變動乃至發動革命。自然環境和大眾心理的變化也同樣會對此產生巨大的影響。
普通投資者讓錢自動生錢的美好願望在現實中很難實現。人們必須意識到資本保值同樣要有所付出,不能只把資本和利潤連在一起。
確實,假如某個機構承諾:每年收取定期費用後,能夠長期保持客戶資金的購買力。只要人們確信這個機構真的具有穩定的償還能力,那么此方案一定能得到聰明人的狂熱追捧。
有些人擁有在投資之路上掃除障礙獲得成功的能力,並且這種能力能夠通過教育、實踐以及兩者的完美結合培養出來。這些人和其他需要資深專業背景的各領域中的成功者所占比例差不多。真正一流的投資者不比陸軍將軍、海軍上將、醫生、科學家、律師、藝術家、音樂家或者作曲家多。只有個別人比大眾善於投資和投機,得以自始至終獲利。這些人往往下了更多的苦功,事實上,也只有這樣才能比大多數人做得更好。
本章乃至接下來的章節都力圖幫助那些堅定的少數人去獲得利潤。但是,如果他們不能首先接受以上邏輯,那么此路就不通了。
確定一個非常清楚的目標,這對於投資者同樣必要。為了成功,必須把投資目標定得較高,不僅如此,這個目標還必須具有投機性,因為只有這樣才是最安全的——儘管這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投資者不會只期待未來的分紅,他們並不太在乎回報的方式,投資首先是獲得股權的一個過程。
投資項目必須旨在獲得足夠多的利潤以抵消整個投資過程中的其他虧損:不可避免的個人判斷失誤、流通中的貶值和賦稅,以及由於無法預測的情況發生而不得已放棄原計畫所帶來的損失。
定義讓閱讀變得索然無味,但是,最起碼我們要對本書的基本經濟術語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因為這些術語會不時出現,這也是本書當前問題的基礎。首先,我們將討論的內容集中於在資產中如何保持證券和現金的適當比例。
資本保存的問題,其實就是為未來儲存當前額外的消費能力,所採取的方式應該是能夠讓它隨時可以恢復到可用狀態,但又不會有大的損失。
“投資”根本上是擁有資產的成果,是讓別人臨時使用資金而支付租金。
“投機”(這裡是指進行股票、期貨、商品等的短期投機獲利行為)的意思是:進行資本交易以股利和價差收益獲利,以此種方式不但讓資本的實際購買力保值並且增值。
成功的投資就是為資金倖存而進行的一場戰爭。
3.完美的投資存在嗎
拋開一切理論,我認為普通的投資者都期待著有一種永久的投資品種來保存資金,並以這種方式得到合理回報;並且,萬一有需要,又能迅速地如數變現。這也許就決定了傳統的投資標準或目標。但是,至少就我所知,這種投資品種並不存在,因為,所有可能的方式都有一個或者更多的弱點。
很不幸,假使真的存在這種永久的完美投資品種,它也會在其他重要的細節上暴露出不足。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是,這種投資品種要有能力獲得與原來本金相同的購買力以及進行償付的收益。這個美好願望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夠收回投資以及使用它所得到的租金。雖然看上去這並沒有什麼不合理,但是請注意,這與黃金購買契約不一樣,後者是與銀行以票據形式簽訂,並且要用黃金實物支付。外行人通常會認為“一塊錢就是一塊錢”,但是卻忽視了如果鞋子總在擠腳,不久後就會漏出大腳趾。至少根據我的經驗,這種完全理想化的“投資”是完全不存在的。
不難看出,為什麼完美的投資僅存在於理論之上。風險無處不在,人生各個領域中的任何事情也都是不確定的。世界上的財富顯然增長不夠快,不足以支付複利,也不能允許現有資本產生金字塔式銷售那樣的利潤。(金字塔式銷售其實是一種騙局。由所謂某“投資”或“買賣交易”方法推廣組織,利用幾何級數的方式,賺取加入這些方法的新成員所繳納的費用,藉以牟利致富。例如,各種方式的傳銷。——譯者注)通常,市場調整一部分是由破產和其他的債務減少來完成,一部分是由貨幣貶值來完成。這些都是老生常談。
進行各種投資(不僅包括有價證券,還包括範圍更加寬泛的保險、不動產、儲蓄、貸款等)時,並不存在萬無—失。儘管這讓人遺憾,但我看來實屬正常。
經濟大潮起落反覆多年,當債務人處於劣勢時,就會抱怨“通貨緊縮”,往往表現為痛陳“過高的生活開銷”,並且持續不斷,直到情況發生轉機;而當債權人處於劣勢時,大眾又期望“通貨膨脹”,抱怨產品價格過低、資金太匱乏
4.新手的問題
在有人開始懷疑我這裡的建議之前,首先應該明白,這些建議只是給那些初出茅廬的普通投資者或是投機客的。就像不管未來的廚藝有多好,也應該把煮雞蛋這樣的事情作為下廚的最初嘗試,而不是一開始就做火焰冰激凌。同樣,恰巧看到這些建議的經驗豐富的投資老手們,也許會聯想到那些承受二級市場之外的風險進行證券投機而獲得的收益,因而質疑這裡的討論。不可否認,賺錢的方法還有很多,但我們在此就暫且不談了。
我個人認為,首先必須在實踐中通過交易活躍的龍頭股來學習成功操盤的基本原理,特別是必須控制個人的情緒——對失敗的恐懼或者對巨額利潤的貪婪等。因為這些因素會影響大多數人的判斷,更會讓人損失慘重。在這些個人情緒影響下,就會有人從我所建議的龍頭股轉移到其他版塊(假如有人這么做,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還是能接受我的意見)。但是,如果真的認為普通股民可以遊刃於各種銀行股保險股新股暗箱操作的股票以及各種時下的熱門股中,這樣的想法未免太過可笑,而且多數輕率嘗試的人都缺乏專業知識。
因此,廣大冒險者進入華爾街的第—件事,就是選擇正確的方向,從而確定要交易的股票。
首先,要限制交易成本。這是一個大原則,這不僅是指股票買入價和發售價的差額,也包括佣金。按照規定,在委託經紀代理時,佣金公開、固定,而且數目不大。買入價和發售價的差額根據股票的折現能力而變化,但是,在實際的發行中這個差價很小。
購買新發行股票的代價要比老股的佣金和差價高很多,有時甚至高得太多了。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行的新股往往有驚人的認購和配售費用。除非經紀人能夠從原始持有人處購買低價股保證盈利,而實際上股票為了能夠讓散戶看到利潤,必然首先掩蓋巨大的發行成本。
新股發行中存在著另一個引發潛在損失或盈利的因素,那就是錯誤地估計了新股的發行價值。我認為,低估新股價格的情況極其罕見,即使確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配股量也往往太少,不會有太大的利潤。無論如何,大多數人最好避免這樣的風險投資。那些投機倒把、哄抬股價、欺詐交易的企業,大多會得到應有的懲罰,例如,可能會被限制交易量,而且最終必然會依據相關政策被逐出市場。
另外,沒有經驗的股民很難區分所謂的二次發售、特殊發行及二級市場上的活躍交易。二次發售是一種淨價發售,是由銷售人員以直銷方式竭力推銷的股票或者債券。股票交易價格作為確認淨價交易的基礎,有時也包括了註冊發行。股票可以被“鎖定”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允許的價格水平上發售。為什麼應該了解上述這些?為什麼應該控制對特殊發售的熱門股的操作,對外行來說,其中的真正原因也許太專業。
證券配售的第三種方法是淨價的場外發行,其中,淨價是由發行的“要價”加上佣金組成的。
顯然,股民們理應避免因不當的交易方式而產生的損失,也應改變對未來事態發展方向上認識的缺乏。但是還有一點容易被忽視,就是有這樣一種趨勢,商人更願意給客戶賣出自己想賣的,而不是賣給對方想買的。換言之,主動地去買東西,比接受別人上門推銷要好(雖然,很不幸,幾乎所有東西都是“被賣”給顧客的),也比那些接受模稜兩可的建議進行投資要強。經紀人不會放著一隻能賺錢的股票不推薦,而讓投資者去買一隻他賺不到錢的股票,也不可能推薦太爛的股票而讓自己少賺佣金。
活躍的流通股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每天跟蹤它的動態變化。它的價格在股市中的風吹草動是最快的“風險指向標”。許多場外發行的股票,甚至是不太活躍的上市股,它們的問題一旦被發現,總是為時已晚。後兩種的價格只是書面形式甚至只是“口頭”形式上的報價,但是,至今還沒有出現買家能在這樣的交易中事先預測到風險的先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